正在加载图片...
议派朝鲜人民军深入南方作战。45显然彭德怀主张第三次战役不越过三八线为 宜。 毛泽东再次表示不同意志愿军领导人的主张,他要求志愿军在新的战役中无 论如何要坚决突破三八线。毛泽东主要提出了两个理由。其一是美国正要求志愿 军停止在三八线以北,如果志愿军这时将攻势限制在三八线以北,等于在客观上 造成接受美国要求的态势,政治上极为不利;46其二是从未来作战考虑,要打破 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保持战略上有更大的选择范围,避免被三八 线束缚 这时志愿军己经面临巨大困难,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踌躇再三。其他 志愿军领导人可能也对战役的前景有复杂的考虑。如邓华在给彭德怀的信中,也 表明了他对第三次战役的结局存在几种不同的估计,并倾向于不大可能大量歼灭 美军,并因此建议应准备长期作战。邓华认为:“第三个战役可能打出三个可能: 为敌被迫谈判求和,二为被迫撤出朝鲜,三为安上桥头堡一个(大丘、釜山) 或两个(汉城、仁川)。如我能歼灭比上一战役更多的美军,则可能出现第一、 二个可能,否则为第三个可能。根据今天情况看来,第三个可能大。因敌有两次 经验,且兵力更加集中了。虽如此,我们仍应争取前两个可能,缩短战争时间, 于全局有利。……假如打成第三种局面,我意作较长期打算。保留小部分(两三 个军)配合人民军并撑他们的腰,广泛开展游击战,来纠缠疲惫和消耗敌人”。48 彭德怀在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以后,决心通过制订保守的战役计划来协调毛 泽东的政治考虑与志愿军的实际困难。彭德怀在布署越过三八线作战的同时告诉 毛泽东,志愿军将遵照指示越过三八线,但应看到志愿军减员严重,后勤供应极 度紧张,而美国不会马上撤出朝鲜,美军转入防御后战略态势反而对其有利。他 在电报中直截了当地说明:“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 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 作战有利。美伪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现在还有二十六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 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来说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 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 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49至于部署中的第 三次战役,彭德怀指出打败仗是不可能的,但有可能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为了 在执行毛泽东越过三八线指示时,尽可能适应志愿军面临的实际情况,他提出“稳 进方针”并告毛泽东。所谓“稳进”即“专打伪军,目标缩小,能吃就吃,适时 收兵”,越过三八线以后能否控制该地区也要视情况而定,亦即仍有可能退回到 三八线以北。50 彭德怀的计划是为了协调政治需要与军事困难的选择,它得到毛泽东的赞 成。毛泽东表示支持志愿军“稳进”,同意“如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 休整再战”,战役结束后“后退几十个公里进行休整”。51毛泽东之所以接受彭德 怀的战役计划,其原因是复杂的。 《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163页;《在志愿军总部》,第147页。 毛泽东:“我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1950年12月13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239页 47毛泽东:“关于朝鲜战场形势和作战部署”,1950年12月13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245-24 48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165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246-247页:《在志愿军总部》,第152页。 0《在志愿军总部》,第152页。 51毛泽东:《关于朝鲜战场形势和作战部署》,1950年12月21日:《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全军主力均应后撤 休整》,1950年12月26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245-—246,249250页。议派朝鲜人民军深入南方作战。45显然彭德怀主张第三次战役不越过三八线为 宜。 毛泽东再次表示不同意志愿军领导人的主张,他要求志愿军在新的战役中无 论如何要坚决突破三八线。毛泽东主要提出了两个理由。其一是美国正要求志愿 军停止在三八线以北,如果志愿军这时将攻势限制在三八线以北,等于在客观上 造成接受美国要求的态势,政治上极为不利;46其二是从未来作战考虑,要打破 “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保持战略上有更大的选择范围,避免被三八 线束缚。47 这时志愿军已经面临巨大困难,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踌躇再三。其他 志愿军领导人可能也对战役的前景有复杂的考虑。如邓华在给彭德怀的信中,也 表明了他对第三次战役的结局存在几种不同的估计,并倾向于不大可能大量歼灭 美军,并因此建议应准备长期作战。邓华认为:“第三个战役可能打出三个可能: 一为敌被迫谈判求和,二为被迫撤出朝鲜,三为安上桥头堡一个(大丘、釜山) 或两个(汉城、仁川)。如我能歼灭比上一战役更多的美军,则可能出现第一、 二个可能,否则为第三个可能。根据今天情况看来,第三个可能大。因敌有两次 经验,且兵力更加集中了。虽如此,我们仍应争取前两个可能,缩短战争时间, 于全局有利。……假如打成第三种局面,我意作较长期打算。保留小部分(两三 个军)配合人民军并撑他们的腰,广泛开展游击战,来纠缠疲惫和消耗敌人”。48 彭德怀在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以后,决心通过制订保守的战役计划来协调毛 泽东的政治考虑与志愿军的实际困难。彭德怀在布署越过三八线作战的同时告诉 毛泽东,志愿军将遵照指示越过三八线,但应看到志愿军减员严重,后勤供应极 度紧张,而美国不会马上撤出朝鲜,美军转入防御后战略态势反而对其有利。他 在电报中直截了当地说明:“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 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 作战有利。美伪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现在还有二十六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 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来说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 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 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49至于部署中的第 三次战役,彭德怀指出打败仗是不可能的,但有可能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为了 在执行毛泽东越过三八线指示时,尽可能适应志愿军面临的实际情况,他提出“稳 进方针”并告毛泽东。所谓“稳进”即“专打伪军,目标缩小,能吃就吃,适时 收兵”,越过三八线以后能否控制该地区也要视情况而定,亦即仍有可能退回到 三八线以北。50 彭德怀的计划是为了协调政治需要与军事困难的选择,它得到毛泽东的赞 成。毛泽东表示支持志愿军“稳进”,同意“如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 休整再战”,战役结束后“后退几十个公里进行休整”。51毛泽东之所以接受彭德 怀的战役计划,其原因是复杂的。 45 《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 163 页;《在志愿军总部》,第 147 页。 46 毛泽东:“我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1950 年 12 月 13 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 239 页。 47 毛泽东:“关于朝鲜战场形势和作战部署”,1950 年 12 月 13 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 245-246 页。 48 见《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 165 页。 49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 246——247 页;《在志愿军总部》,第 152 页。 50 《在志愿军总部》,第 152 页。 51 毛泽东:《关于朝鲜战场形势和作战部署》,1950 年 12 月 21 日;《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全军主力均应后撤 休整》,1950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 245——246,249——250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