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中苏参加的条件下,主张全朝鲜在联合国监督下,选举自己的政府”。40这可 以说是毛泽东在中国参战后,第一次设想出的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方 式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不过他没有忘记根据自己政治经验提醒金日城,美国的 “诺言协定都不可靠,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41 从12月3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战局的看法出现两点变化:其 是突出了迅速结束战争的目标;其二是明确了将联合国军退到三八线以南作为停 战的必要条件。毛泽东认为,美军有可能保证撤出朝鲜半岛,但未必会履行承诺, 不过作为停战和谈的条件是它必须撤到三八线以南。这次谈话的内容于第二天转 达给志愿军领导人,当然它必然要对他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事实上毛泽东的新设 想成为中国决策层考虑第三次战役的出发点 第三次战役的决策实际上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应该在何时发起第三 次战役。志愿军领导人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认真研究了他的设想。他们根据战 场的情况判断,要彻底打败联合国军,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战争很难迅速结束。 他们认为,联合国军部署在第一线的部队达20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加在 起为30万,不占绝对优势,而且经过连续两次作战,相当疲劳。更令人担心的 是后勤供应不足,运输线拉长两倍但运输能力明显不足,西线主力20万人仅有 300两汽车负责运输,其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他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新 的战役最好推迟到1951年春季或二、三月,目前志愿军应该进行较长时间的休 整和补充,否则部队很难应付艰苦的攻击作战。42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事后回忆,毛泽东的答复为他们始料不及。后者要求 将第三次战役提前到1951年的1月上半月,理由是停止进攻和长期休整,会在 西方国家中引起揣测,也会在苏联阵营引起议论。43据当时的志愿军领导人回忆, 北京的决定使志愿军领导人处境困难。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从国际政治斗争出发决 策,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需要。但是“政治斗争又应如何照顾军事斗争的实际 呢?”他们不得不反复考虑,如何在战役部署中,协调政治需要与军事困难的矛 盾 第二个问题就是是否要越过三八线。正如提前发动第三次战役相当勉强 样,在志愿军领导人看来,仓促越过三八线作战也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包括部队 过度疲劳、战线拉长造成军需供应的极度紧张、以及联合国军有生力量损失并不 严重,志愿军仍将进行极其艰苦的战斗,等等。12月8日,彭德怀即令志愿军 各部向三八线附近的攻击位置挺进。他同时电告毛泽东,在是否越过三八线的问 题上,应该根据战局的发展再做决定。他说:“下一战役十六七号开进完毕,十 八九号可开始攻击,估计月底可结束。如能歼灭伪一、六两师、美廿四师、骑 师,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我即将进越三八线,相机取得汉城。如上述敌人不能 消灭,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即能越三八线或取得汉城,亦不宜做。因过远南进, 驱退敌至大邱、大田一带,增加以后作战困难,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 战,让敌占三八线。待我充分准备,以便蜜柑年年再战时歼灭敌人主力”。他建 “中共中央致彭德怀并高岗电”,1950年12月4日。:杜平:《在志愿军总部》,第140页,解放军出版社 1991年版 4“中共中央致彭德怀并高岗电”,1950年12月4日,第162页。 42《在志愿军总部》,第141页。 43《在志愿军总部》,第142页。 4《在志愿军总部》,第142页:另可参阅洪学志:《抗美援朝回忆》,第98—-99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在中苏参加的条件下,主张全朝鲜在联合国监督下,选举自己的政府”。40这可 以说是毛泽东在中国参战后,第一次设想出的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方 式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不过他没有忘记根据自己政治经验提醒金日城,美国的 “诺言协定都不可靠,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41 从 12 月 3 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战局的看法出现两点变化:其一 是突出了迅速结束战争的目标;其二是明确了将联合国军退到三八线以南作为停 战的必要条件。毛泽东认为,美军有可能保证撤出朝鲜半岛,但未必会履行承诺, 不过作为停战和谈的条件是它必须撤到三八线以南。这次谈话的内容于第二天转 达给志愿军领导人,当然它必然要对他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事实上毛泽东的新设 想成为中国决策层考虑第三次战役的出发点。 第三次战役的决策实际上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应该在何时发起第三 次战役。志愿军领导人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认真研究了他的设想。他们根据战 场的情况判断,要彻底打败联合国军,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战争很难迅速结束。 他们认为,联合国军部署在第一线的部队达 20 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加在一 起为 30 万,不占绝对优势,而且经过连续两次作战,相当疲劳。更令人担心的 是后勤供应不足,运输线拉长两倍但运输能力明显不足,西线主力 20 万人仅有 300 两汽车负责运输,其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他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新 的战役最好推迟到 1951 年春季或二、三月,目前志愿军应该进行较长时间的休 整和补充,否则部队很难应付艰苦的攻击作战。42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事后回忆,毛泽东的答复为他们始料不及。后者要求 将第三次战役提前到 1951 年的 1 月上半月,理由是停止进攻和长期休整,会在 西方国家中引起揣测,也会在苏联阵营引起议论。43据当时的志愿军领导人回忆, 北京的决定使志愿军领导人处境困难。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从国际政治斗争出发决 策,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需要。但是“政治斗争又应如何照顾军事斗争的实际 呢?”他们不得不反复考虑,如何在战役部署中,协调政治需要与军事困难的矛 盾。44 第二个问题就是是否要越过三八线。正如提前发动第三次战役相当勉强一 样,在志愿军领导人看来,仓促越过三八线作战也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包括部队 过度疲劳、战线拉长造成军需供应的极度紧张、以及联合国军有生力量损失并不 严重,志愿军仍将进行极其艰苦的战斗,等等。12 月 8 日,彭德怀即令志愿军 各部向三八线附近的攻击位置挺进。他同时电告毛泽东,在是否越过三八线的问 题上,应该根据战局的发展再做决定。他说:“下一战役十六七号开进完毕,十 八九号可开始攻击,估计月底可结束。如能歼灭伪一、六两师、美廿四师、骑一 师,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我即将进越三八线,相机取得汉城。如上述敌人不能 消灭,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即能越三八线或取得汉城,亦不宜做。因过远南进, 驱退敌至大邱、大田一带,增加以后作战困难,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 战,让敌占三八线。待我充分准备,以便蜜柑年年再战时歼灭敌人主力”。他建 40 “中共中央致彭德怀并高岗电”,1950 年 12 月 4 日。;杜平:《在志愿军总部》,第 140 页,解放军出版社 1991 年版。 41 “中共中央致彭德怀并高岗电”,1950 年 12 月 4 日,第 162 页。 42 《在志愿军总部》,第 141 页。 43 《在志愿军总部》,第 142 页。 44 《在志愿军总部》,第 142 页;另可参阅洪学志:《抗美援朝回忆》,第 98——99 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0 年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