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02· 智能系统学报 第10卷 动过程中保持指定队形不变。Ogren)通过控制Lya- 式中:x,和y:是第i个机器人质心在坐标系中的位 punor函数实现群体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Marshall 置,0是机器人运动方向角,:和ω,分别为机器人的 [4)针对轮式机器人编队问题,提出了循环追逐策略, 线速度和角速度。从式(1)中能很明显地看出机器 并证明了队形的稳定性。Ren等[s6]针对多智能体一 人运动学模型是非线性的,因此需要将系统进行反 致性理论提出了二阶一致性协议,并结合图论理论实 馈线性化。首先,引入速度,作为新的状态,加速度 现机器人队形形成与保持。以上提到的控制策略各 α,作为新的输人以解决运动学模型(1)输入反馈线 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各自的优势。同样基于系统包含 性化后系统产生的奇异问题,那么系统的状态变量 原理的对对分解与分散协调控制在解决机器人编队 和输入变量可以描述为 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将一个复杂重叠互联系 统重叠展开成多个成对的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对分 别设计独立的控制器与观测器以实现每个子系统对 xz X:= 的协调控制,最终将分散协调控制器与观测器收缩回 X3i e 原系统实现整体的协调控制,达到简化复杂系统分析 x 与设计的目的。如今,包含原理已经应用于多个领 U,= (2) 域,如多区域电力系统)、自动车组系统)、高层建 W; 筑结构振动系统[0]等,而在群体机器人编队控制领 根据文献[12]采用如下变换: 域中特别是队形形成应用得较少,队形形成正是机器 x1 人队形控制的基础。 X2i 1 模型描述 XCOS x3 xasin x3i」 1.1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构建 在多种群体机器人队形中,正六边形结构队形 B. uucos x3+uzisin x 3 在多群体机器人集结运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从图 xa(uusinx uzcosx) 1(a)可以看出每个机器人之间的距离相等每条连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如式(1)被重新改写为 接线之间的夹角为60°,成中心对称结构。当多个 机器人加入其中时只需保证与相邻2个机器人之间 2a=5d 的距离相等并等于六边形边长即可实现群体的集 i=5 (4) 结,如图1(b),同时有着稳定的结构,因此研究六边 Ea=p 形结构队形的形成很有必要。Leader--follower是机 器人队形形成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最成熟的方法。因 n= 此本文基于包含原理的对对分解与分散协调控制方 式中:a,代表第i个机器人的位置坐标,.5,代 法,并以7个机器人为例来研究正六边形结构队形 表第个机器人的速度坐标,“、“为机器人的控 的形成和速度的一致性问题。 制输入。为了使多个机器人从初始位置到达指定目 标点并保持目标队形不变,引入d:=(d.,d)为第i 个机器人指定目标点位置坐标。ea=zn-d.和e.= ~d分别表示第i个机器人与指定目标点在x轴 方向与y轴方向上的距离,并根据式(4)得出第i个 (a)结构1 (b)结构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为 图1正六边形结构队形 Fig.1 Regular hexagon structural formation es=s 根据文献[11]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可以描述为 en=sn (5) x;=v:cos 0 Sx=ua yi=v:sin e (1) 名=h 由式(5)得出第i个机器人运动学线性模型的 0=w:i=1,2,3,…,N 状态空间描述:动过程中保持指定队形不变。 Ogren [3]通过控制 Lya⁃ punor 函数实现群体机器人系统编队控制。 Marshall [4]针对轮式机器人编队问题,提出了循环追逐策略, 并证明了队形的稳定性。 Ren 等[5⁃6]针对多智能体一 致性理论提出了二阶一致性协议,并结合图论理论实 现机器人队形形成与保持。 以上提到的控制策略各 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各自的优势。 同样基于系统包含 原理的对对分解与分散协调控制在解决机器人编队 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将一个复杂重叠互联系 统重叠展开成多个成对的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对分 别设计独立的控制器与观测器以实现每个子系统对 的协调控制,最终将分散协调控制器与观测器收缩回 原系统实现整体的协调控制,达到简化复杂系统分析 与设计的目的。 如今,包含原理已经应用于多个领 域,如多区域电力系统[7⁃8] 、自动车组系统[9] 、高层建 筑结构振动系统[10] 等,而在群体机器人编队控制领 域中特别是队形形成应用得较少,队形形成正是机器 人队形控制的基础。 1 模型描述 1.1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构建 在多种群体机器人队形中,正六边形结构队形 在多群体机器人集结运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从图 1(a)可以看出每个机器人之间的距离相等每条连 接线之间的夹角为 60°,成中心对称结构。 当多个 机器人加入其中时只需保证与相邻 2 个机器人之间 的距离相等并等于六边形边长即可实现群体的集 结,如图 1(b),同时有着稳定的结构,因此研究六边 形结构队形的形成很有必要。 Leader⁃follower 是机 器人队形形成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最成熟的方法。 因 此本文基于包含原理的对对分解与分散协调控制方 法,并以 7 个机器人为例来研究正六边形结构队形 的形成和速度的一致性问题。 图 1 正六边形结构队形 Fig.1 Regular hexagon structural formation 根据文献[11]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可以描述为 x · i = vi cos θi y · i = vi sin θi θ · i = ωi i = 1,2,3,…,N (1) 式中: xi 和 yi 是第 i 个机器人质心在坐标系中的位 置, θi 是机器人运动方向角,vi和 ωi分别为机器人的 线速度和角速度。 从式(1)中能很明显地看出机器 人运动学模型是非线性的,因此需要将系统进行反 馈线性化。 首先,引入速度 vi作为新的状态,加速度 ai作为新的输入以解决运动学模型(1)输入反馈线 性化后系统产生的奇异问题,那么系统的状态变量 和输入变量可以描述为 Xi = x1i x2i x3i x4i é ë ê ê ê ê êê ù û ú ú ú ú úú = xi yi θi vi é ë ê ê ê ê êê ù û ú ú ú ú úú Ui = u1i u2i é ë ê ê ù û ú ú = ai ωi é ë ê ê ù û ú ú (2) 根据文献[12]采用如下变换: zxi zyi ζxi ζyi é ë ê ê ê ê êê ù û ú ú ú ú úú = x1i x2i x4i cos x3i x4i sin x3i é ë ê ê ê ê êê ù û ú ú ú ú úú μxi μyi é ë ê ê ù û ú ú = u1i cos x3i + u2i sin x3i x -1 4i (u1i sin x3i + u2i cos x3i) é ë ê ê ù û ú ú (3)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如式(1)被重新改写为 z · xi = ζxi z · yi = ζyi ζ · xi = μxi ζ · yi = μyi (4) 式中:zxi、zyi代表第 i 个机器人的位置坐标,ζxi、ζyi代 表第 i 个机器人的速度坐标,μxi 、 μyi为机器人的控 制输入。 为了使多个机器人从初始位置到达指定目 标点并保持目标队形不变,引入 di = (dxi,dyi)为第 i 个机器人指定目标点位置坐标。 exi = zxi -dxi和 eyi = zyi -dyi分别表示第 i 个机器人与指定目标点在 x 轴 方向与 y 轴方向上的距离,并根据式(4)得出第 i 个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为 e · xi = ζxi e · yi = ζyi ζ · xi = μxi ζ · yi = μyi (5) 由式(5)得出第 i 个机器人运动学线性模型的 状态空间描述: ·302·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0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