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期很长。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就不能把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教育 者组织起来,使其协同一致,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目的 的制定有助于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的努力方向,并激发受教育者的能动 性。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协作,保证人才的质量。 (三)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教育目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 学习和研究教育目的,有利于我们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投入教育改革,从而促 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四、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说来,教育 目的由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构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 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它表明教育所要培养的这种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 素质,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 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 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它表明教育应当把受教育 者培养何种功能的社会成员。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 分。在教育目的的两方面中,后者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其原因是,教育的职能 是培养人,教育目的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 方向、内容、所要达到的水平做出切实的规定,才能有效的指导教育活动,形 成受教育者合理的素质结构,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受教育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能动的创造社会价值,为某种社会目的或社会理想 的实现做出贡献。可见,构成教育目的的两个方面是互相紧密联系的。为了把 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上的某种人,必然要求使受教育者形成相应的素质。 五、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翻开各类教育著作,我们发现,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目的都各不相 同,甚至还有本质差别。这是为什么?教育目的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是提出者 凭主观随意制定的呢?还是具有客观本原的呢?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 刻认识教育目的的实质。 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是现实进行的教育活动,要培养的是在一定时期后参与 社会生活的人,从其提出的主体看,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可以说他的形式 是主观的。但是,就其确定的最终依据看,人提出的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根源 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所以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