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火花,在谈话临结束时,肖老师淡淡提了一下做掉题的问题,并说明相信她以后不会再 犯这样的错。这以后,做掉题的现象自然不会再发生,而她的学习却越发认真,而且信 心十足,成绩已经从入学时的50多名进入到前30名内。 3一5、效果检查。一个班有几十位学生,程度肯定有差异,在检查学习效果的时候】 有意识地合理设置问题坡度,分层递进,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是我们意识到,针对不同的班型、生源状况、知 识结构,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课堂操作方式,以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如: 三个实验群体中有两个是“竞赛型理科实验班”,这是以培养拔尖人才为主的教学 班,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较其他班型更深、更广。 竞赛型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多数都是本年级学习上的佼使者,他们一般学习态度端 正,学习习惯良好,而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有少数时候出现懒散放松的时刻,也 会在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下,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因此,老师在这里主要 起着“导师的作用,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是主要任务 如:在许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一道试题: 已知数列{a}与{b是等差数列,Sn和Sm分别是它们的前n项和,且Sn:S=(5n +3):(2n+7),求o:b2o。 我们都知道正确解法是 “(a1十as9)=2a20,(b1+bs9)=2b2 ae0:b20=(a1+a9):(b1+b9) =(a1+as9)×39:(b1+b9)×39 =S9:S9'=(5×39+3):(2×39+7) =198:85 而在高2003级11班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了以下解法 因为Sn:Sm=(5n+3):(2n+7), 可设Sa=k(5n+3)且S.=k2n+7)(k0) 0=S20-S9=k(5×20+3)-k(5×19+3)=5k b20=S20-S1g=k(2×20+7)-k2×19+7刀=2k, o:bao=5:2。 答案错了!但上面的解颗过得知似平无懈可击。老师没右简单地将其判错就完事】 凭直觉,老师感觉到这是学生无意中出了 个“考验”老师的难题,如果简单从事,势 让学生失望,至少会让学生感到遗憾,老师耐心地寻找其错误原因,通过反复推敲验证,火花,在谈话临结束时,肖老师淡淡提了一下做掉题的问题,并说明相信她以后不会再 犯这样的错。这以后,做掉题的现象自然不会再发生,而她的学习却越发认真,而且信 心十足,成绩已经从入学时的 50 多名进入到前 30 名内。 3-5、效果检查。一个班有几十位学生,程度肯定有差异,在检查学习效果的时候, 有意识地合理设置问题坡度,分层递进,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是我们意识到,针对不同的班型、生源状况、知 识结构,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课堂操作方式,以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如: 三个实验群体中有两个是“竞赛型理科实验班”,这是以培养拔尖人才为主的教学 班,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较其他班型更深、更广。 竞赛型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多数都是本年级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一般学习态度端 正,学习习惯良好,而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有少数时候出现懒散放松的时刻,也 会在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下,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因此,老师在这里主要 起着“导师”的作用,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是主要任务。 如:在许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一道试题: 已知数列{an}与{bn}是等差数列,Sn 和 Sn'分别是它们的前 n 项和,且 Sn∶Sn'=(5n +3)∶(2n+7),求 a20∶b20。 我们都知道正确解法是: “(a1+a39)=2a20, (b1+b39)=2b20 a20∶b20=(a1+a39)∶(b1+b39) =(a1+a39)×39∶(b1+b39)×39 =S39∶S39'=(5×39+3)∶(2×39+7) =198∶85” 而在高 2003 级 11 班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了以下解法: “因为 Sn∶Sn'=(5n+3)∶(2n+7), 可设 Sn=k(5n+3) 且 Sn'=k(2n+7) (k≠0) a20=S20-S19=k(5×20+3)-k(5×19+3)=5k, b20=S20'-S19'=k(2×20+7)-k(2×19+7)=2k, a20∶b20=5∶2。” 答案错了!但上面的解题过程却似乎无懈可击。老师没有简单地将其判错就完事, 凭直觉,老师感觉到这是学生无意中出了一个“考验”老师的难题,如果简单从事,势必 让学生失望,至少会让学生感到遗憾,老师耐心地寻找其错误原因,通过反复推敲验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