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8期 张清东等:带钢板形翘曲变形行为的仿真 ·1011· 表9B对翘曲的影响 20 Table 9 Effect of B on the warping 10 B 翘曲形式 翘曲度/mm 0.0 L翘 122.8 0.1 近似L翘 133.1 -10 0.5 四角翘 181.6 -2 1.0 四角翘 242.1 495 497 499501503505 上银直径fmm 着带钢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越厚的带钢其翘曲量 图8上下辊径差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下辊直径500mm) 也越大,同时在离线的情况下也越容易表现为四角 Fig.8 Effect of roll diameter difference on the extension difference 翘,这与本文的理论结果是相符合的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the down-oll diameter is 500 3.3.3带钢厚度对翘曲的影响 mm) 如表10所示,带钢厚度的变化对离线的翘曲的 10 影响明显,当带钢越薄时其翘曲度越大 5 表10带钢厚度对翘曲的影响 0 Table 10 Effect of strip thickness on the warping 厚度值/mm 翘曲形式 翘曲度/mm 0.24 近似L翘 133.1 -15 0.1 0.2 0.3 0.4 0.48 近似L翘 66.3 上摩擦因数 0.72 近似L翘 44.7 图9上下辊摩擦因数差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下辊摩擦因 0.96 近似L翘 33.3 数0.3) Fig.9 Effect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extension difference be- 3.3.4带钢宽度对翘曲的影响 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由表11可见,带钢宽度的变化对离线的翘曲形 down-toll is 0.3) 式和翘曲度影响都很小. 表11带钢宽度对翘曲的影响 50 Table 11 Effect of strip width on the warping 20 -10 宽度值/mm 翘曲形式 翘曲度/mm 600 近似L翘 131.2 -40 800 近似L翘 133.1 -70 1000 近似L翘 135.5 -100 -4-3-2-101234 1200 近似L翘 137.7 上下辊轴线偏心距mm 图10上下辊轴线偏心距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 4 工厂翘曲问题的工艺对策研究及应用效果 Fig.10 Effect of axis offset on the extens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4.1单辊传动平整机上下表面延伸不一致的因素 分析 到消除翘曲的目的,对现场的工艺进行了如下调整: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此平整机组的存在 (1)严格控制上下工作辊的粗糙度差和轴线偏 的上下表面延伸不一致的情况,建立了单辊传动平 心距,减少由于粗糙度差和轴线偏心距带来的下表 整机轧制过程(下辊传动)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 面延伸大于上表面延伸的情况. 分析了平整机上下辊的径差、摩擦因数和轴心偏移 (2)调整停机轧制线辊位置改变带钢和上下轧 距等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图8~图10给出了 辊的接触弧长和包角的大小,达到增大上表面延伸 有限元计算的结果.通过图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的目的,进而改善带钢向上翘曲的情况 机组上下表面摩擦因数不一致以及上下辊轴线存在 4.3应用效果 偏心是影响造成上下表面延伸差的主要原因 在工艺改进措施得到应用的情况下,表12给出 4.2工艺改进 了某厂平整机组工艺改进后的C翘量实测值 在对上下表面延伸差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 由上表和表1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在翘曲机 围绕增大上表面的延伸,减少上下表面延伸差以达 理指导下对机组工艺进行改进后,机组的翘曲情况第 8 期 张清东等: 带钢板形翘曲变形行为的仿真 表 9 β 对翘曲的影响 Table 9 Effect of β on the warping β 翘曲形式 翘曲度/mm 0. 0 L 翘 122. 8 0. 1 近似 L 翘 133. 1 0. 5 四角翘 181. 6 1. 0 四角翘 242. 1 着带钢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越厚的带钢其翘曲量 也越大,同时在离线的情况下也越容易表现为四角 翘,这与本文的理论结果是相符合的. 3. 3. 3 带钢厚度对翘曲的影响 如表 10 所示,带钢厚度的变化对离线的翘曲的 影响明显,当带钢越薄时其翘曲度越大. 表 10 带钢厚度对翘曲的影响 Table 10 Effect of strip thickness on the warping 厚度值/mm 翘曲形式 翘曲度/mm 0. 24 近似 L 翘 133. 1 0. 48 近似 L 翘 66. 3 0. 72 近似 L 翘 44. 7 0. 96 近似 L 翘 33. 3 3. 3. 4 带钢宽度对翘曲的影响 由表 11 可见,带钢宽度的变化对离线的翘曲形 式和翘曲度影响都很小. 表 11 带钢宽度对翘曲的影响 Table 11 Effect of strip width on the warping 宽度值/mm 翘曲形式 翘曲度/mm 600 近似 L 翘 131. 2 800 近似 L 翘 133. 1 1 000 近似 L 翘 135. 5 1 200 近似 L 翘 137. 7 4 工厂翘曲问题的工艺对策研究及应用效果 4. 1 单辊传动平整机上下表面延伸不一致的因素 分析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此平整机组的存在 的上下表面延伸不一致的情况,建立了单辊传动平 整机轧制过程( 下辊传动) 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 分析了平整机上下辊的径差、摩擦因数和轴心偏移 距等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 图 8 ~ 图 10 给出了 有限元计算的结果. 通过图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机组上下表面摩擦因数不一致以及上下辊轴线存在 偏心是影响造成上下表面延伸差的主要原因. 4. 2 工艺改进 在对上下表面延伸差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 围绕增大上表面的延伸,减少上下表面延伸差以达 图 8 上下辊径差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 下辊直径 500 mm) Fig. 8 Effect of roll diameter difference on the extens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 the down-roll diameter is 500 mm) 图 9 上下辊摩擦因数差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 下辊摩擦因 数 0. 3) Fig. 9 Effect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extens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own-roll is 0. 3) 图 10 上下辊轴线偏心距对上下表面延伸差的影响 Fig. 10 Effect of axis offset on the extens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到消除翘曲的目的,对现场的工艺进行了如下调整: ( 1) 严格控制上下工作辊的粗糙度差和轴线偏 心距,减少由于粗糙度差和轴线偏心距带来的下表 面延伸大于上表面延伸的情况. ( 2) 调整停机轧制线辊位置改变带钢和上下轧 辊的接触弧长和包角的大小,达到增大上表面延伸 的目的,进而改善带钢向上翘曲的情况. 4. 3 应用效果 在工艺改进措施得到应用的情况下,表 12 给出 了某厂平整机组工艺改进后的 C 翘量实测值. 由上表和表 1 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在翘曲机 理指导下对机组工艺进行改进后,机组的翘曲情况 ·101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