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4期 在这个弹性无限的空隙里,灵活转身,呈现自另一种生活和世界观”的想象力,所以今天 己的多面性,从而获得安全感,使他们的犬儒青年文学中才出现那么多匍匐、疲沓而逼仄 境界自然而然地享受快乐而达观的宽度。上的人物形象。这是文学性质与社会语境的交 一代人与现实之间形成的某些如芒如刺的感汇点:文学应该启示的是一个“异质的世 受,几乎被他们化解干净了。”①日本学者千界”,它打动的是那些不安分的人,与现在的 野拓政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考察东亚跨国跨社境况构成某种紧张与对峙,由此产生焦虑感 会共通存在的精神现象、青年人共有的精神“现在我不幸福”,但恰恰“不算否定自己 状态等问题。他在一次访谈中提及:日本政而是追求“更理想的自己”。但是,当这样的 府近四十年来每年进行《有关国民生活的舆种文学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无法启 论调查》以及《有关社会意的舆论调查》,在示更大的世界,很难投入感情,因而无法产生 OO年以二十-二十九岁年轻人为对象接触到真实的感觉”之后,年轻的读者只能 的调查中,当被问到“是否对现在的生活感驻足于郭敬明的“小世界”中,或想方设法避 到满足”时,有百分之六十五点九的男性、百免内心的痛苦纠结,渐渐地“不留痕迹,毫无尴 分之七十五点二的女性回答“满意现在的生尬、勉强和被迫”,最终放弃对更好世界的想 活”。这一代年轻人被称为“达观世代”,出象,借上引鲁迅的话“安住于这生活”。 生于一九八O年代之后,他们“不开车,不想 以上两类当下文学中常见的青年人形 要名牌衣服、不做运动、不喝酒、对恋爱也很象,都已经克服、告别焦虑感,将“与现实之 冷泼,“社会的闭塞感不断增强,即使抱有间形成的某些如芒如刺的感受“化解干 梦想和目标,能否实现也无法确定”,由于净”,也许这正意味着一种带有先锋性质的 “在事前就会早早预测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青年文学的离去。我们正处于绝望后的一片 么结果”,于是“没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②死寂中 日本社会学家这样分析此现象:“对将来还 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死寂中,有必要重 留下可能性的人,或者对以后的人生还持有访鲁迅的“铁屋子”:曾经一度清醒、天真的 希望’的人回答现在我不幸福',不算否定个人,当面对“万难破毁”的困境,是否只有 自己……反过来说,当感到自己不会更幸福 种选择—重新安排自己进入原先的世 的时候,人只好回答现在我幸福’。”这位社界,从“昏睡入死灭”:抑或辩证对待必然性 会学家的研究报告题为绝望国家的幸福青与能动性“有没有可能,通过有目的性的活 年》。③只有那些觉得社会结构已经闭合,万动,来逃脱那囚禁我们的社会历史结构”9 难改变的青年人,才会认命,终于心平气和,自然,人无法绝对“自由成长”,按照福柯的 选择“幸福感”;相反,那些还有能力去想象 一个更加理想、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的人,依 ①王小妮《上课记》,第136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然觉得改变当下是有可能性的人,才会焦灼, ②古田真梨子《达观世代没有欲望的年轻人,《新鲜日本》 感到不满足。在今天的日本和中国,大多数 f156krr4) 人都选择前者。巴赫金说:“强烈感觉到可 ③千野拓政、吴《文学的“疗救”、纯文学,轻小说,《中国 能存在完全另一种生活和世界观,绝不同于 图书评论》2013年第7期。这是笔者主持的“多重视野中 的:80后文学”研究计划中的一项成果。 现今实有的生活和世界观(并清晰而敏锐地④巴赫金《关于福楼用,《巴赫金全集》第4卷,第98 意识到)—这是小说塑造现今生活形象的 晓河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⑤安德鲁·琼斯《鲁迅及其晚晴进化模式的历险小说》,王 个前提。”④正因为我们已经弃绝了“完全 敦,李之华译《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