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史研究 期间,尼赫鲁向美国驻印度大使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中国试图以武力夺取沿海岛屿①。基于印度 的这些政策,中国领导人开始认为:“尼赫鲁曾经在一个时期内,做过一些对世界和平有益的事 情…但是,即使在这个时期,尼赫鲁对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重大侵略行动也很少加 以反对,而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却不断进行攻击。在国际事务的许多重大的 关键问题上,尼赫鲁经常是站在帝国主义一边,基本上是对帝国主义采取‘小批评、大帮忙 的政策。”②中国特别强烈地批评印度在联合国完全追随西方国家的政策,支持西方国家在匈牙 利、朝鲜和中国问题上的强权政治,判定印度通过这种方式正在进一步向帝国主义反动派靠 拢③。毛泽东在1959年5月就指出:“印度不是我们的敌对者,而是我们的友人。中国不会这样 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但他同时又强调:“那些原则立场,那些是非界限, 是一定要说的,不说不能解决目前我们之间的分歧。”④ 导致中国领导人对印度外交和尼赫鲁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的是1959年的西藏叛乱以及随之 而来的中印边界冲突,但矛盾和冲突在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时就已初露端倪。鉴于历史 原因,中共中央在做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的决策时,充分考虑印度的反应。但中国在解放军 进藏问题上立场坚定,并告知印度政府:“中国军队是必须到达西藏一切应到的地方,无论西藏 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结果如何,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⑤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 印度在1950年10月21、28日和11月1日连续照会中国政府,表明其立场。印度坚持认为, “并没有任何确证指出西藏方面采取了任何挑衅行为或任何诉诸非和平的方法。因此,无论如 何,对他们采取这种军事行动是没有理由的。”印度甚至声称:“最近在西藏的发展己影响到” 印度和中国的“友谊关系以及全世界和平的利益”。⑥ 毫无疑问,1959年西藏叛乱导致中国领导人对印度外交政策和尼赫鲁的看法的根本转变。 中国领导人认为,西藏问题本质上是在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场激烈而严重的阶级斗争,“印度也有 错觉,以为我们害怕民族主义国家”⑦。周恩来1959年3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 西藏叛乱事件同印度当局有关,英国和美国政府在幕后很积极,支持印度当局,把印度推到第 一线,叛乱的指挥中心在印度的噶伦堡⑧。中国领导人相信,尼赫鲁和印度上层人士很怕西藏改 革,反对改革,甚至说改革不可能。“这就发生了他们干涉我国内政和违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问题”。他们希望西藏长期保持落后状态,成为中印间的“缓冲国”。这是他们的主导思想,也 是中印间的争论中心。因此,这次斗争,在国内是由西藏叛乱集团、在国际上是由印度一部分 1Telegram 1023 from New Delhi,Nov.3,1958,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 nited States.1958-1960.vol.19:China.Microfiche Supplements.Washington,D.C.:Govern- ment Printing Office,1996. ②人民日报编辑部:《从中印边界问题再论尼赫鲁的哲学》,《人民日报》1962年10月27日。 ③“周恩来在乌兰巴托同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的会谈”,1962年12月26日,俄国档案,SD10291。 ④毛泽东:《对中印关系问题两个文件的批语和修改》,1959年5月15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69页。 ⑤毛泽东:《袁仲贤关于梅农同申健谈西藏问题报告上的批语》,1950年10月28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 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627页。 ⑥《印度政府的照会》,外交部情报司资料室编《国际文献选集》第5卷,1951年编印,第185H90页。 ⑦周恩来:《在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59年5月12日,《周恩来军事活 动纪事》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497页。 ⑧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1959年3月17日,《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下卷,第490 页。 ·6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期间 , 尼赫鲁向美国驻印度大使明确表示 , 坚决反对中国试图以武力夺取沿海岛屿 ①。基于印度 的这些政策 , 中国领导人开始认为 : “尼赫鲁曾经在一个时期内 , 做过一些对世界和平有益的事 情 ……但是 , 即使在这个时期 , 尼赫鲁对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重大侵略行动也很少加 以反对 , 而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却不断进行攻击。在国际事务的许多重大的 关键问题上 , 尼赫鲁经常是站在帝国主义一边 , 基本上是对帝国主义采取‘小批评、大帮忙’ 的政策。”② 中国特别强烈地批评印度在联合国完全追随西方国家的政策 , 支持西方国家在匈牙 利、朝鲜和中国问题上的强权政治 , 判定印度通过这种方式正在进一步向帝国主义反动派靠 拢 ③。毛泽东在 1959 年 5 月就指出 :“印度不是我们的敌对者 , 而是我们的友人。中国不会这样 蠢 , 东方树敌于美国 , 西方又树敌于印度。”但他同时又强调 : “那些原则立场 , 那些是非界限 , 是一定要说的 , 不说不能解决目前我们之间的分歧。”④ 导致中国领导人对印度外交和尼赫鲁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1959 年的西藏叛乱以及随之 而来的中印边界冲突 , 但矛盾和冲突在 1950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时就已初露端倪。鉴于历史 原因 , 中共中央在做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的决策时 , 充分考虑印度的反应。但中国在解放军 进藏问题上立场坚定 , 并告知印度政府 : “中国军队是必须到达西藏一切应到的地方 , 无论西藏 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结果如何 , 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⑤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 , 印度在 1950 年 10 月 21、28 日和 11 月 1 日连续照会中国政府 , 表明其立场。印度坚持认为 , “并没有任何确证指出西藏方面采取了任何挑衅行为或任何诉诸非和平的方法。因此 , 无论如 何 , 对他们采取这种军事行动是没有理由的。”印度甚至声称 : “最近在西藏的发展已影响到” 印度和中国的“友谊关系以及全世界和平的利益”。⑥ 毫无疑问 , 1959 年西藏叛乱导致中国领导人对印度外交政策和尼赫鲁的看法的根本转变。 中国领导人认为 , 西藏问题本质上是在中国大陆上最后一场激烈而严重的阶级斗争 , “印度也有 错觉 , 以为我们害怕民族主义国家”⑦。周恩来 1959 年 3 月 17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 , 西藏叛乱事件同印度当局有关 , 英国和美国政府在幕后很积极 , 支持印度当局 , 把印度推到第 一线 , 叛乱的指挥中心在印度的噶伦堡 ⑧。中国领导人相信 , 尼赫鲁和印度上层人士很怕西藏改 革 , 反对改革 , 甚至说改革不可能。“这就发生了他们干涉我国内政和违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问题”。他们希望西藏长期保持落后状态 , 成为中印间的“缓冲国”。这是他们的主导思想 , 也 是中印间的争论中心。因此 , 这次斗争 , 在国内是由西藏叛乱集团、在国际上是由印度一部分 ·64 · 历 史 研 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周恩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 1959 年 3 月 17 日 ,《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下卷 , 第 490 页。 周恩来 :《在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959 年 5 月 12 日 , 《周恩来军事活 动纪事》下卷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0 年 , 第 497 页。 《印度政府的照会》, 外交部情报司资料室编《国际文献选集》第 5 卷 , 1951 年编印 , 第 185 —190 页。 毛泽东 :《袁仲贤关于梅农同申健谈西藏问题报告上的批语》, 1950 年 10 月 28 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 稿》第 1 册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1987 年 , 第 627 页。 毛泽东 :《对中印关系问题两个文件的批语和修改》, 1959 年 5 月 15 日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8 册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1993 年 , 第 269 页。 “周恩来在乌兰巴托同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的会谈”, 1962 年 12 月 26 日 , 俄国档案 , SD10291。 人民日报编辑部 :《从中印边界问题再论尼赫鲁的哲学》,《人民日报》1962 年 10 月 27 日。 Telegram 1023 from New Delhi , Nov. 3 , 1958 ,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2 nited S tates , 1958 —1960 , vol. 19 : China , Microf iche S upplements. Washington , D. C. : Govern2 ment Printing Office , 199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