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杆件单位长度的变形与杆件横截面的内力(M、N、T) 成正比,与杆的刚度(EL.、EA、G1。)成反比 将式(6-1)代入式(b)求得弯曲正应力公式 (6-2) (3)弯曲剪应力是影响梁的强度和刚度的次要因素,因此没有进行严格推导,而是在承 认弯曲正应力公式仍然成立的基础上,先假定剪应力的分布(方向平行截面边界,沿厚度均匀 分布),直接利用平衡关系求得弯曲剪应力公式 (6-3) bl 根据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以不同的严谨程度进行分析推导,这是处理工程问题经常采用的方 法。 2.弯曲强度计算 弯曲强度条件为 (6-7) W. t2 (S:)5r (6-12) bl. 其中式(6-7)是主要的。根据强度条件可以研究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三类强度问 题。 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的边缘处,该处t=0,故式(67)是单向应力状态的强度条 件。Tm发生在中性轴处,该处0=0,故式(612)是纯剪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分析弯曲强度问题的基本步骤是:外力(包括支座反力)一一内力一一危险面(M、 le) 一危险面上的应力分布 一危险点的应力值及其应力状态一—强度条件。 3.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根据式(6-7),提高受弯构件承载能力的措施为减小Mm,或提高构件的W和[σ]。 例7-1求图示简支梁的挠曲线方程,并求和以· v R 例图7-1 解:(1)求支座反力,列弯矩方程 梁的支座反力和所选坐标系如图所示。因载荷在C处不连续,应分二段列出弯矩方程。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杆件单位长度的变形与杆件横截面的内力( M 、 N 、T ) 成正比,与杆的刚度( EI z 、 EA 、GIP )成反比。 将式(6-1)代入式(b)求得弯曲正应力公式 z I My  = (6-2) (3)弯曲剪应力是影响梁的强度和刚度的次要因素,因此没有进行严格推导,而是在承 认弯曲正应力公式仍然成立的基础上,先假定剪应力的分布(方向平行截面边界,沿厚度均匀 分布),直接利用平衡关系求得弯曲剪应力公式 z Z bI QS *  = (6-3) 根据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以不同的严谨程度进行分析推导,这是处理工程问题经常采用的方 法。 2.弯曲强度计算 弯曲强度条件为 [ ] max max max  max = =   z Wz M I M y (6-7) [ ] ( )max * max max  =   z z bI Q S (6-12) 其中式(6-7)是主要的。根据强度条件可以研究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三类强度问 题。  max 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的边缘处,该处  = 0 ,故式(6-7)是单向应力状态的强度条 件。 max  发生在中性轴处,该处  = 0 ,故式(6-12)是纯剪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分析弯曲强度问题的基本步骤是:外力(包括支座反力)——内力——危险面( M max 、 max Q )——危险面上的应力分布——危险点的应力值及其应力状态——强度条件。 3.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根据式(6-7),提高受弯构件承载能力的措施为减小 Mmax ,或提高构件的 Wz 和 [ ] 。 例 7-1 求图示简支梁的挠曲线方程,并求 max v 和 max  。 解:(1)求支座反力,列弯矩方程 梁的支座反力和所选坐标系如图所示。因载荷在 C 处不连续,应分二段列出弯矩方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