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已超越了事物之外表;至于“观变于阴阳”,“发挥于刚卦,必三画以象三才,写天、地、雷、风、水、火 柔”,已涉及宇宙发展变化之规律,显然仅凭直观是难泽之象,乃谓之卦也。……但初有三画,虽有万物 以达到这一认识境界的,其实,在《易传》的作者们看之象,于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尽,故更重之而有 来,“观”与“知”是不可分的。“观”是“知”的前提,“知 六画,备万物之形象,……此《乾》卦本以象天,天 为“观”的成果。如《系辞上传》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乃积诸阳气而成,故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 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这就是说,卦画“象”具有这样一些含义和特征:首先, 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可见,卦画“象”具有象征性即悬持起来“以示人”的“物 这“仰观”和“俯察”,是“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说”、象”,并非事物之原有形状,只是象征某类事物形象, 知鬼神情状”的先决条件;而“幽明之故”是眼睛看不可谓之心灵虚象之外化。其次,这种象征性是通过象 见的东西,“死生之说”和“鬼神之情状”,也只能是为征性的两种符号,即一-”(阴)和“—”(阳)的不同 理性所把握的对象。正是这“观”与“知”的结合,使《易组合来表达的,也就是以抽象的线条为画,以“等万物 传》作者们从“盈天地之间唯万物”这一基本观点出之象”。这就叫“象征的符号性”。再次,卦画中的象征 发,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观”,既非一般的直阴阳二气的两根基本线条,乃是“比拟”宇宙万物都存 观之“观”;乃所观之“物”也非原始状态的自然之物,在阴阳二气对立的状态。这显然是先人对宇宙真理的 犹朱光潜先生之所谓“物乙”,是对原始状态的“物甲”直感观察的智慧结晶。据此,《易》的作者们认为通过 的审美化,可称之谓审美意象。所以我们有理由说,象征阴阳二气的两根线条,错综排列,组合成六十四 这一“观物”可谓是中国传统意象论之滥觞 卦的卦画,就可使各卦的卦湎欲此呈现出多种多样的 《易传》所谓“观物”之“物”,是谓经由主体审美化阴阳对立状态的“象”以尽“万物变通之理”,也即阴 之“意象”:“观物”之“观”是谓特殊的审美观照方式。陌对立变化之“义”。这说明这种象征性的卦画 这所谓“特殊",不仅在“俯仰往还,远近取与”的外在“”,不只是符号性的,而且还具有寄寓象征隐喻“义 形式,主要还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体现的以身理"的特征。所谓“隐喻”,乃是一种具有暗示性的比 及物”的美学意蕴 喻。如上述《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诸阳气而成,故 易”之卦黍,其基本符号“一 据郭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根据先人的“阴阳刚柔”说 沫若考证,万赴人的生殖器,即“画一一以象男根;分阳为刚刚即刚强健壮。所以孔颖达在《乾》卦的《正 而为-一以象女阴”。④考八卦之符号系统是为乾义》中又说:“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应化无穷。”可 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见象征天体的《乾)卦之象还暗示着“健”的意义 兑三,均由阴阳两个符号所构成,并以之象征宇宙 《易》之象,就其特征而言,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 之万事万物这就叫“以身及物”。这种“以身及物”的以两种抽象的符号即“-”(阴)和“—”(阳)组合 符号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字,就是“象2。象的功能意义而成的象征性的图象,包括“经卦”和由其相互而成的 就是象征。所以,“观物取象"的美学意义第二个重要“别卦”,可称之谓“卦冖象。这类象由于其象征性与艺 方面就在“取象”。“易”所取之象,均为象征性的形象,术形象这象征性具有相类的表现特征,因而具有某种 与艺术形象之象征自有其相通之特点。 艺术性,已如上述。另一类则是由语言符号来描绘的 我们知道象征性也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的具体形象,可谓之语言形象包括卦辞的象和爻辞的 象征性具有三个表现特征即是符号性、比喻性和暗象可称之谓“辞“象,这类象由于《易)之卦辞和爻辞 示性,因为艺术的象征性,总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而本身,往往是其时流传的神话、故事或歌、或谣,其具 作为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又总有某种比喻的性质;这有一定的艺术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易》之“卦”象 种象征的比喻的喻意,又是不可明白直言的,否则也和“辞”象,虽其造象的媒介物和具体方法不一样,但 就无所谓象征了。所以象征的传达必有其暗示的性都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诚如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 质。“易”之卦象的象征性,也不乏这三个表现特征,如义·易教下》中所说:《易》象“与《诗》之比兴,尤为表 唐人孔颖达在《乾》卦“"的《正义》中说 《乾》者,此卦之名。谓之卦者,《易纬》云:“卦《易》之“卦”象和“辞”象都有某种程度的艺术 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但二忾·究其根由,都缘于“观物取象”。“观物取象”的美学 画之体,虽象阴阳之气,未成万物之象·未意义,不只在“观物”和“取象”两个方面,而更重要的 9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已超越 了事物之 外表 至 于 “ 观变于 阴 阳 ” , “ 发挥 于 刚 柔 ” , 已 涉及字宙发展变化之规律 , 显 然仅凭 直观是难 以达 到这 一认识境界 的 。 其 实 , 在《易传 》的作者 们看 来 , “ 观 ”与 “ 知 ”是不 可分 的 。 “ 观 ”是 “ 知 ”的前提 , “ 知 ” 为 “ 观 ”的成 果 。 如《系辞上 传 》说 “ 仰 以观于天文 , 俯 以察于地理 。 是故知 幽 明之故 , 原始反终 , 故知死生之 说 , 精 气为物 , 游 魂 为变 , 是故 知 鬼神 之 情状 。 ” 可见 , 这 “ 仰观 ”和 “ 俯察 ” , 是 “ 知 幽 明之故 ” 、 “ 知死生 之说 ” 、 “ 知 鬼神情状 ”的先决条件 而 “ 幽 明之故 ”是 眼睛看不 见的东西 , “ 死 生之 说 ”和 “ 鬼 神之 情状 ” , 也 只 能 是为 理性 所把握 的对象 。 正是这 “ 观 ”与 “ 知 ”的结合 , 使《易 传 》作者 们从 “ 盈 天 地 之 间唯 万 物 ”这 一 基 本 观 点 出 发 , 坚持 了唯物 主 义 的认识路 线 。 “ 观 ” , 既非一般 的直 观之 “ 观 ” ,乃 所观之 “ 物 ” , 也非原始状 态的 自然之物 , 犹朱光潜先生之 所谓 “ 物 乙 ” , 是对原始状 态的 “ 物 甲 ” 的审 美化 , 可称之谓审 美意象 。 所 以 , 我们有理 由说 , 这一 “ 观物 ”可谓是 中国传统意象论之滥筋 。 《易传 》所谓 “ 观物 ”之 “ 物 ” , 是谓经 由主体审美化 之 “ 意象 ” , “ 观物 ”之 “ 观 ” , 是谓 特殊的审美观照方式 。 这所谓 “ 特 殊 ” , 不 仅 在 “ 俯 仰往还 , 远近 取 与 ” 的外在 形式 , 主要还 在 “ 近 取诸 身 , 远 取诸物 ”所体现 的 以 身 及物 ”的美学意蕴 “ 易 ”之卦象 , 其基本符号是 “ — ” 、 “ 一 一 ” 据郭 沫若考证 , 乃是 人 的生殖 器 , 即 “ 画 — 以 象 男根 分 而为 一 一 以 象女 阴 ” ④考 八 卦之 符号 系统 , 是 为乾 三 、 坤三 、 震 三 、 翼 三 、 坎 三任 、 离 三 、 良 三 、 兑 三三 , 均 由阴 阳 两 个符 号 所构成 , 并 以之象 征 宇宙 之 万事万物 , 这就 叫 “ 以 身及 物 ” 这种 “ 以身及物 ”的 符号体系 , 可概 括 为一个字 , 就是 “ 象 。 象的功能意义 就是象征 。 所 以 , “ 观物取象 ”的美学意 义 , 第二 个重要 方面就在 “ 取象 ” 。 “ 易 ”所取之象 , 均 为象征性 的形象 , 与艺术形象之象 征 自有其相通之特点 。 我们知道 , 象征性也是艺术 的本质属性 。 艺术的 象征性具 有三 个表 现特 征 , 即是 符号性 、 比喻性 和 暗 示性 。 因 为艺术的象 征性 , 总是通过符号来表达 的 而 作 为象 征性 的艺术符号 , 又 总有某种 比喻 的性质 这 种象 征 的比喻 的喻 意 , 又 是 不可 明 白直言 的 , 否 则也 就 无 所谓象征 了 。 所 以 象 征 的传达 必 有 其 暗示 的性 质 。 “ 易 ”之 卦象的象 征性 , 也不乏这三个表现特征 , 如 唐 人孔颖达在《乾 》卦 “ 夏 ”的《正 义 》中说 《乾 》者 , 此卦之 名 。 谓之 卦者 ,《易纬 》云 “ 卦 者 , 挂也 ” , 言悬挂 物象 以 示 于 人 , 故谓之 卦 但二 画 之 体 , 虽 象 阴 阳 之 气 , 未 成 万 物 之 象 未 俘 健 卦 , 必三 画 以 象三才 , 写天 、 地 、 雷 、 风 、 水 、 火 、 山 、 泽 之象 , 乃谓之卦也 … …但初 有三 画 , 虽有万物 之象 , 于 万 物 变通之理 犹 有 未尽 , 故 更重 之 而 有 六画 , 备 万物之 形 象 , · · 一此《乾 》卦本 以象天 , 天 乃积诸阳 气而成 , 故此卦六艾 皆阳画成卦也 。 这就是说 , 卦画 “ 象 ”具有这样一 些含 义和特征 首先 , 卦 画 “ 象 ” 具 有 象 征 性 , 即 悬 持 起 来 “ 以 示 人 ” 的 “ 物 象 ” , 并非 事物 之 原有形状 , 只是象 征某类 事物 形 象 , 可谓之心灵虚象之 外化 。 其次 , 这 种象征性是通过象 征性的两种 符号 , 即 一 一 ” 阴 和 “ — ” 阳 的不 同 组 合来表达 的 , 也就是 以抽象 的线条 为画 , 以 “ 等万物 之象 ” 。 这就 叫 “ 象征的符号性 ” 。 再次 , 卦画 中的象 征 阴 阳二 气的两根基本线条 , 乃是 “ 比拟 ”宇宙万 物都存 在阴阳二 气对立 的状态 。 这显然是先 人对 宇宙真理 的 直感观察的智 慧结 晶 。 据此 ,《易 》的作者 们认 为通过 象征 阴 、 阳 二 气的两根线条 , 错综排 列 , 组 合成六 十 四 卦的卦画 , 就可使各卦的卦画彼此呈现 出多种多样的 阴 阳对 立状 态 的 “ 象 ” , 以 尽 “ 万 物变通 之理 ” , 也 即阴 阳 对立 变化 之 “ 义 理 ” 。 这 说 明 , 这 种 象 征 性 的卦 画 “ 象 ” , 不 只是符号性 的 , 而且还具有寄寓象 征 隐喻 “ 义 理 ” 的特 征 。 所谓 “ 隐喻 ” , 乃 是 一 种具 有 暗示性 的 比 喻 。 如 上 述《乾 》卦 ,本 以象天 , “ 天 乃积诸 阳 气而成 , 故 此卦六艾 皆阳 画成卦也 ” 。 根据先 人的 “ 阴 阳刚柔 ”说 , 阳 为刚 , 刚即 刚强 、 健壮 所 以 孔颖达在《乾 》卦的《正 义 》中又 说 “ 天 以 健 为用者 , 运行不 息 , 应化无 穷 。 ”可 见象征天体的《乾 》卦之象 , 还 暗示 着 “ 健 ”的意义 。 《易 》之象 , 就 其特征 而言 , 可 区 分 为两类 一类是 以两种抽象 的符号 , 即 “ 一 一 阴 和 “ — ” 阳 组合 而成的象征性的图象 , 包括 “ 经卦 ”和 由其相互 而 成的 “ 别卦 ” , 可称之 谓 “ 卦 ”象 。 这类象 由于 其象征性 与艺 术形象这象征性具有相类 的表现特征 , 因而具有某种 艺术性 , 已如 上述 。 另一 类则是 由语言符号来描绘 的 具体 形象 , 可谓之语言形象 , 包 括卦辞 的象和 交辞 的 象 , 可称之谓 “ 辞 ”象 。 这类象 , 由于《易 》之卦辞和艾辞 本身 , 往往是其 时流传的神话 、 故 事 , 或歌 、 或谣 , 其具 有一 定的艺术性是显 而易见 的 。 所 以 ,《易 》之 “ 卦 ”象 和 “ 辞 ”象 , 虽其造象 的媒介物 和 具体方法 不 一 样 , 但 都有某种 程度 的艺术性 , 诚 如清 人 章学诚 在《文 史通 义 · 易教下 》中所说 《易 》象 “ 与《诗 》之 比 兴 , 尤 为表 里 ” 。 《易 》之 “ 卦 ”象 和 “ 辞 ”象 , 都 有 某 种 程 度 的艺 术 性 究其根 由 , 都缘于 “ 观物取象 ” 。 “ 观物取象 ”的美学 意义 , 不 只在 “ 观 物 ”和 “ 取象 ”两 个方 面 , 而 更重要 的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