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经济研究》2014年第6期 的公司却无?为什么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某些公司技术创新的力度大,其他公司技术创新的 力度小?我们认为,在控制行业因素后,以上问题需要从公司治理层面进行解释。 2、公司治理层面的因素 公司治理起源于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基本目的是保证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不受损害,主要有股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认为公司治理应更注重股东利益 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Shleifer&Ⅴ ishy,1997)。近年来兴起的公司治理的组织控制 理论认为,以上两个理论均是关于剩余收益的分配,忽视了剩余收益是如何通过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而产生的,忽视了生产过程的重要性( Lazonick& O'Sullivan,2000; O'Sullivan,2000)。 该理论认为,经济分析的研究重心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资源配置问题,一个 有力的资源配置理论必须能体现对创新过程主要特征的理解。由于创新是成功的企业随着时 间推移改善其绩效并彼此分出高下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体制决定着公司中谁有权做出投资 决策、做出何种投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这种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因此公司治理应更关注企业 效益的产生过程,即更关注创新。党印、鲁桐(2012)认为,公司治理是平衡股东、董事会 和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效率和企业价值,实现 企业长远发展,并以此保护投资者利益。由于创新是任何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条件, 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应以创新和价值创造为导向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和激励机制等三个层面。股东层面涉及股权 集中度和股权性质,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可以减轻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国有股东与民 营股东的关注重点显著不同。股东委派董事,董事会选聘管理层,因此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 质决定了一个公司最基本的治理架构,公司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的各种问题均可在股东层面找 到根源。大股东的背景及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公司对创新的态度、对研发的支 持力度。董事会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之间知识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适度规模的董事 会可以缓解经营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代理问题,促进经营者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决 策中,独立董事一方面要保持独立性和制衡性,防止经理人因短视而推动高风险项目,另一 方面需提供专业化的咨询,鼓励开展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项目,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董 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权力监督和制约;两职分离有利于职 责分工,但可能产生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究竟哪种方式更利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视情 况而定。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股票激励和期权激励等。薪酬激励是最常见的激励方式, 高额的薪酬是管理层价值的体现,如果管理层不能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其更换职位的机会 成本往往很高。为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公司相继推行管理层持股计划、管理层和 核心技术人员的期权激励计划。期持有者可以获得股价上升的收益,因此更加关注公司的 长远发展。总体而言,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研发力度。 (二)基本模型与变量设定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构建如下计量回归模型: innov=a+a,shareholder+a,board+a,incentive+>B controls+E (1) 被解释变量是研发投入强度,解释变量包括公司治理的股东、董事会和激励机制等三方 面,控制变量反映公司的基本特征,各变量的具体情况如下: 1.被解释变量。通常有两类指标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分别是投入和产出,投入即研 发资金或研究人员的投入,产出即专利数量、专利的引用率、新产品的数量或新产品的销售 收入等( Baruk,1997)。 David et al.(2001)和冯根福、温军(2008)指出,技术创新成果 的可比较性较差,受外生因素的影响较大,较少受管理层控制,所在不宜把产出作为被解释 变量。但创新投入却不同,其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决定,可反映经营者是否存在代理行为 我们采用文献中常用的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研发支出占总资产的比《经济研究》 2014 年第 6 期 的公司却无?为什么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某些公司技术创新的力度大,其他公司技术创新的 力度小?我们认为,在控制行业因素后,以上问题需要从公司治理层面进行解释。 2、公司治理层面的因素 公司治理起源于解决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基本目的是保证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不受损害,主要有股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认为公司治理应更注重股东利益 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Shleifer & Vishny,1997)。近年来兴起的公司治理的组织控制 理论认为,以上两个理论均是关于剩余收益的分配,忽视了剩余收益是如何通过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而产生的,忽视了生产过程的重要性(Lazonick & O’Sullivan,2000;O’Sullivan,2000)。 该理论认为,经济分析的研究重心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资源配置问题,一个 有力的资源配置理论必须能体现对创新过程主要特征的理解。由于创新是成功的企业随着时 间推移改善其绩效并彼此分出高下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体制决定着公司中谁有权做出投资 决策、做出何种投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这种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因此公司治理应更关注企业 效益的产生过程,即更关注创新。党印、鲁桐(2012)认为,公司治理是平衡股东、董事会 和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效率和企业价值,实现 企业长远发展,并以此保护投资者利益。由于创新是任何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条件, 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应以创新和价值创造为导向。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和激励机制等三个层面。股东层面涉及股权 集中度和股权性质,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可以减轻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国有股东与民 营股东的关注重点显著不同。股东委派董事,董事会选聘管理层,因此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 质决定了一个公司最基本的治理架构,公司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的各种问题均可在股东层面找 到根源。大股东的背景及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公司对创新的态度、对研发的支 持力度。董事会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之间知识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适度规模的董事 会可以缓解经营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代理问题,促进经营者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决 策中,独立董事一方面要保持独立性和制衡性,防止经理人因短视而推动高风险项目,另一 方面需提供专业化的咨询,鼓励开展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项目,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董 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权力监督和制约;两职分离有利于职 责分工,但可能产生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究竟哪种方式更利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视情 况而定。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股票激励和期权激励等。薪酬激励是最常见的激励方式, 高额的薪酬是管理层价值的体现,如果管理层不能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其更换职位的机会 成本往往很高。为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公司相继推行管理层持股计划、管理层和 核心技术人员的期权激励计划。期权 持有者可以获得股价上升的收益,因此更加关注公司的 长远发展。总体而言,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研发力度。 (二)基本模型与变量设定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构建如下计量回归模型: 1 23 1 i i innov a shareholder board incentive controls α αα β ε ≤ =+ + + + + ∑ (1) 被解释变量是研发投入强度,解释变量包括公司治理的股东、董事会和激励机制等三方 面,控制变量反映公司的基本特征,各变量的具体情况如下: 1. 被解释变量。通常有两类指标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分别是投入和产出,投入即研 发资金或研究人员的投入,产出即专利数量、专利的引用率、新产品的数量或新产品的销售 收入等(Baruk,1997)。David et al.(2001)和冯根福、温军(2008)指出,技术创新成果 的可比较性较差,受外生因素的影响较大,较少受管理层控制,所在不宜把产出作为被解释 变量。但创新投入却不同,其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决定,可反映经营者是否存在代理行为。 我们采用文献中常用的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研发支出占总资产的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