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鲁桐、党印: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表的部门,以机械工具为代表的部门和以纺织业为代表的部门,分别讨论了各产业创新的来 源和影响因素。鉴于技术创新的行业间差异,一些研究在讨论与技术创新有关的问题时,采 用了分行业的方法。如王俊(2011)在研究政府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效率的关系时,将样本 划分为高研发行业、中等研发行业和低研发行业,认为政府应根据行业特征和企业特征调整 资助的方式和对象。陆国庆(2005)、解维敏等(2009)也从行业角度考察了技术创新差异、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等,前者将行业划分为成长行业、成熟行业和衰退行业, 后者将行业划分为高新技术行业和非高新技术行业。 现有文献呈现三个特点:第一,研究对象上,多为考察某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 响,或者不加区分,以某国所有公司为样本,很少有研究分行业讨论治理对创新的影响。这 两种方法虽然可以得出局部与总体的情况,但不能反映行业间的差异。第二,分类方法上, 相关文献大多根据经验观察列出行业分类结果,缺乏严格的分类依据。第三,要么只研究公 司治理的一个方面,要么没有区分公司治理的层次性,认为各方面同等重要,使我们无法获 得治理与创新关系的整体性认识。 本文认为,不同行业对创新的需求有所不同,公司所在的行业特点是影响研发投入的因 素之一。对于同行业、规模相当的企业,研发投入的区别应从公司治理的层面进行解释。本 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系统分析公司治理的股东、董事会和激 励机制等三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然后以2006-2010年1344家沪深A、B股上市公 司为样本,依据固定资产比重和研发支出比重两个指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所有公司划 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行业,对比考察不同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 新的影响,以丰富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全文剩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构建计量模型,并对实证变量进行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 及相关讨论;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含义。 三、理论分析、模型与数据 (一)理论分析 1、公司治理以外的因素 在企业层面,决定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规模、所处行业及公司治理因素等(聂辉 华等,2008)。关于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理论分析可追溯到 Schumpeter(1942),他先后 提出两种关于创新的假说,一是新成立的小公司乃创新主体,因为小公司能灵活地克服组织 惰性,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二是垄断型大公司乃创新主体,因为大公司有足够的实力建立 优良的实验室,并将研发成果迅速应用于实践。后来有大量研究验证这两个假说,但规模与 创新之间呈U型还是倒U型曲线关系,不同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聂辉华等,2008)。也有 大量硏究将关注点从企业规模转向市场结构或市场竞争情况,但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吴延 兵,2007)。一个折衷的观点是,大公司和小公司在不同产业和市场集中度下各自具有创新 优势,大公司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有创新优势;在企业成长早期,如果完全依靠劳动力,则小 公司有创新优势(Acs& Audretsch,1991)。我们认为,规模、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情况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规模越大的企业,通常市场份额也越大,其所在的市场更趋于不完全竞争 或垄断;规模越小的企业则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规模可以反映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或竞争 情况。无论怎样,在分析企业层面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时,规模因素不容忽视。 从所处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的创新重点各有不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 等不一而足。有些行业靠研发立足(如医药、电子、生物),有些行业靠产品质量立足(如 日用品),有些行业靠服务质量立足(如物流、配送),只有靠研发质量立足的行业更注重技 术创新,因此众多研究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文献只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但是,反 过来看,任何行业均有高科技公司。为什么在特定行业中,有的公司有专门的研发活动,有鲁桐、党印: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 表的部门,以机械工具为代表的部门和以纺织业为代表的部门,分别讨论了各产业创新的来 源和影响因素。鉴于技术创新的行业间差异,一些研究在讨论与技术创新有关的问题时,采 用了分行业的方法。如王俊(2011)在研究政府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效率的关系时,将样本 划分为高研发行业、中等研发行业和低研发行业,认为政府应根据行业特征和企业特征调整 资助的方式和对象。陆国庆(2005)、解维敏等(2009)也从行业角度考察了技术创新差异、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等,前者将行业划分为成长行业、成熟行业和衰退行业, 后者将行业划分为高新技术行业和非高新技术行业。 现有文献呈现三个特点:第一,研究对象上,多为考察某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 响,或者不加区分,以某国所有公司为样本,很少有研究分行业讨论治理对创新的影响。这 两种方法虽然可以得出局部与总体的情况,但不能反映行业间的差异。第二,分类方法上, 相关文献大多根据经验观察列出行业分类结果,缺乏严格的分类依据。第三,要么只研究公 司治理的一个方面,要么没有区分公司治理的层次性,认为各方面同等重要,使我们无法获 得治理与创新关系的整体性认识。 本文认为,不同行业对创新的需求有所不同,公司所在的行业特点是影响研发投入的因 素之一。对于同行业、规模相当的企业,研发投入的区别应从公司治理的层面进行解释。本 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系统分析公司治理的股东、董事会和激 励机制等三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然后以 2006-2010 年 1344 家沪深 A、B 股上市公 司为样本,依据固定资产比重和研发支出比重两个指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所有公司划 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行业,对比考察不同行业公司治理对技术创 新的影响,以丰富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全文剩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构建计量模型,并对实证变量进行说明;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 及相关讨论;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含义。 三、理论分析、模型与数据 (一)理论分析 1、公司治理以外的因素 在企业层面,决定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规模、所处行业及公司治理因素等(聂辉 华等,2008)。关于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理论分析可追溯到 Schumpeter(1942),他先后 提出两种关于创新的假说,一是新成立的小公司乃创新主体,因为小公司能灵活地克服组织 惰性,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二是垄断型大公司乃创新主体,因为大公司有足够的实力建立 优良的实验室,并将研发成果迅速应用于实践。后来有大量研究验证这两个假说,但规模与 创新之间呈 U 型还是倒 U 型曲线关系,不同研究的结果大相径庭(聂辉华等,2008)。也有 大量研究将关注点从企业规模转向市场结构或市场竞争情况,但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吴延 兵,2007)。一个折衷的观点是,大公司和小公司在不同产业和市场集中度下各自具有创新 优势,大公司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有创新优势;在企业成长早期,如果完全依靠劳动力,则小 公司有创新优势(Acs & Audretsch,1991)。我们认为,规模、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情况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规模越大的企业,通常市场份额也越大,其所在的市场更趋于不完全竞争 或垄断;规模越小的企业则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规模可以反映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或竞争 情况。无论怎样,在分析企业层面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时,规模因素不容忽视。 从所处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的创新重点各有不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 等不一而足。有些行业靠研发立足(如医药、电子、生物),有些行业靠产品质量立足(如 日用品),有些行业靠服务质量立足(如物流、配送),只有靠研发质量立足的行业更注重技 术创新,因此众多研究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文献只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但是,反 过来看,任何行业均有高科技公司。为什么在特定行业中,有的公司有专门的研发活动,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