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天与人的关系作为统一的整体加以考察,这是先秦儒道两家共同沿循的思想原则,也就 是说两家都主张人道法天道。但是,儒道两家对于人道与天道之关系的具体理解却又有 着根本的不同,其焦点在于如何看待“人为”这一根本问题上。老子道家在天道与人道 的关系上,从其“道”论出发,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合于自然而然的 本来状态才算是合于道,主张按照“天道自然”的基本规律来规范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 显示了以天合人的致思趋向。故此,道家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上,表现出对人的主体地 位的冷漠,忽视人的中心性地位和人文创造性价值。如老子,他在观察人类社会时,看 不到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变化正是“道”的体现,看不到人类由原始朴素到 有礼义文明的必然性。因此,老子面对当时的社会动乱,便对已有的社会文明产生怀疑 和动摇,进而主张放弃仁义礼法等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幻想社会返还到原始自然状态, 希望以人不受任何约束的原始自然的关系为其人道。并基子此提出了虚静、无欲、无为 弃智、绝学、贵柔、守雌、不言、不争、居下、取后等一系列反对积人为的行为法则, 表现出其保守、落后、消极、颓的人生态度。再如子,在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尽管 愤世嫉俗,极为不满,并对统治阶级的种种残暴、黑暗、罪恶及虚伪行径进行了深刻的 揭露和有力的鞭挞,表现出对“昏上乱相”的厌恶和憎恨。但是,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 子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认为“夫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 “知其不可奈诃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完全陷入了唯物主义天命 观及宿命论的泥潭。因此,庄子不是从改变黑暗现实出发和现实进行积极的斗争,而是 悲观厌世,消极颓废,感叹人生无常,处世若梦,以轻蔑的态度否定现实的一切,主张 弃知去己”、“舍是与非”、“无待”、“无为”、“无用”,企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未“苟全 性命”,并通过幻想的境界求得自我解脱。于是,他玩世不恭,自我安慰,追求人生根本 不存在的绝对自由—逍遥游,并且编造出种种虚妄的精神境界来欺人骗己,在人生观 上成为一个极端悲观厌世、消极颓废的悲观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因此,荀子批评庄子 的人生哲学是“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根本看不到人能改造自然与现实的 主观能动作用,则是一语道破其实质、击中其要害的。可是,儒家与道家不同,儒家虽 然也主张人道根源于天道,认可“天人合一”的观念。但是,儒家在天道与人道关系上 更加重视人道,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价值,并始终坚持以现实社会文明的精髓仁与 义为其立人之道的根本。因此,孔孟不但把“仁”与“仁义”作为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 地位,把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他们一生的最高目的追求,而且为宣传 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还周游列国,四处游说,聚徒讲学,培育人才,表现出一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不懈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至于说作为儒 家唯物主义思想家的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更是重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 “天”就是自然或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自然,使天地万物为人类造福 人则完全可以成为天道自然的主人。他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驾驭自然、人定胜天 的光辉思想。荀子这种正确认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以及强调有为、征服自然的积极人 生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现在,再来简析一下《易传》与道家人道观的相异之处以及与儒家人道观的一致性。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天与人的关系作为统一的整体加 以考察 , 这是先秦 儒道两家共 同沿循 的思想原 则 , 也就 是说两家都主张人道法天道 。 但是 , 儒道 两家对于 人道与天道之关 系的具体理 解却又有 着根本的不 同 , 其焦 点在于如何看待 “ 人为 ” 这一根本 问题上 。 老子道家在天道与人道 的关系上 , 从其 “ 道 ” 论 出发 , 认为无论是 自然界 还是人类社 会 , 只有合于 自然而 然 的 本来状态 才算是合于道 , 主张按照 “ 天道 自然 ” 的基本规律来规范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 , 显示 了以 天合人的致思趋 向 。 故此 , 道家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上 , 表现 出对人 的主体地 位的冷漠 , 忽视人的 中心性地位和 人文创造性价值 。 如老子 , 他在观察人类社会时 , 看 不到人类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变化正是 “ 道 ” 的体现 , 看不到人类 由原始朴素到 有礼义文 明的必然性 。 因此 , 老子面对 当时的社会动乱 , 便对 已有 的社会文 明产生怀疑 和 动摇 , 进而主张放弃仁义礼法等社会生活 的基本原则 , 幻 想社会返还到原始 自然状态 , 希望 以人不受任何约束的原始 自然的关系为其人道 , 并基于此提 出了虚静 、 无欲 、 无为 、 弃智 、 绝学 、 贵柔 、 守雌 、 不言 、 不争 、 居下 、 取后等一系列反对积极人为的行为法则 , 表现 出其保守 、 落后 、 消极 、 颓靡的人生态度 。 再如庄子 , 在对黑 暗的社会现 实 , 尽管 愤世嫉俗 , 极为不满 , 并对统治阶级的种种残暴 、 黑 暗 、 罪恶及虚 伪行径进行了深刻 的 揭露和 有力 的鞭挞 , 表现 出对 “ 昏上乱相 ” 的厌恶和僧 恨 。 但是 , 庄子继承和 发展 了老 子的 “ 天 道 自然 无为 ” 的思 想 , 认 为 “ 夫 以人灭 天 , 无 以 故 灭 命 。 ” 《庄子 秋 水 》 “ 知其不 可 奈何而安之若命 , 德之至也 ” 《庄子 · 人 间世 》 完全 陷入 了唯物主 义天命 观及宿 命论 的泥潭 。 因此 , 庄子不是从改变黑 暗现实 出发和现实进行积极的斗争 , 而是 悲观厌世 , 消极颓废 , 感叹人生无常 , 处世若梦 , 以轻蔑的态度否定现实的一切 , 主 张 “ 弃知去 己 ” 、 “ 舍是与非 ” 、 “ 无待 ”、 “ 无为 ” 、 “ 无用 ” , 企 图用逃避现实 的办法未 “ 荀全 性命 ” , 并通过幻想 的境界求得自我 解脱 于是 , 他玩世不恭 , 自我安慰 , 追求人生根本 不存在的绝 对 自由 — 逍遥 游 , 并且编造 出种种虚妄的精神境界来欺人骗 己 , 在 人生观 上成 为一个极端悲观厌世 、 消极颓废 的悲观主 义者和 虚无主义者 。 因此 , 荀子批评庄子 的人生哲学是 “ 蔽于 天而 不知人 ” 《荀子 · 解蔽 》 , 根本看不到 人能改造 自然与现实 的 主观能动 作用 , 则是一语道破其实质 、 击 中其要 害的 。 可是 , 儒家与道家不 同 , 儒家虽 然也主张人道 根源于天道 , 认可 “ 天人合一 ” 的观念 。 但是 , 儒家在天道 与人道关 系上 , 更加重视人道 , 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 创造价值 , 并始终坚持 以现实社会文 明的精髓仁与 义为其立人之道 的根 本 。 因此 , 孔孟不但把 “ 仁 ” 与 “ 仁义 ” 作为他们哲学 思想 的核 心 地位 , 把修身 、 养性 、 齐家 、 治国 、 平天 下作为他们一生的最高 目的追求 , 而且为宣 传 和 实现 自己 的政 治理 想 , 还周 游列 国 , 四 处 游 说 , 聚 徒讲学 , 培育人 才 , 表 现 出一种 “ 知其不可而 为之 ” 《论语 · 宪 间 》 的不懈追求 、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至于 说作为儒 家 唯物主 义 思想 家 的荀 子 , 在 天 、 人关 系上 , 更是重 视强调 人 的主 观 能 动作 用 , 认 为 “ 天 ” 就是 自然或 自然界 , 人类 可 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 自然 , 使天地万物为人类造福 , 人则完全可 以 成 为天道 自然 的主 人 。 他说 “ 大天而 思之 ,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 , 孰与制天 命而 用之 。 ” 《荀子 · 天 论 》 提 出了 “ 制天命而 用之 ” 的驾驭 自然 、 人定 胜天 的光辉思想 。 荀子这种正确认识天道 与人道 的关 系 , 以及 强调有 为 、 征服 自然的积极 人 生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现在 , 再来简析一下 《易传 》与道家人道观的相异之处 以及 与儒家人道观 的一 致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