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育最剧烈的时期,是第二次生长高峰,在该期表现在外形、体内机能和性成熟 三个方面。就心理方面来看,少年期个性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 由此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交叉,抽象思维得 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占主导地位,情感的特点是热情丰富、心灵奔放,但易冲动、 波动较大。 6、青年初期(14、15一18) 相当于高中教育。学习内容更高深复杂,集体生活更丰富,有两个明显特 点:对未来生活选择,对青年学习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心理上接近成熟,性 机能发育已经成熟,因而意识到两性关系。 三、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的。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 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中要循序 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思想品德的培养却应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而不 能“凌节而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人的 身体与心理。 案例分析 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 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 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 2、孩子学习绘画,必须遵循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三维(形象具体,长、宽、高的三维世界)→二维(抽象、概括)雕塑→绘 画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 要矛盾,面临的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一个年龄阶段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的 特征,要求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人的身心发展要经历若干阶段, 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又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间内,发 展主要表现为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 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