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灵等: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实践模式与经验借鉴 市经济 (2)实施“中国太阳谷”项目抢占太阳能产业制源、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并依托 高点。依托皇明太阳能集团启动“中国太阳谷”项重大工程与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生物质能产业 目,建设集太阳能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及相关配套产业支撑于一体的世界太阳能“硅谷” (3)完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 重点培育以皇明太阳能、中立太阳能、曜晖太阳能、设。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 亿群太阳能、正阳实业、红日太阳能为核心的光热企业为主、政府为辅方式组建中国南阳新能源高技术 产业集群以及以皇明光电、旭光太阳能光电、洁阳研发联盟,构建“基础硏究一应用研究一工程技术硏 新能源、国联电器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集群。 究一产业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实施重大 (3)依托世界太阳城大会等媒介树立“太阳城”技术产业化工程推进新能源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 城市品牌。以承办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强新能源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会”为契机,精心组织太阳能博览会、新能源论坛、2.4四川成都:中国新能源城 太阳能旅游、太阳能感恩节等主题活动,并在“世界 21世纪初,成都市委、市政府紧抓新能源产业 太阳城大会”官方网站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快速发展机遇,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和装备制造行业 国家级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做发展基础,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城市跨越发展的战略 强做响“中国太阳城”品牌 产业,大力推进太阳能、核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 (4)依托太阳能产业及技术优势建设“新能源之半导体照明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初, 都”。依托太阳能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向各种新能源成都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 产业迈进,形成以太阳能产业为主导、生物质能和风电业化基地”、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 制造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和地源热泵为新增长点的五技术产业基地”并列入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 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 推广试点城市。 2.3河南南阳:中国新能谷 (1)通过高起点规划打造中西部新能源产业发 21世纪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针对传统产业展高地。作为成都新能源产业发展核心区,西南航 比重过大、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以新能源空港经济开发区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国际知 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名”的标准和要求,先后邀请国内外专家编制产业 发展的战略决策,形成以天冠企业集团为龙头的生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 物质能源、以河南迅天宇公司为龙头的多晶硅太阳总体规划。通过高起点规划,确定了培育千亿级新 能光伏、以南阳防爆集团为龙头的核用电机和风力能源产业集群和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战 发电机及相关能源装备等三大产业。2008年2月,略目标,全力打造中西部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南阳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新技 (2)以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产业集群。按照 术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从组配件加工型向系统集成型转变、从产品制造 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和新能源使用示范城市。 型向产品研发型转变”的发展思路,西航港经济开 (1)成立南阳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协调发区以产学研用新能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积极 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在城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企业,加快推动龙 市跨越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成立南阳新能源高技术头带动型项目集聚发展,全力打造以光伏、光热、核 产业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完善产业规划和财税能、风能为重点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政策扶持,如设立南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专项 (3)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创 资金和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以股权投资新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分工、协调、督查和要素保障机 方式支持光电和光伏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此外,利制,积极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如设立 用“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国字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出台对新能源产业发展 号”招牌推进招商引资。 给予技术支持改造资金贴息、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 (2)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多晶硅太阳能光伏贴息、企业拓展市场补贴、新引进重大工业项目补贴 和新能源裝备产业。依托优势重点发展生物质能对企业经营者奖励等扶持政策,还针对“十城万盏 城市发展研究18卷2011年12期 Urban Studies vol.18No.122011 9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邱 灵等: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实践模式与经验借鉴 城市经济 城市发展研究 18 卷 2011 年 12 期 Urban Studies Vol. 18 No. 12 2011 77 ( 2) 实施“中国太阳谷”项目抢占太阳能产业制 高点。依托皇 明 太 阳 能 集 团 启 动“中 国 太 阳 谷”项 目,建设集太阳能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 及相关配套产业支撑于一体的世界太阳能“硅谷”, 重点培育以皇明太阳能、中立太阳能、曜晖太阳能、 亿群太阳能、正 阳 实 业、红日太阳能为核心的光热 产业集群以 及 以 皇 明 光 电、旭光太阳能光电、洁 阳 新能源、国联电器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集群。 ( 3) 依托世界太阳城大会等媒介树立“太阳城” 城市品牌。以 承 办 2010 年 第 四 届“世 界 太 阳 城 大 会”为 契 机,精心组织太阳能博览会、新 能 源 论 坛、 太阳能旅游、太阳能感恩节等主题活动,并在“世界 太阳城大会”官 方 网 站 及 中 央 电 视 台、人 民 日 报 等 国家级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做 强做响“中国太阳城”品牌。 ( 4) 依托太阳能产业及技术优势建设“新能源之 都”。依托太阳能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向各种新能源 产业迈进,形成以太阳能产业为主导、生物质能和风电 制造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和地源热泵为新增长点的五 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 2. 3 河南南阳: 中国新能谷 21 世纪以来,南 阳 市 委、市政府针对传统产业 比重过大、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以新能源 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能源高技术产业 发展的战略决策,形成以天冠企业集团为龙头的生 物质能源、以河南迅天宇公司为龙头的多晶硅太阳 能光伏、以南阳防爆集团为龙头的核用电机和风力 发电机及相关能源装备等三大产业。2008 年 2 月, 南阳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新技 术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 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和新能源使用示范城市。 ( 1) 成立南阳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协调 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在城 市跨越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成立南阳新能源高技术 产业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完善产业规划和财税 政策扶持,如设立南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专项 资金和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以股权投资 方式支持光电和光伏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此外,利 用“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国 字 号”招牌推进招商引资。 ( 2) 重点发 展 生 物 质 能 源、多晶硅太阳能光伏 和新能源 装 备 产 业。依托优势重点发展生物质能 源、多晶硅太 阳 能 光 伏 和 新 能 源 装 备 产 业,并 依 托 重大工程与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生物质能产业 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 3) 完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 企业为主、政府为辅方式组建中国南阳新能源高技术 研发联盟,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 究—产业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实施重大 技术产业化工程推进新能源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 强新能源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2. 4 四川成都: 中国新能源城 21 世纪初,成 都 市 委、市 政 府 紧 抓 新 能 源 产 业 快速发展机遇,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和装备制造行业 发展基础,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城市跨越发展的战略 产业,大力推 进 太 阳 能、核 能、风 能、新 能 源 汽 车 和 半导体照明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 年初, 成都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 业化基地”、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新能源产业国家高 技术产业基地”并列入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 推广试点城市。 ( 1) 通过高起点规划打造中西部新能源产业发 展高地。作为成都新能源产业发展核心区,西南航 空港经济开发区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国际知 名”的标准 和 要 求,先 后 邀 请 国 内 外 专 家 编 制 产 业 发展规划、总 体 规 划、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和 土 地 利 用 总体规划。通过高起点规划,确定了培育千亿级新 能源产业集群和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战 略目标,全力打造中西部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 2) 以科技创新支撑新 能源产业集群。按 照 “从组配件 加 工 型 向 系 统 集 成 型 转 变、从 产 品 制 造 型向产品研 发 型 转 变”的 发 展 思 路,西 航 港 经 济 开 发区以产学研用新能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积极 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企业,加快推动龙 头带动型项目集聚发展,全力打造以光伏、光热、核 能、风能为重点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 3)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创 新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分工、协调、督查和要素保障机 制,积极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如设立 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出台对新能源产业发展 给予技术支持改造资金贴息、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 贴息、企业拓展市场补贴、新引进重大工业项目补贴、 对企业经营者奖励等扶持政策,还针对“十城万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