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表不表我输入了吧?)1反应报告“旧的”报告“新的”刺激旧刺激4010新刺激446注: 设新刺激强度为0,旧刺激强度为1。2、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 题考试科目:< cfont color=blue>心理统计与测量< /font id=blue>注:可以使用计算器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统计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协方差2、品质相关3 回归线4、机械抽样5、非参数检验二、问答题(10分)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 种情况。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2 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0,70,80,90,100 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査表)。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 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 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 拉开了距离,其中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 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心理测量部分一、简述题(每题3 分,共15分)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4、考夫 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5、MMPI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二、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某测验的被试为2-5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0.85,标准差为10,现欲知道仅用于4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年 级的标准差是5。2、测验有20道测题,其信度仅为0.55,若把测题增加到60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120题 呢?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111,请问如以95%可靠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 分数内?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124,操作智商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97和 0.93,请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064 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三、问答题(共20分)1、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 (5分)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分)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 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分) 北大03年普心 < font color=blue>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font id=blue>考试科目:< font color=blue>普通心理 学< /font id=blue>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答题纸上写出答 案1、和基础研究不同,应用科学并不关心如何描述和解释现象 )2、处于前范式阶段的科学是指虽然在研 究的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在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统一。()3、纵向追踪法的困难在于不能避免不同时代的环境对 人的不同的影响。()4、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就不可能引起个体有意识的感知。()5、 颜色知觉拮抗说能解释负后效,但不能解释补色定律。()6、光能转换发生在神经节细胞。 、前注意过程是前意识过程的基础。()8、Z理论认为员工预期自己的努力所达成的效绩能满足个人愿望时 工作的动机最高。()9、动物也具有“学习学习”的能力。()10、动物的语言不具有意义性。() 11、白日梦是意识的异常变体。()12、斯金纳反对使用“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概念。()13、正强化 加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14、强化或惩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15 弗里德曼( JL Freedman)从社会认知的思想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信念的科学。( 16、多拉德和米勒等人提出德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挫折和侵犯之间存在着必然德联系,有挫折就必然有侵犯。() 17、 Krant等人用“海关走私毒品”实验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欺骗行为有较高德侦测能力。()18、 阿德勒认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德原始动力是人的权利意志。()19、大多数心理学家用“去抑制”解释为什么 饮酒使人变得好斗,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控制。()20、卡尔史密斯( Carl Smith)发现忏悔能使一个人 心理好受,从而增加个体德助人行为。()21、在一个人做完一件无聊的工作之后,给他很少的报酬,会增加他对 这项无聊工作的喜欢程度。()22、在人际吸引中,“辐射效应”或“对比效应”的出现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 有关,当两个人是朋友关系时,“辐射效应”才出现。()23、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表明,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 力越大,个体的从众行为也越多。()24、洛克( Locke)对参与决策的研究发现,参与决策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要13 表不表我输入了吧?) \ 反应 报告“旧的” 报告“新的” 刺激 旧刺激 40 10 新刺激 4 46 注: 设新刺激强度为 0,旧刺激强度为 1。 2、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 2002 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试 题 考试科目:<font color=blue>心理统计与测量</font id=blue> 注:可以使用计算器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统计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 1、协方差 2、品质相关 3、 回归线 4、机械抽样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 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 种情况。 三、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15 分) 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 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 Zr 值。 2、 有 5 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 68,69,70,71,72;另有 7 名男生,成绩分别是 40,50,60,70,80,90,100。 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 的原则将 32 名学生配成 16 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 16 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 照组的 16 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 9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 拉开了距离,其中 8 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 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 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述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 4、考夫 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5、MMPI 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 二、计算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某测验的被试为 2—5 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 0.85,标准差为 10,现欲知道仅用于 4 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 年 级的标准差是 5。 2、测验有 20 道测题,其信度仅为 0.55,若把测题增加到 60 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 120 题 呢? 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 111,请问如以 95%可靠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 分数内? 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 124,操作智商 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 0.97 和 0.93,请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 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 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 0.64, 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 三、问答题(共 20 分) 1、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 (5 分) 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 分) 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 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 分) 北大 03 年普心 <font color=blue>北京大学 200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font id=blue>考试科目:<font color=blue>普通心理 学 </font id=blue>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一、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答题纸上写出答 案 1、和基础研究不同,应用科学并不关心如何描述和解释现象。 ( )2、处于前范式阶段的科学是指虽然在研 究的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在方法上并没有形成统一。 ( )3、纵向追踪法的困难在于不能避免不同时代的环境对 人的不同的影响。 ( )4、物理刺激的强度低于绝对阈限时,就不可能引起个体有意识的感知。 ( )5、 颜色知觉拮抗说能解释负后效,但不能解释补色定律。 ( )6、光能转换发生在神经节细胞。 ( ) 7、前注意过程是前意识过程的基础。 ( )8、Z 理论认为员工预期自己的努力所达成的效绩能满足个人愿望时 工作的动机最高。 ( )9、动物也具有“学习学习”的能力。 ( )10、动物的语言不具有意义性。 ( ) 11、白日梦是意识的异常变体。 ( )12、斯金纳反对使用“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概念。 ( )13、正强化 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 ( )14、强化或惩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 ( )15、 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社会认知的思想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信念的科学。 ( ) 16、多拉德和米勒等人提出德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和侵犯之间存在着必然德联系,有挫折就必然有侵犯。( ) 17、Krant 等人用“海关走私毒品”实验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欺骗行为有较高德侦测能力。 ( )18、 阿德勒认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德原始动力是人的权利意志。 ( )19、大多数心理学家用“去抑制”解释为什么 饮酒使人变得好斗,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控制。( )20、卡尔史密斯(Carl Smith)发现忏悔能使一个人 心理好受,从而增加个体德助人行为。 ( )21、在一个人做完一件无聊的工作之后,给他很少的报酬,会增加他对 这项无聊工作的喜欢程度。 ( )22、在人际吸引中,“辐射效应”或“对比效应”的出现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 有关,当两个人是朋友关系时,“辐射效应”才出现。 ( )23、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表明,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 力越大,个体的从众行为也越多。( )24、洛克(Locke)对参与决策的研究发现,参与决策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