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1)如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左传·隐公二年) 但是稍后的《论语》中,这种篇章组织用“是”回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出现 了下列常见的篇章组织格式: (12)T 是+ Comment。 例如 (13)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14)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例(13)的话题是一个判断,例(14)的则是两个判断,它们分别被指代词“是” 回指,“是”又与其后的部分构成“话题+说明”的判断句:“是吾忧也”和“是 惑也 初期,说明部分既可以是名词短语,又可以是动词短语,两者出现的频率 样。下面是我们对《论语》的统计结果。 表21《论语》里VP和NP说明部分的频率 类型 分比 T,是+ⅤP。 52% T,是+NP。 48% 在第一个时期,说明部分的有一个显著的语法特点:如果是VP的话,可以单纯 个动词或者形容词,如例(14)的“惑”是单独一个形容词;但是,如果是NP的 话,不能是一个光杆名词,必须是一个复杂的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 在第一阶段,被“是”回指的话题部分也必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通常为由 个或者多个句子组成的判断,单纯的名词或者代词作话题时,都不能被指代词 “是”回指。比如在下列的句子中就不能出现回指的“是”。 (14)我,周之卜政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15)驾,良邑也。(左传·襄公三年) §242直接诱发“是”语法化句法格式的建立 在历史上,一些松散的篇章组织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可以变成一个相对稳定 的句法格式,新格式的出现又会转而诱发其中的词语演化成一种语法标记。 Hopper & Traugott(1993:45)认为,一个语言形式在某种环境下出现的频率越大,那么它语 法化的程度可能也就越高,使用频率的提髙往往表明一个句法格式的形成。在第二 阶段,回指的“是”所出现的句法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直接导致它向判断 词的转变。16 (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1)如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左传·隐公二年) 但是稍后的《论语》中,这种篇章组织用“是”回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出现 了下列常见的篇章组织格式: (12)T 判断,是+Comment。 例如: (13)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14)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例(13)的话题是一个判断,例(14)的则是两个判断,它们分别被指代词“是” 回指,“是”又与其后的部分构成“话题+说明”的判断句:“是吾忧也”和“是 惑也”。 初期,说明部分既可以是名词短语,又可以是动词短语,两者出现的频率一 样。下面是我们对《论语》的统计结果。 表 2.1 《论语》里 VP 和 NP 说明部分的频率 类型 百分比 T,是+VP。 52% T,是+NP。 48% 在第一个时期,说明部分的有一个显著的语法特点:如果是 VP 的话,可以单纯一 个动词或者形容词,如例(14)的“惑”是单独一个形容词;但是,如果是 NP 的 话,不能是一个光杆名词,必须是一个复杂的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 在第一阶段,被“是”回指的话题部分也必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通常为由一 个或者多个句子组成的判断,单纯的名词或者代词作话题时,都不能被指代词 “是”回指。比如在下列的句子中就不能出现回指的“是”。 (14)我,周之卜政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15)驾,良邑也。(左传·襄公三年) §2.4.2 直接诱发“是”语法化句法格式的建立 在历史上,一些松散的篇章组织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可以变成一个相对稳定 的句法格式,新格式的出现又会转而诱发其中的词语演化成一种语法标记。Hopper & Traugott (1993: 45)认为,一个语言形式在某种环境下出现的频率越大,那么它语 法化的程度可能也就越高,使用频率的提高往往表明一个句法格式的形成。在第二 阶段,回指的“是”所出现的句法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直接导致它向判断 词的转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