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张景全:同盟视野探析 另一方面,同盟生存的长短不同,生命力较短的同 盟视野在静态性与动态性之间转换时,一方面,同 盟,其同盟参与国的利益关切范围在出现变动之 盟参与国为了适应这种转换有可能变得或者看起 前即已消失,因而其同盟视野往往也是静态的。 来更加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同盟视野转换中的 同盟视野的动态性与静态性深受结盟国家实 同盟所发出的信息往往是模糊的、不明确的,非同 力变化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同盟是多个国家 盟内国家会不得不做出新的判断:该同盟转化同 力量的汇聚(capab ility-aggregaton))。【26因此, 盟视野意欲何为?该同盟的可靠性是否存在?该 国家实力(powr)的变化会影响这种力量的汇聚。同盟更具有威胁性还是更具合作性?不同的答案 当一个国家的实力相对于自身、盟友及对手减弱 会产生不同的针对该同盟的政策,这无疑都将导 时,它实现利益关切的能力就会减弱,这促使它强 致国际安全态势出现波动。我们将以美日同盟为 化或弱化实现利益关切的愿望。在此情况下之所 例对静态性同盟视野与动态性同盟视野的转化进 以可能出现强化利益关切,主要是由于国家实力 行案例分析。 相对减弱会引起结盟国家在如何实现利益关切上 诚如前文所述,同盟视野存在地区性和全球 进一步依赖于盟友:当一个国家的实力相对于自 性之分,自美日同盟建立至20世纪末,美国的同 身、盟友及对手增强时,它实现利益关切的意愿和 盟视野是全球性的,日本的同盟视野是地区性的。 能力则会增强。这一切都将导致如下结果:结盟 美国与日本结盟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抗和遏制冷战 国家的利益关切区域发生变化。因此有学者指 时和冷战后欧亚大陆势力,防止其挑战美国霸权, 出:当国家实力发生大的变化时,无论是变得更加 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日本作为同盟参与国,在 强大还是更加弱小,它们都不再愿意履行此前在 一定时期内其同盟视野是静态的,但从较长的时 不同情况下所承诺的同盟义务。【2)可见,国家实 期内,其同盟视野却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 力的变化影响实现利益关切的能力与愿望,会对 1952年,日美同盟条约生效,日美防卫的区域是 利益关切的范围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导致其利益 日本本土及其附近。(2)1960年,修改后的日美 关切范围的变与不变,即同盟视野的转型。 安保条约规定,日美联合防卫的区域是以日本本 同盟参与国能否有效地处理静态同盟视野与 土为中心的200海里范围内。(3)1978年,“日美 动态同盟视野的转化,对同盟的存续、同盟的可靠 防卫合作指针”规定日美联合防卫地区界定为 性以及国际安全意义重大。首先,由于实现利益 “远东”。1983年,日本防卫白皮书正式确定关岛 关切的愿望与能力的变化.导致利益交集的减少 以西、菲律宾以北1000海里的海上航线以及日 或增大,这会促使同盟参与国重新考量同盟存续 本周围数百海里的区域为日本的防御范围。(4) 的意义。利益交集增大,有时会导致同盟强化:有 1996年,日美同盟关系再次调整,规定美军对日 时也会导致同盟弱化.即当同盟成员行动的地理 “周边事态”采取军事行动时,日军可到公海提供 空间规模增大时,将导致同盟逐渐失去其严格性后勤支援。日本政府声称:“日本周边地区随着 的特征,更多的国家和更大的地理覆盖意味着更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将包括亚太甚至还可能 多风险的承担,最终的结果是同盟成员国承诺提 包括印度洋、波斯湾地区”。【212001年,日本海 供军事援助的空间越来越远离它们的中心利 上自卫队开赴印度洋,对美军提供燃料补给。 益。【]而利益交集减少,往往导致同盟弱化,甚 2003年,日本航空自卫队开赴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 至同盟瓦解。其次,由于利益关切范围的转化,会 如果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仅会发现日本的 导致原来基于实现这种利益的同盟管理结构、同 同盟视野存在地区性同盟视野和全球性同盟视 盟运行机制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促使同盟参与国 野,还会发现日本4个所谓静态性同盟视野及其 之间同盟政策的调整,同盟国之间出现新的利益转化,即日本本土·附近一日本本土·周边200 博弈。其三,同盟内国家与同盟外国家之间的利 海里远东·1000海里一周边事态·印度洋、波 益也会出现新的互动,从而影响国际安全。当同 斯湾地区,从1952年、1960年至1978年再至 1994-2011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enki.net另一方面, 同盟生存的长短不同, 生命力较短的同 盟, 其同盟参与国的利益关切范围在出现变动之 前即已消失, 因而其同盟视野往往也是静态的。 同盟视野的动态性与静态性深受结盟国家实 力变化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 同盟是多个国家 力量的汇聚 ( capab ility- aggregation)。 [ 26 ] 因此, 国家实力 ( pow er)的变化会影响这种力量的汇聚。 当一个国家的实力相对于自身、盟友及对手减弱 时, 它实现利益关切的能力就会减弱, 这促使它强 化或弱化实现利益关切的愿望。在此情况下之所 以可能出现强化利益关切, 主要是由于国家实力 相对减弱会引起结盟国家在如何实现利益关切上 进一步依赖于盟友; 当一个国家的实力相对于自 身、盟友及对手增强时, 它实现利益关切的意愿和 能力则会增强。这一切都将导致如下结果: 结盟 国家的利益关切区域发生变化。因此有学者指 出: 当国家实力发生大的变化时, 无论是变得更加 强大还是更加弱小, 它们都不再愿意履行此前在 不同情况下所承诺的同盟义务。[ 2 ] 可见, 国家实 力的变化影响实现利益关切的能力与愿望, 会对 利益关切的范围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导致其利益 关切范围的变与不变, 即同盟视野的转型。 同盟参与国能否有效地处理静态同盟视野与 动态同盟视野的转化, 对同盟的存续、同盟的可靠 性以及国际安全意义重大。首先, 由于实现利益 关切的愿望与能力的变化, 导致利益交集的减少 或增大, 这会促使同盟参与国重新考量同盟存续 的意义。利益交集增大, 有时会导致同盟强化; 有 时也会导致同盟弱化, 即当同盟成员行动的地理 空间规模增大时, 将导致同盟逐渐失去其严格性 的特征, 更多的国家和更大的地理覆盖意味着更 多风险的承担, 最终的结果是同盟成员国承诺提 供军事援助的空间越来越远离它们的中心利 益。[ 27 ]而利益交集减少, 往往导致同盟弱化, 甚 至同盟瓦解。其次, 由于利益关切范围的转化, 会 导致原来基于实现这种利益的同盟管理结构、同 盟运行机制做出相应调整, 从而促使同盟参与国 之间同盟政策的调整, 同盟国之间出现新的利益 博弈。其三, 同盟内国家与同盟外国家之间的利 益也会出现新的互动, 从而影响国际安全。当同 盟视野在静态性与动态性之间转换时, 一方面, 同 盟参与国为了适应这种转换有可能变得或者看起 来更加咄咄逼人。另一方面, 同盟视野转换中的 同盟所发出的信息往往是模糊的、不明确的, 非同 盟内国家会不得不做出新的判断: 该同盟转化同 盟视野意欲何为? 该同盟的可靠性是否存在? 该 同盟更具有威胁性还是更具合作性? 不同的答案 会产生不同的针对该同盟的政策, 这无疑都将导 致国际安全态势出现波动。我们将以美日同盟为 例对静态性同盟视野与动态性同盟视野的转化进 行案例分析。 诚如前文所述, 同盟视野存在地区性和全球 性之分, 自美日同盟建立至 20世纪末, 美国的同 盟视野是全球性的, 日本的同盟视野是地区性的。 美国与日本结盟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抗和遏制冷战 时和冷战后欧亚大陆势力, 防止其挑战美国霸权, 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日本作为同盟参与国, 在 一定时期内其同盟视野是静态的, 但从较长的时 期内, 其同盟视野却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 1 ) 1952年, 日美同盟条约生效, 日美防卫的区域是 日本本土及其附近。 ( 2) 1960 年, 修改后的日美 安保条约规定, 日美联合防卫的区域是以日本本 土为中心的 200海里范围内。 ( 3) 1978年, 日美 防卫合作指针 规定日美联合防卫地区界定为 远东 。1983年, 日本防卫白皮书正式确定关岛 以西、菲律宾以北 1 000 海里的海上航线以及日 本周围数百海里的区域为日本的防御范围。 ( 4) 1996年, 日美同盟关系再次调整, 规定美军对日 周边事态 采取军事行动时, 日军可到公海提供 后勤支援。日本政府声称: 日本周边地区随着 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 将包括亚太甚至还可能 包括印度洋、波斯湾地区 。[ 28] 2001 年, 日本海 上自卫队开赴印度洋, 对美军提供燃料补给。 2003年, 日本航空自卫队开赴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 如果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不仅会发现日本的 同盟视野存在地区性同盟视野和全球性同盟视 野, 还会发现日本 4个所谓静态性同盟视野及其 转化, 即日本本土 ∋ 附近 ( 日本本土 ∋ 周边 200 海里( 远东 ∋ 1 000海里( 周边事态 ∋ 印度洋、波 斯湾地区, 从 1952 年、1960 年至 1978 年再至 ! 33 ! 张景全: 同盟视野探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