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9卷第1期 李书有等:伊川易传》在程颐思想中的地位口49 气象言之,则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作 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室,小出 入时有之。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纤微尽识之矣。考 三伊川易传》是程颐的代表作 索至者,如揣料于扬,约见仿佛尔,能无差乎?更愿 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这是与张载 程颐的著作有皴书》、虾书》、蚊集》、傷传》、 商讨易理,既赞赏张载的虚无即气则无无”之语,经论》、粹言》 与佛老虚无之说划清了界限。又感到有所不偏室 遗书》为程门弟子所记程颢、程颐语录,后由朱 望完养思虚,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二程与张熹编定。朱熹在程氏遗书·后序》中说:“程氏遗 载都属义理派易学,然而也存在着分岐,二程从其书》二十五卷,二先生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之书也 理本论观点,对张载以猜虚——大为万物之源”持始,诸公各自为书,先生没而其传寝广,然散出并行 批评态度。认为子厚张载)以清虚——大名天道,无所一统,传者颇以己意私窃窜易,历时既久,殆无 是以器言,非形而上者21又说:“清虚—大为万全篇。熹家有先人旧藏数篇,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 物之源,恐未安,顺兼清浊虚实乃可言神。道体物不意相承,首尾通贯,盖未更合人之后,故其书,最为精 遗,不应有方所。”张载对二程的易学观点也持不同善。后益以类访求,得凡二十五篇,因稍以所闻岁月 意见。神宗熙宁十年077年),张载西归,过洛阳,先后,第为此书,篇目皆因其旧,而又别为之录如此, 与二程议论,在谈及倜易·说卦传》中的理尽以见分别序之所以然者。”其中卷一至卷十为二先 性以至于命”时,二程的观点是:“穷理便是至于生语录,除个别语录后有明”字,表明为明道先生语 命”。张载则认为,亦是失于太快,此义尽有次序,录之外,大多为明道、伊川不分者。卷十一至卷十四 须是穷理,使能尽得己之性,则报类又尽人之性:既为明道先生语录,卷十五至卷二十五为伊川先生语 尽得人之性,须是并万物之性一齐尽得,如此然后录 至于天道也”34是年,张载在西归途中逝世。说明从 外书》十二卷,是遺书》的补编或续编。朱熹 神宗嘉祐二年057年),至神宗熙宁十年1077在程氏外书后序》中说:取诸集录,参伍相除,得 年)的二十年中,程颐与张载对易理多有商讨,也说程氏外书》十二卷,特以取之之杂,或不能审其所自 明在此期间程颐的易学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二程来。”于乾道九年173年)编完 的皴书》、虾书》、粹言》中也多有关于易学的论 集》十二卷,前四卷为程颢诗文集,后八卷是 述。有些分别注明为程颢或程颐的语录,有些则未程颐诗文集 加注明,而为二程的思想。程颢卒于神宗元丰八年 锡传》四卷是程颐对经》所作的注释。前有 085年),是时程颐五十三岁。其后,程颐继续阐发传序》、锡序》、业下篇义》。对島》及易》分上 易理,直至哲宗无符元年089年),程颐被贬涪州下篇之义所作的阐释。 编管”、注闢易》、而于次年正月,所撰匐传》完成, 经说》八卷;卷一为伊川先生锡说》:卷二为伊 作傷传序》。是年程颐六十七岁。哲宗元符三年川先生解》:卷三为伊川先生侍解》:卷四为伊川 4100年),程颐归洛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01先生春秋传》:卷五为伊川先生虬记》。包括钥道 年),程颐才向其弟子出示所作傷传》。伊洛渊源先生改正大学》,伊川先生改正大学》:卷六为伊 录》记载:先生自涪陵归,”锡传》已成,未尝示人,先生纶语解》:卷七为伊川先生猛子解》:卷八为 门人请益,有及島》书者,方命小奴取书箧以出,身庸解》。中华书局版仁程等》的经解》卷七籃 自发之,以示门及弟子,非所请,不敢多阅。门弟子请子解》所作的按:晁昭德赎书志》程氏子解》 问易传》事,唯有一字之疑,先生必再三喻之。盖其四卷妖全集》止一卷。又按:近思录》及时氏本无 潜心甚久,未尝容易下字。说明程颐对他晚年之作之,校之柴》又止载尽信书不如无书”一章。及反 島传》的珍视。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程颐在警张覆通考,则皆后人纂集皴书》、外书》之有解者也 闳中书》中说:“易传》专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故今亦不复载,因存其目云。3l卷八庸解》所作 少进尔。然亦不必直待身后,党耄则传矣。书作未出,的按:晁昭德读书志》,有明道⊕庸解》一卷,伊川 学未尝不传也。第患无学之者尔。”说明,程颐还曾在全集》亦载此卷。窃尝考之,申庸》,明道不及为 有生之年,对所作島传》不断修改,直至神宗大观元书,伊川虽言已成庸》之书,自以为不满其意,已 年1107年),程颐寝疾,始将所作易传》授其弟子尹火之矣,反复此解,其即朱子所辨兰田吕氏讲堂之初 蚶、张绎。由此可见伊川易传》是程颐晚年定论之本、改本无疑矣,用仍其旧,以备参考。 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气象言之,则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厚之气。 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 入时有之。(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纤微尽识之矣。考 索至者,如揣料于扬,约见仿佛尔,能无差乎! 更愿 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这是与张载 商讨易理,既赞赏张载的 “虚无即气则无无”之语, 与佛老虚无之说划清了界限。又感到有所不偏窒, 望“完养思虚,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二程与张 载都属义理派易学,然而也存在着分岐,二程从其 理本论观点,对张载以 “清虚———大为万物之源”持 批评态度。认为“子厚(张载)以清虚———大名天道, 是以器言,非形而上者 " #$ % 又说:“立清虚———大为万 物之源,恐未安,顺兼清浊虚实乃可言神。道体物不 遗,不应有方所。”张载对二程的易学观点也持不同 意见。神宗熙宁十年(&’(( 年),张载西归,过洛阳, 与二程议论,在谈及 《周易·说卦传》中的 “穷理尽 性以至于命”时,二程的观点是:“只穷理便是至于 命”。张载则认为,“亦是失于太快,此义尽有次序, 须是穷理,使能尽得己之性,则报类又尽人之性;既 尽得人之性,须是并万物之性一齐尽得,如此然后 至于天道也”" #) % 是年,张载在西归途中逝世。说明从 神宗嘉祐二年 (&’*( 年),至神宗熙宁十年 (&’(( 年)的二十年中,程颐与张载对易理多有商讨,也说 明在此期间程颐的易学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二程 的 《遗书》、《外书》、《粹言》中也多有关于易学的论 述。有些分别注明为程颢或程颐的语录,有些则未 加注明,而为二程的思想。程颢卒于神宗元丰八年 (&’+* 年),是时程颐五十三岁。其后,程颐继续阐发 易理,直至哲宗无符元年(&’+, 年),程颐被贬“涪州 编管”、注《周易》、而于次年正月,所撰《易传》完成, 作 《易传序》。是年程颐六十七岁。哲宗元符三年 (&&’’ 年),程颐归洛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 年),程颐才向其弟子出示所作 《易传》。《伊洛渊源 录》记载:“先生自涪陵归,”《易传》已成,未尝示人, 门人请益,有及《易》书者,方命小奴取书箧以出,身 自发之,以示门及弟子,非所请,不敢多阅。门弟子请 问《易传》事,唯有一字之疑,先生必再三喻之。盖其 潜心甚久,未尝容易下字。说明程颐对他晚年之作 《易传》的珍视。徽宗崇宁元年(&&’$ 年)程颐在《答张 闳中书》中说:“《易传》专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 少进尔。然亦不必直待身后,党耄则传矣。书作未出, 学未尝不传也。第患无学之者尔。”说明,程颐还曾在 有生之年,对所作《易传》不断修改,直至神宗大观元 年(&&’( 年),程颐寝疾,始将所作《易传》授其弟子尹 黚、张绎。由此可见 《伊川易传》是程颐晚年定论之 作。 三 《伊川易传》是程颐的代表作 程颐的著作有《遗书》、《外书》、《文集》、《易传》、 《经论》、《粹言》。 《遗书》为程门弟子所记程颢、程颐语录,后由朱 熹编定。朱熹在 《程氏遗书·后序》中说:“《程氏遗 书》二十五卷,二先生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之书也。 始,诸公各自为书,先生没而其传寝广,然散出并行, 无所一统,传者颇以己意私窃窜易,历时既久,殆无 全篇。熹家有先人旧藏数篇,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 意相承,首尾通贯,盖未更合人之后,故其书,最为精 善。后益以类访求,得凡二十五篇,因稍以所闻岁月 先后,第为此书,篇目皆因其旧,而又别为之录如此, 以见分别序之所以然者。”其中卷一至卷十为二先 生语录,除个别语录后有“明”字,表明为明道先生语 录之外,大多为明道、伊川不分者。卷十一至卷十四 为明道先生语录,卷十五至卷二十五为伊川先生语 录。 《外书》十二卷,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朱熹 在 《程氏外书后序》中说:“取诸集录,参伍相除,得 《程氏外书》十二卷,特以取之之杂,或不能审其所自 来。”于乾道九年(&&(# 年)编完。 《文集》十二卷,前四卷为程颢诗文集,后八卷是 程颐诗文集。 《易传》四卷是程颐对《易经》所作的注释。前有 《易传序》、《易序》、《上下篇义》。对《易》及《易》分上 下篇之义所作的阐释。 《经说》八卷;卷一为伊川先生《易说》;卷二为伊 川先生《书解》;卷三为伊川先生《诗解》;卷四为伊川 先生《春秋传》;卷五为伊川先生《礼记》。包括《明道 先生改正大学》,《伊川先生改正大学》;卷六为伊川 先生 《论语解》;卷七为伊川先生 《孟子解》;卷八为 《中庸解》。中华书局版《二程等》的《经解》卷七《孟 子解》所作的按:“晁昭德《读书志》程氏《孟子解》十 四卷《大全集》止一卷。又按:《近思录》及时氏本无 之,校之《来》又止载“尽信书不如无书”一章。及反 覆通考,则皆后人纂集《遗书》、《外书》之有解者也。 故今亦不复载,因存其目云。" #- % 卷八《中庸解》所作 的按:“晁昭德《读书志》,有明道《中庸解》一卷,伊川 《大全集》亦载此卷。窃尝考之,《中庸》,明道不及为 书,伊川虽言已成《中庸》之书,自以为不满其意,已 火之矣,反复此解,其即朱子所辨兰田吕氏讲堂之初 本、改本无疑矣,用仍其旧,以备参考。” 第 &, 卷 第 & 期 李书有等:《伊川易传》在程颐思想中的地位!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