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3)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2期 象。并进一步要求深察事物的变化,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性状,不能机械地对待,所谓“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君子尚消息盈虚”(《剥·彖》)所以刘勰说:“人文 之元,肇自太极。……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文心雕龙原道》即人类文化原于易 3默契天真,冥周物理《易传》的仰观俯察,拟形取象对中国的审美思维和艺术创作影响 极其深远不少论者直接引用《易传》来阐释艺术规律或审美活动的原则。一是强调审美活动肇 始于自然刘勰曾直接引用《系辞下》“辨物正言,断辞则备”,要求为文之道,首先在辨物然后 用恰当的言辞予以表达(见《文心雕龙征圣》)柳宗元、李东阳都有类似的要求这些都说明了 审美活动源于自然。 二是重视博闻广见所谓“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陆游诗句)同时也重视向 前人学习,积累知识。正如董其昌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之 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以此丰富自己文艺创作的素材 三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语)要求自然形象和心得体会相融合,对自然景象要仔细 地咀嚼品味,于平凡中见神奇,所谓“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张岱语)这就是张彦远所 要求“默契天真冥周物理~①,强训默契冥周这种以客观对象为蓝本,与主观意象相会通的 审美观念,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主流,以《易传》为肇始,本于天地之美的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始 终居于主导地位 二、阴阳不测之谓神 神”这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运用极为广泛如:形神、神奇、神妙、神思、神韵、… 等,而其含义不外乎说明事物奇妙的变化和本质内涵,以及人们的精神活动而变化是它的核 心,这些概念基本上本之于《易传》 1.阴阳不测之谓神《易传》讲“神”非常之多,但对它的解释却极少含有神秘色彩。《易传》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 彖》)“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否·彖》所以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序卦》)盈天地之间,唯万物。这是一个全称判断,实际上否定 了天地万物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否定了人格神的存在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交感也就是阴阳变 化,“易”就是讲变易。然而阴阳变易,天地交感有着神奇的作用,似乎不可捉摸,使人感到神秘 莫测,所以说:“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 那么真不可捉摸,不可知?否!《易传》认为,只要“穷神知化”,“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即穷 究事物神妙之处,认识事物的变化;不管是隐微的还是明显的,都能探知;掌握刚柔变化之宜 所谓“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就能“通神明之德”(《系辞下》)通神明之德的宗 旨,《易传》突出在一个“用”字上,“民咸用之谓之神”(《系辞上》)《系辞下》说:“精义入神,以致 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是说掌握微妙的变化规律,就是为了用;实现利用安身的作用, 也就体现出阴阳交感德性。总之,正如《系辞下》所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 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说明几微并不神秘,只是事物变化的初始、隐蔽阶段,人们要 掌握住时机,就吉无不利。《易传》的“神”就是要服务于“人”。当然《易传》的作者免不了时代的 124·上 海 社会科学 院学 术季刊 年第 期 象 。 并进 一 步要求 深察事物 的变化 , 不 同时 间有不同的性 状 , 不 能机 械 地对待 , 所 谓 “ 观 乎天文 以察时变 , 观 乎人文 以化成天 下 。 《贵 · 象 》“ 君子 尚消息盈虚 ” 《剥 · 象 》 。 所 以刘 鳃说 “ 人文 之元 , 肇 自太极 。 … …言之文也 , 天 地之心哉 , ” 《文 心雕龙 · 原道 》即人类文化原 于 易 。 默契天真 , 冥周物理 。《易传 》的仰观 俯察 , 拟形取象 , 对 中国的审美思维和艺术创作影 响 极其深远 不少论者直接引用《易传 》来阐释艺术规律或审美活动的原则 。 一是强调审美活动肇 始 于 自然 。 刘怒 曾直接引用《系辞下 》 “ 辨物正言 , 断辞则 备 ” , 要求为文 之道 , 首先在辨物 , 然后 用恰 当的言辞予 以表达 见《文心雕龙 · 征圣 》 。 柳宗元 、 李东阳都有类似的要求 。 这些都说明了 审美活动源于 自然 。 二 是 重 视博闻广 见 。 所谓 “ 挥 毫 当得江 山助 , 不到 潇 湘 岂有诗 。 陆游 诗句 同时也 重 视 向 前人学 习 , 积 累知识 。 正如 董其 昌所说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胸 中脱去尘浊 , 自然丘 壑 内营 , 之 成 哪鄂 , 随手 写 出 , 皆为 山水 传神矣 。 ” ③以此丰富 自己文 艺创作的素材 。 三 是外师 造化 , 中得 心源 张澡 语 。 要求 自然形象和 心得体会相融合 。 对 自然景象 要仔 细 地 咀 嚼品味 , 于 平凡 中见 神奇 , 所谓 “ 布 帛寂粟之中 , 自有许多滋味 气张岱语 这就 是张彦远所 要求 “ 默 契天真 , 冥 周物理 ’, ④ , 强调默契与冥周 。 这种以客观对象为蓝本 , 与主 观 意象相 会通 的 审美 观念 , 成 为 中国美学史上 的主流 以《易传 》为肇始 , 本于天 地 之美的唯物 主 义美 学 思 想始 终居 于 主导 地位 。 二 、 阴阳不测之谓神 “ 神 ”这概念 , 在 中国传统美学 思 想 中运用极为广泛 。 如 形神 、 神奇 、 神妙 、 神思 、 神韵 、 … … 等 , 而 其含 义不外乎说明事物奇妙 的变化和本质内涵 , 以及 人 们的精神活动 而变化是它的核 心 , 这些概念基本上 本之于《易传 》 。 阴阳不 测之谓 神 。《易传 》讲 “ 神 ”非常之多 , 但对 它的解释却极少含有 神秘色 彩 。《易 传 》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 由阴阳二气交感而 生 , 所谓 “ 天 地交而万物通也 , 上下交而其 志同也 。 ” 《泰 · 象 》 “ 天 地 不交 而万 物不通也 , 上 下不交而天 下无 邦也 。 ” 《否 · 象 》所 以说 “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生焉 。 盈天 地 之 间者 , 唯万物 。 ” 《序 卦 》盈 天 地 之 间 , 唯万物 。 这是 一个全 称判断 , 实际上否 定 了天地万物之外还有其 他东西 , 否定 了人 格神的存在 。 天 为阳 , 地 为阻 , 天地交感也就是 阴阳变 化 , “ 易 ”就是讲变易 。 然而 阴阳变 易 , 天地交感有着 神奇的作用 , 似 乎不可捉摸 , 使人感到神秘 莫测 , 所以说 “ 阴阳不测之谓 神 。 ” 《系辞上 》 那 么真不可捉摸 , 不可知 否 《易传 》认为 , 只要 “ 穷神知化 ” , “ 知微知彰 , 知柔 知刚 ” , 即穷 究事物神妙之处 , 认识事物 的变 化 不管是 隐微 的还 是 明显 的 , 都能探知 掌握刚柔变化之宜 , 所谓 “ 阴阳合 德而 刚柔有体 , 以 体天 地之撰 ” , 就 能 “ 通 神明之 德 ” 《系辞下 》 。 通 神明之 德的宗 旨 ,《易传 》突出在 一个 “ 用 ”字上 , “ 民咸用之谓之 神 ” 《系辞上 》 。《系辞下 》说 “ 精义入 神 , 以致 用也 利用安身 , 以 崇 德也 。 ”这是 说 掌握 微妙 的变化 规律 , 就是 为 了用 实现 利 用安 身 的作 用 , 也就体现 出阴阳交感 德性 。 总之 , 正 如《系辞下 》所 说 “ 知几 其神乎 ”“ 几者 , 动之微 , 吉之先 见 者也 。 君子 见几而作 , 不 侯终 日 ”说 明几 微并不 神秘 , 只是 事物变化 的初始 、 隐蔽 阶段 , 人 们要 掌握住时机 , 就吉无 不利 。《易传 》的 “ 神 ”就是 要服务于 “ 人 ” 。 当然《易传 》的作者 免 不 了时代的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