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赵庆麟:《易传》: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石 4〔2 象。章,盛也、美也。《易传》认为天地由阴阳二气生成,阴阳二气是由太极混沌之气(太和)一分 为二而生因此《易传》尽情地讴歌天地之美,虽然在它十篇短文中“美只出现了四次,共五个 字,但无处不感受到它歌颂天地万物之美 1.天地有大美。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易传》认为天地本身具 有美的特性,《乾·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云行爾施,品物流形;……首出庶物,万国咸 宁。”乾为天,万物靠天而有始赖雨露而滋养;由于天始生万物,而人类才能过安定的生活,所 以对天的美德赞叹说:“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1刚健中正,纯粹精 也。”(《乾·文言》)坤为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 咸亨。”(《坤·彖》)说明大地养育万物,能顺应天道,承载和包容万物,这样万物才能得以存在; 而他含有这样的美德,并启发着人们从事自己的事业,所以说:“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 业,美之至也。”(《坤·文言》)《易传》除对天地赞美外,其他各卦也多有赞赏天地之美,上引《垢 彖》也说明了天地具有自然美的性质。 天地之有大美,始终贯穿着一个精神,就是“生生之谓易”。生则为美,死则为丑。《系辞上》: 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忙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意谓阴阳二气相交迭运,化育万物,使各铷具有自己的特性,这种大而无外的功能,永无穷尽, 生生不已的德性就具有无限的美。正如《坤·彖》:“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咸 彖》:“天地感而万彻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说明天 地之美不仅遍及于自然界,赋予各自特性,并且普施于人类社会,并使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继往开来,生生不息,所谓:“天地铟组,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所以说:“天地之大德 曰生。”(《系辞下》)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易传》从天地之美扩展为自然万物之美;由自然美拓展为社会美;并 且又以社会美而深化对自然美的领会,以人文美比拟天文、地理之美。同时还透露出审美心理 的转换和深化,如把视觉感受转化为味觉感受,“天地铟组,万物化醇即是一例,本来是视觉感 受,却用一个“醇”字来表达,说明天地、阴阳交感(矛盾)和谐(统一)像美酒一样醇和。多么精彩 呀!这种审美心理的转换,丰富了审美情趣 2.原天地之美。天地万物之美是客观地存在着,人们是否能感受到它们的美而获得美感? 那就需要探索、体味客观存在的美《系辞下》:“古有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即是庄子说的“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仰观俯察,以掌握阴阳变化 的规律,区分万物的特性,从而制作八卦象征事物的类别,所以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象也者像此者也”,“是故易者象也”(系辞下》)。《周易》中的“象”与“形”不同于一般所说的 形象”二字。“象”是指六十四卦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爻象;“形”是指具体的形器、实物。易象是 在对具体形器、实物的体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而得到不同的“象”,又“像”具体的形 器,因此“象”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并包含着逻辑推理的联想。如坎为水,水柔中有刚,水 能载舟又能覆舟,故有险、陷之象;又为马的美脊(见《杂卦》),马驯顺,为阴为柔;而中间的阳爻 为刚,马脊能载人载物,故为刚、为美脊所以《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 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宜,即义,即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模拟其形状和特性,而取得卦赵庆麟 《易传 》中国传统美学 的基石 象 。 章 , 盛也 、 美也 。《易传 》认为天地 由阴阳二气 生 成 , 阴阳 二气是 由太 极混沌之气 太 和 一分 为二而生 因此 ,《易传 》尽情地讴歌天地之美 , 虽 然在它十篇短文 中 “ 美 ”只出现 了四 次 , 共五个 字 , 但无处 不感受到它歌颂天地万物之美 。 天地有大美 。 庄子曾说 “ 天地有大美而 不言 ” 《庄子 · 知北游 》 。《易传 》认为天地本身具 有美的特性 ,《乾 · 象 》 “ 大哉 乾元 。 万物资始 , … …云行雨施 , 品物流形 , … …首出庶物 , 万 国咸 宁 。 ”乾为天 , 万物靠天 而有始 , 赖雨露而滋养 由于 天 始生万物 , 而人类才能过安定 的生活 , 所 以对天 的美 德赞叹说 “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 不 言所利 , 大 矣哉 大哉乾乎 刚健 中正 , 纯 粹精 也 。 ” 《乾 · 文言 》坤为地 , “ 至 哉坤元 , 万物资生 , 乃顺 天 。 坤厚 载物 , 德合无疆 , 含 弘光大 , 品物 咸 亨 。 ”“ 坤 · 象 》说 明大地养育万物 , 能顺应 天 道 , 承 载和 包 容万物 , 这样万物才能得 以存在 而 他含有这样的美 德 , 并启发着人 们从事 自己 的事业 , 所 以说 “ 美在其 中 , 而 畅于 四 支 , 发于 事 业 , 美之至也 。 ” 《坤 · 文 言 》 易传 》除对天 地赞美外 , 其他各卦也多有赞赏天地之美 , 上 引《垢 · 象 》也说明了天地具有 自然美的性 质 。 天地之有大美 , 始终贯穿着一个精神 , 就是 “ 生生之谓 易 ” 。 生则为美 , 死则为丑 。《系辞上 》 “ 一 阴一 阳之谓道 , 继之者善也 , 成之者性也 。 … …富有之谓大业 , 日新之谓盛德 , 生生之谓易 。 ” 意谓 阴阳二气相交迭运 , 化育万物 , 使各物具有 自己 的特性 , 这 种大而无外 的功能 , 永无穷尽 , 生生不 已的德性 , 就具有无 限 的美 正 如《坤 · 象 》 “ 天 地 变化 , 草木 蕃 天地 闭 , 贤人 隐 。 咸 · 象 》 “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 平 。 观其所感 , 而天 地万物之情可见 矣 。 ”说明天 地之美不仅遍及 于 自然界 , 赋予各 自特性 , 并且普施 于 人 类 社会 , 并使整个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继 往 开来 , 生生 不息 , 所谓 “ 天地 姻组 , 万 物化醇 男女构 精 , 万 物 化生 。 ”所 以说 “ 天 地之大 德 曰 生 。 ” 《系辞下 》 从 上所述 , 可 以 看到《易 传 》从天 地之美扩 展 为 自然万物 之美 由 自然美 拓 展为社会美 并 且又 以社 会美 而深 化对 自然美 的领会 , 以人文美 比拟 天文 、 地理 之美 。 同时还透露 出审美心理 的转换和深化 , 如把视觉感受转化为味觉感受 , “ 天 地 姻组 , 万 物 化醇 ”即是一例 , 本来是视觉感 受 , 却用 一个 “ 醇 ”字来表达 , 说明天地 、 阴阳交感 矛盾 和谐 统一 像美酒一样醇和 。 多么精彩 呀 这种审美心理 的转换 , 丰富了审美情趣 。 原天地 之美 。 天地 万物之美是客观地存在着 , 人 们是 否能感受到 它 们的美而获得美感 那就需要探索 、 体 味客观 存在 的美 。《系辞下 》 “ 古有包裱 氏之 王天 下也 , 仰则观象于天 , 俯则 观 法于 地 ,观 鸟兽之文 , 与地 之宜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于 是 始作八卦 , 以通 神明之德 , 以类万 物 之情 。 ”即是庄子 说 的 “ 原天 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 《庄 子 · 知北 游 , 仰观 俯察 , 以掌握 阴 阳变化 的规律 , 区分万 物 的特性 , 从而制作八卦 , 象征 事物 的类别 , 所 以说 “ 八 卦成列 , 象在其 中矣 ” , “ 象也者 , 像此者也 ” , “ 是 故易者 , 象也 ” 系辞下 》 。《周 易 》中的 “ 象 ”与 “ 形 ”不 同于 一般所说的 “ 形 象 ”二字 。 “ 象 ”是 指六 十四 卦卦象和三百八十四 交艾象 “ 形 ”是 指具体的形器 、 实物 。 易象是 在对具体形器 、 实物 的体察理 解的基础 上 , 加 以抽 象概 括而得 到 不 同的 “ 象 ” , 又 “ 像 ”具体 的形 器 , 因此 “ 象 ”既是抽象 的 , 又 是 具象 的 , 并包含着逻辑推理 的联想 。 如坎羹 为水 , 水柔 中有刚 , 水 能载舟又 能覆舟 , 故有 险 、 陷之象 又 为马的美脊 见《杂卦 , 马驯顺 , 为阴为柔 而 中间的阳艾 为 刚 , 马脊能载人 载物 , 故为刚 、 为美脊 。 所以《系辞上 》说 “ 圣人有 以见天 下之啧 , 而 拟诸其 形 容 , 象其 物宜 , 是 故谓 之象 。 ”宜 , 即义 , 即在纷 繁复杂 的事物 中 , 模拟 其形状 和 特性 , 而 取 得 卦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