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迄今为止,信息产业部一共颁发了49张牌照,其中,GSM手机牌照发给了13家合资企 业和17家国内企业,而CDMA的19张牌照中,除了摩托罗拉一家外资企业外,其余全都颁 给了国内企业。目前,同时拥有GSM和CDMA牌照的国内厂商有11家。手机终端生产市场 新进入厂商一般采用向其他有牌照的手机厂商交纳牌照使用费或者和他们合作的方式来取 得手机生产权 相机手机的销售行情一路看涨,主要归功于相机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由于手机是随身 携带的通讯工具,因此相机手机的便利性是数码相机远远不能比拟的。过去的两年中,尽管 相机手机像素还不是非常理想,但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新品推出频繁,竞争激烈,相机手机的价格不断下降 在引领手机市场潮流方面,日本、欧美和韩国厂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04年5月 由卡西欧推出全球第一款配置数字调焦镜头的300万像素拍照手机。7月上旬,韩国三星 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二款配置光学调焦镜头、300万像素的相机手机。三星还争取尽快推出 500万像素的相机手机。 (3)诺基亚的对策 诺基亚因地制宜,推广从低端到高端的全系列产品。在初级市场,侧重于铺量,着力推 广传统的基于话音的普通手机;而在发达市场,将更多地推出具有各种增值服务的新型手机, 譬如最新问世的图像手机诺基亚7650,具有彩色显示屏、高传输速率以及摄像、支付等 功能,并能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诺基亚有利竞争从低档到高档所有移动设备范围,而产 量优势和成本领先使其成为可能。诺基亚意向通过扩大其产品种类和2005年投放约40种新 移动设备增加其竞争力。2005年诺基亚将提供丰富产品,届时诺基亚投放的移动设备约三 分之二定位有照相机并预计超过半数为贝壳、滑动和其他非整体产品。诺基亚长期移动设备 市场份额雄心仍维持40% “诺基亚的目标是2006年底前降低诺基亚总体研发费用到净销售的9%至10%,通过减 少约50%周期时间,在适当时间带给市场最瞩目产品,达到提升重点和有效获得,”诺基亚 的供求网络已是竞争优势。为更好获取高需求处境的上风,诺基亚意向进一步整合其供求网 络 (4)诺基亚竞争力的来源与构成 ①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产品的新进入者将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带进来,希望得到一定 的市场份额,这对已处在该行业的企业是极大的威胁。然而这种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障碍 的高低和原有的企业可能产生的反应。 按照WT0要求,2005年我国必须要开放电信市场,距离这一大限期所剩时日不多,越 来越多的厂商想要加入手机行业,无奈手机牌照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有消息透露,年底信 产部将对手机牌照政策有所调整,对此业内抱以的态度迥然不同。一些等待进入者翘首盼望 牌照的放开,此类厂商以一些手机代工厂商、家电厂商和电子类厂商居多 牌照放开,一方面,韩、日等厂商会拥入,他们实力较强,经验成熟,对国内市场的冲 击将非常大;另一方面,一些国内家电厂商如奥克斯、创维、长虹也会加入,对于这些国内 新加入者,牌照放开,会是一个机会,但危机更大。 但那些原本并非从事手机生产的新进入者,投资大、销路慢,没有太多的优势,并且选 择在手机跳水时进入市场,赚取利润也比较困难;而对于那些已经经营四五年有着成熟经验 的手机生产企业和手机代工企业,将会是比较好的机会 ②现有的竞争者。在任何行业中,各个企业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企业的竞争动作立即对其竞 争者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导致它们采取反击措施,竞争会更加激烈。2004年诺基亚在中国9 迄今为止,信息产业部一共颁发了 49 张牌照,其中,GSM 手机牌照发给了 13 家合资企 业和 17 家国内企业,而 CDMA 的 19 张牌照中,除了摩托罗拉一家外资企业外,其余全都颁 给了国内企业。目前,同时拥有 GSM 和 CDMA 牌照的国内厂商有 11 家。 手机终端生产市场 新进入厂商一般采用向其他有牌照的手机厂商交纳牌照使用费或者和他们合作的方式来取 得手机生产权。 相机手机的销售行情一路看涨,主要归功于相机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由于手机是随身 携带的通讯工具,因此相机手机的便利性是数码相机远远不能比拟的。过去的两年中,尽管 相机手机像素还不是非常理想,但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新品推出频繁,竞争激烈,相机手机的价格不断下降 在引领手机市场潮流方面,日本、欧美和韩国厂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04年5月, 由卡西欧推出全球第一款配置数字调焦镜头的 300 万像素拍照手机。7 月上旬, 韩国三星 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二款配置光学调焦镜头、300 万像素的相机手机。 三星还争取尽快推出 500 万像素的相机手机。 (3)诺基亚的对策 诺基亚因地制宜,推广从低端到高端的全系列产品。在初级市场,侧重于铺量,着力推 广传统的基于话音的普通手机;而在发达市场,将更多地推出具有各种增值服务的新型手机, 譬如最新问世的图像手机诺基亚7650,具有彩色显示屏、高传输速率以及摄像、支付等 功能,并能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诺基亚有利竞争从低档到高档所有移动设备范围,而产 量优势和成本领先使其成为可能。诺基亚意向通过扩大其产品种类和 2005 年投放约 40 种新 移动设备增加其竞争力。2005 年诺基亚将提供丰富产品,届时诺基亚投放的移动设备约三 分之二定位有照相机并预计超过半数为贝壳、滑动和其他非整体产品。诺基亚长期移动设备 市场份额雄心仍维持 40%。 “诺基亚的目标是 2006 年底前降低诺基亚总体研发费用到净销售的 9%至 10%,通过减 少约 50%周期时间,在适当时间带给市场最瞩目产品,达到提升重点和有效获得,”诺基亚 的供求网络已是竞争优势。为更好获取高需求处境的上风,诺基亚意向进一步整合其供求网 络。 (4)诺基亚竞争力的来源与构成 ①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产品的新进入者将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带进来,希望得到一定 的市场份额,这对已处在该行业的企业是极大的威胁。然而这种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障碍 的高低和原有的企业可能产生的反应。 按照 WTO 要求,2005 年我国必须要开放电信市场,距离这一大限期所剩时日不多,越 来越多的厂商想要加入手机行业,无奈手机牌照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有消息透露,年底信 产部将对手机牌照政策有所调整,对此业内抱以的态度迥然不同。一些等待进入者翘首盼望 牌照的放开,此类厂商以一些手机代工厂商、家电厂商和电子类厂商居多。 牌照放开,一方面,韩、日等厂商会拥入,他们实力较强,经验成熟,对国内市场的冲 击将非常大;另一方面,一些国内家电厂商如奥克斯、创维、长虹也会加入,对于这些国内 新加入者,牌照放开,会是一个机会,但危机更大。 但那些原本并非从事手机生产的新进入者,投资大、销路慢,没有太多的优势,并且选 择在手机跳水时进入市场,赚取利润也比较困难;而对于那些已经经营四五年有着成熟经验 的手机生产企业和手机代工企业,将会是比较好的机会。 ②现有的竞争者。在任何行业中,各个企业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企业的竞争动作立即对其竞 争者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导致它们采取反击措施,竞争会更加激烈。2004 年诺基亚在中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