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0 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为下坤上震,坤卦象为地,震卦象为雷,所以曰“雷出 地”。雷冬藏于地,春始出,是阳气奋发与阴气相搏而成雷。雷出于地与乐出于心都具 有外施性、宣发性,均具奋动的质性,所以《乐象》曰:“乐也者,施也。”《大壮·象》 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卦象为下乾上震,乾为天,震为雷,所 以曰“雷在天上”。雷在天上是阳气亢盛的象征,因此要以礼抑制其过。《乐记》则曰: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 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不进则销,乐盈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乐化》)这段文字先论 说了乐与礼有内外之别,礼具有减损性,乐具有盈益性。而后则十分明晰地论辩了减 (减损)与进(增益)、盈(盈益)与反(抑止)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相辅相成的对立 统一辩证关系。这种精譬的对立统一辩证理论,我以为它来臼于《易传》。因为《易传》 是儒家学说中最具辩证思想的著作,且《乐记》的作者悉《易传》也是可证的。《易 传》以阴阳说为核心揭示了对立统一辯证规律,丽且对《损》,《益》两卦的阐释,很可 能直接影响了《乐记》。损即减锔,益即盈益。“益盈虚,与时偕行”(《损·彖》),“损 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序卦》),“损益,盛衰之始”(《杂卦》)。事物都包含着对 立面,各自的发展不能无度,需要制约,否则便会销放,破坏了事物的统一性和质的规 律性。《乐记》关于礼乐性质与功能的阐释多是运用了的对立统一辩证理论及其思维方 式,这都透视着《易传》哲学的直接沾溉。 《易传》分属于阴阳序列的族群概念是靠类比思维方式建立的,属性联系常是以互 渗、转移方式完成的。《易传》“以族类辨物”(《同人·象》),且天人系统本身又是一个 互渗系统,所以类比互渗的思维机制作用着体系的结构与关系。我们仅以阴阳族群概念 为例,譬如“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上》),“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 故称母”,“乾,健也;坤,顺也”(《说卦》)。在类比中阳族的乾、天、父与阴族的坤、 地、母,分别可以阴阳为中介获得健顺的属性,其它如阳刚阴柔、阳动阴静的属性都可 同理互转。《乐记》也常是通过类比完成属性与功能的阐释:“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 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日礼乐云’。” (《乐礼》)天具有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属性,其认识显然是根植于“乾知大始”和“大 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彖》);地具有载物成物不动 的属性,是源于“坤作成物”和“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承顺天。坤厚载物,德合无 疆”(《坤·彖》)。天主施而地主受,天主动而地被动,天主生物之始,地主成物之终, 所以天动而地静。礼乐与天地类比也就得了静动的属性。又如“天高地下,万物殊散, 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收冬藏,义也。仁 近于乐,义近于礼”(《乐礼》)。《易传》把“四时”作为序变的象征:“与四时合其序 (《乾·文言》),“变通莫大乎四时”(《系辞上》),四时体现的是天地序变之道。春夏阳孔 子研 究 犯 年第 期 殷荐之上帝 , 以配祖考 。 ” 豫卦为下坤上震 , 坤卦象为地 , 震卦象为雷 , 所 以 日 “ 雷 出 地 ” 。 雷冬藏于地 , 春始出 , 是 阳气奋发与 阴气相搏而成雷 。 雷 出于地与乐 出于心都具 有外施性 、 宣发性 , 均具奋动 的质性 , 所以 《乐象 》曰 “ 乐也者 , 施也 。 ” 《大壮 · 象 》 曰 “ 雷在天上 , 大壮 。 君子 以非礼弗履 。 ” 大壮卦象为下乾上震 , 乾为天 , 震为雷 , 所 以 日 “ 雷在天上 ” 。 雷在天上是阳气亢盛的象征 , 因此要 以礼抑 制其过 。 《乐 记 》则 曰 “ 乐也者 , 动于 内者也 礼也者 , 动于外者也 。 故礼主其减 , 乐 主其盈 。 礼减而进 , 以 进为文 乐盈而反 , 以反为文 。 礼减不进则销 , 乐盈不反则放 。 故礼有报 , 而乐有反 。 礼得其报则乐 , 乐得其反则安 。 礼之报 , 乐之反 , 其义一也 。 ” 《乐化 》 这段文字先论 说了乐与礼有 内外之别 , 礼具有减损性 , 乐具有盈益性 。 而后则十 分明晰地论辩 了减 减损 与进 增益 、 盈 盈益 与反 抑止 相互依存 、 彼此制约 、 相辅相成 的对立 统一辩证关系 。 这种精譬的对立统一辩证理论 , 我 以为它来 自于 《易传 》 。 因为 《易传 》 是儒家学说中最具辩证思想 的著作 , 且 《乐记 》的作者熟悉 《易传 》也是可证的 。 《易 传 》以 阴阳说为核心揭示 了对立统一辩证规律 , 而且对 《损 》 、 《益 》两卦 的阐释 , 很可 能直接影响了 《乐记 》 。 损 即减损 , 益 即盈益 。 “ 损益盈虚 , 与时偕行 ” 《损 · 象 》 , “ 损 而不 已必益 , 故受之以益 ” 《序卦 》 , “ 损益 , 盛衰之始 ” 《杂卦 》 。 事物都包含着对 立面 , 各 自的发展不能无度 , 需要制约 , 否则便会销放 , 破坏了事物的统一性和质的规 律性 。 《乐记 》关于礼乐性质与功能 的阐释多是运用 了 的对立统一辩证理论及其思 维方 式 , 这都透视着 《易传 》哲学的直接沽溉 。 《易传 》分属 于阴阳序列 的族群概念是靠类 比思维方式建立 的 , 属性联系 常是 以互 渗 、 转移方式完成的 。 《易传 》 “ 以族类辨物 ” 《同人 · 象 》 , 且天人系统本身又是一个 互渗系统 , 所以类 比互渗的思维机制作用着体系的结构与关系 。 我们仅以 阴阳族群概念 为例 , 譬如 “ 乾 , 阳物也 坤 , 阴物也 ” 《系辞上 》 , “ 乾 , 天也 , 故称父 坤 , 地也 , 故称母 ” , “ 乾 , 健也 坤 , 顺也 ” 《说卦 》 。 在类 比 中阳族的乾 、 天 、 父与 阴族的坤 、 地 、 母 , 分别可 以 阴阳为 中介获得健顺的属性 , 其它如阳刚 阴柔 、 阳动 阴静的属性都可 同理互转 。 《乐记 》也常是通过类 比完成属性与功能的 阐释 “ 乐著大始 , 而礼居成物 。 著不息者 , 天也 。 著不动者 , 地也 。 一动一静者 , 天地之间也 。 故圣人 日 ‘ 礼乐 云 ’ 。 ” 《乐礼 》 天具有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属性 , 其认识显然是根植于 “ 乾知大始 ” 和 “ 大 哉乾元 , 万物资始 , 乃统天 。 云行雨施 , 品物流行 ” 《乾 · 象 》 地具有载物成物不动 的属性 , 是源于 “ 坤作成物 ” 和 “ 至哉坤元 , 万物资生 , 乃 承顺天 。 坤厚载物 , 德合无 疆 ” 《坤 · 象 》 。 天主施而地主受 , 天主动而地被动 , 天主生物之始 , 地主成物之终 , 所 以天动而地静 。 礼乐 与天地类 比也就得 了静动的属 性 。 又如 “ 天高地下 , 万物殊散 , 而礼制行矣 。 流而不息 , 合同而化 , 而乐兴焉 。 春作夏长 , 仁也 秋收冬藏 , 义也 。 仁 近于乐 , 义近于礼 ” 《乐礼 》 。 《易传 》把 “ 四时 ” 作为序变的象征 “ 与四 时合其序 ” 《乾 · 文言 》 , “ 变通莫大乎 四时 ” 《系辞上 》 , 四时体现的是天地序变之道 。 春夏阳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