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约哲学体系与《乐记)的文艺理论体系 气宣发主生长;秋冬阴气收敛主收藏。仁为情感的外施,类于春夏;义为理性的内敛, 类于秋冬。乐主情,礼主理:“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情》)乐具有宣发、生长、增盈的质性,礼具有抑制、约束、减损的质性。礼乐之 所以能与天地、四时、仁义相比附,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互渗的同一性。天地、四时是 天之道,礼乐、仁义是人之道,都是天人系统最重要的义项,而这种对出的义项在结构 上又都具有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兼济互补的特征。《易传》和《乐记》的“天人合 系统是靠互渗思维联结的,但它又不是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所 界定的原始巫术思维的“互渗律”,而是带有原始思维孑遗又主以理性象征的思维方式。 譬如《易传》的“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系辞上》)和《乐记》的“夫歌者 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师乙》),这种天 人互渗、互动的思维方式尽管有原始思维的遗存,但主旨仍是在以象征的方式表达着一 种理性的认识。不过,《易传》类比互渗的思维确实残留着原始的神祕性,与箕对巫术 性质的《周易》未能扬弃干净有关,同时也对《乐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易传》阐释《周易》对象、数、理有着礽为*湛深邃的发明,形成了独特精到的 象、数、理三者结合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方式。《系辞下》曰:“《易》者,象也。象也者 像也。”一部《周易》就是以卦为象:“八卦以象告。”(同上)“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系辞上》)《易 传》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同上),实际上是从卦 象、物象、意象中去挖掘义理,企图探究自己体悟的天人之理,而《乐记》显然接受这 种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乐记》专有《乐象》一篇,可以认为它是因“易象”的启示 而名篇的,而更可以说明二者关系的是极为相似的论述。《易传》曰:“法象莫大乎天 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辞上》)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 配四E 义配日月。”(同上)《乐记》则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 四时,周还象风雨。”(《乐象》)后者正是承袭前者的取象思维及象中寻意求理的认知方 法,去阐释音乐的形象中所包涵的意蕴,而乐象的本身就是要“著万物之理”(同上) 二者的内在精神气韵是相通的,只是一用于哲学论,一用于艺术论而已。《乐象》还将 “气”与“象”结合:“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 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来阐述内在精神气质的不同而形成的两种音乐 品格。还有“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乐施》)、“乐者,所以象德 者也”〔同上)、“律大小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乐言》)、“乐者,象成者也 (《宾牟贾》)、“声者,乐之象也”(《乐象》)等等,都有取象思维的迹象。《易传》又将 数作为解构宇宙秩序与道德秩序的一把钥匙。《系辞上》曰:“参伍其变,错综其数。通 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数的错综变化成定了宇宙的秩序与变 化,把握了数就把握了宇宙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命脉。所以《易传》用太极、两仪、四易传 》的哲学体 系与《乐记 》的文艺理 论 体 系 气宣发主生长 秋冬 阴气收敛主收藏 。 仁为情感的外施 , 类于春夏 义 为理性 的 内敛 , 类于秋冬 。 乐主情 , 礼主理 “ 乐 也者 , 情之不 可 变者也 礼也者 , 理之不 可 易者也 。 ” 《乐情 》 乐具有宣 发 、 生长 、 增盈 的质性 , 礼具有抑制 、 约 束 、 减损 的质性 。 礼乐之 所 以 能与天地 、 四 时 、 仁义相 比 附 , 是 因为它们具有某种互渗 的同一性 。 天地 、 四时是 天之道 , 礼乐 、 仁义是人之道 , 都是天人系统最重要 的义项 , 而这种对 出的义项在结构 上 又都具有对立统一 、 相反相成 、 兼济互补 的特征 。 《易传 》和 《乐记 》的 “ 天人合一 ” 系统是靠互渗思维联结 的 , 但它又不是法 国学 者列 维 · 布 留尔在 《原始思 维 》一 书 中所 界定 的原始巫术思维 的 “ 互渗律 ” , 而是带有原始思维 孑遗又 主 以理性象征 的思维方式 。 譬如 《易传 》的 “ 言行 , 君子之所 以动天地也 ” 《系辞 上 》 和 《乐记 》的 “ 夫歌者 , 直 己 而陈德也 。 动 己 而天地应焉 , 四 时和焉 , 星辰理焉 , 万物育焉 ” 《师 乙 》 , 这种天 人互渗 、 互动的思维方式尽管有原始思维的遗存 , 但主 旨仍是在 以 象征 的方式表达着一 种理性 的认识 。 不过 , 《易传 》类 比互渗的思 维确实残 留着 原 始 的神秘性 , 与其 对巫 术 性质 的 《周易 》未能扬弃干净有关 , 同时也对 《乐记 》产生 了一定 的影 响 。 《易传 》阐释 《周易 》对象 、 数 、 理有着极为精湛深邃 的发 明 , 形 成了独特精到 的 象 、 数 、 理三者结合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方式 。 《系辞下 》曰 “《易 》者 , 象也 。 象也者 , 像也 。 ” 一部 《周易 》就是 以卦为象 “ 八卦以 象告 。 ” 同 上 “ 吉凶 者 , 失 得之象也 。 悔吝者 , 优虞之象也 。 变化者 , 进退之象也 。 刚柔者 , 昼夜之象也 。 ” 《系辞上 》 《易 传 》所谓 “ 圣人立象 以尽 意 , 设卦 以尽情伪 , 系辞焉 以尽其言 ” 同上 , 实际上是从卦 象 、 物象 、 意象 中去挖掘义理 , 企 图探究 自己 体悟 的天人之理 , 而 《乐记 》显然接受这 种认知方法 和思维方式 。 《乐记 》专有 《乐 象 》一 篇 , 可 以认 为它是 因 “ 易象 ” 的启示 而名篇 的 , 而更可 以说明二者关系 的是极 为相似的论述 《易传 》日 “ 法 象莫大乎 天 地 , 变通莫大乎 四 时 , 县象著明莫大乎 日月 。 ” 《系辞上 》 又 曰 “ 广大配天地 , 变通 配 四时 , 阴阳之义配 日月 。 ” 同 上 《乐记 》则 曰 “ 是故清 明象天 , 广大象地 , 终始象 四时 , 周还象风雨 。 ” 《乐 象 》 后者正是承袭前者的取象思维及象中寻 意求理 的认知方 法 , 去 阐释音乐 的形象 中所包涵 的意蕴 , 而乐象的本身就是要 “ 著万物 之理 ” 同 上 。 二者 的内在精神气韵是相通的 , 只是一用 于哲学论 , 一用 于艺 术论而 已 。 《乐象 》还将 “ 气 ” 与 “ 象 ” 结合 “ 凡奸声感人 , 而逆气应之 逆 气成 象 , 而淫乐兴焉 。 正 声感人 , 而顺气应之 顺气成象 , 而和乐 兴焉 ” 来 阐述 内在精 神气 质 的不 同而形 成 的两 种 音乐 品格 还有 “ 先王之为乐也 , 以法治也 , 善则行象德矣 ” 《乐施 》 、 “ 乐者 , 所 以象德 者也 ” 同上 、 “ 律大小之称 , 比终始之序 , 以象事行 ” 《乐 言 》 、 “ 乐者 , 象成者也 ” 《宾牟 贾 》 、 “ 声者 , 乐之象也 ” 《乐 象 》 等等 , 都有取象思维 的迹象 。 《易传 》又将 数作为解构宇宙秩序与道德秩序的一把钥匙 。 系辞上 》曰 “ 参伍其变 , 错综其数 。 通 其变 , 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 , 遂定 天下 之象 。 ” 数 的错综 变化成定 了宇宙 的秩 序与变 化 , 把握 了数就把握 了宇宙 自然 与社 会 人事 的命 脉 。 所 以 《易 传 》用 太 极 、 两 仪 、 四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