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外交· 当然,现在说俄罗斯关于“西方”和“东方”的 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也随 争论己经结束,还为时过早。但是,就目前阶段而 之发生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这种变化更加 言,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的主流思想倾向已经非常 明显。 明确:俄罗斯既不完全属于西方,也不完全属于东 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方,俄罗斯就是俄罗斯! 大家熟悉的罗高寿曾13年担任驻华大使,被俄罗 俄罗斯走出困境及其内外政策的调整,对中 斯外交界称之为对华政策的“教父”。他的观点很 俄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代表性。他在不久前发表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中 首先,如前所述,俄罗斯强调,改革和发展必 国的发展前景:“中国正处在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强 须考虑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要独立自主 国的道路上”。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材料 地决定内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这同中国一贯坚 说,“到2020年,按购买力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 持的原则是一致的。这说明,在这些涉及国家发展 总值将超过美国”。即使中国发展速度再低一些, 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俄两国有了共同语言。 低于每年7%~8%,“中国经济总量也将在2016 这不仅对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在改 年超过日本,在2040年赶上美国②。在俄罗斯,越 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相互借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迟早要成为超级大国”,并 具有现实的国际意义。要知道,中俄在这方面所坚 成为抗衡美国的主要力量。 持的政治哲学同美国坚持的向国外输出“民主”的 有的俄罗斯学者还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 政治哲学,是相对立的。俄罗斯学者敏锐地看到了 把中国的改革经验和发展道路概括为同新自由主 这一点:“在与西方的关系中,特别是在涉及自己 义相对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模式”,认为 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中国可以指望 “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发展模式,对所有 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因为俄罗斯也遇到了同样的 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 问题①。 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③。 此外,过去俄罗斯认定自己的归宿是欧洲,是 对于中国的崛起,有些俄罗斯人表示担心和 “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所以在它的对外 害怕,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俄罗 政策中,西方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所处 斯来说是机遇,能够“有力地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发 的亚洲似乎命中注定永远处于次要位置。当然.俄 展”,有人甚至建议,“我们要抓住邻国飞速发展的 罗斯把欧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也有实际的国 契机,把西伯利亚这节车厢挂到正在提速的中国 家利益考虑,例如对外贸易比重的65%以上在欧 列车上④。 洲,引进外资主要也来自这里。但是,意识形态因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看好中国,对同中国发 素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人们记得,在俄罗斯曾经 展关系,兴致甚浓。以访华人数为例,1996年来华 有过这样的论调,似乎“民主的”俄罗斯同“不民 人员为60万人次,2005年增加到222万人次。过 主”的中国发展关系,会损害它同西方的关系。而 去眼睛只是盯着西方的大公司也纷纷前来,抢滩 现在情况变了,俄罗斯实行全方位的现实主义外 中国市场。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来华 交,同中国发展关系,不会再受这种意识形态因素 访问如同一股涌动的大潮,人数更多了。3月21日 的干扰了。 “俄罗斯年”开幕前夕,有16架飞机满载着中央和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 地方政府官员、工商界的头面人物,飞来中国。这 持续快速发展,从衰败中重新崛起,这不仅有利于 国际力量的平衡和世界战略的稳定,而且有利于 ①俄)牙别尔格尔:《名副其实中国的全球战略》,载《独 立报》2006年6月27日。 中俄两国发展全面和务实的合作关系。 ②饿)H罗高寿:《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和前景》,载莫 2俄罗斯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斯科国立因际关系学院一俄罗斯外交部大学《分析报告》,2006 年3月,第1(6)期,第36页。 300年来,俄罗斯在经济、军事、科学和教育 ③俄)B波波夫:《经济奇迹中国模式对抗新自由主义》, 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面。俄罗斯人习惯于居 载《政治杂志》周刊2006年9月25日。 ④(俄)T帕宁娜《将出现一片中国森林…》,载《俄罗 高临下地看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 斯报》2006年8月4日,第1版。 5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当然, 现在说俄罗斯关于“西方”和“东方”的 争论已经结束, 还为时过早。但是, 就目前阶段而 言, 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的主流思想倾向已经非常 明确: 俄罗斯既不完全属于西方, 也不完全属于东 方, 俄罗斯就是俄罗斯! 俄罗斯走出困境及其内外政策的调整, 对中 俄关系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 如前所述, 俄罗斯强调, 改革和发展必 须考虑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 要独立自主 地决定内外政策, 反对外来干涉。这同中国一贯坚 持的原则是一致的。这说明, 在这些涉及国家发展 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上, 中俄两国有了共同语言。 这不仅对增进两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进而在改 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相互借鉴, 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 具有现实的国际意义。要知道, 中俄在这方面所坚 持的政治哲学同美国坚持的向国外输出“民主”的 政治哲学, 是相对立的。俄罗斯学者敏锐地看到了 这一点:“在与西方的关系中, 特别是在涉及自己 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上, 中国可以指望 得到俄罗斯的支持, 因为俄罗斯也遇到了同样的 问题”①。 此外, 过去俄罗斯认定自己的归宿是欧洲, 是 “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的一员, 所以在它的对外 政策中, 西方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而中国所处 的亚洲似乎命中注定永远处于次要位置。当然, 俄 罗斯把欧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 也有实际的国 家利益考虑, 例如对外贸易比重的 65% 以上在欧 洲, 引进外资主要也来自这里。但是, 意识形态因 素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人们记得, 在俄罗斯曾经 有过这样的论调, 似乎“民主的”俄罗斯同“不民 主”的中国发展关系, 会损害它同西方的关系。而 现在情况变了, 俄罗斯实行全方位的现实主义外 交, 同中国发展关系, 不会再受这种意识形态因素 的干扰了。 再者, 也是最重要的, 俄罗斯政局稳定, 经济 持续快速发展, 从衰败中重新崛起, 这不仅有利于 国际力量的平衡和世界战略的稳定, 而且有利于 中俄两国发展全面和务实的合作关系。 2. 俄罗斯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300 年来, 俄罗斯在经济、军事、科学和教育 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面。俄罗斯人习惯于居 高临下地看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进入了 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也随 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最近几年, 这种变化更加 明显。 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大家熟悉的罗高寿曾13 年担任驻华大使, 被俄罗 斯外交界称之为对华政策的“教父”。他的观点很 有代表性。他在不久前发表的文章中这样描述中 国的发展前景:“中国正处在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强 国的道路上”。他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材料 说,“到 2020 年, 按购买力计算, 中国的国内生产 总值将超过美国”。即使中国发展速度再低一些, 低于每年 7%~ 8% ,“中国经济总量也将在 2016 年超过日本, 在2040 年赶上美国”②。在俄罗斯, 越 来越多的人认为, 中国“迟早要成为超级大国”, 并 成为抗衡美国的主要力量。 有的俄罗斯学者还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 把中国的改革经验和发展道路概括为同新自由主 义相对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模式”, 认为 “中国的发展模式, 或者说东亚发展模式, 对所有 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因为这种模 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③。 对于中国的崛起, 有些俄罗斯人表示担心和 害怕,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认为, 中国的发展对俄罗 斯来说是机遇, 能够“有力地推动俄罗斯经济的发 展”, 有人甚至建议,“我们要抓住邻国飞速发展的 契机, 把西伯利亚这节车厢挂到正在提速的中国 列车上”④。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看好中国, 对同中国发 展关系, 兴致甚浓。以访华人数为例, 1996 年来华 人员为60 万人次, 2005 年增加到222 万人次。过 去眼睛只是盯着西方的大公司也纷纷前来, 抢滩 中国市场。2006 年, 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 来华 访问如同一股涌动的大潮, 人数更多了。3 月21 日 “俄罗斯年”开幕前夕, 有16 架飞机满载着中央和 地方政府官员、工商界的头面人物, 飞来中国。这 — 59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 年第2 期 ·外 交· ① ② ③ ④ 〔俄〕Т. 帕宁娜:《将出现一片中国森林……》, 载《俄罗 斯报》2006 年8 月4 日, 第1 版。 〔俄〕В. 波波夫:《经济奇迹: 中国模式对抗新自由主义》, 载《政治杂志》周刊2006 年9 月25 日。 〔俄〕И. 罗高寿:《中俄经贸合作: 发展趋势和前景》, 载莫 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外交部大学《分析报告》, 2006 年3 月, 第1 (6) 期, 第36 页。 〔俄〕Я. 别尔格尔:《名副其实: 中国的全球战略》, 载《独 立报》2006 年6 月27 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