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1期 深度情境化与诠释:管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 究者必须通过他所研究的主体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自然科学的客观有效性诉诸于元初事实(或管理学 换言之,研究者不能站在一个所谓客观的观察者的经常使用的“构念”,这种元初事实是不能再进行深 视角,而应主动卷入到研究对象的事务中去。社会化诠释的事实,这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 科学哲学家舒茨认为,社会科学的重点是社会成员社会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 Charles Taylar指出,不 所经历的生活世界,即每个个体所体验的世界的样存在能够脱离情境的构念,社会科学中需要的是 式,他警告说,“对个人观点的保护能充分地保证社种整体性的理解,“我们处理的是合理的意义,它的 会现实的世界不会被科学观察者虚构的、不存在的表达只有与其他相关才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因此 世界所取代”。这是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用自己的对部分表达的解读依赖于其他部分表达的解读,并 套知识来看这个生活的世界的,只有卷入到他们且最终依赖于整体”。 的生活世界中,才能观察到他们自己的所见、所想。5管理学质性研究方法展望——田野调查 不仅有关管理文化背景需要卷入和主位研究,民族志及其他 对管理艺术的研究也应是这样。管理艺术属于一种 毋庸置疑,在社会科学中使用质性研究最多而 典型的隐性知识,因此,对它的理解不能以实证的还且历史最为久远的当属人类学,人类学学者首倡作 原的方法来进行,因为管理者自己就不是完全依靠为质性研究核心概念的“田野调查”方法。19世纪 逻辑从部分到整体的方式来构建这一技艺的。正如晚期,史蒂文森、弗莱彻、博厄斯、库欣等人在土著 明茨伯格在《手艺化战略》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企业美国人中开展的田野调查,经验地获取关于异族文 战略的制定并非一个完全逻辑化的过程,而是一种化的知识模式取代了图书馆式的“扶手椅式”的研 手艺。因此,管理艺术中包含的人的思想、观念、意究方法。1930年,哈登在他接任伦敦人类学研究院 志、情感和行为具有个别性、非确定性和非量化性,院长的就职演讲中,首次提出了“田野调查”的概念 不可能以实证的方法加以把握,它们只能通过理解并阐述了进行“田野调查”的迫切需要,他告诚要谨 和诠释才能被合理地把握門。 防“速效收集资料方法”,强调对于研究者来说,必 当代哲学家 Charles Taylar认为,人类是“自我要的不仅仅是“收集标本”,而是通过长时间的耐性 诠释的动物”,人类的情感包含着含义归因,而这些的移情理解,从本土人那里发掘出资料中蕴藏的更 归因中的部分是与主体相关联的,例如,害羞的含义深层次的关联和意义。其后,著名人类学家马林洛 只能通过以某种方式与其经验世界的主体相关联才夫斯基确立了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民族志中心要 能得到解释,它对处于其中有某些特定意义的主体素的地位网 世界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害羞”这一词语只有在存 马林洛夫斯基强调民族志学者的目标应是抓住 在着把“害羞”经验定义为一种含义的主体世界里才“本土人自己的观点”,即一种主位研究,学者们应通 有意义。因此,在某种文化情境之下“害羞”以及为过田野调查这一手段学习一个局内人或本土人那样 什么“害羞”,正如中国文化中经常提到的“没面子”,去观察、思考、体验,甚至行动。田野研究强调研究 大部分很难用量表去精确测量,只能使用理解与诠者要进入他所研究的社会,至少被该社会部分社会 释的方式去把握 化,直至田野研究者成为“边缘本土人”或“专业陌生 Charles Taylar还指出,“害羞”之类的情感是人”的角色。Ewin曾经描述田野工作的情形:“在 由我们所接受的言说构成,而“言说在某种意义就是研究对象中间住下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尽一个局外 诠释”,换言之,一方面我们使用语言来特征化我们人所能去分享他们的生活,通常同时撰写几部著作 所处的情境,另一方面,语言本身构成了我们经验的 这意味着我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提问的方法,而 部分,情境与语言是不可分离的,或者说,所谓的研究对象的知识逐渐得到透彻的理解,直至成为我 构念”不可能被一种脱离情境的语言所抽象出来。的一部分。”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11期 深度情境化与诠释:管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 ·35· 究者必须通过他所研究的主体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换言之,研究者不能站在一个所谓客观的观察者的 视角,而应主动卷入到研究对象的事务中去。社会 科学哲学家舒茨认为[27] ,社会科学的重点是社会成员 所经历的生活世界,即每个个体所体验的世界的样 式,他警告说,“对个人观点的保护能充分地保证社 会现实的世界不会被科学观察者虚构的、不存在的 世界所取代”。这是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用自己的 一套知识来看这个生活的世界的,只有卷入到他们 的生活世界中,才能观察到他们自己的所见、所想。 不仅有关管理文化背景需要卷入和主位研究, 对管理艺术的研究也应是这样。管理艺术属于一种 典型的隐性知识,因此,对它的理解不能以实证的还 原的方法来进行,因为管理者自己就不是完全依靠 逻辑从部分到整体的方式来构建这一技艺的。正如 明茨伯格在《手艺化战略》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企业 战略的制定并非一个完全逻辑化的过程,而是一种 手艺。因此,管理艺术中包含的人的思想、观念、意 志、情感和行为具有个别性、非确定性和非量化性, 不可能以实证的方法加以把握,它们只能通过理解 和诠释才能被合理地把握[9] 。 当代哲学家Charles Taylar认为[28] ,人类是“自我 诠释的动物”,人类的情感包含着含义归因,而这些 归因中的部分是与主体相关联的,例如,害羞的含义 只能通过以某种方式与其经验世界的主体相关联才 能得到解释,它对处于其中有某些特定意义的主体 世界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害羞”这一词语只有在存 在着把“害羞”经验定义为一种含义的主体世界里才 有意义。因此,在某种文化情境之下“害羞”以及为 什么“害羞”,正如中国文化中经常提到的“没面子”, 大部分很难用量表去精确测量,只能使用理解与诠 释的方式去把握。 Charles Taylar 还指出[28] ,“害羞”之类的情感是 由我们所接受的言说构成,而“言说在某种意义就是 诠释”,换言之,一方面我们使用语言来特征化我们 所处的情境,另一方面,语言本身构成了我们经验的 一部分,情境与语言是不可分离的,或者说,所谓的 “构念”不可能被一种脱离情境的语言所抽象出来。 自然科学的客观有效性诉诸于元初事实(或管理学 经常使用的“构念”),这种元初事实是不能再进行深 化诠释的事实,这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 社会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Charles Taylar指出[28] ,不 存在能够脱离情境的构念,社会科学中需要的是一 种整体性的理解,“我们处理的是合理的意义,它的 表达只有与其他相关才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因此 对部分表达的解读依赖于其他部分表达的解读,并 且最终依赖于整体”。 5 管理学质性研究方法展望——田野调查、 民族志及其他 毋庸置疑,在社会科学中使用质性研究最多而 且历史最为久远的当属人类学,人类学学者首倡作 为质性研究核心概念的“田野调查”方法。19 世纪 晚期,史蒂文森、弗莱彻、博厄斯、库欣等人在土著 美国人中开展的田野调查,经验地获取关于异族文 化的知识模式取代了图书馆式的“扶手椅式”的研 究方法。1930 年,哈登在他接任伦敦人类学研究院 院长的就职演讲中,首次提出了“田野调查”的概念 并阐述了进行“田野调查”的迫切需要,他告诫要谨 防“速效收集资料方法”,强调对于研究者来说,必 要的不仅仅是“收集标本”,而是通过长时间的耐性 的移情理解,从本土人那里发掘出资料中蕴藏的更 深层次的关联和意义。其后,著名人类学家马林洛 夫斯基确立了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民族志中心要 素的地位[29] 。 马林洛夫斯基强调民族志学者的目标应是抓住 “本土人自己的观点”,即一种主位研究,学者们应通 过田野调查这一手段学习一个局内人或本土人那样 去观察、思考、体验,甚至行动。田野研究强调研究 者要进入他所研究的社会,至少被该社会部分社会 化,直至田野研究者成为“边缘本土人”或“专业陌生 人”的角色。Elwin曾经描述田野工作的情形[30] :“在 研究对象中间住下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尽一个局外 人所能去分享他们的生活,通常同时撰写几部著作 ……这意味着我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提问的方法,而 研究对象的知识逐渐得到透彻的理解,直至成为我 的一部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