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深度情境化与诠释:管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 第11期 随着社会科学中定性方法的发展,除传统的民 总之,以格尔茨的观点来看,要抓住属于管理者 族志方法之外,还有口述史、参与观察、焦点小组、叙自身的“近经验”,或者说要实现徐淑英教授所称的 事分析、行动研究等,虽然每一种方法都有特点,但“深度情境化”,就必须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突破实 总的来说,上述方法都是要求深度卷入的主位研证主义的藩篱,研究者自身应该寻求卷入到管理者 究。以行动研究为例,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分享与观的生活与工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对管理现象 察,还要求研究者自身实际参与到研究对象的实际的理解与诠释。以访谈为例,质性研究者应努力进 工作与生活中去,实际处理研究对象在工作与生活入管理者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去,观察他们处理企 中遇到的难题。作为一种争议最大的质性研究方业经营问题的细节或者是管理沟通的语气、表情、场 法,学者们很少注意到,这种方法实际上在管理学领合、措辞,而不是使用对所有被研究对象都询问一些 域中的使用是较早的:管理学者 Revans实际上很早同样的、事先设计好的、往往是臆想出来的问题。管 就发现传统的管理研究方法已不能解决组织中出现理作为一种高度的技艺,似乎很难像心理学研究那 的问题叫,他曾尝试和煤矿管理者一起工作以提高工样去随机寻找一些普通的被试,管理研究的样本本 作环境及安全,这个经历标志着专家角色的转折身就是不普通的,尤其是对于杰出的企业管理者而 他们直接解决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言。因此,如果实证研究企图将包括文化在内的所 如果从这个视角出发,当今活跃在管理咨询界有情境变量化,将其纳入到一个函数中去,以此来解 数以十万计的管理咨询者实际上正在从事着规模最释所有的管理行为,对于管理学的发展而言,可能是 为庞大的行动研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并未意识到种“致命的自负”。 这一点,他们主动将自己与管理学术界区分开来 参考文献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并未接纳他们凹,当然这也是有[]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 道理的:绝大多数管理咨询者关注的主题不是咨询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的过程,而是咨询的结果,但是行动研究强调的是咨2 TSui a. Autonomu of inquir: Shaping the future of 询过程中双方的差异及其根源,并以此为研究对象, emerging scientific communities[J]. Management and Org- anization Review, 2009, 5(1): 1-14 它并不以问题本身的解决为目的 人物志作为民族志的一种,可能也是一种很好 3 Whetten D A.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ntext and theor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orga- 的质性研究方法。众所周知,领导作为一种最重要 nizationsU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 的管理职能,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但囿于 5(1)29-55 实证研究方法的限制,领导者的生平与经历在传统4Getc.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er 的实证研究中从来都只能以数个干巴巴的形容词来 tive Anthropology[M]. New York: Basic, 1983 进行描述,很难说这种类似于一系列符号叠加的领5] Pike K l.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a Unified theory 导者概念除了满足实证研究者的自我欣赏之外还有 the Structure of Human Behavior[M]. Hague: Mouton, 1967 什么用处。换言之,一个伟大领导者的独特性是很 Barney J B. Zhang S. The future of Chinese managemen 难通过一系列概念呈现出来的。例如,尽管乔布斯 research: A theory of Chinese management versus a Chi nese theory of management[. Management and Organi 并非在所有方面都与众不同,但很难再有第二个乔 zation Review, 2009, 5(1): 15-28 布斯:尽管韦尔奇的思想与观点已经广为流传,但也 7杨国枢.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M∥杨国枢, 很难再有第二个一模一样的韦尔奇:毛泽东与斯大 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民族 林类似,但绝非相同,这中间的差异不是用量表可以 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53-158 解决的。管理学研究者完全可以也应该尝试采用人8]梁觉,李福荔.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进路管理学报, 物志的方法来对领导和领导现象进行研究。 2010,7(5):642-648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36· 深度情境化与诠释:管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 第11期 随着社会科学中定性方法的发展,除传统的民 族志方法之外,还有口述史、参与观察、焦点小组、叙 事分析、行动研究等,虽然每一种方法都有特点,但 总的来说,上述方法都是要求深度卷入的主位研 究。以行动研究为例,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分享与观 察,还要求研究者自身实际参与到研究对象的实际 工作与生活中去,实际处理研究对象在工作与生活 中遇到的难题。作为一种争议最大的质性研究方 法,学者们很少注意到,这种方法实际上在管理学领 域中的使用是较早的:管理学者 Revans实际上很早 就发现传统的管理研究方法已不能解决组织中出现 的问题[31] ,他曾尝试和煤矿管理者一起工作以提高工 作环境及安全,这个经历标志着专家角色的转折 ——他们直接解决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如果从这个视角出发,当今活跃在管理咨询界 数以十万计的管理咨询者实际上正在从事着规模最 为庞大的行动研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并未意识到 这一点,他们主动将自己与管理学术界区分开来。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并未接纳他们[32] ,当然这也是有 道理的:绝大多数管理咨询者关注的主题不是咨询 的过程,而是咨询的结果,但是行动研究强调的是咨 询过程中双方的差异及其根源,并以此为研究对象, 它并不以问题本身的解决为目的。 人物志作为民族志的一种,可能也是一种很好 的质性研究方法。众所周知,领导作为一种最重要 的管理职能,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但囿于 实证研究方法的限制,领导者的生平与经历在传统 的实证研究中从来都只能以数个干巴巴的形容词来 进行描述,很难说这种类似于一系列符号叠加的领 导者概念除了满足实证研究者的自我欣赏之外还有 什么用处。换言之,一个伟大领导者的独特性是很 难通过一系列概念呈现出来的。例如,尽管乔布斯 并非在所有方面都与众不同,但很难再有第二个乔 布斯;尽管韦尔奇的思想与观点已经广为流传,但也 很难再有第二个一模一样的韦尔奇;毛泽东与斯大 林类似,但绝非相同,这中间的差异不是用量表可以 解决的。管理学研究者完全可以也应该尝试采用人 物志的方法来对领导和领导现象进行研究。 总之,以格尔茨的观点来看,要抓住属于管理者 自身的“近经验”,或者说要实现徐淑英教授所称的 “深度情境化”,就必须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突破实 证主义的藩篱,研究者自身应该寻求卷入到管理者 的生活与工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对管理现象 的理解与诠释。以访谈为例,质性研究者应努力进 入管理者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去,观察他们处理企 业经营问题的细节或者是管理沟通的语气、表情、场 合、措辞,而不是使用对所有被研究对象都询问一些 同样的、事先设计好的、往往是臆想出来的问题。管 理作为一种高度的技艺,似乎很难像心理学研究那 样去随机寻找一些普通的被试,管理研究的样本本 身就是不普通的,尤其是对于杰出的企业管理者而 言。因此,如果实证研究企图将包括文化在内的所 有情境变量化,将其纳入到一个函数中去,以此来解 释所有的管理行为,对于管理学的发展而言,可能是 一种“致命的自负”。 参考文献 [1] 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Tsui A S. Autonomu of inquiry: Shaping the future of emerging scientific communities[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5(1):1-14 [3] Whetten D A.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ntext and theor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orga￾nizations[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9, 5(1):29-55 [4] Geertz C. 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er￾tive Anthropology[M]. New York: Basic, 1983 [5] Pike K L.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Structure of Human Behavior[M]. Hague: Mouton,1967 [6] Barney J B, Zhang S. The future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A theory of Chinese management versus a Chi￾nese theory of management[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5(1):15-28 [7] 杨国枢.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M] // 杨国枢, 文崇一.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 台北:中央民族 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153-158 [8] 梁觉,李福荔.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进路[J]. 管理学报, 2010,7(5):642-64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