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体也。宇宙之本,《老子》名之曰‘’,《吕氏春秋·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种自然力量协调和 大乐篇》名之曰太一’,《系辞》名之曰‘太极’。两谐地发生作用,于是阴阳消长,万物生息 仪,天地也。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对照《楚帛书甲篇》和《易·系辞》所描述的宇宙 四 生成过程,我们看到 太极”与“道”“太一”具有同样的原初世界宇伏羲(太一)—伏羲、女娲(阴阳二神)一 宙源头的意味。《论衡ˉ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子(四时)—万物 分,浑沌为一。”《说文》中释“一”时说:“惟初太极 太极一两仪—四象—八卦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列子·天瑞》:在这里“太极脱胎于“伏羲”“两仪”脱胎于“伏羲”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与“女娲”二神,“四象”脱胎于伏羲与女娲所生“四 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神”,即“四时”。《易·系辞》对伏羲创世神话所描述 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的宇宙生成模式做了更为抽象的概括,两者的对照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展示了从神话到哲学的演进过程。 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四、老子“道”之概念的陈地神话渊源 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 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 老子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态称之为混沌。混沌之物即元气,元气未分的状时期,老子生地一陈楚地区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 态即太极。《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元气。而在文化积淀,老子思想带有更浓重的南方巫官文化特 《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创世神话中,伏羲即是生于色。 混沌之中。 夷族崇巫,所以楚陈等受东夷文化影响的陈地 对照《楚帛书甲篇》,“二神”当指伏羲、女娲。也巫风极盛。《吕氏春秋·异宝篇》说:“楚人信鬼。”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而伏羲、女娲就是阴《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陈地巫风 阳两仪的代表。从哲学角度上说,是阴阳两仪;从神在《诗经·陈风》也有充分的反映。《陈风》中最著名 话角度上说,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的一首诗《宛丘》所描绘的即一个典型的祭祀歌舞 砖石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代表阳;女娲手捧月场景。《汉书·地理志》:“陈风好巫。” 亮或月矩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才育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 有万物,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 景,对老子哲学思想及其“道”的观念的产生,无疑具 两仪生四象”关于“四象”,有金木水火说,亦有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 有东西南北说但从创世神话角度看,应指春夏秋冬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我常疑心 四时。《礼记·礼运篇》云:“夫礼,必本于大一,分为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 天地,转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太极生两仪,一阴一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具体 阳,用符号表示为“→”、“-”,各在其上下加一阴一点讲,一种巫教。老子“道”的概念的形成即脱胎 阳即生为四象,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少阳表示于陈地神话观念。 春天,阳气逐渐增长;少阴表示秋天,阴气逐日增长 其一,老子“道”的概念的生成来自于女性生殖 太阴表示冬天阴气至冬至至极;太阳表示夏天,阳崇拜,在《老子》中存在许多女性生殖崇拜的痕迹 气至夏至至极。用阴阳交互变换,喻季节的变化和《老子》言“道”为化生万物的幽渺的门户“……玄之 循环 又玄,众妙之门”(一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 “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 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六章)。“玄牝”即幽深玄秘而又无边无涯的女性阴 或自然力。《楚帛书甲篇》说,四神以阴阳参化法则器。在《老子》中,不仅女性生殖崇拜与道的生成有 开辟天地,造出天盖,使它运转,于是星辰升落有序,直接的联系,而且老子还提出“食母”、“守雌”、“好 山陵通畅,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从此九静”“善下”、“牝常以静胜牡”等母性原则,作为他的 州太平,山陵安靖。《易·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人生观和方法论。因而,老子的“道”最初是建立在 ①关于“伏羲创世神话与中国原始哲学宇宙生成论的渊源关系”详见:王剑.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周易研究 2004(1):10-14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体也。宇宙之本《, 老子》名之曰‘一’《, 吕氏春秋 · 大乐篇》名之曰‘太一’《, 系辞》名之曰‘太极’。两 仪 ,天地也。四象 ,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 ,故谓之 四象。”[2 ] “太极”与“道”、“太一”具有同样的原初世界宇 宙源头的意味。《论衡 ·谈天》“: 说易者曰‘: 元气未 分 ,浑沌为一。’”《说文》中释“一”时说“: 惟初太极 ,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列子 ·天瑞》: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 ,则天地安从生 ? 故曰 :有太易 , 有太初 ,有太始 ,有太素。太易者 ,未见气也 ;太初 者 ,气之始也 ;太始者 ,形之始也 ;太素者 ,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 ,故曰浑沦。浑沦者 ,言万物相浑 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循之不得 ,故 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 ,气初为太初 ,形之始为 太始 ,质之始为太素 ,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 态称之为混沌[ 3 ] 。混沌之物即元气 ,元气未分的状 态即太极。《淮南子 ·天文训》“: 宇宙生元气。”而在 《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创世神话中 ,伏羲即是生于 混沌之中。 对照《楚帛书甲篇》“, 二神”当指伏羲、女娲。 “太极生两仪”“, 两仪”即阴阳 ,而伏羲、女娲就是阴 阳两仪的代表。从哲学角度上说 ,是阴阳两仪 ;从神 话角度上说 ,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 砖石中 ,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 ,代表阳 ;女娲手捧月 亮或月矩 ,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 ,才育 有万物 ,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 “两仪生四象”,关于“四象”,有金木水火说 ,亦 有东西南北说 ,但从创世神话角度看 ,应指春夏秋冬 四时。《礼记 ·礼运篇》云“: 夫礼 ,必本于大一 ,分为 天地 ,转为阴阳 ,变而为四时。”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 阳 ,用符号表示为“—”、“2 2”,各在其上下加一阴一 阳即生为四象 ,即太阴、少阳 ,少阴、太阳。少阳表示 春天 ,阳气逐渐增长 ;少阴表示秋天 ,阴气逐日增长 ; 太阴表示冬天 ,阴气至冬至至极 ;太阳表示夏天 ,阳 气至夏至至极。用阴阳交互变换 ,喻季节的变化和 循环。 “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 卦 ,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 或自然力。《楚帛书甲篇》说 ,四神以阴阳参化法则 开辟天地 ,造出天盖 ,使它运转 ,于是星辰升落有序 , 山陵通畅 ,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从此九 州太平 ,山陵安靖。《易 ·说卦》云“: 天地定位 ,山泽 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种自然力量协调和 谐地发生作用 ,于是阴阳消长 ,万物生息。 对照《楚帛书甲篇》和《易 ·系辞》所描述的宇宙 生成过程 ,我们看到 : 伏羲(太一) ———伏羲、女娲 (阴阳二神) ———四 子(四时) ———万物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在这里“, 太极”脱胎于“伏羲”“, 两仪”脱胎于“伏羲” 与“女娲”二神 “, 四象”脱胎于伏羲与女娲所生“四 神”,即“四时”。《易 ·系辞》对伏羲创世神话所描述 的宇宙生成模式做了更为抽象的概括 ,两者的对照 展示了从神话到哲学的演进过程 ①。 四、老子“道”之概念的陈地神话渊源 老子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时期 ,老子生地 ———陈楚地区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 文化积淀 ,老子思想带有更浓重的南方巫官文化特 色。 夷族崇巫 ,所以楚、陈等受东夷文化影响的陈地 也巫风极盛。《吕氏春秋 ·异宝篇》说“: 楚人信鬼。” 《汉书 ·地理志》“: 楚人信巫鬼 ,重淫祀。”陈地巫风 在《诗经 ·陈风》也有充分的反映。《陈风》中最著名 的一首诗《宛丘》,所描绘的即一个典型的祭祀歌舞 场景。《汉书 ·地理志》“: 陈风好巫。” 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 景 ,对老子哲学思想及其“道”的观念的产生 ,无疑具 有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 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 我常疑心 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 ,而这个前 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 ,或具体 点讲 ,一种巫教。”[4 ] 老子“道”的概念的形成即脱胎 于陈地神话观念。 其一 ,老子“道”的概念的生成来自于女性生殖 崇拜 ,在《老子》中存在许多女性生殖崇拜的痕迹。 《老子》言“道”为化生万物的幽渺的门户“: ……玄之 又玄 ,众妙之门”(一章) “;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玄 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老子》 六章) 。“玄牝”即幽深玄秘而又无边无涯的女性阴 器。在《老子》中 ,不仅女性生殖崇拜与道的生成有 直接的联系 ,而且老子还提出“食母”、“守雌”、“好 静”“、善下”“、牝常以静胜牡”等母性原则 ,作为他的 人生观和方法论。因而 ,老子的“道”最初是建立在 42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 ① 关于“伏羲创世神话与中国原始哲学宇宙生成论的渊源关系”详见 :王剑.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J ]. 周易研究 , 2004 (1) :1021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