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期 王剑:《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123 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创设天地的元神,因而也应羲、女娲交尾图还伴有四神画像,如《楚帛书甲篇》所 是古帝之首。又由于陈地东夷文化与楚文化的融言,四神是伏羲、女娲的儿子,是四时的代表,是经营 合,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天地的大神。 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二者始祖神的身份也合二近年出土并解读的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 为一。《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展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生成的 也”所以《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炮牺氏原点是“太一”,“太一”即同于《老子》之所谓的“道 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世可知。”太吴伏羲氏继天而立,神农、黄帝皆继太昊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通“太”,即为“太 伏羲而立。上古帝王世系的排列中,太昊伏羲被列一”,《吕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名,不可 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在炎黄之前“继天而为形,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立”的第一个帝王 宇宙起源于“太一”,而“太一”本是一种混沌无 二、伏羲与太极:从神话到哲学 形的元气。《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 朴。未造而成万物,谓之太一。汉高诱注:“太一,元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一文,通过对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元神,应该就是伏羲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解读,为伏羲的创 考索于文字训诂可知,伏羲即为“元气”,其字之 世神形象提供了新的证据 本义是“司气”。《说文解字》释“伏”为:“伏,司也,从 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人从犬。臣铉等曰:司今作伺。段注:“司者臣事于 有伏羲,娶女娲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伏伺 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 即服事也,引申之为俯伏。”“羲”,《说文解字》释为 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羲,气也。从兮義声。因而“菱”的字义本源就是 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气”“菱"字读音也像吹气之声所以段玉裁从音训 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上注“菱”为“谓气之吹嘘也”。 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 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 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四神还造念,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 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深入,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 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帝 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 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构想,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话思维是人类 十干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日夜分为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它随着人类思维 霄、朝、昼、夕。 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人们先是追寻宇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发现和解读,宙是如何起源的接着想象一个创世之神再把这个 给予了我们以下认识:其一,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先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 秦时期惟一完整的创世神话,与现代中国各民族流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又将这一传说 传的创世神话相比,它保留着更多史前神话的旧痕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和原始思维的特点;其二,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伏羲的出土文献记载,证明战国中晚期已有 三、伏羲创世与《易传》宇宙生成模式 伏羲传说;其三,它带有楚文化的地域特征,证明伏《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羲神话主要产生和流传于南方楚国一带;其四,它证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可看做《周易》的理 明了伏羲创世神的身份 论纲领,也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 现代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墓壁画、画像砖石和民 周易》认为宇宙生成于“太极”,“太极”即是“太 间流传的洪水过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 故事,均是伏羲创世神话的遗存。汉墓壁画、画像砖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 石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连体交尾,图中伏羲手捧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 太阳或日规,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高亨则更明确地将 宰宇宙的象征,手持规矩则是创造的象征。有些伏“太极”与“一”、“太一”联系起来:“太极者,宇宙之本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话传说中 ,伏羲与女娲是创设天地的元神 ,因而也应 是古帝之首。又由于陈地东夷文化与楚文化的融 合 ,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 , 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 ,二者始祖神的身份也合二 为一。《易 ·系辞下》有言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也”,所以《汉书 ·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 炮牺氏 继天而王 ,为百王先 ,首德始于木 ,故为帝太昊。”伏 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 世可知。”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立 ,神农、黄帝皆继太昊 伏羲而立。上古帝王世系的排列中 ,太昊伏羲被列 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在炎黄之前“继天而 立”的第一个帝王。 二、伏羲与太极 :从神话到哲学 董楚平《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一文 ,通过对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解读 ,为伏羲的创 世神形象提供了新的证据 : 天地尚未形成 ,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 ,先 有伏羲 ,娶女娲 ,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 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 辟大地 ,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 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 ,制定历法 ,使星辰升落有 序 ,山陵畅通 ,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 当时未有日月 ,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一 千数百年以后 ,帝俊生出日月。……四神还造 了天盖 ,使它旋转 ,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 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帝 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 十干、闰月 ,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一日夜分为 霄、朝、昼、夕[1 ] 。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发现和解读 , 给予了我们以下认识 :其一 ,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先 秦时期惟一完整的创世神话 ,与现代中国各民族流 传的创世神话相比 ,它保留着更多史前神话的旧痕 和原始思维的特点 ;其二 ,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关于伏羲的出土文献记载 ,证明战国中晚期已有 伏羲传说 ;其三 ,它带有楚文化的地域特征 ,证明伏 羲神话主要产生和流传于南方楚国一带 ;其四 ,它证 明了伏羲创世神的身份。 现代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墓壁画、画像砖石和民 间流传的洪水过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 故事 ,均是伏羲创世神话的遗存。汉墓壁画、画像砖 石中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 ,连体交尾 ,图中伏羲手捧 太阳或日规 ,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 宰宇宙的象征 ,手持规矩则是创造的象征。有些伏 羲、女娲交尾图还伴有四神画像 ,如《楚帛书甲篇》所 言 ,四神是伏羲、女娲的儿子 ,是四时的代表 ,是经营 天地的大神。 近年出土并解读的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 展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生成的 原点是“太一”“, 太一”即同于《老子》之所谓的“道”。 《老子》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通“太”,即为“太 一”《, 吕氏春秋》“: 道也者 ,至精也 ,不可为名 ,不可 为形 ,强为之名 ,谓之太一。” 宇宙起源于“太一”,而“太一”本是一种混沌无 形的元气。《淮南子 ·诠言训》“: 洞同天地 ,浑沌为 朴。未造而成万物 ,谓之太一。”汉高诱注“: 太一 ,元 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元神 ,应该就是伏羲。 考索于文字训诂可知 ,伏羲即为“元气”,其字之 本义是“司气”。《说文解字》释“伏”为“: 伏 ,司也 ,从 人从犬。臣铉等曰 :司今作伺。”段注“: 司者 ,臣事于 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 ,伏伺 即服事也 ,引申之为俯伏。”“羲”《, 说文解字》释为 : “羲 ,气也。从兮 ,義声。”因而“羲”的字义本源就是 “气”“, 羲”字读音也像吹气之声 ,所以段玉裁从音训 上注“羲”为“谓气之吹嘘也”。 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 念 ,随着文明的演进 ,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 深入 ,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一 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 构想 ,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话思维是人类 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 ,它随着人类思维 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人们先是追寻宇 宙是如何起源的 ,接着想象一个创世之神 ,再把这个 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 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 ,又将这一传说 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三、伏羲创世与《易传》宇宙生成模式 《易 ·系辞上》说“: 是故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 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可看做《周易》的理 论纲领 ,也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 《周易》认为宇宙生成于“太极”“, 太极”即是“太 一”。孔颖达疏“: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 ,元气混而为 一 ,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 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 ,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 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高亨则更明确地将 “太极”与“一”“、太一”联系起来“: 太极者 ,宇宙之本 第 3 期 王 剑《: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的陈地神话渊源 32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