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施过程中需要的隐含知识是无法购买的,它需要当事人在购买的制度平台上根据环境的要 求进行有选择的添加。这种互动过程决定了制度市场不存在,实际上的制度交易是人们在社 会交往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进行的制度关 积的学习和模 正是制度知 的创新和扩散导致 形成了制度演进路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制度是演进的,而不是生产和交易出来的 诺斯后来的观念的转变明显反映了这一点。 制度猫讲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个是制度是如形成的,另一个是制度是如何变化的 诺斯关注后一个问题,而前一个问题是哈那克和布坎南所关心的。在契约经济学中,信息不 对称和不完全是导致制度起源的关健因素,但是,如果信总成本是唯一的约束条件,那么潜 在的含义就是,给定当事人能够承担足够大的信总成本 则从理论上说完全契约总是可以 现的,市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正是这种潜在的含义,使得人们相信长期契约可以被一系列 短期契约替代,企业等和市场并没有本质不同。交易成本经济学承认不平等契约的存在,承 认管理交易和市场交易有本质差别,但是,后来威廉姆森引入了契约的预见力,其含义是当 事人可以把预见的可能事件用多款提定下来,不可预贝的留待以后谈判决。同样给定这种 预见力后,就存在 可能,只要当事人是理性预期的 就可以取得契约经 学 样的结男 正是这种回归新古典范式的倾向,导致两个分支无法有效的解释制度起源之谜。哈耶克和布 坎南的出发点则不同,哈耶克(Hawk1945,1988)指出,社会中知识的分布是分散的,每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可以获得一些共同的知识,但是还有很多私人的知识是无法公开传播的, 特别是那些只有白己知道的隐含知识更是无法用正式的文字表法出来。决箭所依的知识 础正是这些私人知识, 于私人信息 不是信息成本阻碍了私人知识的公开,而 际是付出足够的成本,还是无法正确了解这些私人知识,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中的个人总有 在无知的一面。布坎南(Buchanan,1987,1989,1991)也指出,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存在 理性无知,一方面,当事人不知道以后究音会发生何种且体事件以及何时发生:另一方面. 因为信息揭示未来的事件才有意义,而当事人仅仅获得以前的信息,那么收集这些信息就可 能是不必要的。因此 当事人的理性无知可能是自己有意如出 按照哈耶克 坎南的当事人无知假定, 则制度就不可能被设计出来 ,面对社会交往的 复杂性,个人只能从自身的知识和面临的环境条件出发,作相对于自己有利的决策,这些决 策仅仅提供一些知识,用以传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可以和他人沟通与交易。所以,在一开姐 个人所面临的是无制度状态,布坎南由此把经济称为“无目的的”。其它的经济学都把交易 和生产摆到一定制度背量下,忽视了制度的起源的思考。而哈那克和布坎南把制度的洗择走 身作为起点, 就有 能 在他们看来, 制度 起源于社会交往, 体地 人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寻求通过交易来弥补各自的不足,在交易的过程中 个人并 下知道 易的具体结果,但是,交易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交流, 当个人认为某些 知识有利于交易各方隆低交易讨程的不确定性时,这些知识就会被认同并积淀下来,深步形 成一种集体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制度,它作为一种大家都统一的规则起到稳定当事人预期的 作用。个人的无知导致不确定性的意义,个人的知识导致降低这些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集 体文化起初是在局部范围运行的,在 个更大的范围内,存在很多相互竞争的集体文化 些文化通过战争或者贸易相互交流,弱势文化群体或者被迫或者主动模仿强势文化,最后与 致某种强势文化在更大范围的扩散,并形成活动范围更广的制度。每一种局部的知识交流都 形成不同层次的制度,活动范围越大的制度安排所包含的知识越简单,最高的制度安排只是 一些最简单的基本规则,也就是宪法所规定的那些规则。所以,制度的形成是个人社会交往 的结果,制度的稳宽 个必要条件 那就是当 致同音 大南和哈耶克 见周业安(2000 2000b)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初步讨论了演进经济学的引入 社会交往与制度的起源参见哈耶克(1960,1976,1979,1980)的详细论述。 一致同意标准是布坎南和15 实施过程中需要的隐含知识是无法购买的,它需要当事人在购买的制度平台上根据环境的要 求进行有选择的添加。这种互动过程决定了制度市场不存在,实际上的制度交易是人们在社 会交往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进行的制度知识的学习和模仿,正是制度知识的创新和扩散导致并 形成了制度演进路径28。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制度是演进的,而不是生产和交易出来的。 诺斯后来的观念的转变明显反映了这一点。 制度演进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个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另一个是制度是如何变化的。 诺斯关注后一个问题,而前一个问题是哈耶克和布坎南所关心的。在契约经济学中,信息不 对称和不完全是导致制度起源的关键因素,但是,如果信息成本是唯一的约束条件,那么潜 在的含义就是,给定当事人能够承担足够大的信息成本,则从理论上说完全契约总是可以实 现的,市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正是这种潜在的含义,使得人们相信长期契约可以被一系列 短期契约替代,企业等和市场并没有本质不同。交易成本经济学承认不平等契约的存在,承 认管理交易和市场交易有本质差别,但是,后来威廉姆森引入了契约的预见力,其含义是当 事人可以把预见的可能事件用条款规定下来,不可预见的留待以后谈判解决。同样给定这种 预见力后,就存在一种可能,只要当事人是理性预期的,就可以取得契约经济学同样的结果。 正是这种回归新古典范式的倾向,导致两个分支无法有效的解释制度起源之谜。哈耶克和布 坎南的出发点则不同,哈耶克(Hayek,1945,1988)指出,社会中知识的分布是分散的,每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可以获得一些共同的知识,但是还有很多私人的知识是无法公开传播的, 特别是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隐含知识更是无法用正式的文字表达出来。决策所依赖的知识基 础正是这些私人知识,它不等于私人信息,因为不是信息成本阻碍了私人知识的公开,而实 际是付出足够的成本,还是无法正确了解这些私人知识,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中的个人总存 在无知的一面。布坎南(Buchanan ,1987,1989,1991)也指出,经济活动中当事人存在 理性无知,一方面,当事人不知道以后究竟会发生何种具体事件以及何时发生;另一方面, 因为信息揭示未来的事件才有意义,而当事人仅仅获得以前的信息,那么收集这些信息就可 能是不必要的。因此,当事人的理性无知可能是自己有意如此。 按照哈耶克和布坎南的当事人无知假定,则制度就不可能被设计出来,面对社会交往的 复杂性,个人只能从自身的知识和面临的环境条件出发,作相对于自己有利的决策,这些决 策仅仅提供一些知识,用以传达自身的想法,从而可以和他人沟通与交易。所以,在一开始 个人所面临的是无制度状态,布坎南由此把经济称为“无目的的”。其它的经济学都把交易 和生产摆到一定制度背景下,忽视了制度的起源的思考。而哈耶克和布坎南把制度的选择本 身作为起点,就有可能揭示制度起源之谜。在他们看来,制度起源于社会交往,具体地说, 个人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寻求通过交易来弥补各自的不足,在交易的过程中,个人并不知道交 易的具体结果,但是,交易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交流,当个人认为某些 知识有利于交易各方降低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时,这些知识就会被认同并积淀下来,逐步形 成一种集体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制度,它作为一种大家都统一的规则起到稳定当事人预期的 作用。个人的无知导致不确定性的意义,个人的知识导致降低这些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集 体文化起初是在局部范围运行的,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存在很多相互竞争的集体文化,这 些文化通过战争或者贸易相互交流,弱势文化群体或者被迫或者主动模仿强势文化,最后导 致某种强势文化在更大范围的扩散,并形成活动范围更广的制度。每一种局部的知识交流都 形成不同层次的制度,活动范围越大的制度安排所包含的知识越简单,最高的制度安排只是 一些最简单的基本规则,也就是宪法所规定的那些规则。所以,制度的形成是个人社会交往 的结果,制度的稳定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当事人一致同意29。在布坎南和哈耶克的理 28 对制度供求模型的批评参见周业安(2000a,2000b),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初步讨论了演进经济学的引入 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前景的影响。 29 社会交往与制度的起源参见哈耶克(1960,1976,1979,1980)的详细论述。一致同意标准是布坎南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