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5章酸、碱和配合物及水溶液中的平衡 酸碱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强,酸性就 愈强:反之就愈弱。同样,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强,碱性就愈强:反之就愈弱。 在共轭酸碱对中,如果共轭酸愈易给出质子,酸性愈强,则其共轭碱对质子的亲和力就 愈弱,就愈不容易接受质子,碱性就愈弱。 各种酸碱的离解常数K妇和K,的大小,可以定量地说明各种酸碱的强弱程度。 例如HClO4、HCI都是强酸,其共轭碱CIO4ˉ、CI都是弱碱。反之,共轭酸愈弱, 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弱,则其共轭碱就愈强。例如NH4、HSˉ等是弱酸,它们的共轭碱 NH是较强的碱,S2~则是强碱。 共轭酸碱对的K和K,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 HAc+H2O亡HO+Ac K。=HAc】 [HAc] Ac-+H2O亡HAc+OH- K=[HAcIOH] [Ac] K,·K。-HAc]AcIO=H*]IOH] [HAc] [Ac-] 即 KK=Kw=104或K。=Km K 也就是 pKb=pKw一pKa 因此知道了酸或碱的离解常数,就可以计算它们的共轭碱或共轭酸的离解常数。 对于多元酸,要注意K与K,的对应关系,如三元酸HA在水溶液中: H3A+H2O Kal=H3O++H2A- H,A-+H,0_K三HA+OH- Ka2 H2A-+H2O二HO++HA2- HA2-+H0、 KisH2A-+OH- HA2-+H2O K3H,0+A3- A3-+H20 KB_=HA2-+OH- 则 KaK63=KKb2=KaKb=[H*][OH]=Kw (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几个基本概念: 平衡浓度:溶液共轭酸碱对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浓度称为乎衡浓度。 总浓度(分析浓度上:各种存在形式平衡浓度之和称为总浓度或分析浓度: 分布系数:某一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即为该型体的分布系数,以δ表 示。 分布曲线:分布系数δ与溶液pH值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分布曲线。 ①一元酸 例如HAc,设它的总浓度为c。它在溶液中以HAc和Ac两种型体,它们的平衡浓度 分别为[HAc]和[Ac],则c=[HAc]+[Ac]。又设HAc所占的分数为8,Ac所占第 5 章 酸、碱和配合物及水溶液中的平衡 9 酸碱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强,酸性就 愈强;反之就愈弱。同样,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强,碱性就愈强;反之就愈弱。 在共轭酸碱对中,如果共轭酸愈易给出质子,酸性愈强,则其共轭碱对质子的亲和力就 愈弱,就愈不容易接受质子,碱性就愈弱。 各种酸碱的离解常数 Ka 和 Kb 的大小,可以定量地说明各种酸碱的强弱程度。 共轭酸碱对的 Ka 和 Kb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 HAc + H2O H3O + + Ac- [HAc] [H ][Ac ] Ka    Ac- + H HAc + OH- 2O [Ac ] [HAc][OH ] Kb    [H ][OH ] [Ac ] [HAc][OH ] [HAc] [H ][Ac ] Ka Kb           即 Ka Kb= Kw =10-14 或 Kb = a w K K 也就是 pKb = pKw - pKa 因此知道了酸或碱的离解常数,就可以计算它们的共轭碱或共轭酸的离解常数。 对于多元酸,要注意 Ka 与 Kb 的对应关系,如三元酸 H3A 在水溶液中: H3A + H2O H3O + + H2A- Ka2 Ka3 Kb2 Kb1 Kb3 H2A-+ H2O H3A +OH- H2A-+ H2O H3O + + HA 2- HA 2-+ H2O H2A- +OH- HA 2- + H2O H3O + + A 3- A 3- + H2O HA 2- +OH- Ka1 则 a b3 a b a b Kw K K K K K K [H ][OH ] 1 2 2 3 1          (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① 一元酸 例如 HAc,设它的总浓度为 c。它在溶液中以 HAc 和 Ac-两种型体,它们的平衡浓度 分别为[HAc]和[Ac-],则 c=[HAc]+[Ac-]。又设 HAc 所占的分数为 1,Ac-所占 例如 HClO4、HCl 都是强酸,其共轭碱 ClO4 -、Cl-都是弱碱。反之,共轭酸愈弱, 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弱,则其共轭碱就愈强。例如 NH4 +、HS-等是弱酸,它们的共轭碱 NH3 是较强的碱,S 2-则是强碱。 几个基本概念: 平衡浓度:溶液共轭酸碱对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总浓度(分析浓度):各种存在形式平衡浓度之和称为总浓度或分析浓度; 分布系数:某一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即为该型体的分布系数,以δ表 示。 分布曲线:分布系数 δ 与溶液 pH 值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分布曲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