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在短短的5年中,苏联政府之所以能动员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帮助我们编制计划、 援建项目、供应设备、传授技术、代培人才、提供低息货款,并且派出3000多名专家和顾 问来华帮助我们建设,是同斯大林的支持分不开的。”2当时,苏联政府提供给我们的援助, 虽不是无偿的,却是真诚的。 “一五”计划从1952年着手编制,到1955年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前后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实践证明:“一五”计划编制得是好的,执行结果是人 民满意的。 资料来源: 1.见文中注释。 2.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12月第1版,第271-276页。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项艰巨而又审慎的任务? 2.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3.如何看待我国“一五”计划与“苏联模式”之间的关系? 案例点评 第一个五年计划,历时四载,五易其稿。这是因为,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计划,中 央政府面临诸多困难:国力薄弱、物质基础差、底数不清。要编制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国 民经济发展计划是一项艰巨而又审慎的任务。 从“一五”计划编制过程可以看出,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这个计划是极为重视的, 他们不仅对计划的方针任务作出指示,对一些具体问题也及时过问。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周 恩来、陈云、李富春主持制定。毛泽东自始至终地指导着这一工作的进行。他多次主持会议 听取和讨论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仔细审阅一个又一个计划草案。五年计划的基本方 针、基本任务等重大问题,都是在他主持的中央会议上确定的。 编制“一五”计划,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当时有些同志,也包括一些党外 朋友中的有识之士,看不到抗美援朝、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片面强调中国经过22年的战 争,经济亟待恢复,人心思定,不能再打仗了,人民生活亟待改善,应该多搞些轻工业。这 些意见,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不安。 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讲话,他有针 对地讲了一段“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 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 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 2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11页。区。“在短短的 5 年中,苏联政府之所以能动员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帮助我们编制计划、 援建项目、供应设备、传授技术、代培人才、提供低息货款,并且派出 3000 多名专家和顾 问来华帮助我们建设,是同斯大林的支持分不开的。” 2当时,苏联政府提供给我们的援助, 虽不是无偿的,却是真诚的。 “一五”计划从 1952 年着手编制,到 1955 年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前后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实践证明:“一五”计划编制得是好的,执行结果是人 民满意的。 资料来源: 1.见文中注释。 2.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271-276 页。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项艰巨而又审慎的任务? 2.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3.如何看待我国“一五”计划与“苏联模式”之间的关系? 案例点评 第一个五年计划,历时四载,五易其稿。这是因为,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计划,中 央政府面临诸多困难:国力薄弱、物质基础差、底数不清。要编制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国 民经济发展计划是一项艰巨而又审慎的任务。 从“一五”计划编制过程可以看出,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这个计划是极为重视的, 他们不仅对计划的方针任务作出指示,对一些具体问题也及时过问。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周 恩来、陈云、李富春主持制定。毛泽东自始至终地指导着这一工作的进行。他多次主持会议 听取和讨论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仔细审阅一个又一个计划草案。五年计划的基本方 针、基本任务等重大问题,都是在他主持的中央会议上确定的。 编制“一五”计划,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当时有些同志,也包括一些党外 朋友中的有识之士,看不到抗美援朝、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片面强调中国经过 22 年的战 争,经济亟待恢复,人心思定,不能再打仗了,人民生活亟待改善,应该多搞些轻工业。这 些意见,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不安。 1953 年 9 月 12 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24 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讲话,他有针 对地讲了一段“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 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 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 2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年 1 月第 1 版,第 2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