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7/7·文艺争鸣·史论 程内容之一,新文学能够以知识的形式传播出去,二重结构,即研究院采用德国模式,大学部多受英 并且还取得了大学所赋予的“学术”地位,这就意味国影响。美国大学兼容了英、德二者的大学理想, 着新文学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也被传播出去,为社会现代大学的功能既不限于纽曼的“知识传播之地 受。课程知识实际上成为一种社会建构,通过也不限于洪堡的“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而是直 课程资源的获得,就建立起一种权力的支配与被支接赋予了为社会服务的新功能 配关系。课程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合法化的文 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是从西方横向“移植”而 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有举来的;现代大学理念的形成,也完全借用了西方对 足轻重的作用 于现代大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上文已经提到,对 既然新文学课程的设置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现代大学理念产生深远影响的德、英、美三国的大 化信息,新文学课程设置与否是表明大学与新文学学理念各不相同,中国的大学则对此都有借鉴。众 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于是问题最所周知,在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称: 转化为: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主导和制约着大学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井堂里新文学的课程设置呢? 第一条,“研究高深学问”,与德国重研究的大 学理念挂上了钩。但这并非年10月22日教育部公 布的《专门学校令》中,第一条即曰:“专门学校以教 不难注意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大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同年10月24 学,办学方针各不相同、历史沿袭不尽一致、领袖风日颁布的《大学令》第一条曰:“大学以教授高深学 度也各不一样,这使得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品格自然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考虑到蔡 也各具特色。但所有以上提到的这些变化不定的时任教育总长,此两条的提出,与其也有密切关系, 因素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现代大学的基石此是别话。应该注意的是:“教授高深学术”与“养 84—现代大学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究竞信仰什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的宗旨,已经体现出了重 么?这个类似“元问题”的存在,毫无疑问影响到了研究与知识创新和重社会需要相融合的趋势。深 全国大学的办学方针、教育方式、人才选拔乃至看重的国难面前,社会各界都是把教育的改革当做救 待中西文化的眼光与态度 国的具体方案来体认的,这使得中国现代大学在建 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是洪堡(Wvon立之初,就蒙上了功利主义的阴影。到了1922年, Humboldt)在1810年受命组建柏林大学。他的大学“壬戌学制”制定以后,仿照美国大学的大学制度被 新理念就是以大学为“研究中心”,教师的首要任务以国家政策的形式稳定下来相关的大学理念得到 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德国的大学理念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于是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的理 注入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后,其表现就是,大学要注念也进入了大学理念中,由此影响到了各个大学的 重独立自主、不受政治的影响和牵制地创造新知。办学理念。表述各不相同,但都约定在两点上:1 直得注意的是,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时,主“研究高深学问”;2“造就专门人才”。例如,1929年 要就是以德国大学为模式的。除德国的大学理念6月12日通过的《清华大学规程》确立:“国立清华大 外,英国的大学理念也对西方现代大学理念产生学根据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以求中华民族在学术上 影响。约翰·纽曼认为大学之目的在“传授”学问之独立发展,而完成建设新中国之使命为宗旨。” 而不在“发展”知识。纽曼的大学理想,代表着英国以远离北京的上海为例:复旦大学民国九年(1920 的注重“教学”及培育“绅士”的大学传统。因此,在年)重新修订的《复旦大学章程》里明确说:“本校以 现代大学理念中,大学除了应该学术独立、创造新研究学术造就专科人才为宗旨。”1928年清华改 知外,还要培养人才,肩负净化人的精神心灵与道学校为大学,1930年的《大夏大学一览》描述其办学 德情操和传承国家与社会历史文化的重任。此外,理念为:“本大学以融汇中外文化研究深邃学术养 影响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形成的还有美国的大学理成高尚人格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1936年《光华 念。美国大学借助后起的优势,采取研究院与本科大学章程》:“私立光华大学根据中华民国教育宗旨 o199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07/ 7·文艺争鸣·史论 程内容之一,新文学能够以知识的形式传播出去, 并且还取得了大学所赋予的“学术”地位,这就意味 着新文学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也被传播出去,为社会 所接受。课程知识实际上成为一种社会建构,通过 课程资源的获得,就建立起一种权力的支配与被支 配关系。课程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合法化的文 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既然新文学课程的设置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 化信息,新文学课程设置与否是表明大学与新文学 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于是问题最 终转化为: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主导和制约着大学 讲堂里新文学的课程设置呢? 二 不难注意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大 学,办学方针各不相同、历史沿袭不尽一致、领袖风 度也各不一样,这使得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品格自然 也各具特色。但所有以上提到的这些变化不定的 因素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现代大学的基石 ——现代大学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究竟信仰什 么?这个类似“元问题”的存在,毫无疑问影响到了 全国大学的办学方针、教育方式、人才选拔乃至看 待中西文化的眼光与态度。 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是洪堡(W.von Hunboldt)在1810年受命组建柏林大学。他的大学 新理念就是以大学为“研究中心”,教师的首要任务 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2)德国的大学理念 注入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后,其表现就是,大学要注 重独立自主、不受政治的影响和牵制地创造新知。 值得注意的是,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时,主 要就是以德国大学为模式的。除德国的大学理念 之外,英国的大学理念也对西方现代大学理念产生 影响。约翰·纽曼认为大学之目的在“传授”学问 而不在“发展”知识。纽曼的大学理想,代表着英国 的注重“教学”及培育“绅士”的大学传统。因此,在 现代大学理念中,大学除了应该学术独立、创造新 知外,还要培养人才,肩负净化人的精神心灵与道 德情操和传承国家与社会历史文化的重任。此外, 影响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形成的还有美国的大学理 念。美国大学借助后起的优势,采取研究院与本科 二重结构,即研究院采用德国模式,大学部多受英 国影响。美国大学兼容了英、德二者的大学理想, 现代大学的功能既不限于纽曼的“知识传播之地”, 也不限于洪堡的“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而是直 接赋予了为社会服务的新功能。 中国现代大学的建立,是从西方横向“移植”而 来的;现代大学理念的形成,也完全借用了西方对 于现代大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上文已经提到,对 现代大学理念产生深远影响的德、英、美三国的大 学理念各不相同,中国的大学则对此都有借鉴。众 所周知,在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称: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3) 第一条,“研究高深学问”,与德国重研究的大 学理念挂上了钩。但这并非年10月22日教育部公 布的《专门学校令》中,第一条即曰:“专门学校以教 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4)同年10月24 日颁布的《大学令》第一条曰:“大学以教授高深学 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5)考虑到蔡 时任教育总长,此两条的提出,与其也有密切关系, 此是别话。应该注意的是:“教授高深学术”与“养 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的宗旨,已经体现出了重 研究与知识创新和重社会需要相融合的趋势。深 重的国难面前,社会各界都是把教育的改革当做救 国的具体方案来体认的,这使得中国现代大学在建 立之初,就蒙上了功利主义的阴影。到了1922年, “壬戌学制”制定以后,仿照美国大学的大学制度被 以国家政策的形式稳定下来,相关的大学理念得到 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于是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的理 念也进入了大学理念中,由此影响到了各个大学的 办学理念。表述各不相同,但都约定在两点上:1. “研究高深学问”;2“. 造就专门人才”。例如,1929年 6月12日通过的《清华大学规程》确立:“国立清华大 学根据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以求中华民族在学术上 之独立发展,而完成建设新中国之使命为宗旨。”(6) 以远离北京的上海为例:复旦大学民国九年(1920 年)重新修订的《复旦大学章程》里明确说:“本校以 研究学术,造就专科人才为宗旨。”(7) 1928年清华改 学校为大学,1930年的《大夏大学一览》描述其办学 理念为:“本大学以融汇中外文化研究深邃学术养 成高尚人格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8) 1936年《光华 大学章程》:“私立光华大学根据中华民国教育宗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