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什么是你的贡献?(自序) 量的视角、理论、模式、命题和概念,但是假如没有一个全知全 能的上帝,假如人类历史不是重复往返的,假如具体的现实生活 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假如每个人的体验都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假 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知识 都是阐释学意义上的“偏见”,每一种知识体系都是一种地方性知 识,昔日的学者、思想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知识。因此,从 理论上说,我们这一代学者完全有可能根据我们的经验作出我们 的贡献。 这种贡献并不是以我们的经验、体悟为目前主要是由西方学 者提供的理论、模式提供,一些脚注,充实或补充他们的理论框架; 而是-·种真正的无可替代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历史传 统、我们的众多的人民(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变革时代给了 我们一个学术的“富矿”,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因此关注中国当 代的现实生活,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学者有可能作出独 特学术理论贡献的必由之路。 必须指出,关注本土问题并不是如同某些主张“弘扬中国传 统”的学者那样,试图从中国传统或社会中寻找某些据说是具有 “现代性的因素”。例如,-一些学者将儒家的“仁”解说为民主,而 将“恕”解说为宽容,据说这样中国的传统就得到了继承。实际 上,这种做法仍然是在以西方的某些理论、观点、思想、命题甚 至概念作为现代的和学术的标准,因此一切他们认为值得弘扬的, 仅仅是因为这些因素符合外国的某个或某些理论或做法。这种表 面看来是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做法,如果按其自身逻辑,其实完 全是没有理由存在的。如果一切值得弘扬的中国文化中的因素,仅 仪因为它们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外国的某种理论或实践,那么我 们为什么不直接从外国照搬过来,有什么理由要从中国文化之中 寻求那些所谓的“葫芽”呢?这种做法的背后仍然是缺乏自信:如 果条件恰当(例如熟悉外国文献、精通外语),完全无须改变立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