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9年第5期 ■现代管理科学 ■博士论坛 不少产业组织经济学家喜欢讨论市场结构与经济绩 场盈利率的差别导致的。 效的关系。他们围绕,究竞是大企业集团、相对集中化的市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雅克布·斯穆勒(Jacob 场结构有利于技术进步:还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 Schmookler)的研究更进了一步。他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释技 技术进步。不少研究都从熊彼特的一个假说(Schumpete- 术的扩散,他乃至可以解释技术发明本身是市场力量,尤 rian Hypotheses)开始。熊彼特认为垄断企业有更多的资金 其是需求作用的结果。他指出,如果没有潜在的需求,是难 和实力去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垄断企业更能克服 以有新的技术发明出现。新经济压力以及新的市场机会刺 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因此,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 激新的发明的出现。因此,新的发明只是对这些新的市场 业有利于技术进步。这类研究多半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处 机会的反应。例如,他对美国铁路行业的研究发现:当对铁 于垄断地位,其拥有的市场力量(Market Power),可以促使路设备器材的市场需求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不久以后,在 其积累更多的利润,从而可以为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资 铁路设备器材的制造部门,就会有大量的新的专利发明出 金。因此,此类研究认为垄断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进步。 现。他指出,从需求的出现到专利发明的出现之间有一定 而阿罗等人的研究却指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才能 的时滞。而这个时滞恰好说明对设备器材需求量的增加带 为创新活动提供刺激。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企业对创新 来了对该领域发明努力(Inventive Effort)的增加。此外,斯 的投资比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更少。因为,在垄断的市场结 穆勒发现在石油治炼业,建筑业等行业也存在同样的情 构下,即便是没有引进新技术,垄断的企业也能保证获得 况。他通过对二战前后多个产业数据的研究向人们展示: 足够的经济租。③ 一个产业资本品的发明与资本品的销售量呈高度相关。他 有研究发现,这个一个倒U型的曲线。创新活动在过 认为数据显示了发明者从不断增长的购买力中感知重要 度的市场竞争与过度的垄断结构中都绩效不佳,而只有在 的市场信号,这个信号表明如果生产者对该领域进行技术 公司具有适度的市场力量的时候,才有利于技术进步。同 发明的投入会有相应的盈利机会。因此,增长的购买力促 时,有研究指出,由于受产业层次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间 使发明者在该领域做出相应发明。最后,斯穆勒得出结论 的关系很不相同。因此,有研究指出,技术进步跟市场结构 影响发明方向的首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需求 无关。 影响了市场的规模,进而影响了技术发明的方向。此后,阿 此类市场结构的解释的问题在于,几次重大的技术变 特拜克(J.M.Utterback)在《科学》杂志中发表了一篇综述 迁,都发生在具有不同的市场结构的国家。如早期英国的性的研究,也进一步指出,市场力量是影响创新的首要动 技术变迁更多符合经济学完全竞争的假定,而后来德国、 力。在很多领域,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重要的创新都源于 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变迁,相对集中的市场结构也促进了重 市场的需求。 大技术进步。因此,技术进步可能和市场结构无关,而可能 供给推动说的主要观点是,技术进步主要是靠供给在 是其它因素在起更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无 起作用。供给因素主要是国家已有的基础科学和技术水平 论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即完全竞争的 等因素。因此,供给推动说认为,主要是供给因素会改变技 市场模式与国家干预的计划模式,都能带来重大的技术进 术进步的轨道和方向。 步。 在曼哈顿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以后,布什(Bush)在《科 三、需求、供给因素与技术变迁 学一无止境的疆界》的报告中,给技术进步划定了一个 需求拉动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经济学家,或者是受过 轨道。技术是从基础科学再到应用研究,然后再走向产品 经济学训练的学者。希克斯(John R.Hicks)是技术进步需 开发,最后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因此,技术进步主要是靠基 求拉动说的早期代表人物。1932年,希克斯在其《工资理 础科学的供给来拉动。 论》(Theory of Wages)一书中提出了诱导创新理论(ln- 而此后的不少研究,都强调因家的技术进步绩效取决 duced Innovation)。这是需要拉动说的早期研究。希克斯认 于该国的“社会能力"(Social Capacity),即该国吸收新的技 为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带来创新,这样的创新可以减少 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一国的社会能力是依赖于该国的 对昂贵要素的使用。 科学技术水平,已有的技术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对 此后,格瑞里奇(Griliches)对杂交玉米技术扩散的研 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技术知识的储备具有相对连 究,是需求拉动学派的又一重要的贡献。格瑞里奇研究美 贯性。以前所积累的知识可以提高对新技术的认知,解决 国杂交玉米技术的扩散,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三个方面的 问题的能力需要以往的知识作为铺垫。很大部分的技术引 差别:首先,不同地区最开始使用杂交玉米技术的时间上 进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这正是由于技术转移也需要 存在很大差别:其次,杂交玉米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扩散速 本国的企业的技术积累作为后盾。因此,这类研究往往强 度也很不相同:再次,杂交玉米技术在不同地区最后普及 调需要加大对基础科学的供给以及本土企业的技术积累 的程度和规模也很不一样。格瑞里奇的研究发现,技术的 等才能使得一国技术进步具有持续的动力。 扩散是对市场力量的反应。市场大小(Market Size)决定盈 因此,相比市场的需求因素而言,供给因素所扮演的 利预期(Profit Expectation),进而导致的技术扩散的差别。 角色显而易见。但是,国家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并不是必然 @他的结论是技术护散的这些差别是不向地区必间存在市i的件么原因会加大国家对基础科学的重(下转第51页) -41-■2009 年第 5 期 ■现代管理科学 不少产业组织经济学家喜欢讨论市场结构与经济绩 效的关系。 他们围绕,究竟是大企业集团、相对集中化的市 场结构有利于技术进步;还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 技术进步。 不少研究都从熊彼特的一个假说(Schumpete￾rian Hypotheses)开始。 熊彼特认为垄断企业有更多的资金 和实力去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 同时,垄断企业更能克服 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因此,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 业有利于技术进步。 这类研究多半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处 于垄断地位,其拥有的市场力量(Market Power),可以促使 其积累更多的利润, 从而可以为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资 金。 因此,此类研究认为垄断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进步。 而阿罗等人的研究却指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才能 为创新活动提供刺激。 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企业对创新 的投资比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更少。 因为,在垄断的市场结 构下,即便是没有引进新技术,垄断的企业也能保证获得 足够的经济租。 ③ 有研究发现,这个一个倒 U 型的曲线。 创新活动在过 度的市场竞争与过度的垄断结构中都绩效不佳,而只有在 公司具有适度的市场力量的时候,才有利于技术进步。 同 时,有研究指出,由于受产业层次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间 的关系很不相同。 因此,有研究指出,技术进步跟市场结构 无关。 此类市场结构的解释的问题在于,几次重大的技术变 迁,都发生在具有不同的市场结构的国家。 如早期英国的 技术变迁更多符合经济学完全竞争的假定, 而后来德国、 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变迁,相对集中的市场结构也促进了重 大技术进步。 因此,技术进步可能和市场结构无关,而可能 是其它因素在起更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无 论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即完全竞争的 市场模式与国家干预的计划模式,都能带来重大的技术进 步。 三、 需求、供给因素与技术变迁 需求拉动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经济学家,或者是受过 经济学训练的学者。 希克斯(John R. Hicks)是技术进步需 求拉动说的早期代表人物。 1932 年,希克斯在其《工资理 论》 (Theory of Wages) 一书中提出了诱导创新理论 (In￾duced Innovation)。 这是需要拉动说的早期研究。 希克斯认 为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动会带来创新,这样的创新可以减少 对昂贵要素的使用。 此后,格瑞里奇(Griliches)对杂交玉米技术扩散的研 究,是需求拉动学派的又一重要的贡献。 格瑞里奇研究美 国杂交玉米技术的扩散,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三个方面的 差别:首先,不同地区最开始使用杂交玉米技术的时间上 存在很大差别;其次,杂交玉米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扩散速 度也很不相同;再次,杂交玉米技术在不同地区最后普及 的程度和规模也很不一样。 格瑞里奇的研究发现,技术的 扩散是对市场力量的反应。 市场大小(Market Size)决定盈 利预期(Profit Expectation),进而导致的技术扩散的差别。 他的结论是技术扩散的这些差别是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市 场盈利率的差别导致的。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 雅 克 布·斯 穆 勒 (Jacob Schmookler)的研究更进了一步。 他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释技 术的扩散, 他乃至可以解释技术发明本身是市场力量,尤 其是需求作用的结果。 他指出,如果没有潜在的需求,是难 以有新的技术发明出现。 新经济压力以及新的市场机会刺 激新的发明的出现。 因此,新的发明只是对这些新的市场 机会的反应。 例如,他对美国铁路行业的研究发现:当对铁 路设备器材的市场需求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不久以后,在 铁路设备器材的制造部门,就会有大量的新的专利发明出 现。 他指出,从需求的出现到专利发明的出现之间有一定 的时滞。 而这个时滞恰好说明对设备器材需求量的增加带 来了对该领域发明努力(Inventive Effort)的增加。 此外,斯 穆勒发现在石油冶炼业、 建筑业等行业也存在同样的情 况。 他通过对二战前后多个产业数据的研究向人们展示: 一个产业资本品的发明与资本品的销售量呈高度相关。 他 认为数据显示了发明者从不断增长的购买力中感知重要 的市场信号,这个信号表明如果生产者对该领域进行技术 发明的投入会有相应的盈利机会。 因此,增长的购买力促 使发明者在该领域做出相应发明。 最后,斯穆勒得出结论, 影响发明方向的首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需求 影响了市场的规模,进而影响了技术发明的方向。 此后,阿 特拜 克(J.M. Utterback)在《科 学》杂 志 中 发 表了 一 篇 综 述 性的研究,也进一步指出,市场力量是影响创新的首要动 力。 在很多领域,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重要的创新都源于 市场的需求。 供给推动说的主要观点是,技术进步主要是靠供给在 起作用。 供给因素主要是国家已有的基础科学和技术水平 等因素。 因此,供给推动说认为,主要是供给因素会改变技 术进步的轨道和方向。 在曼哈顿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以后,布什(Bush)在《科 学——无止境的疆界》的报告中,给技术进步划定了一个 轨道。 技术是从基础科学再到应用研究,然后再走向产品 开发,最后实现技术的商业化。 因此,技术进步主要是靠基 础科学的供给来拉动。 而此后的不少研究,都强调国家的技术进步绩效取决 于该国的“社会能力”(Social Capacity),即该国吸收新的技 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 一国的社会能力是依赖于该国的 科学技术水平,已有的技术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对 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技术知识的储备具有相对连 贯性。 以前所积累的知识可以提高对新技术的认知,解决 问题的能力需要以往的知识作为铺垫。 很大部分的技术引 进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这正是由于技术转移也需要 本国的企业的技术积累作为后盾。 因此,这类研究往往强 调需要加大对基础科学的供给以及本土企业的技术积累 等才能使得一国技术进步具有持续的动力。 因此,相比市场的需求因素而言,供给因素所扮演的 角色显而易见。 但是,国家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并不是必然 的,什么原因会加大国家对基础科学的重(下转第 51 页) ■博士论坛 - - 4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