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2.4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所谓信用分析是银行对借款人信用高低的估价。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核心内 容,贷款决策必须以信用分析为依据。无论何种贷款,对贷款申请者进行信用分析都是保证 银行收益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信用分析的目的是甄别出“好”的借款任何 “坏”的借款人,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能够发放贷款和以何种条件发放贷款。信用分析 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经营的成败。 1、信用分析 银行信用分析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这五个方面的英文开头字母都为“C”所以一般 称该种分析为“五C”原则: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借款人的能力(Capacity)、企 业资本(Capital):贷款的担保(Collateral)和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Condition)。 2、信用分析技术 1)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是银行向企业放款时,对企业各种财务报表的组成部 分的考察。以此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预计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决定银行对企业 放款采取的策略和价格。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放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上。 2)财务比率分析法。这类比率通过比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反映企业偿付 短期债务和继续经营的能力。通常包括三个指标:流动性比率、盈利性比率、结构比率和盈 利能力比率。 流动性比率又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 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和股市盈利率。结构性比率包括负债比率、负债净值比率、流动负 债率、流动资产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偿还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包括资产周转率、固定资 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 3、贷款风险分类 1998年起,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按国际金融同业标准分类评级,即将银行贷款划 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执行贷款 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 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 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 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 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 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4、不良贷款发生的表象 通常,银行贷款人员可以从以下一些表象中分析是否会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1)企业 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3)在企业人事管 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信号。 5、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对于己经出现风险信号的不良贷款,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扩大,减 少风险损失,并对己经产生的风险损失作出妥善处理。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 款: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逃、废银行债务:4)依照法律武 器收回贷款本息:5)呆帐冲销。 5.2.5贷款管理制度 为避免和减少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贷款过程的内部控制,通过审贷岗位设置、 贷款责任制度、贷款质量监测和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商业银行的内部贷款管理制度 465.2.4 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所谓信用分析是银行对借款人信用高低的估价。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核心内 容,贷款决策必须以信用分析为依据。无论何种贷款,对贷款申请者进行信用分析都是保证 银行收益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信用分析的目的是甄别出“好”的借款任何 “坏”的借款人,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能够发放贷款和以何种条件发放贷款。信用分析 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经营的成败。 1、信用分析 银行信用分析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这五个方面的英文开头字母都为“C”所以一般 称该种分析为“五 C”原则: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借款人的能力(Capacity)、企 业资本(Capital);贷款的担保(Collateral)和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Condition)。 2、信用分析技术 1)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是银行向企业放款时,对企业各种财务报表的组成部 分的考察。以此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现问题,预计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决定银行对企业 放款采取的策略和价格。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放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上。 2)财务比率分析法。这类比率通过比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反映企业偿付 短期债务和继续经营的能力。通常包括三个指标:流动性比率、盈利性比率、结构比率和盈 利能力比率。 流动性比率又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 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和股市盈利率。结构性比率包括负债比率、负债净值比率、流动负 债率、流动资产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偿还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包括资产周转率、固定资 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 3、贷款风险分类 1998 年起,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按国际金融同业标准分类评级,即将银行贷款划 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正式执行贷款 五级分类管理制度。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 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 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 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 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 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4、不良贷款发生的表象 通常,银行贷款人员可以从以下一些表象中分析是否会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1)企业 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3)在企业人事管 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信号。 5、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风险信号的不良贷款,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扩大,减 少风险损失,并对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作出妥善处理。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 款;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逃、废银行债务;4)依照法律武 器收回贷款本息;5)呆帐冲销。 5.2.5 贷款管理制度 为避免和减少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贷款过程的内部控制,通过审贷岗位设置、 贷款责任制度、贷款质量监测和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商业银行的内部贷款管理制度 4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