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他们认为美学就是研究人的审美经验,没有必要研究所谓客观的美, 客观的美不存在。到了20世纪,大家越来越多认为,寻找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美的本质是不可能的。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家,认为美 的形而上学都是伪命题,美的本质问题无法证实。一个命题要么证实, 要么证伪。后期维特根斯坦有一个著名命题:“用法即意义”,那么, 美也是这样。“美”一般是一个形容词,在具体使用时对象内容很不 样,如指美女的美,衣服的美,两者就很不一样。又如听贝多芬的 音乐,沉浸在音乐中,感到动听、美,得到美的享受。这跟上面的用 到美的内容语境都很不一样。又如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演得 好、成功,很美,这种情况下,都是用“美”来赞叹,内容不同,又 怎么可以用一个美的定义来概括呢?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也有持这种 观点的美学家和美学派别。也有一些美学著作、教材把审美经验作为 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 第四种跟第三种有联系,是从心理学活动方面研究审美经验,研 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审美经验,这就成了对美感的心理机制和审美心 理结构的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就成了“美感是怎么产生的”,“审美经 验是怎样发生的”?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比如说十九世纪德国的 美学家费希纳,著有《实验心理学》,他就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 究美感,通过心理实验来测定在什么心理状态下能够产生美感。他们 进行了一些实验,现在看来这些试验太简单而且很难有什么价值,但 毕竟开拓出了一条关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机制的道路。弗洛伊德发 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比如他对蒙4 他们认为美学就是研究人的审美经验,没有必要研究所谓客观的美, 客观的美不存在。到了 20 世纪,大家越来越多认为,寻找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美的本质是不可能的。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家,认为美 的形而上学都是伪命题,美的本质问题无法证实。一个命题要么证实, 要么证伪。后期维特根斯坦有一个著名命题:“用法即意义”,那么, 美也是这样。“美”一般是一个形容词,在具体使用时对象内容很不 一样,如指美女的美,衣服的美,两者就很不一样。又如听贝多芬的 音乐,沉浸在音乐中,感到动听、美,得到美的享受。这跟上面的用 到美的内容语境都很不一样。又如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演得 好、成功,很美,这种情况下,都是用“美”来赞叹,内容不同,又 怎么可以用一个美的定义来概括呢?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也有持这种 观点的美学家和美学派别。也有一些美学著作、教材把审美经验作为 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 第四种跟第三种有联系,是从心理学活动方面研究审美经验,研 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审美经验,这就成了对美感的心理机制和审美心 理结构的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就成了“美感是怎么产生的”,“审美经 验是怎样发生的”?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比如说十九世纪德国的 美学家费希纳,著有《实验心理学》,他就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 究美感,通过心理实验来测定在什么心理状态下能够产生美感。他们 进行了一些实验,现在看来这些试验太简单而且很难有什么价值,但 毕竟开拓出了一条关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机制的道路。弗洛伊德发 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比如他对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