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态期罴集市围阶及其居臣研究,a收 表1常用的贫困线的测算方法 测算方法 比列的最低收入居民确定为贫困人口,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限为贫困线.通常这一比列为5%或10% 绝对值法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平均水平可支配收入的50%或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恩格尔系数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按照这一标准,可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饮食费用除以59%做为 贫困线 数学模型与调查法采用反映消费者行为的线性支出系统数学模型.根据对居民可支配收入,食品、衣着等八大类消费支出调查数据,计 算出居民维持基本消费的所需费用做为贫困线 基本需求法用各生活必需品的最低需求量乘以市场单价做为贫因线 基期固定法 用多种方法综合测算出某一时期的贫困线做为基期贫困线,再以3~5年为一个周期.用价格指数来对贫困线进行计算 马丁法 先根据能够满足一定能量摄入的食物组合测算出食品贫困线.然后分别加上最高或最低的非食品贫困线做为最高贫困 线和最低贫困线 因子分析法 通过综合分析收入,消费,生育、健康、文化和宏微观经济指标来确定贫困线. 上述绝对值法是以城镇居民人均 22009年各地区人口分布及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状况 支配收入的50%作为贫困线,恩格 全国总计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尔系数法,是将2009年底城镇居民消 总人口(万人) 3347448442356043854410884 费结构中平均每人食品支出做为最低 城镇人口(万人 6218627446150471350361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17520953143671421314324 生活需求费用,除以59%所得,计算 城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元)1226514620100311064211129 结果显示出中国合理的城镇贫困线在 城镇平均每人食品支出(元)44795173377441114025 城镇平均每人衣着支出(元)1284 1170123613 7500元到8500元之间 城镇平均每人居住支出(元)1229143410789891231 从表3的数据还可以看出,若 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 以低保标准作为绝对贫困线,享受 低保的绝对贫困人口在东北地区所占 社会结构和国家制度安排的影响.中 比例最高,约6.35%:其次是西部4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观层面看受到单位.家庭和社会化组 中国城市贫困备受关注,主要织供给的社会资源的影响,这些都与 地区,为5.91%:再其次是中部地 是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制度政策相关,近 区.为5.12%:而东部地区最低,仅 整、一些资源性城市逐渐枯竭,造成20年中出现的企业改制下岗.疾病缺 占1.28%.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绝对贫困人口越少,因此发展经济是 大量失业人群开始的.但从城市贫困乏医疗保险.老人缺乏养老保险.城 减少绝对贫困最有效的路径,考虑到口问题长期存在,且形势严峻的深市拆迁矛盾,失地农民就业难等多种 这种区域差异造成贫困人口比重的不层原因来看.其根源来自于制度与政造成贫困产生的现象无一不与政企 策、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方面 的制度政策关联。在中国实施社会 同.结合比例法估算,东部地区城镇 4.1制度与政策方面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贫困人 贫困人口大约756万人,中部1657万 人,西部1717万人,东北地区845万人 从宏观层面看城市贫困状况受到群始终处于资源缺乏和无发言权的状 表3不同方法测算的城镇贫困线及贫困人口数 全国总计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绝对值法测算的城镇贫困线(元/年·人 按恩格尔系数法测算的城镇贫困线(元/年·人)75918768639669686822 城镇平均低保标准(元/年·人) 3980 城镇享受低保人数(万人 2311 低保人数占城镇居民比重(%) 3.721.285.125.916.35 比例法与区域差异相结合的城镇贫困人口数(万人)4975756 1657171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及民政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 C199410现代市研究20119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本期聚焦:城市贫困阶层及其聚居区研究 FOCUS:THE STUDY OF URBAN POVERTY AND POVERTY NEIGHBORHOODS 上述绝对值法是以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的 50%作为贫困线,恩格 尔系数法,是将 2009 年底城镇居民消 费结构中平均每人食品支出做为最低 生活需求费用,除以 59%所得。计算 结果显示出中国合理的城镇贫困线在 7500 元到 8500 元之间。 从表 3 的数据还可以看出,若 以低保标准作为绝对贫困线,享受 低保的绝对贫困人口在东北地区所占 比例最高,约 6.35%;其次是西部 地区,为 5.91%;再其次是中部地 区,为 5.12%;而东部地区最低,仅 占 1.28%。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绝对贫困人口越少,因此发展经济是 减少绝对贫困最有效的路径。考虑到 这种区域差异造成贫困人口比重的不 同,结合比例法估算,东部地区城镇 贫困人口大约 756 万人,中部 1657 万 人,西部 1717 万人,东北地区 845 万人。 4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中国城市贫困备受关注,主要 是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 整、一些资源性城市逐渐枯竭,造成 大量失业人群开始的。但从城市贫困 人口问题长期存在,且形势严峻的深 层原因来看,其根源来自于制度与政 策、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方面。 4.1 制度与政策方面 从宏观层面看城市贫困状况受到 社会结构和国家制度安排的影响,中 观层面看受到单位、家庭和社会化组 织供给的社会资源的影响,这些都与 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制度政策相关。近 20 年中出现的企业改制下岗、疾病缺 乏医疗保险、老人缺乏养老保险、城 市拆迁矛盾、失地农民就业难等多种 造成贫困产生的现象无一不与政企 的制度政策关联。在中国实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贫困人 群始终处于资源缺乏和无发言权的状 表2 2009年各地区人口分布及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状况 全国总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总人口(万人) 133474 48442 35604 38544 10884 城镇人口(万人) 62186 27446 15047 13503 619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7175 20953 14367 14213 14324 城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元) 12265 14620 10031 10642 11129 城镇平均每人食品支出(元) 4479 5173 3774 4111 4025 城镇平均每人衣着支出(元) 1284 1349 1170 1236 1378 城镇平均每人居住支出(元) 1229 1434 1078 989 123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整理。 表3 不同方法测算的城镇贫困线及贫困人口数 全国总计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按绝对值法测算的城镇贫困线(元/年·人) 8588 10477 7184 7107 7162 按恩格尔系数法测算的城镇贫困线(元/年·人) 7591 8768 6396 6968 6822 城镇平均低保标准(元/年·人) 3014 4592 3783 3254 3980 城镇享受低保人数(万人) 2311 350 770 798 393 低保人数占城镇居民比重(%) 3.72 1.28 5.12 5.91 6.35 比例法与区域差异相结合的城镇贫困人口数(万人)4975 756 1657 1717 84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及民政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 表1 常用的贫困线的测算方法 测算方法 具体含义 比例法 将一定比列的最低收入居民确定为贫困人口,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限为贫困线,通常这一比列为5%或10%。 绝对值法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平均水平可支配收入的 50%或 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恩格尔系数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恩格尔系数59%以上为贫困,按照这一标准,可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饮食费用除以59%做为 贫困线。 数学模型与调查法 采用反映消费者行为的线性支出系统数学模型,根据对居民可支配收入、食品、衣着等八大类消费支出调查数据,计 算出居民维持基本消费的所需费用做为贫困线。 基本需求法 用各生活必需品的最低需求量乘以市场单价做为贫困线。 基期固定法 用多种方法综合测算出某一时期的贫困线做为基期贫困线,再以3~5年为一个周期,用价格指数来对贫困线进行计算 和修正。 马丁法 先根据能够满足一定能量摄入的食物组合测算出食品贫困线,然后分别加上最高或最低的非食品贫困线做为最高贫困 线和最低贫困线。 因子分析法 通过综合分析收入、消费、生育、健康、文化和宏微观经济指标来确定贫困线。 10 现代城市研究 2011.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