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城市贫图状况分析及反贫困对算4 这一过程中,人们对贫困的理解也逐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城的比重约为8%,这一数据至今仍被 步扩展和深入,从最初基于单纯物质市人口陷入相对贫困之中 多处引用,但究竟目前中国城市贫困 畴逐渐扩展到一个涉及社会.文化 从目前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人口规模到底有多大?由于标准的缺 政治、教育、风险、健康等领域的综来看,除了无劳动能力.无收人来乏,自上而下的专项调查也尚未开展 合范畴:从“缺乏”的角度逐步扩展源和无法定抚养人的三无人员因此对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准确的答案 到社会排斥,社会权利”.“能力、构成的特殊人群外,城市贫困群体主 对城市贫困人口的估算,离不 社会地位等多种角度的综合,城要来自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失业开贫困线和贫困测算方法的确立.目 市贫困不仅指贫困者的全部收入难以的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正常劳前对贫困测算的方法很多,总体而言 维持基本生存的需求,而且还包括经动能力的居民、退休较早仅依赖退休测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例法.绝对值法 济、社会、文化乃至肉体和精神等各金生活的老年人、流入城市的部分农恩格尔系数法数学模型与调查法(线 个方面的匮乏 村人口城市居民中老、弱.病.残.孤.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法).基本需求 城市贫困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寡等传统贫困群体所占比例缩小,贫法.基期固定法.马丁法.因子分析 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人口的困人口主体主要是由于结构变迁催生法等.各测算方法的具体含义如表1 迁移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的下岗、失业等新贫困层。这些城市所示 从表面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低,而难贫困人口往往收入水平低,营养条件 按照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 以满足起码的生活水平,缺乏物质和差,住房条件简陋,难以应对教育和据,中国截至2009年底的城镇人口数 服务,从而不具备与他人相同的权利医疗支出.即使一些人享受到低保金,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去选择健康、长寿,自由和体面的生活,但低保金根本无法弥补日常支出的不收入为17175元,其中,东部地区较高 受到社会排斥,但深层原因是缺乏手足,城市贫困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段、能力以及机会 稳定,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将对入大体相当.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由于中国提供低保的资金有限 2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由来 因此贫困家庭享受低保的条件比较苛 在1990年以前,中国的贫困问3中国城市贫困状况估算 刻,且标准线较低,所以城市贫困人 题主要体现为农村贫困,城市贫困人 对贫困界定的国际标准是1990口应远大于享受低保的人数。从国家 口相对较少,但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年由世界银行根据对发展中国家贫困统计局、民政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展 的发展.城市贫困人口自20世纪90状况的研究,提出的370美元,即1的调研情况看,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 年代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天约1美元,目前国际标准大约为每享受低保人数的2倍之多,比例大约 是1997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天1.25美元,中国在对1986年确定在7.5%-8.7%之间。根据2010年 的改革造成的下岗和失业”问人均年纯收入206元为农村贫困线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以8%的比例 题,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加速基础上,逐年根据物价指数对其微调.采用比例法计算,目前中国城镇贫困 了城市贫困的恶化,使其也成为中国2008年底至2009年初,调整为1196口大约为5000万人,但不同区域的 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20世纪末,为元,并预计2011年中国将把农村贫困贫困线及贫困人口会因经济水平的差 使经济能够保持怏速.高水平的增长,标准上调到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 异而有所不同.为此,需要根据不同 全力推进城镇化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 相对于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缺区域的数据.采取绝对值法和恩格尔 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城市产业的发展.乏统一标准,通常采用相对贫困的概系数法测算城镇合理的贫困线,并将 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却念,即城市居民中一定比例的最低收目前中国各地区平均低保标准和享受 又引发了许多新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入人口.借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朱低保的人数作为参考标准,估算中国 物价的不断上涨、社会保障措施的不庆芳的估算,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有各地区的城镇贫困人口数,测算的结 力、房价的频频攀升、就业形势的严峻、3100多万,占当时中国城镇人口总数果如表3所示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p/w201.现代城市研究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分析及反贫困对策 蒋贵凰 宋迎昌 这一过程中,人们对贫困的理解也逐 步扩展和深入,从最初基于单纯物质 范畴逐渐扩展到一个涉及社会、文化、 政治、教育、风险、健康等领域的综 合范畴;从“缺乏”的角度逐步扩展 到“社会排斥”、“社会权利”、“能力”、 “社会地位”等多种角度的综合。城 市贫困不仅指贫困者的全部收入难以 维持基本生存的需求,而且还包括经 济、社会、文化乃至肉体和精神等各 个方面的匮乏。 城市贫困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 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人口的 迁移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 从表面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低,而难 以满足起码的生活水平,缺乏物质和 服务,从而不具备与他人相同的权利 去选择健康、长寿、自由和体面的生活, 受到社会排斥,但深层原因是缺乏手 段、能力以及机会。 2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由来 在 1990 年以前,中国的贫困问 题主要体现为农村贫困,城市贫困人 口相对较少,但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城市贫困人口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 是 1997 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 的改革造成的“下岗”和“失业”问 题,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加速 了城市贫困的恶化,使其也成为中国 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20 世纪末,为 使经济能够保持快速、高水平的增长, 全力推进城镇化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 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城市产业的发展、 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却 又引发了许多新的经济和社会矛盾。 物价的不断上涨、社会保障措施的不 力、房价的频频攀升、就业形势的严峻、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城 市人口陷入相对贫困之中。 从目前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 来看,除了“无劳动能力、无收人来 源和无法定抚养人”的“三无”人员 构成的特殊人群外,城市贫困群体主 要来自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失业 的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正常劳 动能力的居民、退休较早仅依赖退休 金生活的老年人、流入城市的部分农 村人口;城市居民中老、弱、病、残、孤、 寡等传统贫困群体所占比例缩小,贫 困人口主体主要是由于结构变迁催生 的下岗、失业等新贫困层。这些城市 贫困人口往往收入水平低,营养条件 差,住房条件简陋,难以应对教育和 医疗支出。即使一些人享受到低保金, 但低保金根本无法弥补日常支出的不 足。城市贫困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的 稳定,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将对 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3 中国城市贫困状况估算 对贫困界定的国际标准是 1990 年由世界银行根据对发展中国家贫困 状况的研究,提出的 370 美元,即 1 天约 1 美元,目前国际标准大约为每 天 1.25 美元。中国在对 1986 年确定 人均年纯收入 206 元为农村贫困线的 基础上,逐年根据物价指数对其微调, 2008 年底至 2009 年初,调整为 1196 元,并预计 2011 年中国将把农村贫困 标准上调到人均年纯收入 1500 元。 相对于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缺 乏统一标准,通常采用相对贫困的概 念,即城市居民中一定比例的最低收 入人口。借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朱 庆芳的估算,中国的城市贫困人口有 3100 多万,占当时中国城镇人口总数 的比重约为 8%,这一数据至今仍被 多处引用。但究竟目前中国城市贫困 人口规模到底有多大?由于标准的缺 乏,自上而下的专项调查也尚未开展, 因此对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准确的答案。 对城市贫困人口的估算,离不 开贫困线和贫困测算方法的确立。目 前对贫困测算的方法很多,总体而言 测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例法、绝对值法、 恩格尔系数法、数学模型与调查法(线 性支出系统模型 E L E S 法)、基本需求 法、基期固定法、马丁法、因子分析 法等。各测算方法的具体含义如表 1 所示。 按照 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 据,中国截至 2009 年底的城镇人口数 为 62186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为 17175 元,其中,东部地区较高,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入大体相当。具体数据如表 2 所示。 由于中国提供低保的资金有限, 因此贫困家庭享受低保的条件比较苛 刻,且标准线较低,所以城市贫困人 口应远大于享受低保的人数。从国家 统计局、民政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展 的调研情况看,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 享受低保人数的 2 倍之多,比例大约 在 7.5%~ 8.7%之间。根据 2010 年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以 8%的比例, 采用比例法计算,目前中国城镇贫困 人口大约为 5000 万人。但不同区域的 贫困线及贫困人口会因经济水平的差 异而有所不同。为此,需要根据不同 区域的数据,采取绝对值法和恩格尔 系数法测算城镇合理的贫困线,并将 目前中国各地区平均低保标准和享受 低保的人数作为参考标准,估算中国 各地区的城镇贫困人口数,测算的结 果如表 3 所示。 2011.10 现代城市研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