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新生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种程度上说,与教材的优劣有很大的相关性。美术鉴赏作为术史的讲解为主要模式。这种教师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可以 门正式高校公选课,应该有充足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供教师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范围,但是从数量与质量上来 依条件自由选择与处理。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教看,都是远远不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鉴赏者的 材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生活经验、阅历、文化知识等,但是阅读大量美术作品才是最 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单一化模式。相对于开放性的美术关键的要素。正所谓“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看 鉴赏课程来说,教材更应该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就目前多、读多,有了比较才会有鉴赏和区别。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 已公开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来看,虽然编排各有不同,但基本出,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有39.4%的学生感到不满意,有56. 都是一种以美术史与美术分类学相结合的模式为主。比如,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和难易程度上 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年版)中,以造有些难以接受和理解,在和任课教师的谈话中我们还发现,在 型艺术的门类进行分别讲解,从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摄影、进行某些章节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而最终 书法以及工艺美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涵盖较为全面。但是只好放弃这些章节的内容。所以,教材的丰富、多样是选择的 在具体的论述中,基本以美术史为时间线索,运用中西对比的基础,编写出适当、合适的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手段来论述,其实质就是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对比,在内容方 面仅仅是就门类论门类,就作品论作品,而忽视了一种审美和 教学 文化内涵的深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由栾布、朱 1、教学理念的滞后。 咏等编的美术鉴赏》(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结合时 在美术鉴赏教学现状中,大多数教学行为的开展都是以 代背景、人文历史、艺术风格、潮流派别、作品技法等方面知识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为线索的,而且局限于具体的鉴赏活动 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介中,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显而易见,通过有限的课时的讲 绍,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但它也授,仅仅涉猎的几件艺术作品,根本无法促使学习主体完成真 是以美术史为大纲。值得注意的是,由著名美术教育家张道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活动并达到美术鉴赏的高层次要求。因 先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鉴赏》此,这种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理念,实在是舍本求末。美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由吴留英编写的《美术鉴赏理论基础》鉴赏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如以我们调查的两所院校为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这两本教材有效的关注了美例,两所学校的美术鉴赏开设均为一个学期,即4个月左右时 术语言的价值,尤其是《美术鉴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术间。河南师范大学的(美术鉴赏》课为每周一次2节,计100 是一种文化”的理念。这些教材体现了学者对美术鉴赏课程分钟;新乡学院为每周2次4节,计200分钟。教学内容多,教 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但学学时少,由此形成了鉴赏课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如 是,它们仍然没有突破前有的编排内容和体系。2003年由北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出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唯一的途径就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家洛主编的(美术鉴赏》(普通高校人文是促使学习主体对鉴赏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方 素质教育通用教材)中,从美术基本知识入手,对美术鉴赏的式。因此,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重要的不是具体作品的鉴赏活 相关知识以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点动和行为,而是鉴赏方法和鉴赏思维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 评。在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后再将读者引入有趣的与美术有40%的学生希望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中,对书中选取的中外美术力得到提高,可见学生对自身审美能力发展的渴望。只有让 家,从艺术家生平故事的角度介绍其艺术,并对中西方两种不学习主体掌握了鉴赏方法、具有了正确的鉴赏思维方式,才可 同类型的艺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值得重视的是,书中编排开以独立反复品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受益终身的目的。 始试图摆脱以史为纲的分门别类的模式,在了解当代大学生 2、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需求的基础上,在教材中探索了提高大学生鉴赏艺术品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美术鉴赏教学流行“三段式”鉴赏模 的方法。相对于大部分教材只讲具体作品的鉴赏来说,这种式,即按照“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三个步骤进行鉴 探究鉴赏方法的教材时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探索仍然是初赏,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其重点放在了前面两项,特 别是主题内容上,而有关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往往 不可否认,对美术的学习,了解其历史及背景是必要和必一个尾声,总结上几条枯燥无味的条款,一带而过。这种模式 需的,而且历史性和分类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简单直观、倒置了视觉艺术审美的秩序,不是从直觉领悟和感受的方式 易于接受。但是完全这样编排下来,和专业的美术史学习, 入手,而是凭借教师的某种理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界定作 有什么差别呢?不过是专业美术史教材的简单化。这种美术品、解释作品,使艺术形象变成了某种观念的脚注,这无疑无 鉴赏教材,注重了具体知识的传授,是其值得借鉴的优点,但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美术鉴赏课 是它们忽略了对鉴赏方法的探索,忽略了对学生主体鉴赏思程变成了简单、肤浅、机械的类似“文学常识性”的课程,鉴赏 维能力的培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作为实际教学中重要的指课程简单化,从而使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根本无法帮 导性因素,教材中存在的这些不足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助学生真正进入到审美活动的中心。很多学生表示,在进行 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乡学院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完了一学期的美术鉴赏学习后,面对一幅作品仍旧感到无话 师们主要使用自己的搜集的参考书和光盘,但主要也是以 可说,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显示,经过了一个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李新生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400 种程度上说,与教材的优劣有很大的相关性。美术鉴赏作为 一门正式高校公选课,应该有充足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供教师 依条件自由选择与处理。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教 材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单一化模式。相对于开放性的美术 鉴赏课程来说,教材更应该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就目前 已公开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来看,虽然编排各有不同,但基本 都是一种以美术史与美术分类学相结合的模式为主。比如, 《造型艺术鉴赏》(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中,以造 型艺术的门类进行分别讲解,从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摄影、 书法以及工艺美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涵盖较为全面。但是 在具体的论述中,基本以美术史为时间线索,运用中西对比的 手段来论述,其实质就是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对比,在内容方 面仅仅是就门类论门类,就作品论作品,而忽视了一种审美和 文化内涵的深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的由栾布、朱 咏等编的《美术鉴赏》(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结合时 代背景、人文历史、艺术风格、潮流派别、作品技法等方面知识 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介 绍,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但它也 是以美术史为大纲。值得注意的是,由著名美术教育家张道 一先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鉴赏》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和由吴留英编写的《美术鉴赏理论基础》 (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年版) ,这两本教材有效的关注了美 术语言的价值,尤其是《美术鉴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术 是一种文化”的理念。这些教材体现了学者对美术鉴赏课程 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但 是,它们仍然没有突破前有的编排内容和体系。2003 年由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家洛主编的《美术鉴赏》( 普通高校人文 素质教育通用教材) 中,从美术基本知识入手,对美术鉴赏的 相关知识以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点 评。在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后再将读者引入有趣的与美术 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中,对书中选取的中外美术 家,从艺术家生平故事的角度介绍其艺术,并对中西方两种不 同类型的艺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值得重视的是,书中编排开 始试图摆脱以史为纲的分门别类的模式,在了解当代大学生 需求的基础上,在教材中探索了提高大学生鉴赏艺术品能力 的方法。相对于大部分教材只讲具体作品的鉴赏来说,这种 探究鉴赏方法的教材时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探索仍然是初 步的。 不可否认,对美术的学习,了解其历史及背景是必要和必 需的,而且历史性和分类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简单直观、 易于接受。但是完全这样编排下来,和专业的美术史学习,又 有什么差别呢? 不过是专业美术史教材的简单化。这种美术 鉴赏教材,注重了具体知识的传授,是其值得借鉴的优点,但 是它们忽略了对鉴赏方法的探索,忽略了对学生主体鉴赏思 维能力的培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作为实际教学中重要的指 导性因素,教材中存在的这些不足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乡学院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 师们主要使用自己的搜集的参考书和光盘,但主要也是以美 术史的讲解为主要模式。这种教师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可以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范围,但是从数量与质量上来 看,都是远远不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鉴赏者的 生活经验、阅历、文化知识等,但是阅读大量美术作品才是最 关键的要素。正所谓“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看 多、读多,有了比较才会有鉴赏和区别。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 出,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有39. 4% 的学生感到不满意,有56. 7% 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和难易程度上 有些难以接受和理解,在和任课教师的谈话中我们还发现,在 进行某些章节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而最终 只好放弃这些章节的内容。所以,教材的丰富、多样是选择的 基础,编写出适当、合适的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 1、教学理念的滞后。 在美术鉴赏教学现状中,大多数教学行为的开展都是以 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为线索的,而且局限于具体的鉴赏活动 中,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显而易见,通过有限的课时的讲 授,仅仅涉猎的几件艺术作品,根本无法促使学习主体完成真 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活动并达到美术鉴赏的高层次要求。因 此,这种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理念,实在是舍本求末。美术 鉴赏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如以我们调查的两所院校为 例,两所学校的美术鉴赏开设均为一个学期,即 4 个月左右时 间。河南师范大学的《美术鉴赏》课为每周一次 2 节,计 100 分钟; 新乡学院为每周 2 次 4 节,计 200 分钟。教学内容多,教 学学时少,由此形成了鉴赏课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如 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出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唯一的途径就 是促使学习主体对鉴赏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方 式。因此,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重要的不是具体作品的鉴赏活 动和行为,而是鉴赏方法和鉴赏思维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 有 40% 的学生希望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力得到提高,可见学生对自身审美能力发展的渴望。只有让 学习主体掌握了鉴赏方法、具有了正确的鉴赏思维方式,才可 以独立反复品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受益终身的目的。 2、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美术鉴赏教学流行“三段式”鉴赏模 式,即按照“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三个步骤进行鉴 赏,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其重点放在了前面两项,特 别是主题内容上,而有关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往往作为 一个尾声,总结上几条枯燥无味的条款,一带而过。这种模式 倒置了视觉艺术审美的秩序,不是从直觉领悟和感受的方式 入手,而是凭借教师的某种理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界定作 品、解释作品,使艺术形象变成了某种观念的脚注,这无疑无 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美术鉴赏课 程变成了简单、肤浅、机械的类似“文学常识性”的课程,鉴赏 课程简单化,从而使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根本无法帮 助学生真正进入到审美活动的中心。很多学生表示,在进行 完了一学期的美术鉴赏学习后,面对一幅作品仍旧感到无话 可说,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显示,经过了一个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