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艺术百家》: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新生)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99.05KB,团购合买
美术鉴赏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增强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在教材、教学、师资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这都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0年第8期总第117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x章编号:1003-9104(2010)08-0399-04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李新生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美术鉴赏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増强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谍程之一·本文通 过对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査,发现在教材、教学、师资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这都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鉴赏;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高等教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College Art Appreciation LI Xin-she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深化,美术鉴赏教学己集中在河南几所高校(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新乡学 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人类实现艺术化生存院等)进行。为了能尽量听取多个系别同学的意见,在发放问 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卷时,我们注意了兼顾多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面比较大。在任 。正是认识到了美术鉴赏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教美术教师的帮助下,共向学生发放问卷计600份,收回答卷 教育部早已把美术鉴赏列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课程,573份,其中有效答卷558份。虽然此次调査规模不大,范围 这种课程地位的确认,是国家重视艺术文化素质的直接体现。较小,但是也能反映出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 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现状喜忧参半。喜的状况。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认真分析后,我们对高校《美术 是美术鉴赏课程地位的确立,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确立;忧鉴赏》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 的是课程效果甚微,课程实施的不到位。普通高校的美术鉴探讨和总结。调査结果显示,目前《美术鉴赏》课程已经取得 赏教学历史并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仍旧取得了很多成了一定的成效,课程开设基本稳定,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 果,并对普通高校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受益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教学、师资等方面,这些问题确实亟 终身的。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并待改进和提高 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美术鉴赏课 程的地位,我们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的研究显得极度贫乏和 教材 不够深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探讨目前高校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教学是一种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开放 课程实施的主要状况,以期能为普通高校的美术鉴赏课程提发展的教学体系,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适应不同时代 出可供参考的价值 不同教学模式及不同专业的学习主体。开放的教学体系势必 为了调查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实施的真实状要求多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首先具体体现为多样化 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高校镤美术鉴赏》课程调查问卷,对在校大的教材。教材定位于出版使教师授课有了一定的指导性,也 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査。囿于条件限制,此次调查主要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上的参考和内容。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某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7年度河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7- JKGHBB-17)阶段性成 果之 作者简介:李新生(1959-),男,汉,河南新乡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理论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399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10 年 第 8 期 总第 117 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文章编号:1003 - 9104(2010)08 - 0399 - 04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李新生 (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美术鉴赏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增强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通 过对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在教材、教学、师资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这都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艺术教育; 美术鉴赏; 教材; 教学方式; 师资; 高等教育;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College Art Appreciation LI Xin - sheng 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深化,美术鉴赏教学已 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人类实现艺术化生存 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 一。正是认识到了美术鉴赏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 教育部早已把美术鉴赏列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地位的确认,是国家重视艺术文化素质的直接体现。 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现状喜忧参半。喜的 是美术鉴赏课程地位的确立,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确立; 忧 的是课程效果甚微,课程实施的不到位。普通高校的美术鉴 赏教学历史并不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仍旧取得了很多成 果,并对普通高校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受益 终身的。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并 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美术鉴赏课 程的地位,我们对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的研究显得极度贫乏和 不够深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探讨目前高校美术鉴赏 课程实施的主要状况,以期能为普通高校的美术鉴赏课程提 出可供参考的价值。 为了调查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实施的真实状 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高校《美术鉴赏》课程调查问卷,对在校大 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囿于条件限制,此次调查主要 集中在河南几所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新乡学 院等) 进行。为了能尽量听取多个系别同学的意见,在发放问 卷时,我们注意了兼顾多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面比较大。在任 教美术教师的帮助下,共向学生发放问卷计 600 份,收回答卷 573 份,其中有效答卷 558 份。虽然此次调查规模不大,范围 较小,但是也能反映出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 状况。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认真分析后,我们对高校《美术 鉴赏》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 探讨和总结。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美术鉴赏》课程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课程开设基本稳定,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 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教学、师资等方面,这些问题确实亟 待改进和提高。 一、教材 美术鉴赏教学是一种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开放、 发展的教学体系,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适应不同时代、 不同教学模式及不同专业的学习主体。开放的教学体系势必 要求多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首先具体体现为多样化 的教材。教材定位于出版使教师授课有了一定的指导性,也 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上的参考和内容。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某 *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 2007 年度河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 2007 - JKGHBB - 17) 阶段性成 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新生( 1959 - ) ,男,汉,河南新乡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 理论

李新生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种程度上说,与教材的优劣有很大的相关性。美术鉴赏作为术史的讲解为主要模式。这种教师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可以 门正式高校公选课,应该有充足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供教师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范围,但是从数量与质量上来 依条件自由选择与处理。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教看,都是远远不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鉴赏者的 材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生活经验、阅历、文化知识等,但是阅读大量美术作品才是最 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单一化模式。相对于开放性的美术关键的要素。正所谓“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看 鉴赏课程来说,教材更应该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就目前多、读多,有了比较才会有鉴赏和区别。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 已公开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来看,虽然编排各有不同,但基本出,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有39.4%的学生感到不满意,有56. 都是一种以美术史与美术分类学相结合的模式为主。比如,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和难易程度上 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年版)中,以造有些难以接受和理解,在和任课教师的谈话中我们还发现,在 型艺术的门类进行分别讲解,从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摄影、进行某些章节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而最终 书法以及工艺美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涵盖较为全面。但是只好放弃这些章节的内容。所以,教材的丰富、多样是选择的 在具体的论述中,基本以美术史为时间线索,运用中西对比的基础,编写出适当、合适的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手段来论述,其实质就是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对比,在内容方 面仅仅是就门类论门类,就作品论作品,而忽视了一种审美和 教学 文化内涵的深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由栾布、朱 1、教学理念的滞后。 咏等编的美术鉴赏》(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结合时 在美术鉴赏教学现状中,大多数教学行为的开展都是以 代背景、人文历史、艺术风格、潮流派别、作品技法等方面知识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为线索的,而且局限于具体的鉴赏活动 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介中,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显而易见,通过有限的课时的讲 绍,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但它也授,仅仅涉猎的几件艺术作品,根本无法促使学习主体完成真 是以美术史为大纲。值得注意的是,由著名美术教育家张道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活动并达到美术鉴赏的高层次要求。因 先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鉴赏》此,这种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理念,实在是舍本求末。美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由吴留英编写的《美术鉴赏理论基础》鉴赏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如以我们调查的两所院校为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这两本教材有效的关注了美例,两所学校的美术鉴赏开设均为一个学期,即4个月左右时 术语言的价值,尤其是《美术鉴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术间。河南师范大学的(美术鉴赏》课为每周一次2节,计100 是一种文化”的理念。这些教材体现了学者对美术鉴赏课程分钟;新乡学院为每周2次4节,计200分钟。教学内容多,教 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但学学时少,由此形成了鉴赏课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如 是,它们仍然没有突破前有的编排内容和体系。2003年由北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出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唯一的途径就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家洛主编的(美术鉴赏》(普通高校人文是促使学习主体对鉴赏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方 素质教育通用教材)中,从美术基本知识入手,对美术鉴赏的式。因此,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重要的不是具体作品的鉴赏活 相关知识以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点动和行为,而是鉴赏方法和鉴赏思维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 评。在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后再将读者引入有趣的与美术有40%的学生希望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中,对书中选取的中外美术力得到提高,可见学生对自身审美能力发展的渴望。只有让 家,从艺术家生平故事的角度介绍其艺术,并对中西方两种不学习主体掌握了鉴赏方法、具有了正确的鉴赏思维方式,才可 同类型的艺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值得重视的是,书中编排开以独立反复品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受益终身的目的。 始试图摆脱以史为纲的分门别类的模式,在了解当代大学生 2、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需求的基础上,在教材中探索了提高大学生鉴赏艺术品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美术鉴赏教学流行“三段式”鉴赏模 的方法。相对于大部分教材只讲具体作品的鉴赏来说,这种式,即按照“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三个步骤进行鉴 探究鉴赏方法的教材时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探索仍然是初赏,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其重点放在了前面两项,特 别是主题内容上,而有关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往往 不可否认,对美术的学习,了解其历史及背景是必要和必一个尾声,总结上几条枯燥无味的条款,一带而过。这种模式 需的,而且历史性和分类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简单直观、倒置了视觉艺术审美的秩序,不是从直觉领悟和感受的方式 易于接受。但是完全这样编排下来,和专业的美术史学习, 入手,而是凭借教师的某种理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界定作 有什么差别呢?不过是专业美术史教材的简单化。这种美术品、解释作品,使艺术形象变成了某种观念的脚注,这无疑无 鉴赏教材,注重了具体知识的传授,是其值得借鉴的优点,但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美术鉴赏课 是它们忽略了对鉴赏方法的探索,忽略了对学生主体鉴赏思程变成了简单、肤浅、机械的类似“文学常识性”的课程,鉴赏 维能力的培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作为实际教学中重要的指课程简单化,从而使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根本无法帮 导性因素,教材中存在的这些不足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助学生真正进入到审美活动的中心。很多学生表示,在进行 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乡学院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完了一学期的美术鉴赏学习后,面对一幅作品仍旧感到无话 师们主要使用自己的搜集的参考书和光盘,但主要也是以 可说,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显示,经过了一个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李新生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400 种程度上说,与教材的优劣有很大的相关性。美术鉴赏作为 一门正式高校公选课,应该有充足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供教师 依条件自由选择与处理。但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教 材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单一化模式。相对于开放性的美术 鉴赏课程来说,教材更应该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就目前 已公开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来看,虽然编排各有不同,但基本 都是一种以美术史与美术分类学相结合的模式为主。比如, 《造型艺术鉴赏》(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中,以造 型艺术的门类进行分别讲解,从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摄影、 书法以及工艺美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涵盖较为全面。但是 在具体的论述中,基本以美术史为时间线索,运用中西对比的 手段来论述,其实质就是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对比,在内容方 面仅仅是就门类论门类,就作品论作品,而忽视了一种审美和 文化内涵的深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的由栾布、朱 咏等编的《美术鉴赏》(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结合时 代背景、人文历史、艺术风格、潮流派别、作品技法等方面知识 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介 绍,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但它也 是以美术史为大纲。值得注意的是,由著名美术教育家张道 一先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美术鉴赏》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和由吴留英编写的《美术鉴赏理论基础》 (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年版) ,这两本教材有效的关注了美 术语言的价值,尤其是《美术鉴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术 是一种文化”的理念。这些教材体现了学者对美术鉴赏课程 的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但 是,它们仍然没有突破前有的编排内容和体系。2003 年由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家洛主编的《美术鉴赏》( 普通高校人文 素质教育通用教材) 中,从美术基本知识入手,对美术鉴赏的 相关知识以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点 评。在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后再将读者引入有趣的与美术 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中,对书中选取的中外美术 家,从艺术家生平故事的角度介绍其艺术,并对中西方两种不 同类型的艺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值得重视的是,书中编排开 始试图摆脱以史为纲的分门别类的模式,在了解当代大学生 需求的基础上,在教材中探索了提高大学生鉴赏艺术品能力 的方法。相对于大部分教材只讲具体作品的鉴赏来说,这种 探究鉴赏方法的教材时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探索仍然是初 步的。 不可否认,对美术的学习,了解其历史及背景是必要和必 需的,而且历史性和分类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简单直观、 易于接受。但是完全这样编排下来,和专业的美术史学习,又 有什么差别呢? 不过是专业美术史教材的简单化。这种美术 鉴赏教材,注重了具体知识的传授,是其值得借鉴的优点,但 是它们忽略了对鉴赏方法的探索,忽略了对学生主体鉴赏思 维能力的培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作为实际教学中重要的指 导性因素,教材中存在的这些不足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乡学院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 师们主要使用自己的搜集的参考书和光盘,但主要也是以美 术史的讲解为主要模式。这种教师搜集的图片资料等,可以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习范围,但是从数量与质量上来 看,都是远远不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鉴赏者的 生活经验、阅历、文化知识等,但是阅读大量美术作品才是最 关键的要素。正所谓“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看 多、读多,有了比较才会有鉴赏和区别。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 出,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有39. 4% 的学生感到不满意,有56. 7% 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和难易程度上 有些难以接受和理解,在和任课教师的谈话中我们还发现,在 进行某些章节的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而最终 只好放弃这些章节的内容。所以,教材的丰富、多样是选择的 基础,编写出适当、合适的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 1、教学理念的滞后。 在美术鉴赏教学现状中,大多数教学行为的开展都是以 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为线索的,而且局限于具体的鉴赏活动 中,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显而易见,通过有限的课时的讲 授,仅仅涉猎的几件艺术作品,根本无法促使学习主体完成真 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活动并达到美术鉴赏的高层次要求。因 此,这种局限于具体作品的鉴赏理念,实在是舍本求末。美术 鉴赏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如以我们调查的两所院校为 例,两所学校的美术鉴赏开设均为一个学期,即 4 个月左右时 间。河南师范大学的《美术鉴赏》课为每周一次 2 节,计 100 分钟; 新乡学院为每周 2 次 4 节,计 200 分钟。教学内容多,教 学学时少,由此形成了鉴赏课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如 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出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唯一的途径就 是促使学习主体对鉴赏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方 式。因此,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重要的不是具体作品的鉴赏活 动和行为,而是鉴赏方法和鉴赏思维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 有 40% 的学生希望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力得到提高,可见学生对自身审美能力发展的渴望。只有让 学习主体掌握了鉴赏方法、具有了正确的鉴赏思维方式,才可 以独立反复品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受益终身的目的。 2、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美术鉴赏教学流行“三段式”鉴赏模 式,即按照“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三个步骤进行鉴 赏,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其重点放在了前面两项,特 别是主题内容上,而有关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往往作为 一个尾声,总结上几条枯燥无味的条款,一带而过。这种模式 倒置了视觉艺术审美的秩序,不是从直觉领悟和感受的方式 入手,而是凭借教师的某种理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界定作 品、解释作品,使艺术形象变成了某种观念的脚注,这无疑无 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美术鉴赏课 程变成了简单、肤浅、机械的类似“文学常识性”的课程,鉴赏 课程简单化,从而使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表层上,根本无法帮 助学生真正进入到审美活动的中心。很多学生表示,在进行 完了一学期的美术鉴赏学习后,面对一幅作品仍旧感到无话 可说,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显示,经过了一个

40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0年第8期总第117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学期的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有65.1%的学生表示了解了作方面的讲授内容”时,43.8%的学生选择按美术分类为主进行 品的背景和其所包含的故事内容等,只有24.4%的学生表示讲授,3.8%的学生选择以不同风格流派为主要讲授内容 学到了有关作品艺术语言的知识。不可否认,了解艺术家的16.7%的学生选择喜欢系列专题式,有5.7%的学生选择以美 经历和作品背后隐藏的故事及情节是理解艺术作品的最直接术史的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另外,有93.8%的学生希望 的方法,但是当面对一些没有具体情节故事,纯抽象、形式感目前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能有一定改变,可见对美 强的美术作品时,学生会感到玄奥晦涩,鉴赏活动无从入手。术鉴赏教学内容体系的选择值得我们深思。美术鉴赏能力 教师过多的进行无关作品本身的讲解,使其不能合理的安排“需要一种直觉的判断。这种判断力又来源于对某种艺术语 教学结构,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的实现变言本身的理解、丰富的情感与体验,以及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成一种奢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成为空谈,从而使美术有赖于长期的、专门的教育与训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鉴赏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教会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评判分析作品,才是提高学生审美素 3、教学内容的简单化 质和能力的根本。 美术鉴赏活动是一种综合目的活动,其鉴赏内容是多层 4、教学方法的僵化。 次的,体现在鉴赏内容的多元化。张道一先生的《美术鉴赏》 由于鉴赏内容的多元化,势必要求鉴赏方法的多元化以 中提出了美术鉴赏的层次问题。另外张智永在一篇题为《论适应不同层次的鉴赏内容。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 美术鉴赏的内容》的文章中也认为,美术鉴赏的内容包括“美“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 术作品内容美、瞬间美、形式美、形象美、技法美的鉴赏”等育”,适时和适当的教育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和 等,且不论这种划分方法是否合理,仅仅就鉴赏内容的多元化手段。然而目前普通高校中这种占主导地位的“三段式”美术 特征来说,确实是一种合理的思路。而据我们实际调查的情鉴赏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美术鉴赏方法的简单化与程式化, 况来看,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按照艺术教学气氛虽然轻松,但是太过于肤浅、简单,只注重学生情绪 门类来讲授,这种课堂讲授内容占到了调查总数的56.8%,其的调动,少有理性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与鉴赏内容 次是选择以专题类美术讲授,占18.3%,以美术史的时间顺序的多样化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来讲授,这种方式占到了16.7%。同时,在调查中表明,只有 调查中发现,64.2%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师的讲授方法以 36.7%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学校课堂了解了美术基础知识。而专题式讲座为主,也就是说,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由于 熟知美术基本知识的学生只占到调查对象的17.5%,有占到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大部分教师采用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 14%的学生表示了解的很少甚至丝毫不了解。作为传播知识法,以面向集体的大规模讲授为主。教师的讲授无疑是向学 主要途径的学校教育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生传授知识的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没有 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把这个过程引导好,比如有时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前,教师除 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不管其选择的是哪种方式,了必要的作者情况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外,又加入了权威和理 教学过程常常侧重于对美术作品时代背景,作品传达的故事性的评价。这在课堂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要地位,忽视学生 内容、情节,艺术家生平等方面的讲解,习惯于从历史角度或的参与,会忽略大多数受教者的情感态度,束缚双方的交流 社会价值角度去评价作品,把作品的主题、情节提升到最重要原本应该是一种以师生情感为线索的多元信息交流退化成单 的地位,只对作品本身体现的思想内容、所属艺术流派等方面向填鸭式的强硬输灌,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对 进行分析讲解,偏重于美术史知识,美术欣赏的内容如果过分其艺术欣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鉴赏方法的单一容易导致忽视 强调美术史,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听到教师讲解作品的时代学生个体特征和鉴赏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提高,讲授方法的单 背景、作者简历和传闻轶事以及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而对一和缺乏变化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被调查 作者的艺术观念,作品本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如构图、色彩、空的学生中有30.3%表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学习的时 间、风格特点等形式因素都涉及的很少。这种忽视对美术语间,有58.3%希望教师能改变讲授方法,更多的采用综合性方 言的剖析是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教学不是法。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目前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形式是不满 针对作品本身,而是关于作品的解释,而且有些教师为了吸引意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简单的满堂灌,增加与学生 学生听课,往往寻找那些与艺术欣赏毫无益处的趣味性内容,的互动与交流 使美术鉴赏课变成了故事课。美术鉴赏课所能给学生留下深 刻印象的,就是诸如凡高割耳朵、高更抛弃富裕生活去了原始 三、师资 小岛这类故事,这种“文学性”的欣赏方式缺少理性思考,不但 高校的美术鉴赏课属于普通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范畴,它 没有使学生接近艺术、艺术品,反而会由于无法真正体会作品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应该比专业美术工作者更全面、更广阔。 而加大对艺术的误解,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脱节。我们专业美术教育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普通美 在调查中,有87.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到更多的构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为目的的普及性艺 图、色彩、透视、特殊肌理等绘画基本语言的知识,有34.1%的术教育,它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素质培养,教学效果的潜在性和 学生表示非常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不能不说明大学生间接性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 对美术表现语言的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当问及“你喜欢哪者,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会间接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01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10 年 第 8 期 总第 117 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学期的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有 65. 1% 的学生表示了解了作 品的背景和其所包含的故事内容等,只有 24. 4% 的学生表示 学到了有关作品艺术语言的知识。不可否认,了解艺术家的 经历和作品背后隐藏的故事及情节是理解艺术作品的最直接 的方法,但是当面对一些没有具体情节故事,纯抽象、形式感 强的美术作品时,学生会感到玄奥晦涩,鉴赏活动无从入手。 教师过多的进行无关作品本身的讲解,使其不能合理的安排 教学结构,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的实现变 成一种奢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成为空谈,从而使美术 鉴赏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3、教学内容的简单化。 美术鉴赏活动是一种综合目的活动,其鉴赏内容是多层 次的,体现在鉴赏内容的多元化。张道一先生的《美术鉴赏》 中提出了美术鉴赏的层次问题。另外张智永在一篇题为《论 美术鉴赏的内容》的文章中也认为,美术鉴赏的内容包括“美 术作品内容美、瞬间美、形式美、形象美、技法美的鉴赏”[1]等 等,且不论这种划分方法是否合理,仅仅就鉴赏内容的多元化 特征来说,确实是一种合理的思路。而据我们实际调查的情 况来看,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按照艺术 门类来讲授,这种课堂讲授内容占到了调查总数的 56. 8% ,其 次是选择以专题类美术讲授,占 18. 3% ,以美术史的时间顺序 来讲授,这种方式占到了 16. 7% 。同时,在调查中表明,只有 36. 7% 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学校课堂了解了美术基础知识。而 熟知美术基本知识的学生只占到调查对象的 17. 5% ,有占到 14% 的学生表示了解的很少甚至丝毫不了解。作为传播知识 主要途径的学校教育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 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不管其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教学过程常常侧重于对美术作品时代背景,作品传达的故事 内容、情节,艺术家生平等方面的讲解,习惯于从历史角度或 社会价值角度去评价作品,把作品的主题、情节提升到最重要 的地位,只对作品本身体现的思想内容、所属艺术流派等方面 进行分析讲解,偏重于美术史知识,美术欣赏的内容如果过分 强调美术史,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听到教师讲解作品的时代 背景、作者简历和传闻轶事以及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而对 作者的艺术观念,作品本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如构图、色彩、空 间、风格特点等形式因素都涉及的很少。这种忽视对美术语 言的剖析是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教学不是 针对作品本身,而是关于作品的解释,而且有些教师为了吸引 学生听课,往往寻找那些与艺术欣赏毫无益处的趣味性内容, 使美术鉴赏课变成了故事课。美术鉴赏课所能给学生留下深 刻印象的,就是诸如凡高割耳朵、高更抛弃富裕生活去了原始 小岛这类故事,这种“文学性”的欣赏方式缺少理性思考,不但 没有使学生接近艺术、艺术品,反而会由于无法真正体会作品 而加大对艺术的误解,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脱节。我们 在调查中,有 87. 7% 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愿意学习到更多的构 图、色彩、透视、特殊肌理等绘画基本语言的知识,有 34. 1% 的 学生表示非常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不能不说明大学生 对美术表现语言的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当问及“你喜欢哪 方面的讲授内容”时,43. 8% 的学生选择按美术分类为主进行 讲授,33. 8% 的学生选择以不同风格流派为主要讲授内容, 16. 7% 的学生选择喜欢系列专题式,有 5. 7% 的学生选择以美 术史的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另外,有 93. 8% 的学生希望 目前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能有一定改变,可见对美 术鉴赏教学内容体系的选择值得我们深思。美术鉴赏能力 “需要一种直觉的判断。这种判断力又来源于对某种艺术语 言本身的理解、丰富的情感与体验,以及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有赖于长期的、专门的教育与训练”[2]。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教会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评判分析作品,才是提高学生审美素 质和能力的根本。 4、教学方法的僵化。 由于鉴赏内容的多元化,势必要求鉴赏方法的多元化以 适应不同层次的鉴赏内容。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 “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 育”[3],适时和适当的教育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和 手段。然而目前普通高校中这种占主导地位的“三段式”美术 鉴赏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美术鉴赏方法的简单化与程式化, 教学气氛虽然轻松,但是太过于肤浅、简单,只注重学生情绪 的调动,少有理性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与鉴赏内容 的多样化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调查中发现,64. 2% 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师的讲授方法以 专题式讲座为主,也就是说,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由于 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大部分教师采用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 法,以面向集体的大规模讲授为主。教师的讲授无疑是向学 生传授知识的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没有 把这个过程引导好,比如有时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前,教师除 了必要的作者情况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外,又加入了权威和理 性的评价。这在课堂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要地位,忽视学生 的参与,会忽略大多数受教者的情感态度,束缚双方的交流。 原本应该是一种以师生情感为线索的多元信息交流退化成单 向填鸭式的强硬输灌,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对 其艺术欣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鉴赏方法的单一容易导致忽视 学生个体特征和鉴赏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提高,讲授方法的单 一和缺乏变化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被调查 的学生中有 30. 3% 表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学习的时 间,有 58. 3% 希望教师能改变讲授方法,更多的采用综合性方 法。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目前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形式是不满 意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简单的满堂灌,增加与学生 的互动与交流。 三、师资 高校的美术鉴赏课属于普通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范畴,它 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应该比专业美术工作者更全面、更广阔。 专业美术教育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普通美 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为目的的普及性艺 术教育,它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素质培养,教学效果的潜在性和 间接性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 者,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会间接

李新生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影响学生审美认知方向,所以培养合格的教师是目前艺术教范大学还是综合大学艺术院校的教育专业,在重视美术学科 育的首要任务,专门的师资是保障教学效果的保证。 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艺术史的教育教学之外,也都十分重视 在我们所进行的调查中显示,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教育专业训练,有的还要求艺术教师从艺术院校毕业后再接 都是由美术院系的专业教师来任教的。新乡学院有3位从事受一或两年的教师培训。近年来,我国各艺术院校也逐渐意 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师,他们包揽了全校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识到了教学方向上的偏离,并纷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符合 除了普系的美术鉴赏课,他们还兼任系里的素描、水粉等专业当前的教育。可见,加快教学改革,加强专门任教美术教育教 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身兼数职。河南师大有2位教师从事师的素质培养和美术鉴赏教学的专业性及科研能力己经成为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他们也同样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目中外美术教育界的共识。 前全国高校有许多学校的美术鉴赏课都是由身兼数职的专业 目前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美术教师进行教学,当然专业教师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知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教学体系以完善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是最 识,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与普通美术鉴赏课程教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经过深 学要求的多元性存在一定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容易导入分析和探索,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力图 致课堂教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能最大限度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美术教育工作一度出现停滞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美术教育认识的加深,国家在师资建设方参考文献 面也加大了力度。几乎全国所有美术院校都开设了美术教育张智勇论美术鉴赏的内容D].湖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 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教师。然而有的却过于强调美术 报,1997,(03):57-61 技能训练,相对忽视未来美术教师全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使2]尹少淳.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D中国美术教育,1995 美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具有全面的人文、自然、社会学科 教育教学素质等是艺术教师任教的必备素质,而语言表达能3]豪泽尔艺术社会学D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138 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也很重要。在国外,无论是独立的艺术师 (上接第405页)勤和真诚的,而他们对真实的追求无论如何生问答式互动教学 是不应该被误解,不应该被蔑视的 目前,中国美术翻译界还停留在语言学派的狭窄视野中, 所以流派不流派,流派的名称或者一点也不重要,因为重没有西方翻译研究的视野开阔,角度也没其宏观“自古罗马 要的是风格 西塞罗、贺拉斯以来翻译学学派林立、学说纷繁。西方人惯有 (二)误读不误读。 的理性精神使他们的翻译家能从更广阔的文化乃至国际政治 美术流派的概念具有风格学的意义“区分风格通常有的大背景着眼来建立翻译理论。”而我国早期翻译家傅雷的 两大并不界限分明的倾向,其一,可以从各个艺术家看出不同 神似”、钱钟书的“化境”、严复的“信、达、雅”等标准都停留 风格,其二,按时期、地域来看也有不同风格。通过不同风格,在画论的术语中来翻译。惯于用传统诗说对译文做印象式的 艺术家传达或暗示了他的整个视野及其对自我及人类处境的主观评价,整体上缺乏精确严密的分析。另外不同学者对西 见解:感性或理性、热情或淡漠,来看他如何诠释该主题。在方流派划分的依据标准不同,也自然岀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 这种定义之下的风格,往往随着艺术家的整个人生历程衍生情况。这样的结果有碍于学术交流和对话,也不益于学生的 而出,反映了他在处理不同题材和意义之间的持续努力。”理解。所以要避免学生出现流派误读现象不仅仅要靠翻译家 3“很多艺术家一开始都出自一个拥有特定风格的团体,在形把艺术流派的名称统一,还要教师采取有效的讲解方式。利 式、母题及结构方面运用的视觉语汇,主导者他们彼此之间的用创新式教学方法增进知识,并真正理解知识,在以后的学习 关系。然而不同风格也会因为不同的需求而在同一个小型社生活或美术实践中融会贯通。 会团体中被交互运用。风格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织工、陶 匠等人所创造出来的。为风格分类并不是艺术家要作的事 ①[英]昂纳、弗莱明著,范迪安译《世界艺术史》,南方出版社, 它属于那些想要为艺术多样且无穷尽的变化建构出秩序外观 2002年版,第672页。 的艺术史家们的工作。”所以流派名称与流派风格其实不 ②同① ③同①,第23页 误读不误读:我认为其实可以把流派名称的误读换种说 ④同①,第23页 法,作为一种手段或策略来帮助对流派作品的正确解读。而 ⑤张丽丽《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南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不是简单地看成是错误的解读。比如拉斐尔前派就可以提取 导致误读的关键词“拉斐尔、“前派”等词进行上文所列的师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李新生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402 影响学生审美认知方向,所以培养合格的教师是目前艺术教 育的首要任务,专门的师资是保障教学效果的保证。 在我们所进行的调查中显示,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 都是由美术院系的专业教师来任教的。新乡学院有 3 位从事 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师,他们包揽了全校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除了普系的美术鉴赏课,他们还兼任系里的素描、水粉等专业 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身兼数职。河南师大有 2 位教师从事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他们也同样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目 前全国高校有许多学校的美术鉴赏课都是由身兼数职的专业 美术教师进行教学,当然专业教师有着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知 识,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与普通美术鉴赏课程教 学要求的多元性存在一定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容易导 致课堂教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美术教育工作一度出现停滞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美术教育认识的加深,国家在师资建设方 面也加大了力度。几乎全国所有美术院校都开设了美术教育 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教师。然而有的却过于强调美术 技能训练,相对忽视未来美术教师全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使 美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具有全面的人文、自然、社会学科、 教育教学素质等是艺术教师任教的必备素质,而语言表达能 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也很重要。在国外,无论是独立的艺术师 范大学还是综合大学艺术院校的教育专业,在重视美术学科 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艺术史的教育教学之外,也都十分重视 教育专业训练,有的还要求艺术教师从艺术院校毕业后再接 受一或两年的教师培训。近年来,我国各艺术院校也逐渐意 识到了教学方向上的偏离,并纷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符合 当前的教育。可见,加快教学改革,加强专门任教美术教育教 师的素质培养和美术鉴赏教学的专业性及科研能力已经成为 中外美术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教学体系以完善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是最 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经过深 入分析和探索,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力图 能最大限度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智勇. 论美术鉴赏的内容[J]. 湖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1997,( 03) : 57 - 61. [2]尹少淳. 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J]. 中国美术教育,1995, ( 12) . [3]豪泽尔. 艺术社会学[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 1987. 138. ( 上接第 405 页) 勤和真诚的,而他们对真实的追求无论如何 是不应该被误解,不应该被蔑视的。 所以流派不流派,流派的名称或者一点也不重要,因为重 要的是风格。 ( 二) 误读不误读。 美术流派的概念具有风格学的意义。“区分风格通常有 两大并不界限分明的倾向,其一,可以从各个艺术家看出不同 风格,其二,按时期、地域来看也有不同风格。通过不同风格, 艺术家传达或暗示了他的整个视野及其对自我及人类处境的 见解: 感性或理性、热情或淡漠,来看他如何诠释该主题。在 这种定义之下的风格,往往随着艺术家的整个人生历程衍生 而出,反映了他在处理不同题材和意义之间的持续努力。” ③“很多艺术家一开始都出自一个拥有特定风格的团体,在形 式、母题及结构方面运用的视觉语汇,主导者他们彼此之间的 关系。然而不同风格也会因为不同的需求而在同一个小型社 会团体中被交互运用。风格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织工、陶 匠等人所创造出来的。为风格分类并不是艺术家要作的事、 它属于那些想要为艺术多样且无穷尽的变化建构出秩序外观 的艺术史家们的工作。”④ 所以流派名称与流派风格其实不一 定是相辅相成的。 误读不误读: 我认为其实可以把流派名称的误读换种说 法,作为一种手段或策略来帮助对流派作品的正确解读。而 不是简单地看成是错误的解读。比如拉斐尔前派就可以提取 导致误读的关键词“拉斐尔”、“前派”等词进行上文所列的师 生问答式互动教学。 目前,中国美术翻译界还停留在语言学派的狭窄视野中, 没有西方翻译研究的视野开阔,角度也没其宏观,“自古罗马 西塞罗、贺拉斯以来翻译学学派林立、学说纷繁。西方人惯有 的理性精神使他们的翻译家能从更广阔的文化乃至国际政治 的大背景着眼来建立翻译理论。”⑤ 而我国早期翻译家傅雷的 “神似”、钱钟书的“化境”、严复的“信、达、雅”等标准都停留 在画论的术语中来翻译。惯于用传统诗说对译文做印象式的 主观评价,整体上缺乏精确严密的分析。另外不同学者对西 方流派划分的依据标准不同,也自然出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 情况。这样的结果有碍于学术交流和对话,也不益于学生的 理解。所以要避免学生出现流派误读现象不仅仅要靠翻译家 把艺术流派的名称统一,还要教师采取有效的讲解方式。利 用创新式教学方法增进知识,并真正理解知识,在以后的学习 生活或美术实践中融会贯通。 ① [英]昂纳、弗莱明著,范迪安译《世界艺术史》,南方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72 页。 ② 同①。 ③ 同①,第 23 页。 ④ 同①,第 23 页。 ⑤ 张丽丽《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南通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6 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