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鉴赏与生活》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学鉴赏与生活》 Life and the reference of aesthetics 【学分】2 【课程性质】 《美学鉴赏与生活》是文学院为全校各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本课 程体托中文系开设的美学和文艺学课程,借鉴吸收哲学和艺术学专业的美学研究成 果,以可感的生活语言和事例阐释美学基本原理。在大学教学方案中,属于旨在提升 学生人文素养而开设的通识课程系列。 教学目标】 该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美学一般原理,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分析和评价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从而提升审美判断 和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美学鉴赏与生活》不指定专用教材,教学中以公共选修课之通识课的教学定位 为指导,立足于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将抽象、深奥、思辨的美学原理,借助形 象可感的生活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构建美学ν生活ˆ化的特色授课模式,实现课 程的学术化与生活化结合,全面适应文理兼修、高低年级合班的公共选修的授课对 象,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讲绪论
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鉴赏与生活》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学鉴赏与生活》Life and the reference of aesthetics 【课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 《美学鉴赏与生活》是文学院为全校各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本课 程体托中文系开设的美学和文艺学课程,借鉴吸收哲学和艺术学专业的美学研究成 果,以可感的生活语言和事例阐释美学基本原理。在大学教学方案中,属于旨在提升 学生人文素养而开设的通识课程系列。 【教学目标】 该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美学一般原理,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分析和评价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从而提升审美判断 和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美学鉴赏与生活》不指定专用教材,教学中以公共选修课之通识课的教学定位 为指导,立足于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将抽象、深奥、思辨的美学原理,借助形 象可感的生活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构建“美学”“生活”化的特色授课模式,实现课 程的学术化与生活化结合,全面适应文理兼修、高低年级合班的公共选修的授课对 象,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讲绪论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人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的基本历程,了解审美活动的奠基意义;了解“生命 之光的内涵,着重把握审美生存的风格。 主要教学内容 1、“人的生物本义与文化含义的异同。 2、“人ˆ的审美还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生命之光与世界向人的生成维度 4、审美生存的风格选择。 三、课堂讨论选题 理性是如何建构人的。存在即合理的吗? 四、课外作业 简述西方美学中所谓上帝之死丶“人之死的美学内涵。 第二讲美学学科的形成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学学科形成的方法条件,着重理解¨诗性智慧ˆ的基本内涵,把握康徳关于 审美判断的独立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学科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形成的必然性。 2、维柯的《新科学》及其理论贡献。 3、鲍姆嘉登感性学的基本内涵和不足。 4、康德对美学学科形成的理论奠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人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的基本历程,了解审美活动的奠基意义;了解“生命 之光”的内涵,着重把握审美生存的风格。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人”的生物本义与文化含义的异同。 2、“人”的审美还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生命之光与世界向人的生成维度。 4、审美生存的风格选择。 三、课堂讨论选题 理性是如何建构人的。存在即合理的吗? 四、课外作业 简述西方美学中所谓“上帝之死”、“人之死”的美学内涵。 第二讲美学学科的形成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学学科形成的方法条件,着重理解“诗性智慧”的基本内涵,把握康德关于 审美判断的独立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学科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形成的必然性。 2、维柯的《新科学》及其理论贡献。 3、鲍姆嘉登感性学的基本内涵和不足。 4、康德对美学学科形成的理论奠基
三、课堂讨论选题 一个学科的形成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兼论中国古代为何没有美学学科形 成? 四、课外作业选题 简述西方美学从古代到近代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讲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的现象的基本特点,从美的词性出发理解审美的基本内涵和结构,了解机 械唯物主义美感论的局限性 主要教学内容 1、黑格尔与柏拉图美学硏究对象选择的差异比较。 2、克罗齐表现说的合理性及不足。 3、狄德罗美感论及其缺陷。 4、美的现象的复杂性 三、课堂讨论选题 审美经验说是否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底基上。从时间性与当下性的异同,讨论 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兼论亚里士多德、牛顿、霍金时间理论的局限性。 四、课外作业 简述审美关系论与审美主客论的异同。 第四讲美学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的要求
三、课堂讨论选题 一个学科的形成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兼论中国古代为何没有美学学科形 成? 四、课外作业选题 简述西方美学从古代到近代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讲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的现象的基本特点,从美的词性出发理解审美的基本内涵和结构,了解机 械唯物主义美感论的局限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黑格尔与柏拉图美学研究对象选择的差异比较。 2、克罗齐表现说的合理性及不足。 3、狄德罗美感论及其缺陷。 4、美的现象的复杂性 三、课堂讨论选题 审美经验说是否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底基上。从时间性与当下性的异同,讨论 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兼论亚里士多德、牛顿、霍金时间理论的局限性。 四、课外作业 简述审美关系论与审美主客论的异同。 第四讲美学研究的方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学硏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一致性,了解和区分社会历史、传记、象征、精 神分析、原型、符号、形式、新批评、结构、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的硏 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研究方法 2、哲学的研究方法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 探讨美学方法论的基本层次。 四、课外作业 简述20世纪美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沿革和实践创新。 第五讲美学的研究目的(包括学期论文写作指导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审美自由的内涵,理解美学研究的终极效应;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 汜。 、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关于审美自由的理论主张。 2、美学研究与人的完善。 3、形式创造与审美能力的关系。 4、美学研究的终极目标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了解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一致性,了解和区分社会历史、传记、象征、精 神分析、原型、符号、形式、新批评、结构、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的研 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研究方法 2、哲学的研究方法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 探讨美学方法论的基本层次。 四、课外作业 简述20世纪美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沿革和实践创新。 第五讲 美学的研究目的(包括学期论文写作指导)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审美自由的内涵,理解美学研究的终极效应;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 范。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关于审美自由的理论主张。 2、美学研究与人的完善。 3、形式创造与审美能力的关系。 4、美学研究的终极目标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5、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三、课堂讨论 审美自由与审美还原的关系 四、课外作业 简述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证方法。 第六讲美的本质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本质论的基本主张,理解本质主义的理论设定,把握审美本质论的理论局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的本质论的理论渊源。 2、理性主义本质论的形而上学之路。 3、柏拉图、普罗丁、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的本质论。 4、亚里士多德、狄德罗、博克、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本质论。 5、真善美的关系。 三、课堂讨论 事物拥有恒定不变的本质吗? 四、课外作业 简述美与善的道德边界变化的条件 第七讲审美发生论
5、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三、课堂讨论 审美自由与审美还原的关系。 四、课外作业 简述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证方法。 第六讲美的本质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本质论的基本主张,理解本质主义的理论设定,把握审美本质论的理论局 限。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的本质论的理论渊源。 2、理性主义本质论的形而上学之路。 3、柏拉图、普罗丁、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的本质论。 4、亚里士多德、狄德罗、博克、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本质论。 5、真善美的关系。 三、课堂讨论 事物拥有恒定不变的本质吗? 四、课外作业 简述美与善的道德边界变化的条件。 第七讲审美发生论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理性主义发生说的理论目的,理解进化论的理论假设,掌握劳动说的基本內 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劳动说的贡献和不足 2、游戏说的美学内涵 3、宗教说的渊源迷误 4、巫术说及其理论合理性 三、课堂讨论 劳动创造了人还是造成了人的异化 四、课外作业 简述人类最早期的文化形态及其美学意义 第八讲身体劳作与艺术的诞生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原初先民的文化生活,理解巫术文化的世界观,掌握手艺与艺的关系,理解 索绪尔语言论的时代性和局限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手艺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 艺的本源性根基与天才论的误区。 3、理性思维的崛起对巫术神话思维的影响。 4、巫术直观到诗性直观的脱颖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理性主义发生说的理论目的,理解进化论的理论假设,掌握劳动说的基本内 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劳动说的贡献和不足 2、游戏说的美学内涵 3、宗教说的渊源迷误 4、巫术说及其理论合理性 三、课堂讨论 劳动创造了人还是造成了人的异化? 四、课外作业 简述人类最早期的文化形态及其美学意义。 第八讲身体劳作与艺术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原初先民的文化生活,理解巫术文化的世界观,掌握手艺与艺的关系,理解 索绪尔语言论的时代性和局限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手艺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 2、艺的本源性根基与天才论的误区。 3、理性思维的崛起对巫术神话思维的影响。 4、巫术直观到诗性直观的脱颖
5、从原始艺术到自由艺术。 三、课堂讨论 原始语言作为巫术符号现象与索绪尔理解的现代语言想象之间的异同。 四、课外作业 试述迷信文化的诸神在场论与诗性文化的生命体验的异同。 第九讲审美经验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审美经验的内涵,把握审美经验的特征,区别掌握快感的各种形态。 、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对审美经验的不同理解。 审美经验的内涵。 3、审美经验的特征 4、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 三、课堂讨论 讨论审美经验与审美认知的异同。 四、课外作业 简述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论。 第十讲优美和壮美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的基本形态,理解审美形态的历史和成因,掌握优美的特点
5、从原始艺术到自由艺术。 三、课堂讨论 原始语言作为巫术符号现象与索绪尔理解的现代语言想象之间的异同。 四、课外作业 试述迷信文化的诸神在场论与诗性文化的生命体验的异同。 第九讲审美经验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审美经验的内涵,把握审美经验的特征,区别掌握快感的各种形态。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对审美经验的不同理解。 2、审美经验的内涵。 3、审美经验的特征。 4、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 三、课堂讨论 讨论审美经验与审美认知的异同。 四、课外作业 简述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论。 第十讲优美和壮美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美的基本形态,理解审美形态的历史和成因,掌握优美的特点
、主要教学内容 1、美感经验的诸种形态。 2、美感经验型态发展的原因。 3、优美的内涵和特点。 4、壮美的内涵和特点。 课堂讨论 讨论优美等于美吗。 四、课外作业 从社会美的角度比较壮美与悲剧的异同 第十一讲崇高和悲剧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康德的崇高理论,了解博克的崇高理论,了解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把握崇髙 与壮美的异同。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对崇高的解释。 2、崇高的含义和特点。 3、美学史上对悲剧的解释。 4、悲剧的含义和特点。 课堂讨论 亚里士多德净化论的理论背景与误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感经验的诸种形态。 2、美感经验型态发展的原因。 3、优美的内涵和特点。 4、壮美的内涵和特点。 三、课堂讨论 讨论优美等于美吗。 四、课外作业 从社会美的角度比较壮美与悲剧的异同。 第十一讲崇高和悲剧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康德的崇高理论,了解博克的崇高理论,了解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把握崇高 与壮美的异同。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美学史上对崇高的解释。 2、崇高的含义和特点。 3、美学史上对悲剧的解释。 4、悲剧的含义和特点。 三、课堂讨论 亚里士多德净化论的理论背景与误读
四、课外作业 简述存在悲剧观的理论主张和现实局限。 第十二讲喜剧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喜剧艺术与喜剧美感经验形态的区别,了解喜剧笑感与愉悦感的关系,把握 喜剧的超越性特点。 主要教学内容 1、亚里士多德的鄙夷说和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 2、康德的失望说和叔本华的乖讹说。 3、喜剧的内涵和特点。 4、喜剧的本质 课堂讨论 为什么说喜剧艺术的繁荣表征着严肃时代的解放。 四、课外作业 利用喜剧感的美学原理分析卓别林喜剧艺术的美感特点。 第十三讲丑和荒诞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艺术丑的内涵,理解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的丑的特点,了解荒诞的美感价 值。 二、主要教学内容 生活的丑与艺术的丑
四、课外作业 简述存在悲剧观的理论主张和现实局限。 第十二讲喜剧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喜剧艺术与喜剧美感经验形态的区别,了解喜剧笑感与愉悦感的关系,把握 喜剧的超越性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亚里士多德的鄙夷说和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 2、康德的失望说和叔本华的乖讹说。 3、喜剧的内涵和特点。 4、喜剧的本质。 三、课堂讨论 为什么说喜剧艺术的繁荣表征着严肃时代的解放。 四、课外作业 利用喜剧感的美学原理分析卓别林喜剧艺术的美感特点。 第十三讲丑和荒诞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艺术丑的内涵,理解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的丑的特点,了解荒诞的美感价 值。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生活的丑与艺术的丑
2、形式上的丑与独立美感经验形态的丑。 3、丑的特点和本质。 4、荒诞的文学意义与美学内涵。 三、课堂讨论 讨论荒诞与丑的关系。 四、课外作业 结合校园生活,简述荒诞之美的当代意义。 第十四讲审美感受的心理机制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审美感受的成因,了解审美感受的心理现象,把握美感的心理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 1、审美感受的个体性与共同性。 2、审美感受的体验特点 3、审美感受的心理机制 4、审美感受的理性之维。 三、课堂讨论 审美感受具有客观属性吗?审美感受是纯粹的主观感受吗? 四、课外作业 简述苏珊朗格的美感论。 第十五讲审美判断
2、形式上的丑与独立美感经验形态的丑。 3、丑的特点和本质。 4、荒诞的文学意义与美学内涵。 三、课堂讨论 讨论荒诞与丑的关系。 四、课外作业 结合校园生活,简述荒诞之美的当代意义。 第十四讲审美感受的心理机制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审美感受的成因,了解审美感受的心理现象,把握美感的心理机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审美感受的个体性与共同性。 2、审美感受的体验特点。 3、审美感受的心理机制。 4、审美感受的理性之维。 三、课堂讨论 审美感受具有客观属性吗?审美感受是纯粹的主观感受吗? 四、课外作业 简述苏珊朗格的美感论。 第十五讲审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