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无论皇室官宦或是民间,收 即黄色签条,贴于紫云锦標(包首)之上,以 藏书画的兴趣都非常高涨。隋朝秘府的藏 隋唐时期的书 书卷名:“御正”、“御副”字样,即为内府藏书 品,主要来自前朝的旧藏。隋文帝灭陈后,得 库藏之别。然后将图书分为三等,以轴头加 法书名画800余卷。张怀瓘《二王等书录》提 以区别。《隋书·经籍志》云:“上品红琉璃轴 到:“大业之始,后主颇求其书,往往有献之 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 者。”秘府所藏日渐丰富。迁都洛阳后,隋炀 唐代横卷的装裱,与隋代略有不同,在 帝在观文殿后起台两座,东曰“妙楷台”,以 画装裱 天头与画心之间,已添加了“引首”(即所谓 珍藏法书:西曰“宝迹台”,以收藏名画。秘府 隔界或隔水。元汤垕《画论》云:“唐人褙 所藏法书名画,皆由江总、姚察等人署记其 卷,多有紫绫做標首,至有藏经之状。”引首 后。“大业末,炀帝幸江都,秘府图书多将出 些 马的出现,使横卷的形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行。中道船没,大半沦弃,其间得存,所余无 唐时横卷还有用锦做包首的记载,比之隋用 几。弑逆之后并归宇文化及,至辽城为窦建 青绫作包首更显富贵。唐卢元卿《法书录》记 德所破,并皆亡失。留东都者后入王世充,世臣”。贞观年间,御府法书名画庋藏极为丰载:“贞元十一年正月,于都官郎中窦众兴化 充平始归天府。 富,仅“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宅见王廙书、钟会书各一卷,武都公李造押 唐王朝建立将隋代所遗书画全部收入三帙一百二十八卷”。 名。又两卷并古锦玉轴。”不仅如此,在轴头 御府。唐太宗更是不遗余力,大肆搜集法书隋代的书法绘画继往开来,绘画风格承的装饰上也更显豪华,绚丽夺目。“以镂沉香 名画,特别是二王法书。唐何延之《兰亭记》前启后,书法上承南北朝,下启唐代书法的为轴,或裹噬束金为饰,白檀身为上,香洁去 记载:“贞观十三年,敕购求右军书,并贵价大家风范。隋代立国不足40年,装裱承袭前虫。小轴白玉为上,水晶次之,琥珀为下。大 酬之,四方妙迹靡不毕至。唐太宗尤其看朝,没有多大变化。秘府仍有专职装裱人员,轴杉木漆头,轻圆最妙。前代多用杂宝为饰, 重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多方搜求未果的情对妙楷台、宝迹台珍藏书画进行装裱。唐韦易为剥坏。故贞观、开元内府图书,一例用白 况下,指令肖翼专门搜访,终在王羲之七世述《集贤记注》云:“隋代旧书,青赤二色,琉檀身紫檀首,紫罗標,织成带,以为官画之 孙憎辨才处访得。喜获王羲之《兰亭序》后,璃轴,五色绮带,织竹帙,紫云黄表,上织成標。”横卷多以小圆木棍为轴,白玉、水晶、琥 帝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正道、冯承素、诸有御正’、御副”等字。”所谓织竹帙,即以珀之类的小轴,是装在小圆木棍两头的饰 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细竹编织,内衬薄丝缯,以包裹书籍:黄表,物。“官画之標”,即为宫廷内府收藏书画的 原因以及获得解放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少数到了八堡以后,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你们组织起来,与压迫你们的官僚、土豪们 民族人民群众,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坚定不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苗族人民的大力支做斗争。"1936年3月,在红军的帮助下,苗 移地跟党走才能翻身做主人。长征途中,党持。他们把红军当成亲人,“红军是我们少数族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苗族自卫队”,他 和红军积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武装。1935民族的亲人,要坚决保护他们”門。苗族人民们消灭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把没收的地主 年红军到达贵州,散发传单,分析人民受苦不仅保护了红军伤员,还设法把小分队护送的谷子、衣服拿出来分给大家,这场斗争 受难的根源,号召各个民族的群众团结起到小山坝并归了队。正是由于少数民族这样直坚持到解放,有力地配合了红军的抗日活 来,武装起来,一起反对国民党的统治,打击的支持,红军才加快了长征进程,使国民党动,同时也散播了更多的革命种子,有力地 日本帝国主义。另外,中共中央在对回民的利用民族矛盾阻滞红军北上的阴谋破产。推动了少数民族的革命进程 宣言中指出:武装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必不可2.帮助红军解决长征中的补给问题。红总的来说,我党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与 少的条件,我们联合回族中的一切武装力军所宣传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认识到,红实践,不仅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加强了与各 量,并帮助其发展。在党和红军的帮助下,各军是自己人,帮助红军就是在帮助自己。自民族间的联系,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 族人民纷纷组织革命武装。他们配合红军作1934年12月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到长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党 战,打击敌人,给了红军有力的支持,在维护征结束,红军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执行党的民和红军制定更加成熟完备的民族政策积累 当地社会秩序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少数族政策的纪律训令、指示、布告,红一、红四了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时也使少数民族人民意识到,要想获得解放地筹集粮食,红军制定的政策和纪律使当地影与数的 和独立,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人民非常感动,他们自愿给红军送了许多的 工作研究北京:海潮出版 三、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实施的影响粮食和物资,帮助红军解决了补给问题 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 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进程粉碎了国民3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的革命进程, 京:学习 除,不少少数民族转而走上帮助红军的道数民族的支持。红军到达贵州后,对苗族的中央统战部档案馆编 路,使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1935年兄弟说:“我们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是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长征部队进入了贵被压迫的各族人民解除痛苦,与反动派作斗 州,经过大方县属的八堡一带,八堡有六个争的,你们苗家所受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箴粟:奢课文史谷 寨子,是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红一方面军苦,我们非常关心和同情你们,我们要帮助成果 (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 26兰台世界20119月上句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兰台世界 2011·9 月上旬 …………………………………………………………………………………………………………………………………………………………………………………………………………………… ………………………………… 原因以及获得解放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少数 民族人民群众,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坚定不 移地跟党走才能翻身做主人。长征途中,党 和红军积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武装。1935 年红军到达贵州,散发传单,分析人民受苦 受难的根源,号召各个民族的群众团结起 来,武装起来,一起反对国民党的统治,打击 日本帝国主义。另外,中共中央在对回民的 宣言中指出:武装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必不可 少的条件,我们联合回族中的一切武装力 量,并帮助其发展。在党和红军的帮助下,各 族人民纷纷组织革命武装。他们配合红军作 战,打击敌人,给了红军有力的支持,在维护 当地社会秩序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少数 民族的民族解放和武装革命也发展起来,同 时也使少数民族人民意识到,要想获得解放 和独立,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三、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实施的影响 1.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进程,粉碎了国民 党反动派的阴谋。少数民族与红军的矛盾消 除,不少少数民族转而走上帮助红军的道 路,使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1935 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长征部队进入了贵 州,经过大方县属的八堡一带,八堡有六个 寨子,是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红一方面军 到了八堡以后,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苗族人民的大力支 持。他们把红军当成亲人,“红军是我们少数 民族的亲人,要坚决保护他们”[9]。苗族人民 不仅保护了红军伤员,还设法把小分队护送 到小山坝并归了队。正是由于少数民族这样 的支持,红军才加快了长征进程,使国民党 利用民族矛盾阻滞红军北上的阴谋破产。 2.帮助红军解决长征中的补给问题。红 军所宣传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认识到,红 军是自己人,帮助红军就是在帮助自己。自 1934 年 12 月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到长 征结束,红军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执行党的民 族政策的纪律训令、指示、布告,红一、红四 方面军会合后,缺粮问题严重,不得不在当 地筹集粮食,红军制定的政策和纪律使当地 人民非常感动,他们自愿给红军送了许多的 粮食和物资,帮助红军解决了补给问题。 3.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的革命进程。 红军在长征中所宣传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少 数民族的支持。红军到达贵州后,对苗族的 兄弟说:“我们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是为 被压迫的各族人民解除痛苦,与反动派作斗 争的,你们苗家所受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 苦,我们非常关心和同情你们,我们要帮助 你们组织起来,与压迫你们的官僚、土豪们 做斗争。”1936 年 3 月,在红军的帮助下,苗 族成立了一支 30 多人的“苗族自卫队”,他 们消灭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把没收的地主 的谷子、衣服拿出来分给大家,这场斗争一 直坚持到解放,有力地配合了红军的抗日活 动,同时也散播了更多的革命种子,有力地 推动了少数民族的革命进程。 总的来说,我党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与 实践,不仅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加强了与各 民族间的联系,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 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党 和红军制定更加成熟完备的民族政策积累 了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华.通过大凉山[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吴忠才.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的解放斗争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3.盖世金.军队民族宗教工作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 社,2000. [4]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 长征·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5]朱德.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中央档案馆.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G].北京:学习 出版社,1996. [7]中央统战部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文件选编[G].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 [8]萧峰.长征日记[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9]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在贵州[M].贵阳:贵州人 民出版社,1960.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遵义文化研究中心课题 阶段成果;贵州省哲学社科课题(09SKJHZC34)阶段 成果. (作者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 隋唐时期,无论皇室官宦或是民间,收 藏书画的兴趣都非常高涨。隋朝秘府的藏 品,主要来自前朝的旧藏。隋文帝灭陈后,得 法书名画 800 余卷。张怀瓘《二王等书录》提 到:“大业之始,后主颇求其书,往往有献之 者。”秘府所藏日渐丰富。迁都洛阳后,隋炀 帝在观文殿后起台两座,东曰“妙楷台”,以 珍藏法书;西曰“宝迹台”,以收藏名画。秘府 所藏法书名画,皆由江总、姚察等人署记其 后。“大业末,炀帝幸江都,秘府图书多将出 行。中道船没,大半沦弃,其间得存,所余无 几。弑逆之后并归宇文化及,至辽城为窦建 德所破,并皆亡失。留东都者后入王世充,世 充平始归天府。” 唐王朝建立,将隋代所遗书画全部收入 御府。唐太宗更是不遗余力,大肆搜集法书 名画,特别是二王法书。唐何延之《兰亭记》 记载:“贞观十三年,敕购求右军书,并贵价 酬之,四方妙迹,靡不毕至。”唐太宗尤其看 重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多方搜求未果的情 况下,指令肖翼专门搜访,终在王羲之七世 孙僧辨才处访得。喜获王羲之《兰亭序》后, “帝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正道、冯承素、诸 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 臣”。贞观年间,御府法书名画庋藏极为丰 富,仅“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 三帙一百二十八卷”。 隋代的书法绘画继往开来,绘画风格承 前启后,书法上承南北朝,下启唐代书法的 大家风范。隋代立国不足 40 年,装裱承袭前 朝,没有多大变化。秘府仍有专职装裱人员, 对妙楷台、宝迹台珍藏书画进行装裱。唐韦 述《集贤记注》云:“隋代旧书,青赤二色,琉 璃轴,五色绮带,织竹帙,紫云黄表,上织成 有‘御正’、‘御副’等字。”所谓织竹帙,即以 细竹编织,内衬薄丝缯,以包裹书籍;黄表, 即黄色签条,贴于紫云锦褾(包首)之上,以 书卷名;“御正”、“御副”字样,即为内府藏书 库藏之别。然后将图书分为三等,以轴头加 以区别。《隋书·经籍志》云:“上品红琉璃轴, 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 唐代横卷的装裱,与隋代略有不同,在 天头与画心之间,已添加了“引首”(即所谓 隔界或隔水)。元汤垕《画论》云:“唐人褙手 卷,多有紫绫做褾首,至有藏经之状。”引首 的出现,使横卷的形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唐时横卷还有用锦做包首的记载,比之隋用 青绫作包首更显富贵。唐卢元卿《法书录》记 载:“贞元十一年正月,于都官郎中窦众兴化 宅见王廙书、钟会书各一卷,武都公李造押 名。又两卷并古锦玉轴。”不仅如此,在轴头 的装饰上也更显豪华,绚丽夺目。“以镂沉香 为轴,或裹鼊束金为饰,白檀身为上,香洁去 虫。小轴白玉为上,水晶次之,琥珀为下。大 轴杉木漆头,轻圆最妙。前代多用杂宝为饰, 易为剥坏。故贞观、开元内府图书,一例用白 檀身,紫檀首,紫罗褾,织成带,以为官画之 褾。”横卷多以小圆木棍为轴,白玉、水晶、琥 珀之类的小轴,是装在小圆木棍两头的饰 物。“官画之褾”,即为宫廷内府收藏书画的 隋唐时期的 □ 马 婷 婷 书 画 装 裱 dang'an档 案 春秋 chunqiu 26
标准装裱定式。内府珍藏图书装裱成卷之折装,并一直流传至今。经折装易于散开,于经常提及和引用。 后,数卷为一帙,分别以帙包裹,并系以签牌是又加以改进。用一完整厚纸中间相折,从 从《历代名画记》可知,唐代装裱书画 作为标记。据唐韦述《集贤记注》记载,唐开书背处相夹,黏于经折装的前后。全部打开一般都有较大的裱台,称为太平案,用生漆 元内库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库,各库用不像一个纸套,合拢是一本完整的册子。将指漆为黑色,顺着漆板画上一道红色的细线 同颜色的书帙和签牌加以区别。“经库用黄头插入两页的背面,可以从第一页翻到最后称为“朱界”,其作用是在托绢本书画或绫绢 牙锦花织竹帙红牙签,史库红晕锦花织竹帙一页:继续翻动,又至第一页:循环往复,宛时,以此校正绢丝曲直。揭裱旧画心,需用皂 绿牙签,子库、集库绯晕锦花织竹帙白牙签,如旋风,这种装裱形式称为旋风装。元吾邱荚水浸泡,数天后画复又鲜明美观。揭旧画 又有红色绿牙轴装。集库缺本书,白牙黄花衍《闻居录》云:“古书皆卷轴,以舒卷之难,心,应以桐油治过的绢衬于其下。揭去背纸 轴绿装。经库副本,其书帙悉以紫轴绫、草绿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薄帙。”经折装、旋后,应将绢本画心的经纬丝理直,破口处严 方文绫为里。”用不同颜色的书帙裹袱图书,风装均为册页的前身,翻阅日久,折处容易密,脱落的部分要拼接还原。托画心应用白 用料也十分讲究,“时当唐代盛世,故一书帙断裂,形成一张张的单页,便是所谓“薄帙”。净软薄光滑的大幅生纸,接缝要避开人物面 之微,华丽如此”。 唐中晚期,遂有将韵书以小张单页写成,称部和重要部位,不能因纸张接头使人物面部 唐中晚期,装裱出现了新的品式,这就为叶子”。余嘉锡《书册制度补考》云:“欧阳和其他部位变形。当时尚未掌握熟纸性能 是后来的立轴,当时称之为“画幛”。据唐张修《归田录》卷二说叶子格,因谓唐人藏书皆认为不能以其托心或覆褙,“褙比皱起”。治 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记载,当时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糊必先去筋,加水适度,使其“稀缓得所”。为 书画价格以屏风价格为准。他解释说:“自隋轴难数舒卷,故以叶子写之,如吴踩鸾《唐了达到驱虫的目的,张彦远还在糊中加入少 以前多画屏风,未知有画幛,故以屏风为准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而张邦基《墨庄量“熏陆香末"。还记述了装褙书画的纸张不 也。”画幛即立轴,可见当时己经有了立轴的漫路》卷三谓世间所传鸾唐韵犹有旋风叶。”能用太厚的黄硬纸,否则裱成画幅过硬有损 品式出现,且将从屏风上拆下的书画大者装吴踩鸾《唐韵》,即《切韵》,其本为两面书写书画,不厚不薄则恰到好处。纸缝要参差相 裱为挂轴。张彦远还指出,欣赏书画时,“人的单张叶子。后被装成一卷,除第一页单面错,否则对书画会造成损害。立轴画幅应以 家要置一平安床褥,拂拭舒展观之。大卷轴抄写裱于卷子之上外,其余各页因两面均有驱虫的白檀木为轴杆,镂沉香木为轴头。横 宜造一架,观则悬之”。前者是指观看横卷,字迹,以单页之一端黏贴于卷子中部,次第卷的上中下品,应分别以白玉、水晶、琥珀做 后者则是观看立轴,装裱品式不同,则观赏相错,每页之间略有距离。打开卷子时,错落成轴头以示区别。贞观、开元年间的宫廷内 方法各异。唐代诗人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有致,可如现代书籍翻阅,称为“龙鳞装":收府图书,一律用白檀木做轴身,紫檀做轴头 子歌》一诗中,有“手提所画青松障"之句。障卷时犹如旋风,仍为一卷,是为“旋风装”。现紫色绫罗做包首,用丝织扎带捆缚。张彦远 同幛,即手上所携之物是绘有青松的画幛。存卷子为宣和式装裱,钤有宣和七玺,据说对装裱技艺的记载和研究,无论技术上还是 可见,立轴品式在唐代中晚期己经诞生 是未经翻裱的原装。由于旋风装的横卷仅限理论上,都有阶段性的进步和发展 唐代的立轴装裱品式,因其年代久远,于两面写字的书籍,且不如以后的蝴蝶装翻除张彦远外,赵国公家中均能装裱书 已无实物可考,古籍上也无详细记载。不过阅方便,所以沿用时间不长,宋代以后就很画,而张彦远更是业余高手。由于家中储藏 根据横卷装裱形制、张彦远“大轴杉木漆头,难有这样的装裱品式出现了。 甚丰,如若交付民间装裱,一怕损坏书画,二 轻圆最妙”之说可见,唐代的立轴己经有了 唐代的装裱艺术发展很快,经折装、旋怕偷梁换柱,因此多将技艺高超的装裱技师 天地头,上下引首,天杆,地杆,轴头,签条,风装和叶子出现后不久,唐代晚期出现了册延聘家中整饰书画,既无偷换之虞,又可知 扎带。天地头即由横卷天头和尾纸演化而页。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云:“古书皆为道工匠精心施工,闲暇之时更可亲手操持。 来:包首,唐以前也称標:签条,唐徐浩《古迹卷轴,至唐始为叶子,今书册是也。然古竹牒将装裱名师聘至家中,在唐及以后各朝代中 记》中所载:“杨师道进其镖是碧地织成,標已用叠简为名,故唐始以缣帛卷轴改为册页屡见不鲜 头一行阔一寸,黄色织成,云晋右将军王羲耳。”其时将单张书写的叶子装为一册,上下唐代是我国古代造纸业较为兴盛的时 之卷第四。"所谓¨“標头一行阔一寸,黄色织各有標纸相连,称为¨护叶",后演化为¨蝴蝶期,造纸工场遍及全国各地。当时的常州、越 成”,即在包首上所贴黄色绢条。横卷如是,装”。所谓蝴蝶装,即将叶子相向折叠,“作两州、杭州等十数个地区都生产纸张。据宋苏 挂轴包首也可能贴以黄绢签条。立轴的出翼相合对之形”,“四周外向,虫鼠不能伤”。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唐时“蜀中多以麻为 现,使横卷的狭长领域变成广阔空间,给画蝴蝶装是书籍制度的进步。唐代晩期,书籍纸……·江淅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 家绘制气势磅礴的大幅作品提供了广阔天制度从卷轴制度进λ了册页制度。书画装裱纸,剡溪以藤为纸,海人以苔为纸,浙人以麦 地,使绘画的表现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与书籍装帧,随着册页制度的实行与雕版技面稻秆为纸。”可见当时造纸原料已经广为 南北朝至隋及唐初,仍盛行卷轴制度。术的发明运用,便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开发。纸张的品种大为增加,有笺纸、窗纸 卷轴较长,要检阅其中片段或文字,需频繁 唐代的装裱艺术,除了经折装、旋风装、印纸、法纸等。明董其昌《筠轩清秘录》记载, 舒卷,此弊端由来已久。唐朝中期,有人将长叶子和册页这些新的装裱品式出现外,特别唐时“江南有竹纸,吴有由拳纸、剡小等月面 卷来回折叠,去其小轴,以后又在其前后专值得一提的是,张彦远对装裱艺术的探讨和松纹纸 门裱上较厚的纸作为书衣,称为便于翻阅的总结。其代表作《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参考文献 小册子。其时,这种折叠式的装裱方法多见部完整的绘画通史,另外还有《法书要录》等 []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概说M上海人民美术 社,1980 于佛教经典,便于时刻吟读研习故名曰经著述。《历代名画记》不仅是研究自古至唐的g增本+接读阶山东和付技出版社:97 折装”,亦称“梵夹装”。宋以后刻贴多裱为经绘画及理论发展的重要著作,从五代至今被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兰台世界20119月上句2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兰台世界 2011·9 月上旬 标准装裱定式。内府珍藏图书装裱成卷之 后,数卷为一帙,分别以帙包裹,并系以签牌 作为标记。据唐韦述《集贤记注》记载,唐开 元内库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库,各库用不 同颜色的书帙和签牌加以区别。“经库用黄 牙锦花织竹帙红牙签,史库红晕锦花织竹帙 绿牙签,子库、集库绯晕锦花织竹帙白牙签, 又有红色绿牙轴装。集库缺本书,白牙黄花 轴绿装。经库副本,其书帙悉以紫轴绫、草绿 方文绫为里。”用不同颜色的书帙裹袱图书, 用料也十分讲究,“时当唐代盛世,故一书帙 之微,华丽如此”。 唐中晚期,装裱出现了新的品式,这就 是后来的立轴,当时称之为“画幛”。据唐张 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记载,当时 书画价格以屏风价格为准。他解释说:“自隋 以前多画屏风,未知有画幛,故以屏风为准 也。”画幛即立轴,可见当时已经有了立轴的 品式出现,且将从屏风上拆下的书画大者装 裱为挂轴。张彦远还指出,欣赏书画时,“人 家要置一平安床褥,拂拭舒展观之。大卷轴 宜造一架,观则悬之”。前者是指观看横卷, 后者则是观看立轴,装裱品式不同,则观赏 方法各异。唐代诗人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 子歌》一诗中,有“手提所画青松障”之句。障 同幛,即手上所携之物是绘有青松的画幛。 可见,立轴品式在唐代中晚期已经诞生。 唐代的立轴装裱品式,因其年代久远, 已无实物可考,古籍上也无详细记载。不过 根据横卷装裱形制、张彦远“大轴杉木漆头, 轻圆最妙”之说可见,唐代的立轴已经有了 天地头,上下引首,天杆,地杆,轴头,签条, 扎带。天地头即由横卷天头和尾纸演化而 来;包首,唐以前也称褾;签条,唐徐浩《古迹 记》中所载:“杨师道进其褾是碧地织成,褾 头一行阔一寸,黄色织成,云晋右将军王羲 之卷第四。”所谓“褾头一行阔一寸,黄色织 成”,即在包首上所贴黄色绢条。横卷如是, 挂轴包首也可能贴以黄绢签条。立轴的出 现,使横卷的狭长领域变成广阔空间,给画 家绘制气势磅礴的大幅作品提供了广阔天 地,使绘画的表现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南北朝至隋及唐初,仍盛行卷轴制度。 卷轴较长,要检阅其中片段或文字,需频繁 舒卷,此弊端由来已久。唐朝中期,有人将长 卷来回折叠,去其小轴,以后又在其前后专 门裱上较厚的纸作为书衣,称为便于翻阅的 小册子。其时,这种折叠式的装裱方法多见 于佛教经典,便于时刻吟读研习,故名曰“经 折装”,亦称“梵夹装”。宋以后刻贴多裱为经 折装,并一直流传至今。经折装易于散开,于 是又加以改进。用一完整厚纸中间相折,从 书背处相夹,黏于经折装的前后。全部打开 像一个纸套,合拢是一本完整的册子。将指 头插入两页的背面,可以从第一页翻到最后 一页;继续翻动,又至第一页;循环往复,宛 如旋风,这种装裱形式称为旋风装。元吾邱 衍《闻居录》云:“古书皆卷轴,以舒卷之难, 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薄帙。”经折装、旋 风装均为册页的前身,翻阅日久,折处容易 断裂,形成一张张的单页,便是所谓“薄帙”。 唐中晚期,遂有将韵书以小张单页写成,称 为“叶子”。余嘉锡《书册制度补考》云:“欧阳 修《归田录》卷二说叶子格,因谓唐人藏书皆 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 轴难数舒卷,故以叶子写之,如吴踩鸾《唐 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而张邦基《墨庄 漫路》卷三谓世间所传鸾唐韵犹有旋风叶。” 吴踩鸾《唐韵》,即《切韵》,其本为两面书写 的单张叶子。后被装成一卷,除第一页单面 抄写裱于卷子之上外,其余各页因两面均有 字迹,以单页之一端黏贴于卷子中部,次第 相错,每页之间略有距离。打开卷子时,错落 有致,可如现代书籍翻阅,称为“龙鳞装”;收 卷时犹如旋风,仍为一卷,是为“旋风装”。现 存卷子为宣和式装裱,钤有宣和七玺,据说 是未经翻裱的原装。由于旋风装的横卷仅限 于两面写字的书籍,且不如以后的蝴蝶装翻 阅方便,所以沿用时间不长,宋代以后就很 难有这样的装裱品式出现了。 唐代的装裱艺术发展很快,经折装、旋 风装和叶子出现后不久,唐代晚期出现了册 页。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云:“古书皆为 卷轴,至唐始为叶子,今书册是也。然古竹牒 已用叠简为名,故唐始以缣帛卷轴改为册页 耳。”其时将单张书写的叶子装为一册,上下 各有褾纸相连,称为“护叶”,后演化为“蝴蝶 装”。所谓蝴蝶装,即将叶子相向折叠,“作两 翼相合对之形”“,四周外向,虫鼠不能伤”。 蝴蝶装是书籍制度的进步。唐代晚期,书籍 制度从卷轴制度进入了册页制度。书画装裱 与书籍装帧,随着册页制度的实行与雕版技 术的发明运用,便走上了各自发展的道路。 唐代的装裱艺术,除了经折装、旋风装、 叶子和册页这些新的装裱品式出现外,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张彦远对装裱艺术的探讨和 总结。其代表作《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 部完整的绘画通史,另外还有《法书要录》等 著述。《历代名画记》不仅是研究自古至唐的 绘画及理论发展的重要著作,从五代至今被 经常提及和引用。 从《历代名画记》可知,唐代装裱书画, 一般都有较大的裱台,称为太平案,用生漆 漆为黑色,顺着漆板画上一道红色的细线, 称为“朱界”,其作用是在托绢本书画或绫绢 时,以此校正绢丝曲直。揭裱旧画心,需用皂 荚水浸泡,数天后画复又鲜明美观。揭旧画 心,应以桐油治过的绢衬于其下。揭去背纸 后,应将绢本画心的经纬丝理直,破口处严 密,脱落的部分要拼接还原。托画心应用白 净软薄光滑的大幅生纸,接缝要避开人物面 部和重要部位,不能因纸张接头使人物面部 和其他部位变形。当时尚未掌握熟纸性能, 认为不能以其托心或覆褙,“褙比皱起”。治 糊必先去筋,加水适度,使其“稀缓得所”。为 了达到驱虫的目的,张彦远还在糊中加入少 量“熏陆香末”。还记述了装褙书画的纸张不 能用太厚的黄硬纸,否则裱成画幅过硬有损 书画,不厚不薄则恰到好处。纸缝要参差相 错,否则对书画会造成损害。立轴画幅应以 驱虫的白檀木为轴杆,镂沉香木为轴头。横 卷的上中下品,应分别以白玉、水晶、琥珀做 成轴头以示区别。贞观、开元年间的宫廷内 府图书,一律用白檀木做轴身,紫檀做轴头, 紫色绫罗做包首,用丝织扎带捆缚。张彦远 对装裱技艺的记载和研究,无论技术上还是 理论上,都有阶段性的进步和发展。 除张彦远外,赵国公家中均能装裱书 画,而张彦远更是业余高手。由于家中储藏 甚丰,如若交付民间装裱,一怕损坏书画,二 怕偷梁换柱,因此多将技艺高超的装裱技师 延聘家中整饰书画,既无偷换之虞,又可知 道工匠精心施工,闲暇之时更可亲手操持。 将装裱名师聘至家中,在唐及以后各朝代中 屡见不鲜。 唐代是我国古代造纸业较为兴盛的时 期,造纸工场遍及全国各地。当时的常州、越 州、杭州等十数个地区都生产纸张。据宋苏 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唐时“蜀中多以麻为 纸……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 纸,剡溪以藤为纸,海人以苔为纸,浙人以麦 面稻秆为纸。”可见当时造纸原料已经广为 开发。纸张的品种大为增加,有笺纸、窗纸、 印纸、法纸等。明董其昌《筠轩清秘录》记载, 唐时“江南有竹纸,吴有由拳纸、剡小等月面 松纹纸。” 参考文献 [1]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概说[M].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社,1980. [2]冯增木.书画装裱浅说[M].山东科技出版社,1987. [3]唐昭钰.中国书画装裱技法[M].黄山书社,1990.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dang'an 档案 春 秋 chunqiu 兰台世界 2011·8 月上旬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