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 1)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 祀的物品。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惟,句中 语气词。 [7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旅獒》。今本《尚书》"民"作"人", "繁"作"其"。大意是: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 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繁,句中语气词。 [8]冯(ping),即后来的"凭",这里和"依"义近。 [9]取,取得,指灭掉。 [10]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 [1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宫之奇的意思是:晋国如果明其德, 使享祀丰絜,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絜就并不能使虞幸免於难。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1]。曰:"虞不腊矣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 冬,十二月丙子朔[4],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5]。师还,馆于虞[6。遂袭虞,灭之[7]。 [1]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 [3]更(geg),副词,再。举,指举兵。晋即以灭虢之兵灭虞,所以不需要再举兵。此句 下文略有删节。 [4]十二月初一。丙子,该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的第一天。 [5]丑,虢公名。京师,周的都城。 [6]还,回来。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等於说住宾馆。 [)下文略有删节。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山 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於晋3],且贰於楚也[4]。晋军函陵,秦军泛南5]。佚之狐 言於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7),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8]。“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 然郑亡[10],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1)。 []烛之武,郑大夫。 [2]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 [3]以,因。其,人称代词,代郑。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 以礼待他。 [4]贰,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於己"注。 [5]军,用如动词,屯兵。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泛(),水名,指东泛, 今己湮,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佚之狐,郑大夫。郑伯,指郑文公。 [辞,推辞。壮,壮年。 [8]不能做什么啦。也已,略等於"矣"。 [9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作句子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10]然,连词,表转折,等於说"然而"。 11]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出[1]。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2]。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4],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7,行李之往来8],共其乏困[9],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许君焦、[6]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 īn)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 祀的物品。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惟,句中 语气词。 [7]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旅獒》。今本《尚书》"民"作"人", "繄"作"其"。大意是: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 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繄,句中语气词。 [8]冯(píng),即后来的"凭",这里和"依"义近。 [9]取,取得,指灭掉。 [10]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 [1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宫之奇的意思是:晋国如果明其德, 使享祀丰絜,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絜就并不能使虞幸免於难。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1]。曰:"虞不腊矣[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 冬,十二月丙子朔[4],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5]。师还,馆于虞[6]。遂袭虞,灭之[7]。 [1]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2]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 [3]更(gèng),副词,再。举,指举兵。晋即以灭虢之兵灭虞,所以不需要再举兵。此句 下文略有删节。 [4]十二月初一。丙子,该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的第一天。 [5]丑,虢公名。京师,周的都城。 [6]还,回来。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等於说住宾馆。 [7]下文略有删节。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1] 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於晋[3],且贰於楚也[4]。晋军函陵,秦军泛南[5]。佚之狐 言於郑伯曰[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7],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8]。"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 然郑亡[10],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1]。 [1]烛之武,郑大夫。 [2]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 [3]以,因。其,人称代词,代郑。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 以礼待他。 [4]贰,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於己"注。 [5]军,用如动词,屯兵。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泛(fán),水名,指东泛, 今已湮,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佚之狐,郑大夫。郑伯,指郑文公。 [7]辞,推辞。壮,壮年。 [8]不能做什么啦。也已,略等於"矣"。 [9]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作句子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10]然,连词,表转折,等於说"然而"。 [11]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出[1]。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2]。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4],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7],行李之往来[8],共其乏困[9],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0],许君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