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确立了日本古代国家框架的约五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通用文字为汉 字,文章亦只通行汉文。作为律令国家之文化象征的八世纪汉诗集《怀 风藻》和九世纪前半叶缤纷涌现的敕撰汉诗集等自不待言,在人们看 来几乎是古典之古典的《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等,亦 全部以汉文书就。而且,即便八、九世纪已成为过去,日本人的记录 手段仍无甚改变。不用说作为正史的六国史、律令格式及其注释、诸 种公文和公共记录的撰写和记录方法一仍其旧,就是男性贵族们的日 记和备忘录、佛教儒教的经典、教学书和修法书等,亦继续以汉字的 形式来书写。中间虽有变化,但以汉文记录的传统,却一直被保存了 下来(参见黑住真前揭书章节)。日本的汉文使用能力既然如此发达, 中日之间的口头翻译作用便没有获得特别凸显。例如,雍熙初年(十 世纪末),日本僧人然来到宋朝,“献其国职员令、年代记”。然“然 善笔札,而不通华言,有所问,书以对之”(《善邻国宝记》卷上引《杨 文公谈苑》)。到了江户时代,“问答需凭笔”、“言谈在此书”,就更是 中日人士相互了解的不二方法。在日本“锁国”和中国“海禁”的特 殊历史阶段,类似的问答活动,不但有助于相互了解,还极大地加深 了彼此间的交谊。华人启堂等三人漂流日本期间,与日人秋岳交游有 日,蒙眷甚深。后因日方清港令已下,乃不得不去。及涕泣揖别,亦 以笔语赠答: 启堂云:清港以来,经乙百多日。辱眷之厚,譬之无言。奈现刻叙别,不 觉泪下。望我公台下,在留本处,时时相见谈心,〔许)之麽。 秋岳云:二十八字二只(首),代笔语,聊眷眷之情。情长言短,我棣台三 位照鉴是祈一一人事从来梦等闲,忽逢清港别琼山。兹身设得分为二,一个随君 一个还。屈指六旬舱里过,恩情更比弟昆多。管城写道谈心处,不信人间有汉和。 (《得泰船笔语》,见《文政九年远州漂着得泰船资料》,关西大学出版部一九八确立了日本古代国家框架的约五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通用文字为汉 字,文章亦只通行汉文。作为律令国家之文化象征的八世纪汉诗集《怀 风藻》和九世纪前半叶缤纷涌现的敕撰汉诗集等自不待言,在人们看 来几乎是古典之古典的《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等,亦 全部以汉文书就。而且,即便八、九世纪已成为过去,日本人的记录 手段仍无甚改变。不用说作为正史的六国史、律令格式及其注释、诸 种公文和公共记录的撰写和记录方法一仍其旧,就是男性贵族们的日 记和备忘录、佛教儒教的经典、教学书和修法书等,亦继续以汉字的 形式来书写。中间虽有变化,但以汉文记录的传统,却一直被保存了 下来(参见黑住真前揭书章节)。日本的汉文使用能力既然如此发达, 中日之间的口头翻译作用便没有获得特别凸显。例如,雍熙初年(十 世纪末),日本僧人然来到宋朝,“献其国职员令、年代记”。然“然 善笔札,而不通华言,有所问,书以对之”(《善邻国宝记》卷上引《杨 文公谈苑》)。到了江户时代,“问答需凭笔”、“言谈在此书”,就更是 中日人士相互了解的不二方法。在日本“锁国”和中国“海禁”的特 殊历史阶段,类似的问答活动,不但有助于相互了解,还极大地加深 了彼此间的交谊。华人启堂等三人漂流日本期间,与日人秋岳交游有 日,蒙眷甚深。后因日方清港令已下,乃不得不去。及涕泣揖别,亦 以笔语赠答: 启堂云:清港以来,经乙百多日。辱眷之厚,譬之无言。奈现刻叙别,不 觉泪下。望我公台下,在留本处,时时相见谈心,〔许〕之麽。 秋岳云:二十八字二只(首),代笔语,聊眷眷之情。情长言短,我棣台三 位照鉴是祈——人事从来梦等闲,忽逢清港别琼山。兹身设得分为二,一个随君 一个还。屈指六旬舱里过,恩情更比弟昆多。管城写道谈心处,不信人间有汉和。 (《得泰船笔语》,见《文政九年远州漂着得泰船资料》,关西大学出版部一九八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