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今天。历史上,“衣冠唐制度,诗书汉文章”,常被人用来状摩东亚 地区曾经有过的黄金交往期。那个时候,东亚四国用以交流的文字形 式是文言(日韩越称之为“汉文”)。口语的不通之所以没有构成四方 交流的障碍,是因为彼此间通行着一种既可达意又不失亲切的交谈方 式一一笔谈。笔谈又称“笔话”和“笔语”,是只凭纸墨笔砚即可相 互认知的沟通手段。在日本,五世纪初应神天皇之前并无文字,但日 本人见到汉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早。有一种说法称,日本孝灵天皇四 十五年时,秦始皇即位。始皇好仙,派人赴日求长生不死药。日本则 反索五帝三皇书,始皇送之。其后三十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故孔 子全经得存于日本,且此事曾见于“异朝之书”云云(北亲房:《神 皇正统记》)。秦始皇派徐福(市)东瀛求药事,见诸《史记·秦始皇 本纪》,而“异朝之书”云者,当来自欧阳修《日本刀歌》的一句诗: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文忠公全集》卷十五)。后 来的《文献通考》和《琅邪代醉篇》所载,亦均本此。在尚未得到事 实的确固证明前,这种说法只能被视为美丽的猜测(《善邻国宝记》 卷上,集英社一九九五年版)。实际上,六世纪以降,汉字才开始了 大量涌入日本的过程一一这当然有赖于佛教和儒教的东传。汉字的力 量十分巨大,以至“倘无汉字文化的作用和刺激,以往缓慢的氏族联 合就不会朝规模庞大的国家统合方向迈进”(黑住真语)。六世纪末的 隋唐帝国,无疑给日本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影响,所以七世纪时,日本 又踏上了“律令国家”的道路。到了八世纪的奈良时代和九世纪的平 安初期,该过程才大体完成。也就是说,从五世纪到九世纪这一堪称的今天。历史上,“衣冠唐制度,诗书汉文章”,常被人用来状摩东亚 地区曾经有过的黄金交往期。那个时候,东亚四国用以交流的文字形 式是文言(日韩越称之为“汉文”)。口语的不通之所以没有构成四方 交流的障碍,是因为彼此间通行着一种既可达意又不失亲切的交谈方 式——笔谈。笔谈又称“笔话”和“笔语”,是只凭纸墨笔砚即可相 互认知的沟通手段。在日本,五世纪初应神天皇之前并无文字,但日 本人见到汉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早。有一种说法称,日本孝灵天皇四 十五年时,秦始皇即位。始皇好仙,派人赴日求长生不死药。日本则 反索五帝三皇书,始皇送之。其后三十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故孔 子全经得存于日本,且此事曾见于“异朝之书”云云(北亲房:《神 皇正统记》)。秦始皇派徐福(市)东瀛求药事,见诸《史记·秦始皇 本纪》,而“异朝之书”云者,当来自欧阳修《日本刀歌》的一句诗: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文忠公全集》卷十五)。后 来的《文献通考》和《琅邪代醉篇》所载,亦均本此。在尚未得到事 实的确固证明前,这种说法只能被视为美丽的猜测(《善邻国宝记》 卷上,集英社一九九五年版)。实际上,六世纪以降,汉字才开始了 大量涌入日本的过程——这当然有赖于佛教和儒教的东传。汉字的力 量十分巨大,以至“倘无汉字文化的作用和刺激,以往缓慢的氏族联 合就不会朝规模庞大的国家统合方向迈进”(黑住真语)。六世纪末的 隋唐帝国,无疑给日本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影响,所以七世纪时,日本 又踏上了“律令国家”的道路。到了八世纪的奈良时代和九世纪的平 安初期,该过程才大体完成。也就是说,从五世纪到九世纪这一堪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