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出了单纯的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含义。如果不 间成为资本要素进入市场,社会上的不同利益集 具备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性质,那就是纯粹的 团、不同群体为争得这些资本而博弈。改革开放 社会关系了,就没有必要使用空间的概念。社会 以来,城市空间的解组与重组的基本取向是空间 空间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或地理空 利益更多地向资本和权力倾斜,经济上、政治上 间,它被赋予了较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因而更 的强势群体在空间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弱 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可以说,社会 势群体明显地在空间上被边缘化了。 空间是以物质空间、地理空间为载体,承载了社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 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含义。 变迁具有“大规模、整体性”的特征。先让我们 城市是人群更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人际交往 看一下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法国空间政治 的网络更为集中、更为复杂的地方,因此,城市 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社会空间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 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之一是破碎性、 素的密集程度会大大高于农村,社会空间各项特 支离性,即社会空间被划分成无数的空间碎块, 征的显著度在城市里也更为突出。 可供买卖。西方国家是土地产权私有,因而空间 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 也就为无数的土地产权所有者所分割而成为碎 表现出如下一些明显特征,这些特征都与社会公 片.[]-3)我们国家的情况与西方国家完全不 平、社会公正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宪法规定城市土地为全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 民所有,这样,政府作为全民所有的土地的代表 生了重要的解组与重组。概而言之,在新中国的 者就具有调控土地、空间的能力。20世纪90年 历史上,社会空间有过几次大的解组与重组。 代以来,各地政府所做的城市规划,规模之大史 1949年的革命,显然是对于中国农村土地社会 无前例。全国兴起了“开发区热”,极大地推进 关系的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重组。1956年,财 了城市的扩张,可以说这是我国“城市开发的奇 政部发文停止土地买卖,于是,城市土地关系重 迹时期”。大规模开发显然有经济学上的集约化 组。1959年“大跃进”失败后,1200万城市人 的优势,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城市空间的 口在政策指引下迁移到农村,是空间关系上与城 大规模、整体性扩张有直接关系。“我国城镇人 市化、工业化现象相反的一次“逆城市化”的运 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 动。而“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人群之间发生的冲 长12个百分点,直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突,也是空间关系的解组与重组,包括1700万 Q.4个百分点。”[]2s)与城市空间扩张相对应的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城 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就是“发展是硬道理”的观 市人口向农村的疏散。这一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 念。人们确实在视觉上、感官上直接感受到了城 的重大解组与重组,还包括单位之间的空间、地 市空间的巨大变化,与改革以前的城市建设十分 域的变化以及城市私有房产的重新配置等等,当 缓慢甚至空间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社 然,这些变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又由 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大规模、整体性的城市空 于所谓“落实政策”出现了某些原有空间关系复 间变迁是给予正向评价的。由于巨大规模的变迁 归的现象。不过,从规模来看,最为巨大的城市 必然会侵占某些人群和个体的空间利益,因此, 社会空间变化还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 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空间扩张与居民群体或个体 放以来,空间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空间开始具有 空间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了金钱的属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城 第三,城市社会空间日益成为社会各利益群 市以及城市周边的土地价格出现了暴涨的情况, 体(包括个体利益之间)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 这样,空间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 近年来,许多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 变化。有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实验从20世纪80 纠纷都发生在以土地为基础的城市空间。这里, 年代就开始了,到1990年和1992年土地使用权 笔者强调是以土地为基础,但问题不仅仅局限于 的买卖有了正式的法规。这样,土地、资源、空 土地上,也包括诸如居民区因阳光遮挡产生的矛 -7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出了单纯的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含义。如果不 具备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性质,那就是纯粹的 社会关系了,就没有必要使用空间的概念。社会 空间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或地理空 间,它被赋予了较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因而更 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可以说,社会 空间是以物质空间、地理空间为载体,承载了社 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含义。 城市是人群更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人际交往 的网络更为集中、更为复杂的地方,因此,城市 社会空间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 素的密集程度会大大高于农村,社会空间各项特 征的显著度在城市里也更为突出。 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 表现出如下一些明显特征,这些特征都与社会公 平、社会公正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 生了重要的解组与重组。概而言之,在新中国的 历史 上,社 会 空 间 有 过 几 次 大 的 解 组 与 重 组。 1949年的革 命,显 然 是 对 于 中 国 农 村 土 地 社 会 关系的 一 次 意 义 十 分 重 大 的 重 组。1956 年,财 政部发文停止土地买卖,于是,城市土地关系重 组。1959年 “大跃进”失败后,1200万城市人 口在政策指引下迁移到农村,是空间关系上与城 市化、工业化现象相反的一次 “逆城市化”的运 动。而 “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人群之间发生的冲 突,也是空间关系的解组与重组,包括1700万 知识青年的 “上 山 下 乡”、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城 市人口向农村的疏散。这一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 的重大解组与重组,还包括单位之间的空间、地 域的变化以及城市私有房产的重新配置等等,当 然,这些变化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又由 于所谓 “落实政策”出现了某些原有空间关系复 归的现象。不过,从规模来看,最为巨大的城市 社会空间变化还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 放以来,空间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空间开始具有 了金钱的属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城 市以及城市周边的土地价格出现了暴涨的情况, 这样,空间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 变化。有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实验从20世纪80 年代就开始了,到1990年和1992年土地使用权 的买卖有了正式的法规。这样,土地、资源、空 间成为资本要素进入市场,社会上的不同利益集 团、不同群体为争得这些资本而博弈。改革开放 以来,城市空间的解组与重组的基本取向是空间 利益更多地向资本和权力倾斜,经济上、政治上 的强势群体在空间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弱 势群体明显地在空间上被边缘化了。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 变迁具有 “大规模、整体性”的特征。先让我们 看一下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法国空间政治 学理论 的 代 表 人 物 列 斐 伏 尔 (HenriLefebvre) 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之一是破碎 性、 支离性,即社会空间被划分成无数的空间碎 块, 可供买卖。西方国家是土地产权私有,因而空间 也就为无数的土地产权所有者所分割而成为碎 片。[7](P19-30)我们国家的情况与西方国家完全不 同。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宪法规定城市土地为全 民所有,这样,政府作为全民所有的土地的代表 者就具有调控土地、空间的能力。20世纪90年 代以来,各地政府所做的城市规划,规模之大史 无前例。全 国 兴 起 了 “开 发 区 热”,极 大 地 推 进 了城市的扩张,可以说这是我国 “城市开发的奇 迹时期”。大规模开发显然有经济学上的集约化 的优势,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城市空间的 大规模、整体性扩张有直接关系。 “我国城镇人 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 长1.2个 百 分 点,直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0.4个 百 分 点。”[8](P123)与城市空间扩张相对应的 社会主导 意 识 形 态 就 是 “发 展 是 硬 道 理”的 观 念。人们确实在视觉上、感官上直接感受到了城 市空间的巨大变化,与改革以前的城市建设十分 缓慢甚至空间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社 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大规模、整体性的城市空 间变迁是给予正向评价的。由于巨大规模的变迁 必然会侵占 某 些 人 群 和 个 体 的 空 间 利 益,因 此, 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空间扩张与居民群体或个体 空间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第三,城市社会空间日益成为社会各利益群 体 (包括个体利 益 之 间)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 近年来,许多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 纠纷都发生 在 以 土 地 为 基 础 的 城 市 空 间。这 里, 笔者强调是以土地为基础,但问题不仅仅局限于 土地上,也包括诸如居民区因阳光遮挡产生的矛 — 7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