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大众传播与社会问题》教学资源(阅读材料)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清华大学:李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291.13KB,团购合买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a12012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 公平、公正 李强 [摘要]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 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 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 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 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 一起。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空间:社会公平:社会均等:社会公正 [作者简介]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4) 如果说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讨论涉及了公民的 来”的观点,立即引来了激烈的抨击和热议,这 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利益两个重大的领域]s,1z) 反映了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空间 的话,那么,本文属于对社会经济利益领域正义 公平公正看法上的冲突与对立。 问题的讨论。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公平、公正问 一、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平? 题在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即社会分层和社 会空间领域。那么,这两者间是什么关系呢?社 什么是社会公正呢?从字面上解释,社会公 会分层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异结构,该差异结构 正就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就是在社会事务的 本质上是由于人们占有资源的不同而产生的。中 处理上不偏祖任何一方,处理得合情合理。所 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种社会资源在人群中 以,社会公正与社会公平两个概念是联系在一起 重新配置并发生了巨大变迁。空间、社会空间也 的、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平呢?有 是一种资源,从社会空间涵括了人们的居住地、 人认为,社会公平就是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得到 居住面积、土地所有权等等的意义上看,它显然 应得的权利与利益:也有人认为,社会公平就是 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所以,社会分层与社会空 使社会上同样的人得到平等的待遇;还有人用社 间的讨论又可以视为同一领域的问题。在旧城区 会正义来定义社会公平,等等。 规划改造中,曾有人提出“穷人出去,富人进 笔者以为,在理解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多元城镇化战略模式研究”(08&ZD045) —2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 JOURNALOFRENMIN UNIVERSITYOFCHINA No.1 2012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 公平、公正 李 强 [摘要]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 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 问 题 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 序 公 正、结 果 公 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 会 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 别 凸 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 会 矛 盾、社 会 冲 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 一起。 [关键词] 社会分层;社会空间;社会公平;社会均等;社会公正 [作者简介]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8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推进我国多元城镇化战略模式研究”(08&ZD045) 如果说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讨论涉及了公民的 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利益两个重大的领域[1](P8、12) 的话,那么,本文属于对社会经济利益领域正义 问题的讨论。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公平、公正问 题在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即社会分层和社 会空间领域。那么,这两者间是什么关系呢?社 会分层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异结构,该差异结构 本质上是由于人们占有资源的不同而产生的。中 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种社会资源在人群中 重新配置并发生了巨大变迁。空间、社会空间也 是一种资源,从 社 会 空 间 涵 括 了 人 们 的 居 住 地、 居住面积、土地所有权等等的意义上看,它显然 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所以,社会分层与社会空 间的讨论又可以视为同一领域的问题。在旧城区 规划改 造 中,曾 有 人 提 出 “穷 人 出 去,富 人 进 来”的观点,立即引来了激烈的抨击和热议,这 反映了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空间 公平公正看法上的冲突与对立。 一、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平? 什么是社会公正呢?从字面上解释,社会公 正就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就是在社会事务的 处理上不偏袒任何一方,处理得合情合理。所 以,社会公正与社会公平两个概念是联系在一起 的、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平呢?有 人认为,社会公平就是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得到 应得的权利与利益;也有人认为,社会公平就是 使社会上同样的人得到平等的待遇;还有人用社 会正义来定义社会公平,等等。 笔者以为,在 理 解 社 会 公 正 和 社 会 公 平 时, — 2 —

以下三个方面是一定要注意的。第一,社会公 妨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加以剖析。 正、社会公平的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 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时代背景变化 变迁,从几乎清一色的国有、集体所有的经济成 了,人们的社会公正、社会公平观念也会发生变 分变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多种成分的 化。第二,在社会公正、社会公平问题上从来没 经济关系必然产生多种形式的社会公正观。与此 有过完全一致的看法。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阶 同时,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也正处于变革之中, 级出于自身的利益,对于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会 新旧体制并存也造成了新旧公正观并存的情况。 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我们在分析社会公正、社 而这种多种社会公正观并存的局面,正是造成今 会公平理论的时候要注意,这是有利于哪一个社 日民众在公正问题上产生困惑、混乱的根本原 会群体、哪一个阶级的观点。第三,社会公正、 因。下面试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经济 社会公平的内容,实际上与人们的法权观念、道 关系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德理想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 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理 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由人民公社、生产队 念,也是一种制度或政策。从内容上看,社会公 手中转到了承包者、农民家庭手中,农民家庭取 正、社会公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最表层 代生产队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与此同时,家庭 的是民众的公正观念。比如,老百姓认为不劳而 工业、私营工业在农村迅速产生和发展起来,大 获是不公正的,因此,谈起“煤老板”总是嗤之 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企业或者流入大城市从事 以鼻。这反映出民众朴素的公平正义意识,以及 雇佣劳动或个体经营。在家庭经济发展的同时, 对获取财富不正当方式的愤愤不平。第二,更深 农民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开始拉开。正 一个层次是作为一种系统的法权观念、价值观念 是在这些复杂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 体系的社会公正、社会公平观,它具有系统性、 同的公正观、公平观。一方面,传统的集体主义 理论性的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影响范围。比如, 的公正观、公平观还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个 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按 体主义的公正观、个人主义的公正观、市场竞争 此种理论,只有按照劳动的数量与质量来分配才 的公正观也逐渐发展起来。从总体上看,目前在 是公正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成 我国农村中,作为主体的是农民的家庭经济。以 分的多元化,我们已经奉行了各生产要素按贡献 这种家庭经济为基础,再加上传统的家庭、家 参与分配的新体制。所以,主导意识形态认可的 族、忠孝观念的影响,农民也大体上奉行家庭为 公正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本的公正原则。这种家庭为本的公正观,既不同 式并存。第三,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社会公正、 于集体主义的观念,也不同于个体主义、个人主 社会公平。比如,社会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 义的观念,它强调个人要为各自的家庭奋斗,要 税收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等,以及各种相关的社 节制个人的欲望而增加家庭的财富,必要时可以 会政策等,它们通过引导、强制、奖惩等措施制 牺牲个人而维护家庭的利益,它还强调父母、子 约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 女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责任。总之,这种公正 根据唯物史观,无论在上述哪一个层次上, 观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在家庭内部不计较利益的 社会公正、社会公平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 得失,但在不同家庭之间强调机会均等的竞争和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对于社会公正的认 利益的分割。 识必须深入到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去探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我国明确提出建立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城市已形成了 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公正观念与制度。那么,在 壁垒分明的二元体制并存着两种主要的经济成 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究竞什么是社会公正?我们 分:一种是政府的单位、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 应该奉行什么样的社会公正原则?既然社会公正 人们通常称之为“体制内单位”;另一种是包括 观念和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那么,我们不 个体、私营、外资、合资企业等在内的所谓“体 —3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以下 三 个 方 面 是 一 定 要 注 意 的。第 一,社 会 公 正、社会公平的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时代背景变化 了,人们的社会公正、社会公平观念也会发生变 化。第二,在社会公正、社会公平问题上从来没 有过完全一致的看法。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阶 级出于自身的利益,对于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会 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我们在分析社会公正、社 会公平理论的时候要注意,这是有利于哪一个社 会群体、哪 一 个 阶 级 的 观 点。第 三,社 会 公 正、 社会公平的内容,实际上与人们的法权观念、道 德理想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特征。 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理 念,也是一种制度或政策。从内容上看,社会公 正、社会公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最表层 的是民众的公正观念。比如,老百姓认为不劳而 获是不公正的,因此,谈起 “煤老板”总是嗤之 以鼻。这反映出民众朴素的公平正义意识,以及 对获取财富不正当方式的愤愤不平。第二,更深 一个层次是作为一种系统的法权观念、价值观念 体系的社 会 公 正、社 会 公 平 观,它 具 有 系 统 性、 理论性的 特 点,又有相当大的影响范围。比 如, 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按 此种理论,只有按照劳动的数量与质量来分配才 是公正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成 分的多元化,我们已经奉行了各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新体制。所以,主导意识形态认可的 公正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第 三,作 为 社 会 制 度 体 系 的 社 会 公 正、 社会公 平。比 如,社 会 的 政 治 制 度、司 法 制 度、 税收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等,以及各种相关的社 会政策等,它们通过引导、强制、奖惩等措施制 约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 根据唯物 史 观,无论在上述哪一个层次上, 社会公正、社会公平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对于社会公正的认 识必须深入到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去探寻。 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就 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公正观念与制度。那么,在 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究竟什么是社会公正?我们 应该奉行什么样的社会公正原则?既然社会公正 观念和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那么,我们不 妨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加以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 变迁,从几乎清一色的国有、集体所有的经济成 分变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多种成分的 经济关系必然产生多种形式的社会公正观。与此 同时,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也正处于变革之 中, 新旧体制并存 也 造 成 了 新 旧 公 正 观 并 存 的 情 况。 而这种多种社会公正观并存的局面,正是造成今 日民众在公正问题上产生困惑、混 乱 的 根 本 原 因。下面试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经济 关系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由人民公社、生产队 手中转到了承包者、农民家庭手中,农民家庭取 代生产队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与此同时,家庭 工业、私营工业在农村迅速产生和发展起来,大 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企业或者流入大城市从事 雇佣劳动或 个 体 经 营。在家庭经济发展的同 时, 农民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开始拉开。正 是在这些复杂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 同的公正观、公平观。一方面,传统的集体主义 的公正观、公平观还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个 体主义的公正观、个人主义的公正观、市场竞争 的公正观也逐渐发展起来。从总体上看,目前在 我国农村中,作为主体的是农民的家庭经济。以 这种家庭经济为基础,再加上传统的家庭、家 族、忠孝观念的影响,农民也大体上奉行家庭为 本的公正原则。这种家庭为本的公正观,既不同 于集体主义的观念,也不同于个体主义、个人主 义的观念,它强调个人要为各自的家庭奋斗,要 节制个人的欲望而增加家庭的财富,必要时可以 牺牲个人而维护家庭的利益,它还强调父母、子 女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责任。总之,这种公正 观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在家庭内部不计较利益的 得失,但在不同家庭之间强调机会均等的竞争和 利益的分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我国明确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城市已形成了 壁垒分明的二元体制并存着两种主要的经济成 分:一种是 政 府 的 单 位、国 有 企 业 或 事 业 单 位, 人们通常称之为 “体 制 内 单 位”;另 一 种 是 包 括 个体、私营、外资、合资企业等在内的所谓 “体 — 3 —

制外单位”。从目前的产值、职工总数等数据来 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 看,体制内单位已经不占优势。据笔者计算, 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 2007年,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人数仅占城 系。那么,怎样看待社会分层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市全部就业者的243%,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 呢?从本质上说,既然是分层,那么,处在不同 体制外单位的各项数据都在继续攀升。在这两大 层级上的人群之地位就是有差异的,所以,不均 经济社会体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公正观: 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回答 前一种更强调集体主义、单位的整体利益,强调 两个问题: 单位成员共同的福利与保障,单位内虽然不是平 第一,人们之间的地位差异是否可以消除? 均主义,但过大的个体差异总是会引起人们的非 因为,如果地位差异可以消除,那么,不均等的 议;后一种则更强调个体主义、个人奋斗、自由 问题就完全可以解决了。第二,如果不能消除, 竞争,反对单位内部的平均主义。这两种社会公 那么,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是公平的、公正的或合 正观显然是相互冲突的,常造成老百姓心理上和 理的呢?对于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我 观念上的冲突,也是引发城市中关于公正问题争 们考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还没有发现 论的重要原因。 哪一个社会能够将人们的地位完全拉平;就是在 从社会学角度看,影响收入分配、资源配置 没有文字记载的社会,如所谓“母系社会”、“父 的因素可以区分为“先赋因素”(ascribed fac- 系社会”,至少性别差异造成的地位差异也是显 tors)与“自获因素”(achieved factors).。前者 而易见的。其实,差异并不是坏事情,水如果没 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因素,如家庭、家族、血统 有落差就不会流动。既然不能消除差异,那么, 等;后者指一个人因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因素,如 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是公正的呢? 教育文凭、专业证书、成绩、成就等。社会学理 关于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公正、 论通常将完全由先赋因素影响的收入分配视为不 是否公平,有两种不同的思考向度或维度: 公正的,而将更多的由自获因素影响的收入分配 第一种维度是侧重于资源、财富的分配是否 视为公正的。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富二代”、 均等,注重考察的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的分 “官二代”现象的抨击,背后的理论框架应该属 配、分布是否有差异,类似的概念还有平等或不 于先赋因素的角度。我国的户籍制度按照出生决 平等、平均或不平均。孔子所说的“丘也闻有国 定户籍,从而决定人们得到与户籍相关的教育资 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源、福利资源,也可以归入先赋因素一类。可 其中的“不均”就是指不均等。上文已经说过, 见,影响公正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社会能够真正 要探索当前中国人的公平、公正观念,有三 做到资源的完全均等或平均分配。而主张“平均 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可忽视:其一,历史传承的 主义”的人则认为,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同等 影响,长期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公正观”的 的份额才是合情合理的,才是可以接受的。这种 影响;其二,推翻帝制以后,长期革命战争年 观点通常被称为“结果公正论”,下文在谈到结 代、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公正观”的影 果公正、机会公正、程序公正时将做详述。 响;其三,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的各种公正观的 第二种维度是侧重于资源、财富的分配本身 影响,包括市场公正观、自由主义公正观、个体 是否合理、是否公正。它强调的不是资源在数量 公正观、法理公正观等。当然,探索当前中国人 上是否完全拉平,而是强调分配的过程、分配的 的公正观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需要获得 规则、分配的机会是否公正合理。公正和均等不 社会调查数据、社会事实的支撑。 是一回事,公正的可能不均等,均等的也可能不 公正。比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劳动价 二、什么样的社会分层是公正的? 值论的角度看是公正的,但在分配的数量上却是 不均等的。马克思所说的“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 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 多量的简单劳动[]5),也体现了公正合理但是 一4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制外单位”。从 目 前 的 产 值、职 工 总 数 等 数 据 来 看,体制内单位已经 不占优势。 据 笔 者 计 算, 2007年,在国 有 和 集 体 单 位 就 业 的 人 数 仅 占 城 市全部就业者的24.3%,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 体制外单位的各项数据都在继续攀升。在这两大 经济社会体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公正观: 前一种更强调集体主义、单位的整体利益,强调 单位成员共同的福利与保障,单位内虽然不是平 均主义,但过大的个体差异总是会引起人们的非 议;后一种则更强调个体主义、个人奋斗、自由 竞争,反对单位内部的平均主义。这两种社会公 正观显然是相互冲突的,常造成老百姓心理上和 观念上的冲突,也是引发城市中关于公正问题争 论的重要原因。 从社会学角度看,影响收入分配、资源配置 的因 素 可 以 区 分 为 “先 赋 因 素”(ascribedfac- tors)与 “自 获 因 素”(achievedfactors)。前 者 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因素,如家庭、家族、血统 等;后者指一个人因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因素,如 教育文凭、专业证书、成绩、成就等。社会学理 论通常将完全由先赋因素影响的收入分配视为不 公正的,而将更多的由自获因素影响的收入分配 视为公 正 的。近 年 来,社 会 上 对 于 “富 二 代”、 “官二代”现象的 抨 击,背后的理论框架应该属 于先赋因素的角度。我国的户籍制度按照出生决 定户籍,从而决定人们得到与户籍相关的教育资 源、福利资 源,也 可 以 归 入 先 赋 因 素 一 类。可 见,影响公正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 要探索当前中国人的公平、公正观念,有三 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可忽视:其一,历史传承的 影响,长期的封建等级制度和 “等级公正观”的 影响;其二,推 翻 帝 制 以 后,长 期 革 命 战 争 年 代、社 会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的 “革 命 公 正 观”的 影 响;其三,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的各种公正观的 影响,包括市场公正观、自由主义公正观、个体 公正观、法理公正观等。当然,探索当前中国人 的公正观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需要获得 社会调查数据、社会事实的支撑。 二、什么样的社会分层是公正的? 社会分层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 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 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 系。那么,怎样看待社会分层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呢?从本质上说,既然是分层,那么,处在不同 层级上的人群之地位就是有差异的,所以,不均 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回答 两个问题: 第一,人们之 间 的 地 位 差 异 是 否 可 以 消 除? 因为,如果地位差异可以消除,那么,不均等的 问题就完全可以解决了。第 二,如 果 不 能 消 除, 那么,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是公平的、公正的或合 理的呢?对于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我 们考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还没有发现 哪一个社会能够将人们的地位完全拉平;就是在 没有文字记载的社会,如所谓 “母系社会”、“父 系社会”,至少性别差异造成的地位差异也是显 而易见的。其实,差异并不是坏事情,水如果没 有落差就 不 会 流 动。既 然 不 能 消 除 差 异,那 么, 什么样的地位差异是公正的呢? 关于社会 资 源、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公正、 是否公平,有两种不同的思考向度或维度: 第一种维度是侧重于资源、财富的分配是否 均等,注重考察的是社会资源、社 会 财 富 的 分 配、分布是否有差异,类似的概念还有平等或不 平等、平均或不平均。孔子所说的 “丘也闻有国 有家者,不 患 贫 而 患 不 均”(《论 语 · 季 氏》), 其中的 “不 均”就 是 指 不 均 等。上 文 已 经 说 过,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社会能够真正 做到资源的完全均等或平均分配。而主张 “平均 主义”的人则认为,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同等 的份额才是合情合理的,才是可以接受的。这种 观点通常被称为 “结 果 公 正 论”,下 文 在 谈 到 结 果公正、机会公正、程序公正时将做详述。 第二种维度是侧重于资源、财富的分配本身 是否合理、是否公正。它强调的不是资源在数量 上是否完全拉平,而是强调分配的过程、分配的 规则、分配的机会是否公正合理。公正和均等不 是一回事,公正的可能不均等,均等的也可能不 公正。比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劳动价 值论的角度看是公正的,但在分配的数量上却是 不均等的。马克思所说的 “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 多量的简单劳动”[2](P58),也体现了公正合理但是 — 4 —

不均等的特点。 且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在此,对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公平两个概念有 在处理社会分层与社会公正的关系问题上, 必要做一下辨析。社会公正的概念显然是从第二 应该以实现上述哪种类型为努力的目标呢?我们 种维度考察问题的,但是,社会公平的概念则有 可以用淘汰的方法来分析以上四种类型。首先应 些复杂,由于汉语公平概念里有“平”字出现, 该淘汰的是第四种:不均等而且不公正。作为一 这样就容易混淆第一种维度和第二种维度。本文 种文明的社会形态,没有人会接受既不均等也不 在涉及第一种维度的时候,使用均等、平等、等 公正的分配。第一种的既均等又公正,确实是一 同的概念,在涉及第二种维度的时候使用公正、 种理想的状态,但是,“理想国”的实现需要具 合理的概念。由于社会公平的概念里既有“公” 备很多条件。在社会分层的格局下,试图拉平资 又有“平”,容易造成概念不清楚,所以,笔者 源、财富分配的实验曾经一次次宣告失败。那 认为应尽量少用公平的概念。但是,由于社会公 么,第二种的均等但不公正,我国在改革开放以 平概念在我国的使用是如此之广泛,有的时候还 前,在一定程度上有过此种实验。根据世界银行 很难避开,所以,在此特别申明,凡本文出现社 的数据,1979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会公平的概念时,也是在第二种维度的意义上使 的基尼系数只有Q.16(),如此低的收入差距 用的,与社会公正的概念是一致的。 实属罕见,要说均等,确实做到登峰造极了。应 日本学者高坂健次曾经对公平与平等的关系 该承认,在如此众多的人口中实行的一整套票证 进行了分析并区分为四种类型们,笔者受到他的 配置资源的实践为全世界所罕见。“大锅饭”的 启发,特别将“均等”与“公正”的关系做以下 实验虽然看起来人人均等,但损害了整个社会的 四种区分: 经济运行效率,最终造成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 第一,均等而且公正。在资源、财富的分配 滞后。这样看来,可以选择的类型只有第三种 上,每个人得到的份额数量是一样的,而且分配 了,不均等但公正。我们必须承认,不均等是社 的程序、原则、机会也是公正的。这是最理想的 会的现实,有的人收入高一些,有的人收入低一 状态。但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没有发现 些,这是难以避免的。当然,我们必须避免贫富 哪个社会能够做到资源、财富份额绝对均等的 两极分化的现象。当前,我国遇到的问题不仅仅 配置。 是资源、财富分配的不均等,更严重的问题是资 第二,均等但不公正。在资源、财富的分配 源、财富分配的不公正。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 上,每个人得到的份额数量是一样的,但是,由 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得到了什 于每个人的贡献、劳动质量、劳动强度都不一 么”,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即 样,所以,按照我国当前的分配原则,让没有贡 “为什么得到”。6-)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谁得 献的人与贡献大的人得到同样的份额是不公 到了什么,而在于为什么得到。一个人通过自己 正的。 的努力劳动、奋斗,贡献大而多得到一些,这无 第三,不均等但公正。我们常说的“多劳多 可非议。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聚集大量财富 得、少劳少得”,其实是对“不均等但公正”的最 者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贡献大,很多甚 好阐释。如果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做到多劳多得、 至是违法、违规聚集的财富,比如,某些“煤老 少劳少得,就应该属于“不均等但公正”。 板”的致富。据报载,我国鄂尔多斯地区,仅亿 第四,不均等而且不公正。这显然是资源、 万富翁就有7千人。①他们主要是靠卖资源致富的, 财富分配中最坏的一种,即没有劳动、没有贡献 如靠卖煤致富。那么,煤矿资源是谁的呢?根据 甚至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的人反而得到了巨大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我国的矿藏“都 富,而辛勤劳动、贡献很大、奉公守法的人反而 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煤老板”为什么 得到的很少。近年来,我们目睹了很多不均等而 得到了本属于全体国民所有的资源?主要是钻了 ①《住建部报告称内蒙古鄂尔多斯超7千人资产过亿》,载:《东方早报》,2011-06-01。 -5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不均等的特点。 在此,对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公平两个概念有 必要做一下辨析。社会公正的概念显然是从第二 种维度考察问题的,但是,社会公平的概念则有 些复杂,由于汉语公平概念里 有 “平”字 出 现, 这样就容易混淆第一种维度和第二种维度。本文 在涉及第一种维度的时候,使用均等、平等、等 同的概念,在 涉 及 第 二 种 维 度 的 时 候 使 用 公 正、 合理的概念。由于 社 会 公 平 的 概 念 里 既 有 “公” 又有 “平”,容 易 造 成 概 念 不 清 楚,所 以,笔 者 认为应尽量少用公平的概念。但是,由于社会公 平概念在我国的使用是如此之广泛,有的时候还 很难避开,所以,在此特别申明,凡本文出现社 会公平的概念时,也是在第二种维度的意义上使 用的,与社会公正的概念是一致的。 日本学者高坂健次曾经对公平与平等的关系 进行了分析并区分为四种类型[3],笔者受到他的 启发,特别将 “均等”与 “公正”的关系做以下 四种区分: 第一,均等而且公正。在资源、财富的分配 上,每个人得到的份额数量是一样的,而且分配 的程序、原则、机会也是公正的。这是最理想的 状态。但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没有发现 哪个社 会 能 够 做 到 资 源、财富份额绝对均等 的 配置。 第二,均等但不公正。在资源、财富的分配 上,每个人得到的份额数量是一样的,但是,由 于每 个 人 的 贡 献、劳 动 质 量、劳 动 强 度 都 不 一 样,所以,按照我国当前的分配原则,让没有贡 献的 人 与 贡 献 大 的 人 得 到 同 样 的 份 额 是 不 公 正的。 第三,不均等但公正。我们常说的 “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其实是对 “不均等但公正”的最 好阐释。如果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做到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就应该属于 “不均等但公正”。 第四,不均等 而 且 不 公 正。这 显 然 是 资 源、 财富分配中最坏的一种,即没有劳动、没有贡献 甚至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的人反而得到了巨大财 富,而辛勤劳动、贡献很大、奉公守法的人反而 得到的很少。近年来,我们目睹了很多不均等而 且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在处理社会 分 层 与 社 会 公 正 的 关 系 问 题 上, 应该以实现上述哪种类型为努力的目标呢?我们 可以用淘汰的方法来分析以上四种类型。首先应 该淘汰的是第四种:不均等而且不公正。作为一 种文明的社会形态,没有人会接受既不均等也不 公正的分配。第一种的既均等又公正,确实是一 种理想的状态,但是, “理想国”的实现需要具 备很多条件。在社会分层的格局下,试图拉平资 源、财富分配的实验曾经一次次宣告失败。那 么,第二种的均等但不公正,我国在改革开放以 前,在一定程度上有过此种实验。根据世界银行 的数据,1979 年,我 国 城 市 居 民 家 庭 人 均 收 入 的基尼系数只有0.16[4](P59),如 此 低 的 收 入 差 距 实属罕见,要说均等,确实做到登峰造极了。应 该承认,在如此众多的人口中实行的一整套票证 配置资源的实践为全世界所罕见。 “大锅饭”的 实验虽然看起来人人均等,但损害了整个社会的 经济运行效率,最终造成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 滞后。这 样 看 来,可以选择的类型只有第三种 了,不均等但公正。我们必须承认,不均等是社 会的现实,有的人收入高一些,有的人收入低一 些,这是难以避免的。当然,我们必须避免贫富 两极分化的现象。当前,我国遇到的问题不仅仅 是资源、财富分配的不均等,更严重的问题是资 源、财富分配的不公正。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 里面 有 两 个 问 题:第 一 个 问 题 是 “谁 得 到 了 什 么”,第 二 个 问 题 比 第 一 个 问 题 更 为 重 要,即 “为什么得 到”。[5](P6-33)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谁得 到了什么,而在于为什么得到。一个人通过自己 的努力劳动、奋斗,贡献大而多得到一些,这无 可非议。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聚集大量财富 者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贡献大,很多甚 至是违法、违规聚集的财富,比如,某些 “煤老 板”的致富。据报载,我国鄂尔多斯地区,仅亿 万富翁就有7千人。①他们主要是靠卖资源致富的, 如靠卖煤致富。那么,煤矿资源是谁的呢?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我国的矿藏 “都 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煤老板”为什么 得到了本属于全体国民所有的资源?主要是钻了 — 5 — ① 《住建部报告称内蒙古鄂尔多斯超7千人资产过亿》,载:《东方早报》,2011-06-01

政策的空子,甚至是违法、违规,可能与贿赂腐 成员在最终结果上均获得了相等的政治经济地 败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这些煤老板的 位、相等的报酬或社会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以前 煤矿运营,就会发现一线采矿工人的处境极为悲 的社会公正体系及社会公正观念,大体上属于一 惨。所以说,这样的煤老板一方面是侵占了全民 种结果公正。这种片面的结果公正体系和结果公 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剥削压榨了民工。不均等只 正观,导致了效率低下的经济运行等社会问题, 是表面现象,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不公正。 亦使劳动者失去了积极劳动的动力。改革开放三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既不均等又不公正的 十多年来,“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局面已经被打 现象,也就是说,出现了上述所有四种情况中最 破,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种局面也令人们担 坏的一种。在此背景下,实现社会公正已成为当 忧,这就是贫富差距悬殊和两极分化的问题。总 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结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 人们常常从性质上将社会公正分为机会公 经验教训,我们对于结果公正有了更加全面的认 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三种。[]m6s-269)总结新 识。任何社会公正体系都不会完全无视结果的公 中国六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社会公 正,如果在资源、财富分配的结果上出现了贫富 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三者的 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的情况,那么,肯定是社会 有机结合,而不应该仅仅认同于某一个方面。 不公正的最突出表现。此外,在某些领域,对于 所谓机会公正,是指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以 结果公正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例如,对于残疾 同样的竞争机会,也有人称之为“起跑线的公 人的救济,对于极端贫困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保 正”或“出发点的公正”。机会公正是合理竞争 障,对于集中联片贫困地区的扶贫、拨款,这些 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所有成员能否有机会 促成结果公正的手段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与竞争。如果在竞争之前就把一部分人排斥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所要追求的社会公 外,这是最大的不公正,也最容易引发人们的不 正是一种更加全面的公正观和公正体制,它表现 满。反之,如果将某些社会群体放在特权地位 为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 上,别人还没有起跑,这些特权者就已经到达终 合,片面地牺牲哪个方面都是不适当的、不完全 点,这也是极大的不公正。因此,凡是涉及民众 的,都是有缺陷的。总之,在处理社会分层、收 利益的改革,首先要考虑的是机会公正的原则。 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积极推进的是机会公正、 当前,我国城市诸方面改革的困难之一就是难以 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目的 做到机会均等,而机会不均等又是引发群众不满 是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的竞争机会、 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比如,在城乡关系、农民工 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当然,我国 等问题上,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机会公 目前的现实、现状,与这样的目标相比较,还有 正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障碍,不同的群体并没 很大的差距。 有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虽然在理论上人 们主张机会公正,但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 三、社会空间领域的社会公正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竞争规则的公平,亦称 作“竞争过程中的公正”,即参加社会活动或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区域 会竞争的各群体、成员能在同一规则下被平等对 的急剧扩展,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群、城市带逐步 待。例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典型的程序 形成,可供开发的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越来越 公正,发生冲突的双方都要按法律程序和条文办 少。经济发展、城市扩展和众多重大工程项目上 事,都可以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程序 马造成的大规模“拆迁改造”比比皆是,使得社 公正与机会公正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证程序的 会空间领域的社会公正问题凸显出来。 公正,机会公正才有可能,反之亦然。 所谓社会空间,是指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的物 所谓结果公正,是指社会活动结果的公平正 质空间。这个概念比较复杂,虽然它在一定程度 义的性质,即不管个体活动的差异有多大,所有 上具有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性质,但又大大超 6-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政策的空子,甚至是违法、违规,可能与贿赂腐 败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这些煤老板的 煤矿运营,就会发现一线采矿工人的处境极为悲 惨。所以说,这样的煤老板一方面是侵占了全民 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剥削压榨了民工。不均等只 是表面现象,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不公正。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既不均等又不公正的 现象,也就是说,出现了上述所有四种情况中最 坏的一种。在此背景下,实现社会公正已成为当 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人们常 常 从 性 质 上 将 社 会 公 正 分 为 机 会 公 正、程序 公 正 和 结 果 公 正 三 种。[6](P268-269)总 结 新 中国六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社会公 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三者的 有机结合,而不应该仅仅认同于某一个方面。 所谓机会公正,是指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以 同样 的 竞 争 机 会,也 有 人 称 之 为 “起 跑 线 的 公 正”或 “出发点 的 公 正”。机会公正是合理竞争 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所有成员能否有机会 参与竞争。如果在竞争之前就把一部分人排斥在 外,这是最大的不公正,也最容易引发人们的不 满。反之,如 果 将 某 些 社 会 群 体 放 在 特 权 地 位 上,别人还没有起跑,这些特权者就已经到达终 点,这也是极大的不公正。因此,凡是涉及民众 利益的改革,首 先 要 考 虑 的 是 机 会 公 正 的 原 则。 当前,我国城市诸方面改革的困难之一就是难以 做到机会均等,而机会不均等又是引发群众不满 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比如,在城乡关系、农民工 等问题上,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机会公 正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障碍,不同的群体并没 有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虽然在理论上人 们主张机会公正,但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竞争规则的公平,亦称 作 “竞争过程中 的 公 正”,即参加社会活动或社 会竞争的各群体、成员能在同一规则下被平等对 待。例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典型的程序 公正,发生冲突的双方都要按法律程序和条文办 事,都可以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程序 公正与机会公正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证程序的 公正,机会公正才有可能,反之亦然。 所谓结果公正,是指社会活动结果的公平正 义的性质,即不管个体活动的差异有多大,所有 成员在最终结果上均获得了相等的政治经济地 位、相等的报酬或社会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以前 的社会公正体系及社会公正观念,大体上属于一 种结果公正。这种片面的结果公正体系和结果公 正观,导致了效率低下的经济运行等社会问 题, 亦使劳动者失去了积极劳动的动力。改革开放三 十多年来,“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局面已经被打 破,但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种局面也令人们担 忧,这就是贫富差距悬殊和两极分化的问题。总 结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 经验教训,我们对于结果公正有了更加全面的认 识。任何社会公正体系都不会完全无视结果的公 正,如果在资源、财富分配的结果上出现了贫富 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的情况,那么,肯定是社会 不公正的最突出表现。此外,在某些领域,对于 结果公正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例如,对于残疾 人的救 济,对于极端贫困者最低生活水平的 保 障,对于集中联片贫困地区的扶贫、拨款,这些 促成结果公正的手段都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所要追求的社会公 正是一种更加全面的公正观和公正体制,它表现 为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 合,片面地牺牲哪个方面都是不适当的、不完全 的,都是有缺陷的。总之,在处理社会分层、收 入差距问题 上,我们所积极推进的是机会公 正、 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目的 是为全体国民 创 造 越 来 越 多 的 公 正 的 竞 争 机 会、 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当然,我国 目前的现实、现状,与这样的目标相比较,还有 很大的差距。 三、社会空间领域的社会公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区域 的急剧扩展,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群、城市带逐步 形成,可供开发的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越来越 少。经济发展、城市扩展和众多重大工程项目上 马造成的大规模 “拆迁改造”比比皆是,使得社 会空间领域的社会公正问题凸显出来。 所谓社会空间,是指受到社会因素影响的物 质空间。这个概念比较复杂,虽然它在一定程度 上具有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性质,但又大大超 — 6 —

出了单纯的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含义。如果不 间成为资本要素进入市场,社会上的不同利益集 具备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性质,那就是纯粹的 团、不同群体为争得这些资本而博弈。改革开放 社会关系了,就没有必要使用空间的概念。社会 以来,城市空间的解组与重组的基本取向是空间 空间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或地理空 利益更多地向资本和权力倾斜,经济上、政治上 间,它被赋予了较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因而更 的强势群体在空间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弱 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可以说,社会 势群体明显地在空间上被边缘化了。 空间是以物质空间、地理空间为载体,承载了社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 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含义。 变迁具有“大规模、整体性”的特征。先让我们 城市是人群更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人际交往 看一下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法国空间政治 的网络更为集中、更为复杂的地方,因此,城市 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社会空间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 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之一是破碎性、 素的密集程度会大大高于农村,社会空间各项特 支离性,即社会空间被划分成无数的空间碎块, 征的显著度在城市里也更为突出。 可供买卖。西方国家是土地产权私有,因而空间 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 也就为无数的土地产权所有者所分割而成为碎 表现出如下一些明显特征,这些特征都与社会公 片.[]-3)我们国家的情况与西方国家完全不 平、社会公正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宪法规定城市土地为全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 民所有,这样,政府作为全民所有的土地的代表 生了重要的解组与重组。概而言之,在新中国的 者就具有调控土地、空间的能力。20世纪90年 历史上,社会空间有过几次大的解组与重组。 代以来,各地政府所做的城市规划,规模之大史 1949年的革命,显然是对于中国农村土地社会 无前例。全国兴起了“开发区热”,极大地推进 关系的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重组。1956年,财 了城市的扩张,可以说这是我国“城市开发的奇 政部发文停止土地买卖,于是,城市土地关系重 迹时期”。大规模开发显然有经济学上的集约化 组。1959年“大跃进”失败后,1200万城市人 的优势,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城市空间的 口在政策指引下迁移到农村,是空间关系上与城 大规模、整体性扩张有直接关系。“我国城镇人 市化、工业化现象相反的一次“逆城市化”的运 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 动。而“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人群之间发生的冲 长12个百分点,直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突,也是空间关系的解组与重组,包括1700万 Q.4个百分点。”[]2s)与城市空间扩张相对应的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城 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就是“发展是硬道理”的观 市人口向农村的疏散。这一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 念。人们确实在视觉上、感官上直接感受到了城 的重大解组与重组,还包括单位之间的空间、地 市空间的巨大变化,与改革以前的城市建设十分 域的变化以及城市私有房产的重新配置等等,当 缓慢甚至空间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社 然,这些变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又由 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大规模、整体性的城市空 于所谓“落实政策”出现了某些原有空间关系复 间变迁是给予正向评价的。由于巨大规模的变迁 归的现象。不过,从规模来看,最为巨大的城市 必然会侵占某些人群和个体的空间利益,因此, 社会空间变化还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 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空间扩张与居民群体或个体 放以来,空间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空间开始具有 空间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了金钱的属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城 第三,城市社会空间日益成为社会各利益群 市以及城市周边的土地价格出现了暴涨的情况, 体(包括个体利益之间)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 这样,空间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 近年来,许多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 变化。有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实验从20世纪80 纠纷都发生在以土地为基础的城市空间。这里, 年代就开始了,到1990年和1992年土地使用权 笔者强调是以土地为基础,但问题不仅仅局限于 的买卖有了正式的法规。这样,土地、资源、空 土地上,也包括诸如居民区因阳光遮挡产生的矛 -7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出了单纯的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含义。如果不 具备物质空间、地理空间的性质,那就是纯粹的 社会关系了,就没有必要使用空间的概念。社会 空间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或地理空 间,它被赋予了较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因而更 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可以说,社会 空间是以物质空间、地理空间为载体,承载了社 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含义。 城市是人群更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人际交往 的网络更为集中、更为复杂的地方,因此,城市 社会空间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要 素的密集程度会大大高于农村,社会空间各项特 征的显著度在城市里也更为突出。 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 表现出如下一些明显特征,这些特征都与社会公 平、社会公正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发 生了重要的解组与重组。概而言之,在新中国的 历史 上,社 会 空 间 有 过 几 次 大 的 解 组 与 重 组。 1949年的革 命,显 然 是 对 于 中 国 农 村 土 地 社 会 关系的 一 次 意 义 十 分 重 大 的 重 组。1956 年,财 政部发文停止土地买卖,于是,城市土地关系重 组。1959年 “大跃进”失败后,1200万城市人 口在政策指引下迁移到农村,是空间关系上与城 市化、工业化现象相反的一次 “逆城市化”的运 动。而 “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人群之间发生的冲 突,也是空间关系的解组与重组,包括1700万 知识青年的 “上 山 下 乡”、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城 市人口向农村的疏散。这一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 的重大解组与重组,还包括单位之间的空间、地 域的变化以及城市私有房产的重新配置等等,当 然,这些变化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又由 于所谓 “落实政策”出现了某些原有空间关系复 归的现象。不过,从规模来看,最为巨大的城市 社会空间变化还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 放以来,空间关系最显著的变化是空间开始具有 了金钱的属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城 市以及城市周边的土地价格出现了暴涨的情况, 这样,空间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 变化。有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实验从20世纪80 年代就开始了,到1990年和1992年土地使用权 的买卖有了正式的法规。这样,土地、资源、空 间成为资本要素进入市场,社会上的不同利益集 团、不同群体为争得这些资本而博弈。改革开放 以来,城市空间的解组与重组的基本取向是空间 利益更多地向资本和权力倾斜,经济上、政治上 的强势群体在空间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而弱 势群体明显地在空间上被边缘化了。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 变迁具有 “大规模、整体性”的特征。先让我们 看一下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法国空间政治 学理论 的 代 表 人 物 列 斐 伏 尔 (HenriLefebvre) 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空间的特征之一是破碎 性、 支离性,即社会空间被划分成无数的空间碎 块, 可供买卖。西方国家是土地产权私有,因而空间 也就为无数的土地产权所有者所分割而成为碎 片。[7](P19-30)我们国家的情况与西方国家完全不 同。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宪法规定城市土地为全 民所有,这样,政府作为全民所有的土地的代表 者就具有调控土地、空间的能力。20世纪90年 代以来,各地政府所做的城市规划,规模之大史 无前例。全 国 兴 起 了 “开 发 区 热”,极 大 地 推 进 了城市的扩张,可以说这是我国 “城市开发的奇 迹时期”。大规模开发显然有经济学上的集约化 的优势,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城市空间的 大规模、整体性扩张有直接关系。 “我国城镇人 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 长1.2个 百 分 点,直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0.4个 百 分 点。”[8](P123)与城市空间扩张相对应的 社会主导 意 识 形 态 就 是 “发 展 是 硬 道 理”的 观 念。人们确实在视觉上、感官上直接感受到了城 市空间的巨大变化,与改革以前的城市建设十分 缓慢甚至空间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社 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于大规模、整体性的城市空 间变迁是给予正向评价的。由于巨大规模的变迁 必然会侵占 某 些 人 群 和 个 体 的 空 间 利 益,因 此, 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空间扩张与居民群体或个体 空间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第三,城市社会空间日益成为社会各利益群 体 (包括个体利 益 之 间)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 近年来,许多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 纠纷都发生 在 以 土 地 为 基 础 的 城 市 空 间。这 里, 笔者强调是以土地为基础,但问题不仅仅局限于 土地上,也包括诸如居民区因阳光遮挡产生的矛 — 7 —

盾等等。笔者认为,城市空间关系发生纠纷的利 纠纷就更是变化万千、极其复杂了。 益主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四,城市社会空间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的 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空间的“公共利益”。比 社会分化。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居住格局基本上 如,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就 是阶级阶层混杂型的,而今日中国,由于房地产 明确规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 价格产生的淘汰机制,真的实现了某些人所说的 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用土地的,一方面要妥 “穷人搬出去,富人搬进来”。近年来,暴涨的房 善安置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活;另一方面,被征 地产价格是一种社会阶层的筛选机制,城市的不 地的干部、群众也要服从国家需要。这里的核心 同区域开始出现明显的穷人区与富人区的区隔。 问题是怎样定义“公共利益”。只要是各级政府 城市阶层与城市空间分化的主导趋势是强势群体 的规划,就都属于公共利益吗?有些规划明显是 越来越强大,弱势群体越来越弱小。从空间和土 向某些群体的利益倾斜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事业 地来看,很明显是强势群体更多地进入中心社会 单位的利益都属于公共利益吗?显然,这些单位 空间,弱势群体被排挤到边缘社会空间。市场的 有着明显的自身利益。虽然不少工程项目都是以 筛选机制不仅使得富人占有了更大的房屋,而且 公共利益的名义提出来的,但是,很显然,在这 占有了水源、景观、绿地等等,而这些空间资源 些项目中经营者的利益占据显赫位置。 以往一直是被定义为全民所有的。如此的空间资 第二个层次是集体利益。根据宪法,我国农 源配置很难说是公正的。 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是,究竞农民集体怎样 第五,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方式。在今 所有?法律规定不很明确。比如,农民一人一票 日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除了世界各国城市 投票就可以决定土地空间的一切事情吗?显然不 化过程中出现过的“市郊化”、“超市郊化”、“绅 是。所以,作为集体所有者的农民,对于土地空 士阶级回流”等现象外,也产生了一些独具中国 间有什么样的细化的权利?法律没有具体规定。 特色的城市空间扩张方式,比较突出的是建立经 正因为如此,目前农村土地使用中产生的利益冲 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的方式。我国已经先后实验 突、社会纠纷最为突出。据学者于建蝾的调查, 过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 目前农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其中65%以上都 等,在特区中实施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灵活的经济 是由土地问题引发的。) 措施,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力。这样, 第三个层次是各个单位的利益。按照宪法, 使得中国城市在短期内发展速度成为全球之最。 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全体人民所 其他还有诸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 有,但在实践层面上,城市土地已经被具有自身 发区、综合开发区等。比如,上海浦东综合开发 利益的各个单位分割了,这种格局实际上与“全 区覆盖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珠海西区综合开发 体人民所有”是尖锐冲突的。 区覆盖面积约449平方公里。在这些具有中国特 第四个层次是家庭、个体利益。每一个人都 色的方式中,政府显然起着主导的、核心的作 需要生活在一定的土地上,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 用,其中也有一系列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 中,这是个体或家庭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对于 会关系和居民的博弈互动。 个体的土地利益、空间利益,相关法律阐释得并 中国城市空间的变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 不清楚。我国《物权法》规定:私人对于合法的 个缩影。一方面,这种变迁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高 房屋等不动产享有所有权,业主对于建筑物和建 速发展,持续33年的GDP年均高增长;另一方 筑区划内的道路等拥有私有权和共有权等,业主 面,这种变迁也带来了很多社会矛盾、社会问 对于住宅用地的70年使用权,届满后“自动续 题。这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异常复杂、内容各 期”。“自动续期”是什么含义?按照字面理解, 异,但涉及的核心问题都与公平相关。什么样的 自动就是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就自然发生了。法律 空间布局是公平的、公正的?怎样使得土地、空 对此没有解释。既然对于城市空间的法律规定尚 间的变迁更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怎 存在很多模糊之处,在实践中因土地空间产生的 样使得城市巨大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利益能够由 —8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盾等等。笔者认为,城市空间关系发生纠纷的利 益主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空间的 “公 共 利 益”。比 如,国务院颁布的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就 明确规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 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用土地的,一方面要妥 善安置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活;另一方面,被征 地的干部、群众也要服从国家需要。这里的核心 问题是怎样定义 “公 共 利 益”。只要是各级政府 的规划,就都属于公共利益吗?有些规划明显是 向某些群体的利益倾斜了。我国的国有企业事业 单位的利益都属于公共利益吗?显然,这些单位 有着明显的自身利益。虽然不少工程项目都是以 公共利益的名义提出来的,但是,很显然,在这 些项目中经营者的利益占据显赫位置。 第二个层次是集体利益。根据宪法,我国农 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是,究竟农民集体怎样 所有?法律规定不很明确。比如,农民一人一票 投票就可以决定土地空间的一切事情吗?显然不 是。所以,作为集体所有者的农民,对于土地空 间有什么样 的 细 化 的 权 利?法 律 没 有 具 体 规 定。 正因为如此,目前农村土地使用中产生的利益冲 突、社会纠 纷 最 为 突 出。据 学 者 于 建 嵘 的 调 查, 目前农村 发 生 的 群 体 性 事 件,其 中 65% 以 上 都 是由土地问题引发的。[9] 第三个层 次 是 各 个 单 位 的 利 益。按 照 宪 法, 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全体人民所 有,但在实践层面上,城市土地已经被具有自身 利益的各个单位分割了,这种格局实际上与 “全 体人民所有”是尖锐冲突的。 第四个层次是家庭、个体利益。每一个人都 需要生活在一定的土地上,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 中,这是个体或家庭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对于 个体的土地利益、空间利益,相关法律阐释得并 不清楚。我国 《物权法》规定:私人对于合法的 房屋等不动产享有所有权,业主对于建筑物和建 筑区划内的道路等拥有私有权和共有权等,业主 对于住宅 用 地 的70年 使 用 权,届 满 后 “自 动 续 期”。 “自动续期”是什么含义?按照字面理解, 自动就是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就自然发生了。法律 对此没有解释。既然对于城市空间的法律规定尚 存在很多模糊之处,在实践中因土地空间产生的 纠纷就更是变化万千、极其复杂了。 第四,城市社会空间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的 社会分化。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居住格局基本上 是阶级阶层混杂型的,而今日中国,由于房地产 价格产生的淘汰机制,真的实现了某些人所说的 “穷人搬出去,富人搬进来”。近年来,暴涨的房 地产价格是一种社会阶层的筛选机制,城市的不 同区域开始出 现 明 显 的 穷 人 区 与 富 人 区 的 区 隔。 城市阶层与城市空间分化的主导趋势是强势群体 越来越强大,弱势群体越来越弱小。从空间和土 地来看,很明显是强势群体更多地进入中心社会 空间,弱势群体被排挤到边缘社会空间。市场的 筛选机制不仅使得富人占有了更大的房屋,而且 占有了水源、景观、绿地等等,而这些空间资源 以往一直是被定义为全民所有的。如此的空间资 源配置很难说是公正的。 第五,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方式。在今 日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除了世界各国城市 化过程中出现过的 “市郊化”、“超市郊化”、“绅 士阶级回流”等现象外,也产生了一些独具中国 特色的城市空间扩张方式,比较突出的是建立经 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的方式。我国已经先后实验 过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 等,在特区中实施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灵活的经济 措施,特区 政 府 有 较 大 的 经 济 管 理 权 力。这 样, 使得中国城市 在 短 期 内 发 展 速 度 成 为 全 球 之 最。 其他还有诸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综合开发区等。比如,上海浦东综合开发 区覆盖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珠海西区综合开发 区覆盖面积约449平方公里。在这些具有中国特 色的 方 式 中,政 府 显 然 起 着 主 导 的、核 心 的 作 用,其中也有一系列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 会关系和居民的博弈互动。 中国城市空间的变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 个缩影。一方面,这种变迁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高 速发展,持续33年的 GDP年均高增长;另一方 面,这种变迁也带来了很多社会矛盾、社 会 问 题。这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异常复杂、内容各 异,但涉及的核心问题都与公平相关。什么样的 空间布局是公平的、公正的?怎样使得土地、空 间的变迁更符合 “最 大 多 数 人 的 最 大 利 益”?怎 样使得城市巨大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利益能够由 — 8 —

全体国民共享,而不仅仅是少数人从中获益?这 正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 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城市社会空间领域追求社会公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高坂健次:《从社会阶层看战后日本社会变动》,载《东南学术》,2000(2)。 [4] 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5]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6]李强:《社会分层十讲》(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载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 台北,明文书局,2002。 [8]姜伟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土地纠纷已成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首要问题》,载《新京报》,201011-05。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the Area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Space LI Q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Abstract:From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the issue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the areas of social strati- fication and social space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The social justice which we seek for should be the integrated combination among justice of opportunity,justice of out- come and formal or legal justice,when we re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income gap.We should create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 opportunities of justice,conditions of formal justice and outcomes of justice for our people.In the recent years,the fighting for benefits among social inter- est groups focuses on urban social space areas,which shows the serious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China and which also shows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social conflicts and interested disputes closely link with the issues of social fairness and social justice.Seeking for social justice in urban social space areas,we should resolve such problems as how to make the huge outcomes and benefits from the urban develop ment to share by our whole nation. Key words:social stratification;social space;social fairness;social equality;social justice (责任编辑李理) —9 ?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全体国民共享,而不仅仅是少数人从中获益?这 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城市社会空间领域追求社会公 正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 参考文献 [1]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高坂健次:《从社会阶层看战后日本社会变动》,载 《东南学术》,2000 (2)。 [4] 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5]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6] 李强:《社会分层十讲》(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 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载夏铸九、王志弘编译: 《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 台北,明文书局,2002。 [8] 姜伟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 《土地纠纷已成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首要问题》,载 《新京报》,2010-11-05。 FairnessandJusticeintheAreasofSocialStratificationandSocialSpace LIQiang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 Abstract:Fromsociologicalpointofview,theissuesoffairnessandjusticeintheareasofsocialstrati- ficationandsocialspaceshouldbeemphasizedincontemporaryChinesesociety.Thesocialjustice whichweseekforshouldbetheintegratedcombinationamongjusticeofopportunity,justiceofout- comeandformalorlegaljustice,whenweresolvetheproblemsaboutsocialstratificationandincome gap.Weshouldcreatemoreandmorecompetitiveopportunitiesofjustice,conditionsofformaljustice andoutcomesofjusticeforourpeople.Intherecentyears,thefightingforbenefitsamongsocialinter- estgroupsfocusesonurbansocialspaceareas,whichshowstheserioussocialdifferentiationinChina andwhichalsoshowsthesocialcontradictions,socialconflictsandinteresteddisputescloselylinkwith theissuesofsocialfairnessandsocialjustice.Seekingforsocialjusticeinurbansocialspaceareas,we shouldresolvesuchproblemsashowtomakethehugeoutcomesandbenefitsfromtheurbandevelop- menttosharebyourwholenation. Keywords:socialstratification;socialspace;socialfairness;socialequality;socialjustice (责任编辑 李 理) — 9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