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科学哲学的兴起【德】H.赖欣巴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61,文件大小:11.5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中 科学哲学的兴起 〔德)H赖欣巴哈芳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 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 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 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 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 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 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 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 至1989年先后分五辑印行了名著二百三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 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 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 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 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 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 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1年6月

目 录 原序 3 第一部思辨哲学的根源 7 1.问题… 7 2.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 P 3.确定性的寻求和唯理论的知识见解· 25 4.道德指导的寻求和伦理一认识平行论…43 5.经验论的研究法:成功和失败… 62 6,经典物理学的两重性:它的经验论方面和唯理论方面 78 第二部科学哲学的成果… 94 7.新哲学的来源… 94 8,几何学的本性 99 9.什么是时间? …113 10.自然的规律 .…123 11.原子存在吗? 129 12.进化… 148 13.现代逻辑 166 14.预言性的知识 177 15.插曲:哈姆莱特的独白 192 16.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 194 17.伦理学的本性 212 18.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 234 索引 ………252 1

原 序 viis 许多人都认为哲学是与思辨不能分开的。他们认为,哲学家 不能够使用确立知识的方法,不论这个知识是事实的知识还是逻 辑关系的知识;他们认为,哲学家必须使用一种不能获致证实的语 言一一简言之,哲学不是一种科学。本书旨在建立与此相反的论 点。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 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 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 出,从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 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 言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这样一种写法,在它对于哲学的以前各阶段进行分析时,必然 是批判的。因此,在本书第一部分所涉及的是考察传统哲学的种 种缺点。这部分的探讨方向是思辨哲学所以发达的心理根源。因 此,它对于弗朗西斯·培根称为“剧场的偶像”的东西采取了玫击 的形式。这种偶像即以前种种哲学体系的力量,在培根死后三百 年,仍旧足以向批判进行挑战。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对于现代科 学哲学的阐述。它企图把经由现代科学的分析和使用符号逻辑而 发展出来的种种哲学成果收集在这里。 本书所涉及的虽说是哲学体系和科学思想,但在写作时并没 有假定读者对于它的主题已具有专业知识。这里所谈到的哲学概 *这里页旁的罗马致字和后面二]内的阿拉伯数字是原书顶码。本书正文中:1 “参阅本书第某某页”等语句,即这种页玛所标的原书页数。一中译本遍者 3

念和学说一一都伴随着它们所受的批判而作了说明。本书虽然论 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分析,但并没有预先假定读者是数学 家或物理学家。只要读者有足够的普通常识,期望学到一些多于 普通常识的东西,他就具有充分准备,能够随着本书的论述前 进了。 因此,本书可以用来作为一本哲学的入门书,特别是科学哲学 的入门书。但它并不打算对传统哲学材料作所谓“客观的”阐述。 对于种种哲学体系也没有企图采取那种解释者的态度去加以说 明;那种解释者希望在每一种哲学里都发现一些真理,希望能使他 的读者相信每一种哲学学说都是能够为人理解的。这种讲解哲学 的方法是不很成功的。许多人曾经想从自称为客观的阐述中学哲 学,结果发现哲学学说仍旧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另外有一些人 用尽方法想理解各种哲学体系并想把哲学的成果和科学的成果结 合起来,但后来发现他们没有办法使科学和哲学联结在一起。现 在,如果哲学显得不能为无偏见的人所了解,或不能与现代科学并 存不悖,这过错必定在哲学家方面。他过于喜欢牺牲真理去迎合 作出答案的欲望,栖性明确性而屈服于用图像来说话的诱惑;他的 ⅸ语言缺乏精密性,而这正是科学家避免错误的暗礁的罗盘。因此, 如果一部阐述哲学的著作是客观的,它应该在批判标准上是客观 的,而不应在哲学的相对主义的意义上是客观的。本书所作的探 讨,意图达到这样一种意义的客观性。这本书是写给许多那样的 人看的:他们曾读过一些论哲学和科学的书而得不到满足,他们努 力要获得意义,却碰在词句的壁障上而受到阻难;但他们并不放弃 希望,认为总有一天哲学会变成像科学一样令人信服、一样具有 威力。 这样一种科学哲学已经存在这一事实是还未为人充分知道 的。作为思辨哲学的一种残余,一片暖昧的雾气仍旧遮住了那些 4

没有受过逻辑分析方法训练的人的眼睛,使他们不能清清楚楚地 看到哲学知识。为了希望这片雾气能在清晰意义的新鲜空气中消 散掉,因此我作了这样一次研究。本书的意图是探讨哲学错误的 根源,然后提出例证,证明哲学已摆脱错误而升向真理了。 H.赖欣巴哈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 手

第一部思辨哲学的根源 1.问题 这里是从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的著作中抄下来的一段话:“理性) 是实体,也是无限的力,作为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基础的它 自己的无限物质;它同样也是使物质运动的无限形式。理性是 切事物从中获得存在的实体。”① 许多读者对于这样的语言产品没有耐心。在这里面不能看到 任何意义,他可能感到想把那本书丢进火炉里去。如果想从这种 情绪上的反应进步到逻辑批判上去,那就要请这样的读者采取- 个中立的观察者的态度来研究一下所谓哲学语言,一如博物学家 研究一个罕见的甲虫标本一样。对错误的分析开始于语言分析。 学哲学的人通常并不为晦涩的表述所激恼。反之,在阅读前面 所引的一段话时,他大概会相信,如果他看不懂,那一定是他的过 错。因此他会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这样会在最后达到一个阶段, 那时他以为他已读懂了。在这时侯,他会认为那已十分明白,理性 包含着一种无限的物质,那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基础,因 此是一切事物的实体。他已为这样一种说话方式所影响,以至于4) 把一个受过较少“教育”的人会作出的一切批评都忘掉了。 现在请考虑一下一个受过训练、使用语言时使每一句句子都 具有意义的科学家。他把他的陈述表述得他自己总能够证明它们 是真的。他不在乎在证明中包含着一大串思想环节;他不畏惧仙 ①引自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的络论。一一译者 7

象的推理。但他要求,抽象的思想多少总须与他眼睛所看见、他耳 朵所听见、他的手指所触到的东西有点联系。这样一个人如果读 到前面所引的那段话,他会怎么说呢? “物质”和实体”这两个词对他并不是陌生的。他曾在他许多 次实验的记述中使用过这两个词;他已学会测量一种物质或一种 实体的重量和坚度。他知道一种物质可以包含若干种实体,这些 实体的每一种都可以与那种物质的外观大不相同。因此,这两个 词的本身并不带来任何困难。 但是,哪一种物质是作为生命的基础的呢?有人也许愿意假 定那就是构成我们的身体的那种实体。那末,这怎么又能和理性 是一个东西呢?理性是人的一种抽象能力,是在人的行为中,或是 说得谦逊些,在人的行为的某些部分中,表现出来的。上面所引的 那位哲学家是不是想说我们的身体是由它本身的一种抽象能力所 构成的呢? 就是哲学家吧,他也不能说出这种荒谬之论来吧。那末他所 意味的是什么呢?大概他是想说,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被安 排为服务于一个合理的目的的。那是一个成问题的推测,但至少 不失为是一个可理解的推测。可是,如果这是那位哲学家想说的 一切,他为什么一定要用神秘的方式来说呢? 在我能够说明哲学是什么,哲学应该是什么之前,那是我想先 作出答案来的问题。 [5] 2.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 知识的寻求像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随着合群而居和使用工 具以期更丰富地满足日常需要的开始,求知的愿望就产生了,因为 控制我们周围的事物、使之成为我们的仆役,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8

知识的本质是概括①。采用某种方法摩擦木头就能发生火,这 是用概括方法从许多个别经验中得出的知识:这一陈述意味着以 这样的方法摩擦木头一定会产生火。因此,发现的艺术就是正确 概括的艺术。无关系的东西,如所使用的那块木头的特殊形状和 大小,是被排除在概括之外的;有关系的东西,例如木头的干燥性, 则包括在概括之内。“关系”这个名词的意义可以这样来定义:为 求概括有效而必需提及的,那就是有关系的。把有关系的因素从 无关系的因素中分离出来,即是知识的开始。 因此,概括是科学的起源。古代人的科学表现在他们所拥有 的许多文明技术中,如:建造房屋、织造织物、锻造兵器、用船舶航 行,耕作土地。在他们的物理学、天文学、数学中,它以更明白的形〔6们 式体现出来。我们所以有权利说古代有科学,是由于古代人曾经 作出了不少个相当广泛的概括这一事实:他们已知道几何学的一 些规律,这些规律对于空间的一切部分无例外地都适用;他们已知 道天文学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执掌着时间;他们还知道好些物理 学的和化学的规律,例如杠杆规律和有关热对于熔化的关系的规 律。这些规律都是溉括;它们表示某一蕴涵式适用于某一个特殊 的类的全部事物。换言之,它们都是“如果…那么一定…”式 的陈述。“如果一种金属被加热到足够程度,那么它一定熔化”这 样一个例子就是属于这一类的。 进一步说,概括也就是解释的本质。我们说解释一个观察到 的事实,我们所指的就是把这个事实归入一个普遍的规律里去。 我们观察到,当白昼逐渐进行时,就有风从海上吹到陆地来;我们 解释这个事实,是把它归入到这样一个普遍规律里:被加热的物体 受热而膨胀,因此在同样的体积下就变得较轻了。我们就可以看 ①在英语里“普遍性”(generality)和“概括”(generalization)是从同一个语根 来的,因此,“概括”也就是本章题目里所说的寻求普遍性,一译者 9

到,这个规律是怎样应用在这个被研究的例子上的:太阳对于陆地 的加热比对于水面为强烈,使地面上的空气变成较温暖而上升,因 此就把它的地位让给了从海上来的气流。我们观察到,活机体为 了生存需要食物;我们解释这个事实,把它归入能量守恒这一普遍 规律里去。机体在活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必须由食物的热量来补 充。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无支承时下落;我们解释这一事实,把它归 入物体互相吸引这一普遍规律里去。地球这个大物体把许多小物 体拉向它的表面。 C7] 我们用于最后那个例子里的“吸引”、“拉”等词,是危险的词 儿。它们暗示着一种与某些心理经验的类似。我们被我们所想要 的事物,像食物和一辆最新样式的小汽车那样的事物所吸引;我们 并且喜欢把地球吸引物体想像成为一种欲望的满足,至少对地球 这方面而论是一种欲望的满足。但这种解释会是逻辑家称为拟人 论的东西,那就是说,把人的性质强加于物理对象上。显然,在自 然事件和人类关系之间进行类比并不能提供任何解释。当我们说 牛顿的引力定律可以解释物体的坠落,我们的意思是,物体向地球 的运动被归入一条普遍规律,按照这条规律一切物体是互相相趋 运动的。牛顿所使用的“吸引”一词,只不过意味着物体互相相趋 这样一种运动而已。牛顿定律的解释能力得之于它的普遍性,而 不是得之于它与心理经验的表面类似。解释就是概括。 有时候,解释可以由假设某种未被或不能被观察到的事实而 完成。譬如,狗的吠叫可以用有一个陌生人向房屋走近来这一假 设来解释;在山上有海洋化石可以用那里的地面曾有一时位处于 较低的水平,并且为海洋所淹没这一假设来解释。但未被观察到 的事实之所以有解释作用,只是因为它表示出那观察到的事实是 一条普遍规律一当陌生人走近时狗就吠叫,海洋动物不能生活 在陆地上。因此,普遍规律可以用作为推理论据来揭示新的事实, 1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61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