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区域范围的来水,这些高地或山地成了相邻两条河流间的分水岭。分水岭一侧的来水都汇集 到同一条河流,这个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流域。分水岭的另一侧来水又汇集到另一条河 流,组成了另一个流域。如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就是秦岭。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地理单元,它的各组 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整体。继三峡、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后,《中国青年报》曾连 续报道关于怒江上是否应该建坝的讨论,这些争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设开发流域的 自然资源,究竟有何利弊?对整个流域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我们就从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中找灵感,进而审视、评 判人类在河流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由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在其 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板书: 、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 师 阅读以下材料,了解田纳西河的概况 课件展示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长1050米,流域面积10.5平方 千米,地跨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田纳西和肯塔基7个州。 该河发源于弗吉尼亚州,向西汇入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流域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年降水量在1100~18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20毫米。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年人均收入仅100 多美元,约为全国平均值的45% 师 地的自然特征是指其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资源构成的自然状况。 田纳西河的自然特征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部分”及相关地图,以图为基点,指导学生 回答) 师 1.正确描述田纳西河在美国的位置。 生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 (教师小结)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 水量最大的分支。田纳西河为外流河。 师 2.观察“田纳西河的流域示意图”:说明不同的河段对流域的影响。 生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 (教师小结)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一般人口 较少,应保护好发源地的植被生态: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 保护的重点。 师 3.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区域范围的来水,这些高地或山地成了相邻两条河流间的分水岭。分水岭一侧的来水都汇集 到同一条河流,这个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流域。分水岭的另一侧来水又汇集到另一条河 流,组成了另一个流域。如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就是秦岭。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地理单元,它的各组 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整体。继三峡、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后,《中国青年报》曾连 续报道关于怒江上是否应该建坝的讨论,这些争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设开发流域的 自然资源,究竟有何利弊?对整个流域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我们就从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中找灵感,进而审视、评 判人类在河流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由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在其 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板书: 一、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 师 阅读以下材料,了解田纳西河的概况。 课件展示: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长 1050 米,流域面积 10.5 平方 千米,地跨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田纳西和肯塔基 7 个州。 该河发源于弗吉尼亚州,向西汇入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流域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年降水量在 1100~1800 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 1320 毫米。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年人均收入仅 100 多美元,约为全国平均值的 45%。 师 一地的自然特征是指其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资源构成的自然状况。 田纳西河的自然特征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部分”及相关地图,以图为基点,指导学生 回答) 师 1.正确描述田纳西河在美国的位置。 生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 (教师小结)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 水量最大的分支。田纳西河为外流河。 师 2.观察“田纳西河的流域示意图”:说明不同的河段对流域的影响。 生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 (教师小结)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一般人口 较少,应保护好发源地的植被生态;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 保护的重点。 师 3.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是什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